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克復。
現蜀漢一方“三興漢室”呼聲已是越發之高,各州郡間的聲勢輿論都在大肆擴散傳播着。
漢軍統一天下之勢已是不可避免!
自魏軍遷都鄴城,敗走中原,實力大損後,如今盤踞於幽燕的塞胡,諸如鮮卑、烏桓以及盤踞遼東的公孫淵紛紛心生不臣之心,萌生起兵作亂的念頭。
甚至。
如今已在漠北一帶起勢的鮮卑可汗軻比能聽聞曾經威震塞胡的鄢陵侯曹彰亡故,他胸間再度燃起了染指中原之地的雄心。
並且他此次還派遣使者前往賀蘭山王庭,說服步度根放棄往日的恩怨,與自己合兵一道,一同率衆席捲邊關。
一時之間,以上谷、漁陽一帶的燕山防務以及雁門、代郡一線的陰山防線隨着塞外諸胡的頻繁集結,不由頓時大感壓力倍增。
邊關防務接連增大。
無奈之餘,爲了避免遭受胡人入關的侵襲,天子曹叡只得再度啓用司馬懿爲帥,率萬餘禁衛軍親赴代郡高柳坐鎮,以總督邊關戰事,抵禦胡人的來襲。
至於曹休,則全面主持黃河沿岸的各渡口間佈置重兵防守,以擋蜀軍不日的強攻。
另一面,縱然東線戰事失利,導致中原腹地喪失,但由於西線雍州方面戰局尚且穩定,還未到可放棄的地步,故而便繼續遣曹真率諸將遣軍固守,與諸葛亮交戰。
且由於丟失了關東這個大後方,關中平原又爲蜀軍所據,魏軍野戰無法戰而勝之,自然無法驅逐。
屯糧漸漸消耗殆盡……
卻無法組織春耕,無法籌措軍糧……
軍需物資只得依靠河北諸州轉運至幷州諸郡,在不辭勞苦的穿過數百里太行山脈抵足河東,從蒲阪津運送至長安。
可如此一來,後勤壓力將變得何其之大?
縱然富饒如河北也經不住長此以往的消耗。
所以,面對着此等不利的局面,曹真着急了,開始苦思冥想思索對策,思索如何才能野戰破蜀相諸葛亮的八陣圖,驅逐蜀軍於關中平原。
而由於有了之前魏延孤軍深入直取晉陽的前車之鑑,如今在面對着蜀軍進軍幷州諸郡,魏軍只是輔以偏師憑險據守,以圖避免短兵相接。
雖然魏延現今信誓旦旦率部攻取幷州卻也一時受阻,局勢只得無奈僵持下來。
西線戰局的關鍵,也移在了漢相諸葛亮與曹真的對壘上。
只是,隨着中原的平定,現在諸葛亮的處境卻也不急了,只是每日營間組織諸將操練軍士,鞏固八陣圖的佈防,並加強於屯田以及妥善處理渭濱之間農家的關係相處。
受限於後勤壓力,如今反而曹真急不可耐!
但即便如此,曹真再度率軍出戰,依然在交戰之間無法奈何漢軍。
兩軍間再度僵持。
另一面,關平親自坐鎮洛陽,並遣州泰領歸附的吳將全琮、宋謙率部向西進攻潼關,以從東側威脅長安,迫使魏軍無法全心全意與己方交戰。
……
漢建興五年,九月。
秋收時節,關中方面漢、魏雙方已經對峙接近大半載歲月,漢軍屯田的效果已經顯露無疑,整日組織民衆割麥,收穫極爲豐收。
反觀魏軍,所據之地,收穫壓根是入不敷出。
畢竟,關中最爲肥沃的渭河平原都被諸葛亮牢牢佔據,他們哪還有何收成可言?
