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

bookmark

漢延熙元年,夏六月。

經過蜀漢諸重臣的一致商議敲定,終於決定再度北伐,對盤踞河北的曹魏政權用兵,以途一戰收復諸州,興復漢室,一統天下。

一時之間,文武羣臣都鬥志昂揚,摩拳擦掌。

這留名青史,決定他們是否能做開國元勳的關鍵一役終於來臨了。

出兵之際,丞相諸葛亮向天子劉禪進獻了出師表。

其間一段話卻令關平大感興趣,立即組織吏士抄了數千份文書傳遍中原、江南諸州,令天下世人所知。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河北,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一統天下。”

由於兩京早已收復,故此諸葛亮這一世所上表的內容也根據局勢將中原改爲河北,將還於舊都修爲一統天下。

隨着數千份文書抄送大江南北,大漢各州郡士民紛紛受這段話所鼓舞而人心振奮,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曾經仁義著於四海的劉皇叔窮盡一生於西川開創了大漢基業。

誰曾想到,偏安一隅的漢室基業竟然真的能步步戰勝強敵且克復中原,逼迫昔日的大魏敗退河北固守。

攻守之勢異也呢?

想着這些,諸人越發的信心振奮,越發的開始自發爲即將來臨的北伐自願捐助錢糧。

一時間,中原各州、江南各地全權開始動員起來,此誠所謂民心所向也!

……

這一次,蜀漢再度延續三線北伐的策略,東線關平任命陳式率費詩等將攜青徐之師渡河攻擊平原、渤海,以圖從側翼威脅魏國都鄴城。

洛陽方面,輔以州泰領步騎萬餘人從洛陽北進,取道小平津意圖渡河攻取河內,從西面攻擊冀州。

而大將軍關平則親率大部步騎五萬步騎精銳沿途北上,經官渡,駐軍白馬港,開始打造戰船,準備強渡黃河,徑直攻取北岸黎陽重鎮。

但黎陽本就是鄴城的屏障所在,其城早在袁紹時代便被多加修繕,可謂固若金湯。

隨着曹魏遷都,更是對鄴城周邊的屏障大肆修繕,現如今變得更難以攻克。

針對此種狀況,關平分遣石苞五千餘衆,命其沿岸進抵濮陽一線擇機而動。

西線則繼續由丞相諸葛亮親自掛帥出征于軍旅,直直行至關中已北攻蒲阪津,進軍河東。

由魏延率偏師萬餘人從側翼攻上郡,雁門郡,與諸葛亮尋求二軍突破的作戰方式。

……

陡然間,面對着蜀漢的大舉進攻,接近十五萬餘人的兵團向河北發起了全線攻勢。

魏國一面要抵禦邊關的胡人大舉侵襲,一面要防範遼東公孫氏的突然來襲,用於在前線與漢軍廝殺的兵力已經是捉襟見肘,難以抗衡。

無奈之下,天子曹叡只得分別任命曹真駐軍幷州諸郡,領三萬餘衆並孫禮、郝昭等將防範諸葛亮、魏延的攻勢。

命曹休親自坐鎮黎陽,率三萬精銳並盡數調集了萬餘禁衛軍負責鄴城正面最爲重要的守備。

至於張合則領萬餘人駐防平原、渤海一線,憑險據守,防範青徐漢軍諸部。

這已經是目前曹魏的全部實力。

若一路有失,那將再無餘力抵擋漢軍的攻勢。

……

三線初一接觸便進入了激烈化的戰鬥。

首先是大將軍關平大造戰船輸送軍士渡河登岸,由於漢軍有着嫺熟的戰船工藝,船隻的性能卻並不只是單單防禦低下的走舸,清一色的配備了防禦性能尚佳且是突擊戰船的艨艟。

各軍士間徐徐操控着一艘艘艨艟航行。

行至河道正中,瞧着漢軍已是進入射程,岸上所架設的一架架霹靂車開始裝填石彈往河中傾斜,一架架牛皮弓弩也彷彿射出了漫天的箭矢,從天而降落入艨艟上。

另一面,艨艟之上自然也是配備了許多的弓弩手。

神臂弓的射程優勢此刻已經彰顯而出。

漢軍縱然身處河道正中,從射孔射出的箭矢依然傾斜至岸上。

一時間,隨着兩軍相互對壘下,互有傷亡。

“啊,啊。”

岸上,河道間都不由充斥着一陣陣嘶吼聲。

河水亦是隨着戰爭的激烈程度而漸漸染紅。

慘烈廝殺一宿,數日,十餘日。

各線縱然漢軍攻勢強悍,但礙於魏軍沿北岸皆設置了穩固充分的防線,依然無法突破。

西線,丞相諸葛亮步步推進,魏軍反是難以抗衡,漸漸蠶食了河東郡縣。

只是,在向北推進至壺關後,卻受阻於關下。

守將郝昭領千餘人憑藉壺關天險堅守關城,宛若固若金湯,縱然諸葛亮施展一切戰術攻城卻依然徒勞無功。

壺關在郝昭的守備下依然牢不可破!

