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拜九叩之法

bookmark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勾陳想定之後,便決意一試,當即提袖執筆,飽蘸了墨汗,在一張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這八個大字。

寫好之後,他擱筆提紙,吹乾紙上的墨跡,然後轉頭瞧了一圈,選定了一個位置,將這張寫有勾陳大帝神名的紙掛到了牆上。

他選的那個位置,牆上剛好有個釘子,他便直接把紙戳破一孔,穿到了釘子上。

《邙山術》總綱中有言,說是把存想之神的名字、形長和服色記錄在符籙上,然後吞符唸咒,服氣咽液,更有助於存神之法的修煉。

但勾陳想想,覺着還是算了。首先書中言明是要寫在符籙上,可究竟是什麼符籙,他卻不懂,也不知道,更不會畫。所以光寫幾個字就吃下去,顯然是不會起什麼作用的。

其次,吞下這符籙後,還要念咒。而念什麼咒,書中既沒明言,他也完全不知道,自然也是吃了更加沒用。

所以既然沒用,他又何必吃這紙。如果說有用,別說一張,吃十張他都願意。若是吞個符籙就能輕易把這功夫練成,那也太過輕鬆容易了。至於吞紙的這點兒艱難,跟功成後相比,就完全不算什麼了。

勾陳此時寫這麼一張有勾陳大帝神名的紙,還掛到牆上,卻是打算把這張紙當做個臨時的神牌來用。而既立神牌,自然便是要祭拜。剛好《邙山術》總綱中,就有一篇簡單的三拜九叩之法。

這三拜九叩在勾陳以前看來,也就只當作是古代的一種禮數,而且是最爲恭敬的大禮,要見了皇帝才需要這麼參拜。除了皇帝外,便是天地君親師中的其餘四位。拜天、拜地、拜親、拜師,才需要行這種最爲正式恭敬的大禮。其餘人等,便不用這麼大禮參拜了。

卻不承想,這跪拜的禮數,竟原來還是門修煉之法。難怪古人那麼愛跪拜,難不成都是在修煉不成?

當然,這就是句玩笑了,普通人的跪拜,哪裡算得修煉。跪拜也是有跪拜之法的,其中有許多講究。

《邙山術》總綱中提及的這篇三拜九叩之法,就是講解了其中的講究。

所謂“拜”,其實是種自祭其身,行跪拜大禮,就等於是把自己的身體祭獻了出去。所以跪拜大禮,除了天地君親師外,不可輕易隨便向他人去行。因爲一旦跪成習慣,在某人身前跪久了,就直不起身了,等於是在跪拜的過程中,把自己獻祭了出去,供人指使。

誠心跪拜天地,就是向天地祭獻,願捨己身。而向神靈跪拜,便是誠心敬神,把自己的身體奉獻出去,接引神靈入體。

但勾陳眼下所拜的這個神,究其本質,其實還是他自己,是拜的他自己心中的元神,只是給其立了一個他前世“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的神名與法相。

所以他誠心敬己之神,把自己的身體奉獻出去,卻是接引自身之神,讓自己心中的元神神性藉此能夠更加顯化。所謂的存神之法,其實還是入靜的功夫,要在定靜中才能觀神內照。

而入靜的最高境界,便是物我兩忘,忘記自己身體的存在,甚至完全忘記自己的存在。

勾陳便記得前世不知曾在哪本書裡看過,說是道家的靜功,有三大層次:其一爲身靜,其二爲心靜,三則爲意靜。

身體不動,便是身靜。

靜功之時,身心放鬆。做得恰到好處時,練功時間雖然長久,但心中卻並不煩躁,身體上也沒有難以忍受的感覺。只要能夠坐得住,坐得輕鬆,甚至感覺舒適,不願再動,這便是達到了身靜的層次。

念頭不動,謂之心靜。

人之思慮,紛紛繞繞,萬念雜陳。若於身靜之後,再能做到以心聽氣,心氣合一,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之事不回憶,眼前之事不記掛,未來之事不打算,思慮完全進入虛無狀態,內心世界得到徹底安靜。心中不起念,這便是心靜。

不知有我,謂之意靜。

心中無念之後,還有一個“我”存在,尚未徹底乾淨。更進一步,由心氣合一,做到忘記自我,進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一直做到忘我這一層,纔是真正的入靜。做到意靜,即爲靜功的最高層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之心中萬念紛雜其實便如同於“三生萬物”,也是由精、氣、神這“三”而生的“萬”。所謂“順則凡,逆則仙”,按照這個理論,練習靜功,便等於是逆行“三生萬物”這一步,收攝萬念,忘記自我,而只餘身中三寶。

