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1957年】

當林志超夫婦回到香港時,頓時感覺到香港上流圈的變化,大家都非常震驚林志超的能量,年僅二十八歲就獲得了CBE勳銜。他不僅僅是最年輕的‘太平紳士’,還是最年輕的‘司令勳章’獲得者。

如果說林志超是得到英國人的賞識,香港圈子裡的人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爲林志超壓根不是香港老牌家族出生的子弟,也不是政壇人士,何來被英國人賞識?

大家都明白,林志超是憑藉實力來獲得尊重的。

試問影響着香港幾萬人的生計、爲多個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解決香港人居住環境的大佬,英國人會不拉攏嘛?

不過,林志超也有一種危機感,那就是他這個家族還不穩固,最大的兒子才七歲多;這次帶着正房去英國,已經算是一個冒險,因爲唐彩芸是他事業上最大的一個幫手。

他幾乎很少帶唐彩芸一起出國,因爲一旦他出現意外,唐彩芸可以穩住家族的地產事業,他打下的林氏家族成爲一個富豪家族沒有問題。

不過這一次,是要見英國王室,所以帶許彩英可能不太合適,可能會被指責失禮;所以唐彩芸纔跟着他去了倫敦,並趁機遊玩了兩天。

這天。

林志超帶着長江實業的管理層,來到美麗華酒店地盤。

他指着這幅達到8.8萬平方尺的地盤,並說道:“在這個地盤上,我想開發一個商業加酒店的綜合體。一個五層高的購物中心,再加一個五星級酒店,一起開發!”

衆人有些不解,黃昌宏說道:“老闆,購物中心和百貨中心又什麼區別?”

原來,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購物中心,但應該就是這兩年會出現在美國。

看着衆人不解的表情,林志超意氣風發的說道:“購物中心和百貨中心的區別就是:購物中心是把商鋪租給很多家品牌,一二三樓服裝珠寶、四五樓是餐飲、戲院、娛樂設施,而我們作爲管理方,是靠收租來獲利;百貨中心你們就知道了,所有品牌都是一個老闆。而且,購物中心突出的是開櫃自取,類似我們鱷魚恤那樣;百貨公司更多的是靠店員,來獲得商品。總體來說,形態也不一樣,購物中心是一個區域商業模式,這附近的人來到我們美麗華購物中心,衣食住行都可以解決;而百貨中心,只是一個購物場所。”

黃昌宏等人被林志超天馬行空的想法驚豔到了,實際上,林志超就是將前世九十年代的美麗華商場進行提前四十年而已。

而香港前世最早的購物中心,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出現的,也就是九龍倉的海運大廈。

雖然美麗華酒店的地段不是頂級,不過購物中心本來就自帶流量,可以聚攏周邊的人氣。而一旦修建好,正好是香港旅遊業的發展階段,屆時人氣會更加旺盛,還能帶動酒店的名氣。

衆人消化一番後,黃昌宏再次說道:“購物中心和酒店的商業組合,那麼兩者的建築也需要綜合開發,該怎麼樣聯接,纔會是最好的設計呢!看來,要找好設計公司是個關鍵。”

長江實業有建築公司,但不代表具備一流的建築設計能力,所以在這一方面還是有合作伙伴的。建築公司和則師樓,是兩個不同的單位,當然建築公司也會設計,只不過沒有設計師的‘天馬行空’、‘創意’。

不過購物中心的設計,當然難不住林志超,他這些年學習了地產知識,包括設計圖則;再加上他腦海裡的現代化購物中心,自然是很輕鬆的給出一個大概想法和設計。

這些想法和設計丟給‘則師樓’,便可以很快成爲現實。

林志超笑着說道:“對於購物中心和酒店的商業建築綜合,我已經有些想法,今天就正好說給大家聽聽。我們需要設計一個三層裙樓,覆蓋整個建築羣,裙樓之上是酒店大廈和一個和裙樓購物中心部分連接的四五層購物中心是這樣的,需要在中間有一個貫通的廣場,四周則是一層一層的商鋪我們的酒店大廈很龐大,但一至三層要讓出一些面積給購物中心,相當於酒店大廈的四層以上,坐落在購物中心和酒店大堂、餐廳等上面”