另一面,駐軍並北的牽招縱然是良將之才,但北有塞胡鮮卑陳兵於外虎視眈眈,覬覦中原富庶之地,漢將魏延從側翼上郡殺向樓煩、雁門,一路更是所向無敵,連戰連捷。

兵力上的蔑視,卻也讓其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若不是關鍵時刻司馬懿率衆援助,恐怕幷州已北之地將會被漢軍席捲。

一連數月而過。

轉眼進入東十月,漢、魏雙方依然還未分出勝負,激烈對峙着,局勢僵持下來。

隨着冬季氣溫驟降,北風凜凜,寒風刺骨,令北人無法再持續用兵。

雙方只得暫且軍事行動,屯兵於邊,待連年再戰。

而就在這數月內,陸遜率數萬海軍亦是通過東洋大海,於海面漂泊許久終是登陸了大將軍關平所說的倭島,

一眼望去,島上倭寇普遍身材矮小,且大都食不果腹、面黃肌瘦,身間食不蔽體,連像樣的衣服都未置全。

一股股風貌衝擊着這些生在華夏的大漢將士。

他們不約而同地升起一絲絲疑惑,這世上竟然還有如此落後的原始人?

沒辦法。

三國時代尚還未經過大航海時代,也沒有海洋文明,大漢將士自然是初次見識這些化外島嶼,自然難以理解他們的落後愚昧。

“都督你看,這是……?”

忽然間,副將丁奉忽是在前方察覺着一束雕塑,不由露出了驚奇之色。

“這是大秦徐福的雕像?”

陸遜徐徐漸進,肯定了丁奉的話語,沉聲道:“這就是徐福的雕塑,看來曾經大秦始皇帝爲求長生藥派遣徐福遣童男童女東渡,原來竟是抵達於此呀!”

一時間,陸遜也與海軍諸將徐徐商榷着。

登岸紮營,陸遜並未第一時間採取任何行動,而是廣佈斥候分散四周打探當地情況。

當了解到諸島嶼的人羣皆是生產力低下,還生活在華夏曾經刀耕火種的夏商時期時,陸遜終是下定了決心,開始實現關平的計劃。

臨行前,關平叮囑陸遜,若當真漂泊東洋大海抵達倭島,那不要心存仁慈,必要施展雷霆手段對諸島嶼實行決定性的打擊。

對倭島實行殖民統治。

接下來的數日裡,漢海軍各分數部,分別沿倭島的阿久根,下關,出雲等地進軍,短短時日,漢軍連戰連捷,大破各路倭軍,橫掃倭島。

眼見着外敵的入侵,神皇卑彌呼無奈只得收縮兵力集結主力於邪馬臺意欲與漢軍決一死戰。

只是當漢軍各部集結向倭寇發動進攻時,倭軍卻是一觸即潰,在海軍陸戰隊的當先登陸下,憑藉着先進的戰甲、武器裝備以及高昂的戰力,無不是以一當十,殺得倭人聞風喪膽,血流成河。

最終,卑彌呼自盡於皇宮之中。

陸遜率部橫掃倭島,正式殖民海外第一座島嶼。

當掃除倭島勢力後,陸遜採取了令倭人永世爲奴的政策。

一切安排妥當,陸遜又派遣嚮導偵查到從倭島竟然可以直接登陸三韓之地以及出現於高句麗的後方登陸時,陸遜頓時心下已有定計。

將近半月後。

漢軍忽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半島後方登陸,隨後在各部還未反應過來之際,陸遜率部橫掃三韓之地。

緊隨着,他又率衆馬不停蹄南下,一舉滅掉高句麗、扶余等勢力,一統遼東已北之地。

當公孫淵剛收到漢軍神不知鬼不覺的登陸已經閃電般的速度滅掉高句麗、扶余等強盛勢力時,他還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

漢海軍數萬餘衆已是兵臨城下,枕戈待旦。

無奈之下,公孫淵只得獻降投降。

隨後,遼東各郡縣紛紛傳檄而定。

直到如今,纔不過漢延熙二年春三月,一年時間,陸遜殖民倭島,掃清三韓之地以及高句麗、扶余,甚至盤踞遼東多載的公孫氏的統治。

這一年,正當漢、魏雙方再度用兵時,陸遜已然率部西進幽燕之地。

一時之間,曹魏防線出現了重大破綻,兵力不足的他們將無法在幽州再行構築穩定的防線。

另一方面,他們也未料到漢軍竟然能從大海上登陸,卻也絲毫爲做任何的防範。

這一刻,曹魏局勢危矣!

不僅如此,陸遜親率主力進軍幽燕時,亦命丁奉率海軍陸戰隊從遼東港撐船出發直通渤海灣,意圖從魏國腹地渤海登陸。

……

當這一切消息傳至中原,天下士民無不彈冠歡慶,神情備受鼓舞。

這一刻幾乎是明眼人都已經能夠看出,大魏國運氣球已盡,已是無力迴天。

大漢渡河一舉滅掉曹魏勢力,一統天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在這一刻漢軍已經是展現了極其強悍的韌勁以及戰爭忍耐力,當大將軍關平收到了陸遜於海外的總總戰報,不由頓時大喜過望。

隨後,漢軍全線發動了對河北各渡口間最爲猛烈的進攻。

但即便局勢惡化至此,曹氏卻依然拼死抵擋。

因爲這將是他們關乎最後榮譽的一戰。

只是,大漢攜一統之勢的信念已是不可阻擋。

漢室再興已成定局。

第二章 名將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七十三章 張遼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七十四章 過境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七十一章 憤怒的黃鬚兒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響應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二百十三章 有喜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發明家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吳人欺我刀劍不利乎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四百一十章 平分秋色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四百六十九章 順江直下,直搗黃龍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二百八十章 獵虎第九章 假象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四章 軍令狀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三百五十四章 神威天將軍(上)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三百十七章 局勢好像不利?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