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海外第一個項目】

春節過後,林志超去日本參加了一個日本造船業和航運業的峰會,是作爲嘉賓出席會議。

自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後,各國都在討論遠洋輪船要朝着‘大’的方向發展。

因爲大家明白,中東就是個火藥桶,所以不能僅僅依靠蘇伊士運河;如此一來,大家想法就是經過好望角,雖然航運距離增加了,但如果船足夠大的話,就能抵消時間的消耗。

後世,世界將海運船隻分爲:巴拿馬船型、蘇伊士船型、好望角船型。

意思就是:

巴拿馬運河能通過的船隻最大是六萬噸載重量左右,所以六萬噸左右的船,叫做‘巴拿馬船型’;

蘇伊士運河能通過的船隻最大是十五萬噸載重量左右,所以15萬噸左右的船,叫做‘蘇伊士船型’;

至於15萬噸載重量以上的,都叫‘好望角船型’,臺島稱之爲‘海岬型’。

林志超如今已經是一名航運專家,日本的造船專家和政府部門特意邀請他去開會;當然,潛在的意思也是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林志超能在日本造船。

當然,林志超沒有拒絕,表示隨時可以下定單,前提是油船不能小於8萬噸、貨輪不能小於5萬噸。

可以先各造一艘造出來日本客戶給長租下,價格便宜點無所謂;真正大規模造船,是在1959年開始。

回到香港。

林志超又馬不停歇的參加‘香港船東會’成立儀式,這個商業組織是由12家香港本地船東倡議成立,包括林志超這個最大的香港船東。

來到會議現場參與人員遠不止12家本地船東,還有一些後續加入的船東,以及還有不少非船東人員,他們都是其他服務航運業的專業人員和機構。

會議現場衆人紛紛先各自交談。

“董生,恭喜新船下水,並趕上好時機!”林志超和董浩雲打招呼。

董浩雲造的一艘散裝貨輪在去年下水,是香港第二個能造新船的船東,而林志超當然是第一個造新船的船東(遠洋船)。

“同喜同喜,聽說林生造了很多大油輪,也正好趕上好時機。”

林志超謙虛道:“哪裡哪裡!董生是航運界前輩,我只是後學晚輩。董生撰寫的《華夏遠洋航業與華夏航運公司》及《二十五年來華夏航運事業之間顧》書籍,我都有仔細拜讀.”

董浩雲回禮道:“林生當年在《航運》上撰寫的《論集裝貨櫃箱的前景》,我也有認真讀過,並深以爲然。而且美國人已經通過實踐,證明林先生的想法.”

林志超是在1954年發表的《論集裝貨櫃箱的前景》,當時他的想法就是提升一下名氣;不過,他並沒有實力去發展,畢竟要說服兩個地區來投資。美國人馬爾科姆·麥克萊恩爲了集裝箱實業,投資了4000多萬美金,購買下運輸車隊、港口等設施。

如此大的投資,就是林志超說服港府和日本(貿易量大),他也捨不得去投資。雖然他沒有實踐成功,但依舊被人評爲世界上‘具備長遠目光’的航運家。

“過將了!我是紙上談兵,馬爾科姆·麥克萊恩纔是真正的行業貢獻者,集裝箱之父,我相信集裝箱在六十年代,一定會成爲世界海運的重要一份子。”

“我認同林先生的看法,集裝箱海運的優點是:方便卸貨、降低卸貨成本、最大限度保證貨物的完好”

兩人現場聊了起來,引起不少人的圍觀。

此時在林志超心裡已經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六十年代初就投資貨櫃碼頭。

當然,吃獨食是不可能的,港府不會同意,因爲他們肯定要加入英資。

不過有一點好處就是,匯豐銀行就是英資,而怡和、太古估計也不感興趣,他們有自己的碼頭;所以,只需要讓匯豐、會德豐加入,林志超佔大頭,再拉攏董浩雲進來。

這樣,就可以了!

林志超和董浩雲,兩人商業互吹一番。

目前,香港最大的三個華人船東,便是林志超、許愛周、董浩雲;其中董浩雲擁有及管理的船隊,應該也是有20萬噸左右。

接下來,林志超又和董浩雲岳父‘顧宗瑞’打招呼,顧宗瑞是早年內地的‘大船東’;在1949年,顧宗瑞和董浩雲雙雙遷往香港,都是聰明人,沒有學船王。

盧船王是所有華人船東的偶像,在抗戰時期轉移工業設備至西南以保護民族工業,鑿船沉沒長江以組織日寇做的很多事都是大公無畏,被譽爲‘華夏民族工業最不能遺忘的四人之一’,另外三人則是:重工業的張之洞、輕工業的張騫、化學工業的範旭東。

接下來,會議正式開始。

大會一致選舉了顧宗瑞爲‘香港船東會’的首屆會長,林志超雖然事業更多,但資歷顯然更重要;再加上,林志超無意角逐這個名額。

顧宗瑞在1949年十月,以10.5萬美元中標5千噸的“雷夢娜”船,改名“萬利”輪,憑藉自己卓著的信譽和良好的人脈,向英商會德豐公司抵押貸款,擁有了到香港後的第一條船,並以此創立萬利輪船公司,由長子顧國敏任總經理。