僵持了大半載,關中戰事還沒有進一步的新進展,可河北諸州方面的供應卻已經難以維持。
最終,魏國高層一致商議,由天子曹叡下詔,命曹真率部堅壁清野,率部撐竹筏從蒲阪津渡過黃河,進入河東固防。
由此,關中之戰並未爆發大規模戰事,在僵持消耗中以魏國方面的撐不住而告結束。
漢軍正式收復西京長安。
由此,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已然實現一個。
這一刻,漢軍上下再度爆發出了極強的信念。
或許即將就要開始最後一戰了。
勝,則大漢三興漢室,一統天下,結束亂世。
他們亦將成爲新天下的開國功臣,足以留名青史,令後人世世代代傳唱着。
可惜就在平定關中的這一載,尚書法正卻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五餘歲。
對於這等國之重臣的喪失,天子劉禪痛心疾首,痛定思痛下爲法正大肆操辦舉行葬禮,並追諡爲翼侯。
並賜爵其子法邈關內侯,敕封奉車都尉,漢陽太守,繼續留於大將軍關平帳下聽用。
待法正下葬,天子劉禪分別寫信於國之兩大重臣,丞相諸葛亮和大將軍關平,詢問針對於遷都一事。
待結果卻出現了不同的答案。
丞相諸葛亮從戰略、政治上考慮,認爲遷都宜早不宜遲,且成都地處閉塞的西川,交通不便。
但如今大漢領土已經是空前的強盛,若再以成都爲漢都,將對於掌控治理天下極爲不便。
最後,並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應立即遷都“長安”以還於西都。
承繼先漢國都。
這也是諸葛亮在隱晦的勸誡天子劉禪,要以銅爲鏡,明得失,知曉先漢是因親賢臣,遠小人而強盛,而後漢卻因親小人,遠賢臣而衰敗。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陛下不可不引爲重視也!”
徐徐看完諸葛亮的勸進表,隨即又攤開了關平的書信。
不過相對於諸葛亮的信箋,這便簡潔了許多。
“大漢遷都乃勢在必行之事,臣並不反對,但臣還望陛下能夠以大局爲重,現下應以剿除曹魏,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結束亂世,讓大漢各州郡間百姓過上安平日子。”
“至於遷都一事滋國事重大,必將會勞民傷財,影響軍事用兵,拖延伐魏的進展,臣以爲不可取!”
最後,關平勸進道:“臣懇請陛下先以軍事爲重,待我軍一統天下之際,再行遷都以施恩惠福澤於大漢百姓。”
“望陛下思之、慎之!”
信箋的簡潔,一方面是由於關平沒有諸葛亮博學多才的文采,找不到可引經據典的例證……另一方面也是覺得沒必要……
他覺得只要把反對的前因後果,總總利弊分析一番,天子自然知曉該如何抉擇。
權衡思索一番,劉禪爲天下計,最終還是敲定了關平的方案,暫緩遷都。
由於今歲己方大定中原,全據黃河以南之地,乃值得普天同慶之事。
天子劉禪決議改元“建興”,以次年爲“延熙”元年。
冬十月。
丞相諸葛亮駐軍長安養民殖穀,發展經濟,充實國力,善待百姓。
一向殘破的關中漸漸得以恢復。
漢延熙元年(230)春三月。
丞相諸葛亮派遣馬謖爲將,親傳弟子姜維輔之,統御七千精騎並於俄何、燒戈等河西舊將以及白馬羌新一任羌王楊千萬派遣羌人的協助下西行通過河西走廊。
出玉門關進軍西域。
原本,馬超平定河西數郡,打通河西走廊後便意欲出關掃清多年來已經失控的西域之地,但由於他的忽然病逝而擱淺了西征計劃。
現如今,爲了重啓絲綢之路,諸葛亮調遣精騎再度遠赴千里,穿過重重沙漠征討西域。
與此同時。
經過數年的海軍組建下,青州海軍戰力已經無比強悍,現擁軍五萬餘衆,海船的工藝也進展迅猛,指南針的創造也越發先進,足以支撐海軍深入大海進行遠征。
並且,海軍都督陸遜還應關平之令組建了一支千餘人的海軍陸戰隊,專門用以兩棲作戰。
夏四月。
陸遜遵循着關平的指示,率部從江都出海一路沿東而行,於茫茫大海找尋東部倭島。
夏五月。
隨着中原諸州的局勢越發穩定,漢軍戰力方面已是與日俱增,且兵精糧足,坐擁十餘萬精銳。
漢大將軍關平再度書信示與長安丞相諸葛亮以及天子劉禪,將再渡河伐魏、統一天下的計劃提上了日程。
最後一戰,已是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