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內閣和憲政

剛過了正月二十,就在周瑞東急令薛超北上古北口擊破在那裡聚集的八旗軍隊之時,一件影響整個帝國日後走勢的大事件在北京城發生了,緊隨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張佩綸、兩江總督劉坤一、雲貴總督岑毓英的代表岑毓寶,陝甘總督譚鍾麟和四川總督丁寶楨的代表終於也趕到了。

秦鎧私下裡和幾位總督來往頻繁,不過,他卻也知道的很清楚,自己拜訪過的這些個總督,翁同龢、李中堂可也一個沒落下,在朝堂上的博弈,說實在的,他確實不敢輕言能夠輕鬆匹敵這兩個死對頭,不過,好在自己的底牌算得上雄厚,倒也不着急。

加上秦鎧、李中堂和翁同龢,這九位帝國大腕級的人物掌控了整個國家七成以上的土地和9成以上的生產力,在整個官僚系統中的影響力更能囊括所有的漢族高官,更重要的是,掌控着這個國家最強大的海軍和陸軍。

二十日這天,周瑞東下轄的近三十個營的粵新軍幾乎是傾巢而動,城中所有要害地方都被安插了巡哨隊,而幾天前剛剛遠道而來隸屬廣東巡捕局的600名巡捕專員,則第一次以全新角色出現在京師,全面開始接管北京城內的治安,這也是他將觸手深入北京的一個謀劃。

而這麼大陣仗的原因,只爲一件事情,在已經騰挪一空的豫親王府,由秦鎧召集,諸多總督和朝堂勢力參加的《憲政協商會》就在這裡進行第一次的磋商,而能參與其中的僅有九位大人物,除了八大總督本人或代表外,朝堂上諸多高官中,翁同龢成了他們代表。

事實上,在粵軍進入北京城之後,朝堂上的官員早已開始站隊分化,很快就在各自選擇後依附了他們熟悉的勢力。而其中比較另類的,則是原本數量龐大的滿蒙八旗的官員,一部分人見情況愈加不妙,選擇了收拾細軟逃亡東北滿族的祖地。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在京師尋求他們的機會。

很顯然,現在朝堂上還能屹立不倒的滿族權貴和高官實在是有限的很,慶郡王奕劻和侍郎寶廷顯然是較爲凸顯的兩人,很快,大批人開始依附在他們之下,只是。清流出身的寶廷不喜結黨,除了結納了少部分人外,根本不理睬那些混吃混喝的滿人。

好在這個口碑頗爲貪財的慶郡王奕劻,這一會倒是難得的讓這些滿人權貴讚賞一回,他倒不是來者不拒,但是,雲集在他旗下的滿人羣體壯大了不少,而這些官員在依附奕劻之後。都聽到了同一個消息,要施行新政確實是小皇帝,只是小皇帝身體狀況欠佳。所以才召集督撫進京。

不過,對於這個消息,有人信,有人則完全不信,私下裡免不得要議論一番,皇上要施行新政,這估摸着是受了小人的蠱惑,就算是要行新政,這京城裡這麼多親王、郡王、滿蒙官員,也完全沒有必要去把這些個漢人督撫都招進北京。

只是。慶郡王奕劻和帝師翁同龢都異口同聲說小皇帝要開新政,倒是坐實了這件事情,而這消息可以說一下子就粉碎了一些滿族官員的對抗心思,倒是一些保守的官員還琢磨着是不是該上奏,以死相逼來讓皇帝收回成命,不過在得知小皇帝病的不輕後。都選擇了閉上嘴巴。

而事實上,奕劻收攏這些滿人官員,只是按照秦鎧的意思所辦,這遍佈朝堂的滿族官員,雖然未必能掀得起什麼大風浪,不過他的手中卻掌握這國家的大量資源,搞搞小破壞那也是對新權力中心的破壞,秦鎧在自己徹底掌控這朝堂局面之前,也沒打算立刻搞什麼大清洗,那樣的結果,只能爲自己樹立更多的對立面。