如今雖然沒有其女婿發展事業大,但也是穩打穩紮,擁有幾艘遠洋貨輪。

說實話,一艘遠洋船便已經是一家相當規模的公司,畢竟至少都是百萬港幣以上的資產。

首屆‘香港船東會’進展很順利,期間大家也邀請林志超上臺做演講,畢竟在場最有魅力的人,當然還是林志超這個百萬級船東。選顧宗瑞當會長,是因爲其年齡大,且成名早;如果林志超有心角逐,結果也不一定。

林志超見大家很是渴望的看着自己,便沒有推脫,他走上講臺,開始脫稿演講。

“大家好,今天大家盛情邀請我講兩句,那我就講幾句。今天我講的主題是《論香港航運業發展前景》。

衆所周知,提起‘航運’當然首先想到的是‘歐美船隊’,英美等國以前或現在擁有世界最龐大的船隊,不過,由於船員工薪大漲,歐美船東已經越加不堪重負;這些國家海員工會力量強大,若船東採取低薪或僱傭第三世界的船員,必會招致海員工會的干預和控告,在這種情況下,船東只能收緊船隊規模。

接下來,就是第二代航運明星的希臘和日本,在五十年代中期迅速崛起,有希臘的奧納西斯、利瓦諾斯,和日本輪船、日本三光、山口汽輪。不過這些國家同樣會遭遇到西方船東的困境,走向末路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所以說,我們香港屬於第三代航運明星。香港的工業經濟增長迅猛、整體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香港海員的工薪受到內地和東南亞源源不斷來港勞工的影響,而比較穩定;香港的稅率爲世界最低,適合船東合理避稅;香港爲自由貿易港,資金來去自由

最後我們來講世界航運的發展潛力:自半島戰役後,世界很難有世界性的大規模戰役,各國也需要發展經濟;這樣一來,就會促進世界各地的貿易。而目前,全球90%的貿易都是通過海運來進行。所以,有經濟學家就斷言,世界航運有25年的發展期。

外部條件、內部條件都非常好的情況下,我個人非常看好香港航運業的發展,願意和大家共同進步,爲香港航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掌聲!

雷鳴般的掌聲!

這個演講很‘普通’,沒有大談航海技術,也沒有大談航海管理,但談的卻是‘信心’。以林志超的自身經歷來講,那就是一個傳奇,講這些話比任何人都有說服力。

2月中旬,星島。

一間餐廳裡,林志超和李議員坐在了一起,每次來星島,他都會找機會約李議員一起聚聚。畢竟星島終究是華人主導的地方,將來可以作爲林氏家族的第二根據地。

“林先生這次來星島,準備投資什麼項目?”吃飯期間,李議員隨口問道。

他對林志超比較有好感,原因就是林志超一向非常看好星島的發展前景,以及林志超已經成爲一個有影響力的華商。

林志超說道:“打算在烏節路開設一家百貨公司,預計三年之內開張。”

長江置業在烏節路有兩幅地皮,林志超打算先迅速開設一家百貨公司,將來大不了拆除掉,再建購物中心加寫字樓大廈的綜合體。

李議員頓時好奇的說道:“烏節路那個地方尚未發展,你去發展百貨公司,會不會有風險?”

林志超笑着說道:“星島第一座摩天大樓The Cathy Building(16層高),四十年代便落在烏節路。雖然現在依舊只有The Cathy Building,但我相信烏節路將來會成爲星島一個繁華的地段,因爲他的地理位置靠近市區。與此同時,我在哪裡開一家百貨大樓,便會帶動人氣。”

此時的李議員,自然還沒有想到規劃星島的事情,但對於林志超能在烏節路投資,還是比較有好感的。

“有道理!也許有了你一家商業大廈,接下來又會有人去烏節路投資,從而帶動烏節路的經濟發展。林先生的百貨公司,是哪一種產品集合,莫非是香港產品?”

他知道,香港工業最近三四年發展不錯。

林志超見李議員對商業感興趣,他覺得正好可以提前打好關係。

“我打算和日本百貨公司進行合作,將其引進星島烏節路。最近幾年,日本產品風靡全球,因而日本百貨公司也比較成熟。李議員覺得如何?”

將林志超詢問自己,李議員有些意外,隨即又想明白了。這個鉅富是在投資自己,賭自己成爲政壇人物,將來爲他的商業保駕護航。

他雖然有些討厭私營商人,不過他不討厭林志超,因爲林志超在航運和工業領域的成就,將來是對星島發展有幫助的。

“我覺得沒有問題!雖然日本給亞洲帶來很大的傷害,但如果能發展當地經濟,那麼引進自然沒有問題。”

果然是實用主義者。

林志超說道:“引進日本百貨公司,可以培育出本土同業的成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李議員對林志超的賣弄‘華夏文化’,直接略過,而是問道:“林先生,你對XXXX如何看?”