說道精彩的地方,林志超乾脆那紙和筆畫出一個草圖來。

酒店大廈一層可以是4萬平方尺,但是一至三層則不需要那麼多,因爲考慮到購物中心要大一些。

如果直接將酒店大廈坐落在五層裙樓紙上(購物中心之上),顯然就缺了一個大門和大廳,這樣別人會覺得很不好。

所以,酒店大廈一至三層僅需要2萬平方尺也許就夠了,其餘面積讓給購物中心。

這幅地皮雖然只有8.8萬平方尺,不過他四面臨街,可以修建很大的建築樓面,以及可以又足夠的通道。

討論一陣後,林志超決定成立‘美麗華購物中心’的項目部,連同美麗華酒店,註冊成一家公司。項目部重新招聘地產和酒店的精英人才,長江實業的管理層作爲監管和指導作用,將來這家公司獨立發展。

如此一來,發展這個項目要不少錢,可能會需要三四千萬港幣。

畢竟購物中心、酒店的建築成本高不說,裝修也需要很大的資金。就是中環的那四幢大廈,建築費恐怕都是個大數字。

果然是發展商業地產,是個非常佔用資金的,前世李家成、李兆基這些一開始發展地產,就極少發展收租物業。

不過林志超不會擔心資金不足,環球航運、長江工業都是現金奶牛。

1956年的最後一天,一輛勞斯萊斯和三輛福特橋車停留在幹德道林氏洋房門口。

隨後林氏家族的成員紛紛走出來,準備乘車。

www⊕тт κan⊕Сo

原來,今天是林氏家族搬家的日子,將搬到深水灣79號居住,過上住豪宅的日子。

“都到齊了,上車!”

林志超一聲令下,林氏家族成員紛紛坐上汽車。林志超和大兒子林瑞寰坐在勞斯萊斯的後排,第二輛車至第四輛車分別是吳文英、唐彩芸、許彩英攜小孩乘坐。

林氏家族的成員,已經是十一人,包含林馨兒、唐彩芸肚子裡的孩子,算得上一大家子了。遙想當初,林志超孤身一人來香港闖蕩,他不由得生出一份感慨。

“瑞寰,知道住進大房子裡,意味着什麼嗎?”林志超突然對快八歲的兒子說道。

他這個大兒子,從小就是‘小大人’模樣,智商也非常的高,所以他才這樣講,否則真是對牛彈琴了。

林瑞寰若是普通小孩,肯定會說‘好玩’、‘住得好舒服’、‘很大的房間’,但他並不是普通小孩,知道父親要的不是那些簡單的答案。

所以,他冥思苦想一番,才說道:“是團結。父親經常說,我們兄弟姐妹要團結,所以不管住的房子大也好,小也好,一定要兄弟姐妹團結,尊敬奶奶,聽媽媽的話。”

林志超一愣,這個答案雖然不是他想要的,但確實讓他耳目一新。

所以,他高興的摸着大兒子小腦袋,說道:“團結是對的,還有就是責任感。這麼大一個家族,如果沒有家族責任感,很快就會分崩離析,成爲一個笑話。”

對於子女的安排,林志超都是打算讀完中學三年,就安排到美國、加拿大、英國去留學,高中三年加大學四年。

“嗯,我記住父親的話了!”林瑞寰似懂非懂,但他覺得父親說的肯定是對的。

林志超滿意的點點頭,等林瑞寰上中學後,寒暑假到公司去聽聽會議,提前感受賺錢的不容易。他十歲便會升級中學,還有兩年半時間而已。按照這個速度,他大學畢業才20歲。

當然了,對於林瑞寰,或者對所有的子女,林志超要的不是他們擁有各種創新的思維,而是他們守成、穩健的本領。

畢竟他打造出來的江山,土地已經足夠遼闊,已經足夠富裕。

實際上,林志超明白,以他的身體情況,怕是直接培養孫子輩都可以了,曾孫輩都能培養。所以這些兒女的將來,不過是在他們老子征戰沙場時,他們做留守‘監國’而已;又或者,他們老子派他們去征戰,考察他們本領而已。