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新中樞的具體情況他也不能做出完全的斷言,雖然自己張佩綸、岑家兩個比較可靠的盟友,但是,事實上要做到全面掌控還是有太大阻力,這些問題,他是準備好留給新的權力中樞去處理,自己到必要的時候纔會出來收拾爛攤子。

到辰時(早晨8點),秦鎧作爲只要發起人,已經在收拾一新的王府內迎來了所有參與這場政治盛宴的帝國大佬和他們的代表,李中堂比秦鎧還早一步到,這位少年時就高唱“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清末名臣,這一陣子可謂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碰到秦鎧後,李中堂顯然也知道秦鎧這段時間在幹啥,因爲他也幹了秦鎧同樣的事情,不過這種事情根本無需說的太明白,原本這就是一場政治上的互惠互利,在他看來,這秦烈風是把不錯的寶刀,自己成功的藉助了這把刀剷除了一支壓制在自己頭上的無能權貴。

而且,這秦烈風倒也是個性情中人,知得進退,這朝堂之上,可不比行軍作戰,只需進退有據、奮勇殺敵就行,戰場上那是你死我活的死局,根本容不得第三種可能性,但是……朝堂上可完全不是那樣,沒有圓滑的手腕和魄力,那是幹不成大事滴!

所以一見面,他倒是先招呼起來,“烈風,這陣子可是辛苦你了,那些個作亂的叛賊可有下落?”

秦鎧看了看李中堂,這位老爺子今天可真是氣度不凡,想來是最近好事連連,所以這副俾睨天下的威勢倒是不怒而威,這老李琢磨的啥心思,自己還真有些吃不準,鄭觀應那邊和周馥還在就一些小細節進行着談判,不過大的方面雙方早已達成一致。

他拱手微微一笑,“中堂,都是些跳樑小醜而已,無足輕重,我剛得到消息,古北口的叛軍現在營擁豫親王本格和榮祿爲首領,打起了清君側的旗幟……粵軍二鎮、七鎮已經出發了,這些人逆勢而行,敗亡是必然的!”

李中堂自然也知曉這個消息,他即將入主中樞,這最關鍵的事情當然是要平穩過渡,而礙於之前的政治約定,淮軍顯然不適合現在進入京畿,所以,這邊的軍事行動還是需要秦鎧來主持,不過,對於粵軍對陣八旗,他倒是絲毫沒有懷疑過這必然的勝利。

“烈風,務山(周馥)和正翔(鄭觀應)最近商量着京畿駐軍之事,我旗下的也有些精銳兵馬,你看可否調幾個營來京師……當然,這已然歸入兵部管轄,我只是琢磨着讓他們也到你軍中歷練歷練!”李中堂對於這明顯超出之前協議的要求,侃侃而談絲毫未有不妥的覺悟,而且這片刻機會他也沒浪費。

秦鎧一聽就知道這老李打的什麼主意,不就是因爲京城裡沒兵心中不踏實嘛,還找什麼藉口,到時候這老李坐上了中樞的首腦的位置,這幾營的淮軍,誰又能管的了,他立刻一口回絕了這要求。

“中堂,若是淮軍需要參詳粵軍的操法,我可以拍軍官到天津衛,若是駐兵過來,一是怕糧草輜重的補給不足,二是怕引發其他不必要的衝突!”秦鎧也是睜眼說瞎話,這京師十幾萬八旗都養的活,他的意思很明白,一切都按之前商議的辦,要想另外的附加條件,自然咱也要有新需求才行。

李中堂一聽,自然也明白這秦烈風的意思,兵部的事務很顯然對方不願意自己插手,不過,語氣之間,他還是聽出些許商量的餘地,呵呵一笑,便扯開話題,又聊了幾句,便看到其他總督都陸續到了,兩人都開始忙碌起來。

作爲會議發起人,秦鎧散發了一份由他草擬的《憲政大綱修正稿》以及一份籌建內閣的實施辦法,同時這份辦法中對現有的六部職權進行了調整,改兵部爲國防部,建議對舊式軍隊進行全面裁撤,成立新式軍隊並且實行新的軍隊改革。