林志超立馬說道:“我不問政Z,只看當地的營商環境、經濟發展情況、民衆生活水平,如果這些理想,都是投資的烏托邦。”

李議員隨後便明白,林志超對星島的政Z是沒有干涉的心理,完全是看中星島有華人基礎,便來投資的。

那就對了,星島歡迎這樣的人來投資,前提是在政府的指導下投資。

和李議員聚完會後,林志超來到了烏節路上,身邊跟着黃昌宏等手下。

“我打算在這幅地皮上,興建一幢四層高的百貨中心,建築造型類似倒‘凵’,外觀可以現代化帶點歐式。建築修建好之後,引進日本的百貨公司,我們再在上面一層或者兩處設置戲院,並出租一部分餐飲店鋪對外。”

他引進日本百貨,是因爲日本產品暢銷,且日本百貨業發展、服務周到。但不代表,他會將管理徹底交出去,餐飲、戲院等,便是他利用日本百貨公司的人氣,來完成一個‘購物中心’佈局。

黃昌宏點點頭,說道:“那我們得專門成立一個零售部門,否則這方面的工作。”

林志超說道:“不僅僅如此,我還打算將長江置業定位‘商業項目管理公司’,以後負責收租項目。”

黃昌宏很快明白老闆的想法,發展地產和商業地產分開,雖然還是隸屬一家集團公司,但肯定管理更清晰。

“那這個項目也得單獨籌備一個項目組,最好網絡一些本地人才,再從長江實業調一些管理人員。”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你來籌備吧!”

“好的”

接下來,他在星島又待了兩天時間,既去工廠視察,也考察了星島環境。

對於烏節路這個百貨公司項目,他更多的是一種‘先入爲主’態度。而這個四層百貨建築,可能二十年左右就會拆除。

因爲屆時,烏節路規劃的是購物街,大家都是高層的購物中心,他的四層百貨建築自然就格格不入了。

當然,地皮還是林志超的,新加坡政府不可能沒收,只需要林志超修建購物中心即可。

而如果現在修建購物中心加寫字樓模式,壓根就會沒有租賃辦公,畢竟星島連個國家都不是。真正發展起來,還得是六十年代開始,才慢慢發展的,那個時候李議員正好上位。(本章完)

第467章 【賣賣賣賣】第262章 【新的集團】第188章 【首涉油輪】(求月票!)第266章 【家族大團結】第352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497章 【賺他個200億】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30章 【德國之行】第9章 【長江置業】第246章 【鋼鐵帝國】第540章 【樓利滾滾來】第150章 【鬥志昂揚】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482章 【矛盾出現】第111章 【要做船王】第101章 【年輕夢想】第25章 【百倍速度】第510章 【做空石油】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483章 【父子同臺】第182章 【家族教科書】第1章 【初始之章】第59章 【大炒黃金】(求月票!)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278章 【1961年】第392章 【股災來了】第404章 【船王間的共情】第540章 【樓利滾滾來】第403章 【女人的野心】第380章 【震撼上市】第177章 【送金獅子】第121章 【真是神人】第168章 【君子報仇】第430章 【再次擊敗】第534章 【請從前門進】第22章 【金融盛地】第381章 【豬都可以上市】第60章 【小賺一波】(求月票!)第394章 【五世同堂】第132章 【要求真多】第548章 第547張 【老將出馬】第459章 【和港燈的合作】第176章 【開放門戶】第163章 【樂施會】第71章 【一戰出名】第351章 【王者歸來】第168章 【君子報仇】第183章 【搞臭敵人】第46章 【想炒地皮】第323章 【過江龍】第103章 【喜得貴子】第471章 【地產轉折點】第40章 【陰謀乍現】第546章 【佛山大學】第411章 【全球化戰略】第256章 【關係網】第315章 【塵埃落定】第440章 【和記黃埔】第468章 【拋出誘餌】第435章 【底牌很大】第430章 【再次擊敗】第239章 【1958年】第342章 【港九生命線】第455章 【林爵士糊塗啊】第185章 【大佬的威勢】(求月票!)第390章 【幾萬人罵你】第376章 【愉景灣項目】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393章 【跌勢洶洶】第333章 【最好的時機】第559章 【邀請進京】第87章 【王炸組合】(第六更!求全訂!)第18章 【扮豬吃老虎】第566章 【喜得大將】第64章 【新的工廠】第309章 【利益交換】第448章 【商界縱橫】第414章 【五個兒子】第446章 【祖墳沒有被扒?】第546章 【佛山大學】第106章 【逼上梁山】第295章 【另一種人生】第9章 【長江置業】第299章 【抄底美股】第488章 【港元危機】第328章 【人無恆產無恆心】第52章 【籌備炒金】第565章 【電訊佈局】第186章 【填補市場空白】(求月票!)第425章 【早有所圖】第254章 【新年計劃】第527章 【大家要小心】第173章 【黃金馬車】第198章 【石礦產業】第22章 【金融盛地】第117章 【誰是非洲王】第479章 【再添薪火】第146章 【哥哥給你】第441章 【第二代高層】第394章 【五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