以三拜九叩之法祭獻自身,把自己的身體祭獻出去。如真能做到這般,使身不由己,神性顯化,那便也是等同於做到了入靜,至少也是個身靜的層次。

“拜”是祭獻自身,“叩”則是頂禮膜拜,更表恭敬。

而“叩”這個動作,就是在拜的基礎上,以頭叩觸地面,通常便是額頭正中,大體等於泥丸宮所在。

元神存在於自身何處,以勾陳前世豐富的仙俠小說閱讀經驗,多是指元神存在於上丹田內。而上丹田,就正是人體頭部的泥丸宮。

有上丹田,自然便有中、下二丹田。中丹田位於胸口正中的膻中穴,下丹田則都就是通常所指的那個丹田,臍下三寸關元穴處。

這也是大部分武俠小說中,修煉內功有成後,內力所儲存的位置,所以下丹田,也別名爲氣海,正是儲氣之所在。

還有一說,則是指三丹田剛好對應人身的精、氣、神三寶,所以下丹田是儲精,中丹田是藏氣,上丹田便是蘊神。

“叩”以頭觸地,是爲了進一步驚醒泥丸宮中深藏不動的元神。

通過三拜九叩,不住地喚醒自身元神,顯化神性。

而三拜也象徵人之三寶精氣神,道之三寶道經師,天之三寶日月星,以及象徵天地人三才。

九叩,則是象徵純陽之數。

三拜九叩能使自身陰陽平衡,調七情,去六慾,更加得入靜。

第九十九章 財帛動人心第一百六十章 你妹子是老子的壓寨夫人第七章 竟然有內力境高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武道四境 解讀五禽第一百三十八章 真要造反 法藏情況第七十四章 金龍 地論宗第九十八章 朱雄的寶庫第八章 甲馬術 負負得正第十一章 你不勸勸第二百二十八章 引薦幾位官府中人第九十七章 狐狸精的勾引第二十一章 厚葬陋習 鬼氣森森第十七章 你們也一樣 全都有第六十四章 果是反了 及時相救第十九章 自發外功 靈鶴十三擊第一百四十八章 元山先生 勾子述第一百七十四章 正中下懷 假意攻擊第六十四章 忽然出現的牆頭女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絕對是勾陳佈下的局第六十一章 琴棋書畫第二百五十七章 軍師威武第一百二十七章 這簡直是我們的運氣第四十四章 煉屍第九十九章 又一個十年之約第一百四十九章 花豹、青蛇和書童第三十章 趕將起來 循序漸進第一百四十七章 順利進寨 前往監牢第五十九章 大膽的蘇雲秀 當面下藥第二百三十章 一場剿匪戲 我出錢你出人第三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 假戲真做第二百五十七章 軍師威武第十四章 勾陳的要求 兩件小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蒼梧派弟子 內門外門與真傳第一百四十五章 動身之日 喚出殭屍第一百五十八章 蘇家恩人 提前出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要殺官造反第二百五十四章 腹中之物 無情之徒第十四章 勾陳的要求 兩件小事第三十八章 知不知道這是誰的地盤第二百零九章 靈力增長 二十四脈第六十一章 琴棋書畫第二百五十六章 我肚子裡的到底是什麼第一百三十四章 這個執念化不化第六十四章 果是反了 及時相救第二百一十九章 浮雲居第一百一十四章 恕不招待 書童李卓第八十一章 狐妖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花豹、青蛇和書童第一百三十一章 傀儡符 車門店第一百三十九章 縱馬欺人第六十七章 夜間亂葬崗 快要被悶死第六十一章 重酬厚謝 投懷送抱第一百三十四章 這個執念化不化第二百零二章 全部下葬 向蘇雲龍請教內功第五十五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三十五章??飛花摘葉 誤爲高手第二十七章 天門山 陳家溝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家麪店第一百一十九章 朱剛閉關 勾陳掌權第一百一十二章 兩個後手 遁地術第二十二章 我們也走 全部下山第二百四十章 還魂夜 身體記憶第二百零八章 龍教頭 你也跟着學學第一百五十章 主僕相見第一百零一章 前身執念 且化幾分第二十三章 鶴嘯九天 收拾寶庫第二百六十章 如何應對 翻不翻臉第十七章 你們也一樣 全都有第三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 假戲真做第九十章 舌燦蓮花 妙語退敵第一百四十七章 飛狐方覺第八十七章 天馬寨大寨主第二百五十七章 軍師威武第五章 虎頭幫 揚威武館第一百二十二章 亂鬥結束第四十五章 養屍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個不留 殺人滅口第三十二章 這位是我夫人第二百六十章 如何應對 翻不翻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下山進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有效果 甲馬煉成第六十六章 斷龍之威 召喚何大勇第六十六章 六字真言 太祖滅佛第二百五十二章 八象之力 調頭逃跑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說真的 馬寶成死第九十一章 先別殺 是不是裝的第六十九章 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人第六章 一拳砸落 斧碎人亡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僧一道 內功重悟第一百八十五章 死前遺願 包裹被燃第一百九十二章 誰的神異?第二百一十三章 假亦爲真 怎麼可能?第九十二章 結善緣 留後路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個不傻第十九章 是否良機 安穩爲佳第六十三章 狐妖 彈琴的不是女主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劍劈落 你究竟是誰第四十四章 紅顏易老 紅塵煉心第十二章 三拜九叩之法第九十一章 好沒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