與會的九人,都代表着日後朝堂上舉足輕重的權力核心,李中堂、翁同龢是讀過這幾份文件的,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算盤,翁同龢在和秦鎧私下交涉後,最終確認自己能夠獲得首席內閣大臣的機會並不高,不過,秦鎧卻高調支持他入主朝堂上另一個重要機構——監察院,所以,他今天帶來了兩份議案,分別是《監察院新政草案》和《廉政律草案》。

而李中堂自然不甘落後,他拿出來的是《內閣職權議案》和《國稅徵繳議案》,看得出這位老中堂頗有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做派。

這幾份草案一拋出,立刻引起了衆人激烈爭議,8大總督中,熱衷於新政的主要是秦鎧、張佩綸、張之洞,而李中堂、劉坤一、岑毓英、翁同龢、丁寶楨屬於中間派,而四川總督譚鍾麟屬於保守派。

首先推上風頭浪尖的自然是秦鎧草擬的《憲政大綱修正稿》,這已經是秦鎧根據翁同龢、李中堂的建議後重新修訂的,而憲政大綱第一條就引發了激烈的爭議,維繫現在這個純粹漢族高官雛形內閣的基礎,事實上是驅逐滿清權貴把持中樞,而秦鎧在憲政大綱中更加赤果果的剝奪了皇權至上的概念……這完完全全是顛覆性的概念!

第436章 月黑風高第227章 佈局陸兒莊第1159章 怒海急航第30章 決策千里之外第138章 意外和失算第1178章 三一一實驗室第1051章 南亞包圍網第694章 戰雲乍起第1121章 免費的射擊指揮儀第746章 東海大決戰(二)之聯合齊射第310章 英國人惱了第316章 秘魯的骯髒交易第886章 三大艦隊第269章 佈雷斯特的工廠第389章 北方的土地第1110章 麻煩上門了第66章 德國人又送上門了第1230章 意土戰爭打響了第621章 十年的差距第109章 留美學童公案的風波第1311章 東線那個圈圈第847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306章 這地方,我預定了第1243章 百萬噸戰列艦第1297章 決戰貝爾熱拉卡第845章 自己打臉的俄羅斯第708章 整編北洋三把火第1176章 古巴獨立軍第408章 黑龍江城第1366章 猶它號的抱負第485章 隱藏的戰線第910章 魚雷之海第718章 澄慶號的奮戰第949章 突入日本內海第966章 凱旋大會第1239章 愛奧尼亞大海戰第113章 坑爹的北寧府第336章 我們在試炮第724章 德國的選擇第1179章 哥倫比亞的祖母綠第33章 南洋訓練艦隊第544章 光緒的決斷第183章 劫掠佐世保第1329章 陰謀中的算計第134章 法國俘虜的杯具人生第922章 菲律賓大戰略第837章 造船廠的意外第1251章 一戰爆發第435章 艱苦的戰鬥第1262章 戰機的競爭第471章 北洋定製的魚雷艇第422章 反攻第1105章 指揮儀設計師第531章 北方計劃鋪開第657章 東北大革命第716章 參謀部緊急軍議第1310章 搞掉那個障礙第938章 追擊和反擊第759章 擊沉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第49章 麻煩來了第91章 施政令第一彈第280章 這個人,我要了!第213章 排華法案和經濟危機第1004章 定點清除第921章 閃擊第808章 炮火焚城第851章 農稅政治紅利第272章 無人敢言,那就我來說吧第333章 珍珠港的客人第207章 秘密約見第487章 海軍觀摩訓練計劃第469章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231章 秦鎧的宣言第143章 暴風雨下的逆襲(一)第1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189章 英國發飆了第374章 兩廣權力佈局第220章 死亡航線第161章 招商局的困擾第632章 胡蘿蔔策略第651章 策反之功第385章 旗人那點事第474章 特斯拉的小發現第923章 高地阻擊戰第557章 潘公子的眼線第894章 阿帕里港的大爆炸第3章 門路第151章 李維業的大計劃第741章 第一次較量第814章 外交制勝第812章 第二次地中海協議第951章 四國密約第604章 兩廣新法令第1049章 夜戰八方第702章 隱秘計劃和談判第798章 以血還血第706章 整編北洋第249章 平行交叉研發體系第852章 農稅試點和產業傾斜第972章 天大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