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

bookmark

江夏邊境,長江支流。

此刻,周邵率徵召的數百軍卒乘船停滯於此,然後戰船一字排開,威懾着岸上衆民衆。

從兩方百姓矛盾激化以來,周邵便再也未想過在忍氣吞聲,直接率衆前來。

基於此,被派遣而來與之交涉的曹軍數人眼見着,內心也清楚了東吳的決心,遂立即回返上昶城,稟明軍情。

得到東吳來襲的消息,吳傑同樣怒不可遏,一方面立即遣人北上通稟文聘,另一面也迅速遣軍前往支流處,與吳兵對峙。

兩軍對峙於江面上,雙方民衆俱都歡呼雀躍,每日都自發組織送物資,然後請求消滅對岸敵軍。

一時,支流之上,局勢暗流涌動,大戰之勢可謂是愈演愈烈!

而身處尋陽的程諮率先得到消息,聽着周邵竟然當先領軍殺奔江夏的軍情,不由大吃一驚,可事已至此,他也無法再製止。

只得無奈嘆息,遂領駐軍尋陽的剩下部衆向前線奔去,並分別調令下游重鎮柴桑、武昌的駐軍趕往舉口方向集結。

行軍北上以後,他也迅速遣人奔往京口,向孫權稟告最新的情況。

這一刻,程諮也慌了,他知曉此事要是一旦處理不當,那必將與曹軍起戰火。

“周邵啊,周邵,你怎能如此衝動啊,暫時聯盟曹軍,制定偷襲荊州,是吳侯現階段最爲重要的國策。”

行經途中,程諮焦慮的同時,不由細細尋思着,也爲周邵的處境感到擔憂。

不難想象,要是此次雙方一旦大戰,而耽擱了吳軍逆江西進取荊州的戰略,那以吳侯孫權的秉性,必然不會輕饒了引起戰火的周邵。

就算其父力保,恐怕也要受重罰!

只在江夏境內戰火一觸即發時,荊州軍還繼續隱藏於此,等待着時機。

京口,吳侯府,大堂。

此刻,吳侯孫權高居主位,階下兩旁文武大臣並立,左邊以軍師張昭領弦,顧雍、虞翻次之。

至於右邊,則是以詐病返回的西線都督呂蒙爲首,周泰、韓當等衆屹立其後。

眼見諸衆皆以到齊,孫權碧眼微睜,遂高聲道:“諸位,昨日駐軍尋陽的程諮遣人緊急送回信箋,本侯不敢怠慢,立即拆開察看。”

“信中所述,竟是一支身批曹軍戰甲的軍卒襲擊了舉口,將我軍數百軍卒屠戮殆盡,並且肆意屠戮舉口方圓數裡的民衆。”

“你等以爲,我軍當作何處置?”

話落,孫權神色自若,並未有絲毫惱怒的情緒,平穩如常,臉色波瀾不驚。

可此話一出,堂中諸將卻是紛紛嚷嚷着:“吳侯,曹軍竟然不顧與我軍所簽訂的聯盟,肆意屠戮我軍?”

“吳侯,我等請戰,舉兵西進江夏,滅掉文聘所部。”

“泰願領軍!”

一時間,以周泰爲首的諸將陡然間戰意昂然,紛紛拱手請戰。

見狀,孫權眉頭微軸,面色不悅,怒喝道:“稍安勿躁,如今我等聚集於此,便是在商討此事的解決方案,在嚷嚷者,便滾出府去。”

一記高喝,他遂將目光對準階下另一旁的張昭身間,喃喃道:“軍師,你怎麼看?”

聞言,年過六旬,鬢髮早已發白,面色異常精神的張昭思索片刻,沉聲道:“主公,依老朽看,這十有八九不是曹軍所爲。”

話音剛落,府中諸衆紛紛面露疑惑,不知其意,孫權面色不變,淡淡道:“子布,何意?”

“主公,諸位同僚,數日前,亭侯程諮曾遣信而返,告知了以關羽長子關平爲首的一支荊州軍已經南渡淮水南下。”

“這才短短几日功夫,便發生了曹軍襲擊我軍重地舉口、肆意屠戮軍民一事,老朽以爲,此事有蹊蹺,並不是曹軍所爲,而是荊州軍爲之,企圖誘導我軍,嫁禍於曹魏。”

“然後,趁機引起我等雙方兩軍的敵視,甚至相互攻伐。”

頓了頓,張昭不急不慌,繼續說着:“昭如此想,其原因有二。”

“其一,曹操爲何遣使聯盟與我軍?不就是因爲關羽率衆在襄樊連戰連捷,曹軍局勢不利,故想讓我軍襲荊州,以此逼迫關雲長回援,減輕他的壓力。”

“在如今這局勢下,江夏文聘勢必不敢肆意劫掠我軍,與我軍爲敵,增添敵手。”

“故此,這種情況下,荊州軍假扮曹軍劫掠,然後嫁禍的可能性,便大增。”

“其二,荊州軍既然從淮水南渡,那目標必然是想穿過長江沿線,從雲夢澤回防江陵。”

“可關平也必定知曉,想要大搖大擺過境,我軍必不會答應,肯定會在關鍵時刻,以軍力圍殺他。”

“基於此,他便想到以嫁禍之計,想引起我軍與江夏文聘的戰火,引起混亂,然後他則趁亂過境,返回江陵。”

“主公,依昭所看,這必定是荊州軍的詭計,還請速速遣軍,提前趕往西陵、雲夢澤一帶設伏,阻截荊州軍回援。”

“一旦關平回防江陵,穩定了局勢,我軍再想要在神不知鬼不覺的奪取荊州,那將難如登天也!”

此時,張昭面露冷笑之色,一言一語的分析着,直到最後,屹立而出,拱手進諫着。

聞言,孫權瞭然,卻又有絲擔憂,遂道:“子布,前兩日陸口陸伯言傳回消息,他還在全力與駐防公安的士仁聯繫。”

“讓我軍暫時等待,他說,士仁一向與主帥關羽不合,前段時間又因爲籌集軍糧不利,被遭受斥責,故而心底生怨。”

“陸遜報於本侯,他正在全力策反士仁,以圖兵不血刃取公安,在沿江西進取江陵。”

“現在局勢有變,一旦關平真的成功回防,那我軍該當如何?”

一時,孫權不由聯想到目前戰局,高聲問着。

“主公,蒙建議,立即起兵,攻伐荊州。”

話音徐徐落下,還不等張昭出言,右邊身長八尺,一身戎裝,面色堅毅的將領呂蒙便拱手,奮聲道。

“直接領兵襲荊州?”

聽罷,孫權不由楞了一下,遂道:“子明,你常年駐防陸口,應當十分清楚,關羽沿江建造了無數的烽火臺,遍佈江岸。”

“防禦可謂極其森嚴,我軍想要神不知的逆江而上,兵臨公安、江陵,恐怕難度極大。”

“依本侯來看,還是以陸遜之策,先行策反公安士仁,在取江陵吧。”

話落,孫權婉拒了呂蒙的請戰。

只不過,呂蒙此時卻不甘心,拱手高聲道:“主公,蒙有一計,定可讓我軍悄然渡過長江,兵臨江陵城下,而不被江邊所駐防的荊州軍哨卡所發覺。”

此話一出,府中諸衆皆斜眼望來,他們眼見着呂蒙如此自信滿滿的神色,俱都疑惑無比。

甚至孫權,也一時面露疑色!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二百三十六章 收尾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三百零六章 戰前鼓舞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一百六十五章 吳地震動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手筆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三百八十八章 王子風範第七十五章 談妥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三百五十四章 神威天將軍(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