車隊穿過深水灣道,在上午九點一刻駛進一段私家小馬路,隨後安保打開一扇大鐵門。

鐵門一米五以下都是實心的,上面纔是鐵柵欄,從外面看去,一眼就知道庭院高築,是大戶人家。

車隊通過鐵門,行駛二十多米,便來到一個院子,四輛車齊整的停在一排,並沒有停到裙樓裡的車庫。

接下來,一家人舉行了搬新房的儀式,鞭炮、跨火盆、祭祀祖堂差不多九點半才結束。

到了十點,邀請的賓客也紛紛來了,分別是唐仲源夫婦、林雲初夫婦、李高福夫婦。三家人都是林志超的親戚,加商業盟友。

僅僅是親戚肯定不夠,至少也得是商業上有成就,否則看見如此豪華的別墅,豈不是容易遭受打擊和心生歹意?

所以,連財富等級最低的林雲初,也就是林志超親二叔,目前其企業也可以做到年利潤近百萬港幣。

到齊後,四個男人在客廳坐在一起閒聊,女人們則聚在一起參觀和聊天。

李高福講道:“自從雙十活動結束後,港府差不多抓了六千多人,又放了三千人,又有一千五百人被判有罪這次港府是動真怒了!”

雖然社團在幾人面前,算不上入流的東西,特別是在林志超眼裡,但這次事件卻算得上一個話題。

林志超笑着講道:“照這個樣子下去,以後港府會每一年雙十前都突擊一波,抓一大批人震懾,免得再次發生。”

唐仲源點點頭,說道:“有道理!只要港府不傻,就知道這個辦法最好用了。其實,這次參與的很多人都是滿懷怨恨,他們在工作中薪水薄弱,受老闆欺壓,見到這種事就會附和。”

林志超同意這種觀點,社團固然是組織者,但參與的人很大都是有工資的,是出於對長期的壓迫的一種發泄。

所以,他說道:“這兩方勢力都擅長趨勢工人,所以我們這些做工廠的老闆,一定要注意了,不能過分壓迫工人,儘量給員工好的福利。現在市面上還有很多薪水只有四五十的,別人工作一個月,連飯都吃不飽,很顯然不應該。”

可以說,是林志超的工廠率先普及‘餐貼’、‘年終獎’、‘節日福利’,他的工人雖然多,但福利卻是最好的工廠之一。這些福利一發,工人的工資不僅可以維護溫飽,還能積攢不少。

其實,香港工廠的利潤其實很高,否則怎麼出現那麼多富豪?

大工廠還要一點,給的福利可能稍微好些,但一些小工廠,他們是全靠剝削工人的價值,來獲得最大的收益。

對於他們來說,有恃無恐,反正內地經常又廉價勞動力到港,今年就放進來五六萬人,所以直接30~60港幣一月的很多。這種情況直到六七年錢,都有存在,那個時候工作一百多的非常多。

這和香港經濟發展是嚴重不符,正因爲如此,火藥桶一點就燃,事情過後,八年後薪水就已經是1300~1500元了。

說到底,是香港政府在維護企業家,對普通民衆的福利視而不見。就是港府的收入,也在民生上花得不多。

林志超的話,唐仲源、李高福、林雲初都紛紛附和,並說出自己的工廠待遇。

很顯然,受林志超的影響,大家工廠的工人待遇,都是業界比較好的。就算是唐仲源的東方集團,用工近三千人,待遇也是業界比較好的。

聊了一陣,大家一起吃了午餐,把酒言歡,最後才一一告辭。

翌日。

林氏家族的成員紛紛早起,既是迎接新的一年,也是搬新家讓大家很興奮。

走進書房,推開窗戶,深水灣高爾夫球場一覽無遺,就是深水灣也能看見一部分,而對面遠處則是一座山。

“風景真好!”

“風水真好!”

林志超連發兩句感嘆!

