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

bookmark

“父帥在上,請親啓,兒拜敬!”

“兒近因接到父帥軍令,讓吾遣軍渡江北岸,圍攻樊城,請父親恕平難以接受軍令,無他,只因攻取樊城在這階段並不是正確的計劃,我軍根本不具備決戰曹軍的實力,可兒深知父帥的秉性,一旦做出決定,便極難更改。”

“故,平請父親贖罪,兒不辭而別,親領一軍北上攻伐許都,意圖吸引曹軍注意,爲父帥減輕攻取樊城的壓力,還望父帥勿要一意孤行,強行決戰曹軍,到關鍵時候,務必要以大局爲重,撤退至南岸,與曹軍隔江對峙。”

“並且時刻注意江東孫氏的動靜,及時援助後方,以免我軍陷入傾覆之危。”

“父帥,切記,切記!”

徐徐看罷掌中書信,關羽胸中隱隱間怒火中燒,面色陰沉,惱火異常。

“諸位,平兒率軍北上攻伐許都了!”

下一秒,關羽沉聲說着。

話音落下,帳中瞬息掀起一絲絲驚訝聲,不自覺間議論着。

其中,前都督趙累本就與關平不對付,此時抓住機會,頓時奮聲道:“少將軍北上?他究竟想做什麼,我軍如今當務之急應當是拿下樊城。”

“他難道以爲北上許都,就憑數千餘衆,便能奪取許都,解救天子?”

“當真是可笑至極矣!”

聞言,其餘諸將亦是紛紛拱手附和着趙累的話語。

只在諸衆譏諷着關平時,一旁的王甫不由面色冷靜,拱手道:“君侯,少將軍可否在信中提出他爲何要北上,攻伐許都的依據?”

聞言,關羽面色稍緩,徐徐道:“平兒所說,他領軍北上,是爲了給我軍減輕攻取樊城壓力,吸引曹賊注意。”

聽聞,王甫不由搖頭沉思着,思索着對策。

至於另一旁的馬良亦是心緒大震,暗暗道:“少將軍啊,你這又是玩哪一齣啊?”

“你明明知曉現如今江東孫氏纔是我等的大患,可爲何還要北上引起與曹軍的全面決戰?”

“如若真的決戰,我軍又當如何應對孫氏的背盟偷襲?”

想了許久,馬良也是毫無頭緒,饒他智謀超羣,可此時也是看不出關平究竟有何目的。

“君侯,既然少將軍違令並未率衆前來匯合,那我等也應該調整計劃,轉主攻爲仰攻,然後大豎聲勢,吸引曹軍來援。”

“如此,我軍便可將曹軍截住在樊城一線,則少將軍所部兵臨許都,突襲成功的機率也將大幅度提升。”

思索半響,王甫不由拱手,提出了自身的見解。

聞言,關羽思索片刻,丹鳳眼微微凝視,也覺得可行,但他並未立即決定,而是面向馬良,詢問着:“季常,國山之策,你以爲如何?”

話音傳來,纔將馬良從思緒中拉回,沉吟半響,徐徐道:“國山之策,良以爲可行!”

“少將軍所部精卒未至,曹仁也是聞名的善守之將,強攻必定損失慘重,倒不如大造聲勢,佯攻城池,遂引誘曹援軍前來,伺機野戰消滅援軍。”

由於一時並未搞懂關平的真實意圖,馬良也同意王甫的保守計劃,以圍城爲輔,迎戰曹援軍爲主。

“好,既然國山,季常都贊同佯攻樊城,那本帥便重新佈置防禦。”

“趙累聽令,命你遣一軍北上,接替廖化固守鄧塞防線,在傳令給廖化,讓他前往鄧縣駐紮,時刻注意駐防陽陵陂的徐晃所部。”

“國山,接下來便由你接替趙累,領軍屯駐樊城外圍,圍困城池,進行佯攻。”

“諾!”

號令傳下,諸衆瞬息站出,拱手應諾着。

………

豫州,許都以南。

自召陵以南之地,各地在水淹七軍以後,各縣城以及諸多羣盜紛紛便宣告脫離曹魏統治,響應着關羽的北伐。

各縣的長官亦是聯名上書,遣使前往襄樊大營,向關羽表忠心,宣告效忠。

由於許都以南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許都城的安危,留守城中的世子曹丕在與衆謀臣商議後,決定派出大臣前往以南之地,安撫各路叛軍。

其中,夏侯惇之子夏侯楙主動請纓願意南下,前去巡撫各地。

隨着夏侯楙主動請纓,又是宗室子弟,世子曹丕便加封爲安南將軍,令其南下巡撫各地叛軍,又以御史中丞陳羣輔助,一同南下。

舞陰城

夏侯楙一行南下以後,便屯駐於此,隨後廣佈斥候前往各地前往打探消息。

而在打探的這段時間內,夏侯楙則無心軍事,反而每日干涉着縣吏處理政務,結交城中豪族,暗暗收羅着財帛。

陳羣聞之,前去勸誡,可惜無果!

數日時間相過,斥候相繼回返,向夏侯楙稟告着:“將軍,比陽城背靠比水,有一支規模約莫千餘衆的水賊盤踞於此,時常打家劫舍,劫掠來往商人。”

“據小人所打探到,平日裡這支水賊都還很收斂,還不敢跟官府作對。”

“可在水淹七軍,荊州軍大捷的消息傳來後,那水賊頭目便領麾下嘍囉肆意劫掠比陽周遭,響應關羽。”

“由於這支水賊極熟悉水性,當地官府卻是剿賊無力。”

這員斥候話音剛落,另一斥候也拱手稟告着:“將軍,不僅如此,吳房周圍也有曾經一支數百餘衆的悍匪黃巾賊盤踞,現也是響應荊州軍。而出山四處劫掠。”

緊隨着,數名斥候又繼續彙報,將所打探的情報一一和盤托出!

不過,總的來看,勢力最大的還是盤踞比陽的水賊。

思緒良久,夏侯楙不由望向從旁的陳羣,說着:“先生,本將決定,兵臨比陽,先滅這支猖獗的水賊,予以震懾其餘叛賊,然後在輔以懷柔政策,迫降各地盜匪。”

“先生,以爲如何?”

聞言,陳羣徐徐沉思一番,拱手道:“夏侯將軍,羣附議!”

“我軍南下只率兩千軍卒,只能前往比陽後,在做打算。”

隨着陳羣決定,夏侯楙也不猶豫,在舞陰城準備好軍械糧秣以後,便領軍東進而去!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十三章 內亂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四十六章 劉伽獻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十一章 亂像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十一章 亂像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吳軍要殺我?第三百零五章 功名馬上取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毒策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十一章 亂像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一百六十四章 看走眼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五十六章 生擒之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七十四章 過境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拒絕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六章 背水紮營第三百十一章 大敵來犯第六章 背水紮營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三百十四章 血戰天仙谷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三百八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