不過雖然距離高爾夫球場很近,但林志超可沒有習慣一大早去打高爾夫。他是年輕人,自然有年輕人的晨運。

所以他來到院子裡,做些運動,舒展筋骨。習武是沒有必要的,那玩意沒有用,特別是‘真理’之下。

院子裡,林志超一邊活動筋骨,也在考慮新的一年,他有哪些商業大活動。

無疑,依舊還是航運、地產、工業。

至於其它行業,先不要急着涉獵。

就拿傳媒行業來說,林志超如果辦報紙,容易捲進政Z;當然他不是不辦,而是要到1968年辦,避免參與那事當中。而且那個時候辦報,時間正好,因爲客戶羣體多了很多,說白了就是識字的人多了很多。

先辦報紙雜誌,再成立電影院線,八十年代再將麗的電視收購,一步步發展。至於TVB,還是給邵六叔,畢竟都搞沒了,他連個競爭對手都沒有,豈不是無趣。

更何況,TVB之所以能讓華人管理,那是因爲大股東是和記黃埔、匯豐等英資洋行。說白了,英國人在六十年代,也不放心將舌喉完全交給華人。

至於發展海外的事業,林志超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五十年代末或者六十年代初開始,纔會小規模的進行。地基不牢,是不行的。

總之,林志超的身體很好,活個一百歲估計是輕輕鬆鬆,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急。(本章完)

第185章 【大佬的威勢】(求月票!)第204章 【食餅仔】第6章 【第一桶金】第167章 【新的一年】第334章 【傳媒集團】第5章 【結束工作】第343章 【這是好多錢】第115章 【財源滾滾】第34章 【與美同行】第561章 【兩線作戰】第274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26章 【要走正門】第489章 【進軍銀行】第130章 【分散投資】(加更!)第309章 【利益交換】第11章 【沒法不管】第265章 【擎天一指】第125章 【有償陪侍】(求月票!)第212章 【林生真會玩!】第215章 【最佳經營策略】第96章 【姐夫嚇人】(求月票!求全訂!)第337章 【折了面子的置地】第88章 【昂貴彩禮】第131章 【招兵買馬】(求月票!)第346章 【就是缺錢!】第260章 【第三代航運明星】第397章 【沒有規矩】第274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27章 【鄰居姐妹】第132章 【要求真多】第100章 【初涉航運】第48章 【嶽憑婿貴】第138章 【社會名望】第146章 【哥哥給你】第546章 【佛山大學】第154章 【1952年】第87章 【王炸組合】(第六更!求全訂!)第78章 【不計前嫌】第487章 【投資日本】第548章 第547張 【老將出馬】第466章 【東方不敗】第238章 【名正言順】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233章 【艱難抉擇】第113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563章 【峰迴路轉】第231章 【涉獵航空】第203章 【願者上鉤】第73章 【初試啼聲】第402章 【浪裡個浪】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250章 【零售部門】第578章 【干預市場】第373章 【太子駕到】第374章 【大人情】第196章 【地產霸權】第409章 【私人大投資】第17章 【空手套白狼】第6章 【第一桶金】第506章 【最美港姐】第286章 【少一個朋友】第20章 【拓展事業】第214章 【對錢不感興趣】第380章 【震撼上市】第259章 【有一套】第523章 【文化自豪】第551章 【上頭條了】第174章 【喝頭湯搏美譽】第463章 【再次競爭】第45章 【簽下大單】第98章 【誘敵深入】(5000字加更!求月票!第128章 【天胡開局】第264章 【不歡而散】第102章 【揚帆起航】第363章 【股市收割】第132章 【要求真多】第203章 【願者上鉤】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214章 【對錢不感興趣】第154章 【1952年】第226章 【海外第一個項目】第228章 【沒有對手】第414章 【五個兒子】第434章 【收購九龍倉】第130章 【分散投資】(加更!)第542章 【三Q四Q】第46章 【想炒地皮】第135章 【君子協定】(求月票!)第69章 【長兄如父】第179章 【抽半根菸】第336章 【和置地的較量】第273章 【叫我阿誠就行】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477章 第476張 【亞視崛起】第255章 【工業之王】第494章 【豪擲150億】第545章 【準備傳承】第401章 【合作共贏】第291章 【東邊損失西邊補】第359章 【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