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一探究,潘寶山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丁鍋鄉黨委書記郭廣京以前是馮德錦的秘書,現在也是他的小跟班,當然會死心塌地走他的路子。凡是馮德錦不贊同的,郭廣京就不會支持。
郭廣京不配合也罷,反正現在形勢大好,少它一個丁鍋鄉無所謂。再說,攤子也不宜鋪得過大,大了還攏不住。況且眼下也沒工夫在派系抗鬥這種事上糾纏,至少目前這還不是主流問題,如今要的是發展。
丁鍋鄉的小小差池不礙大事,總的來說,潘寶山對局勢很滿意,夾林、曲安、石店和興陽四個接連在一起的鄉鎮,都有自己的拳頭項目,業已形成了一個強勢經濟區域。好好琢磨琢磨,圍繞這個區域做點文章,又將會是一個大手筆。
但是目前還得有重點地抓發展,夾林,仍舊是重中之重,它有徐光放看好的產業園和生態觀光農業,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做好。
對產業園項目,潘寶山並不擔心,有得力的人手在,就不愁辦不好事情。尤其是王三奎的加盟,更像是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
現在王三奎對潘寶山更是效忠得不行,因爲潘寶山給他爭取了編制。一開始在得到要被選入服務中心的消息時,他就高興得一天一夜沒睡着覺,後來事業編制下來後,他激動得兩天兩夜沒睡着仍然精神十足。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亢奮,他不斷拍着胸脯,結結巴巴地對媳婦說,現在他可是正兒八經的工作人員了,財政上撥款養着呢!
激動的同時,王三奎也感動得要死,他太感激潘寶山,甚至產生了一種盲目的個人信仰,只要是潘寶山說的,在他看來就全都是神諭,有異議就是大逆不道。
這種崇拜讓王三奎對產業園的奉獻達到了無私的境界,他真正做到了以園爲家,而且絕對有主人翁精神。園區內所有的種植戶、養殖戶,他都逐一上門談話,主動找困難解決,反正他就一個目的,進園子的就得發展好,那樣對潘寶山纔有幫助。
就連鄧如美都對潘寶山說,從來沒見過如此愚忠的人,別的不說,只是對產業園來講,再也沒有比王三奎更稱職的大管家了。
潘寶山聽說後很有感觸,他說如果有轉公務員的機會,一定要把王三奎照顧上。人都是以心換心的,沒有理由不關照他。
“你關照得過來?”鄧如美呵地笑了一聲,“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什麼意思?”潘寶山一愣,“鄧姐,有話直說嘛。”
“蔣春雨不是被你照顧到鄉黨政辦了嗎?”鄧如美笑問。
“怎麼可能,別開玩笑了,就算是要照顧,也不會把她弄到鄉黨政辦。”潘寶山笑道,“劉江燕在那邊呢,那不是找麻煩?”
“你也不一定要當真,那都是鄭金萍告訴我的。”鄧如美認真地說道,“就是個玩笑吧。”
從鄧如美的表情看,她不像是開玩笑。潘寶山很納悶,把王三奎喊過來,他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
王三奎告訴潘寶山,他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是鄭金萍把蔣春雨安排到了黨政辦。
鄭金萍是何用意,把蔣春雨弄到黨政辦,還告訴鄧如美說是他安排的?
潘寶山想找鄭金萍問個清楚,鄧如美說最好不問,分析一下就能知道爲什麼。
“你是不是喜歡蔣春雨,而且還讓鄭金萍知道了?”鄧如美問。
“那,那都是誤會。”潘寶山道,“純粹是玩笑話引起的誤會。”
“不管是不是誤會,反正在鄭金萍看來你是喜歡蔣春雨的。”鄧如美道,“這就好解釋了。”
“怎麼講?”
“她就是想討好你。”鄧如美道,“沒別的意思。”
“可她爲什麼又告訴你?”潘寶山道,“她想要人傳話到我耳朵裡,也不會找你,她根本就不知道我和你有如此緊密的關係。”
“別把鄭金萍看得太簡單,她是一心想要有人把話傳到你耳朵裡,但同時也怕傳到劉江燕耳朵裡,所以她並不會貿然行事。而且她也知道你是聰明人,就是不說你也該明白。”鄧如美道,“至於她告訴了我,完全是因爲她那愛顯擺的性格,憋不住話總得找人說說,在夾林,她認爲我是局外人,所以敢對我講。”
“你說的有道理。”潘寶山點點頭,隨即又嘆了口氣,道:“這個鄭金萍也真是自作聰明,用這法子討好我純粹是瞎胡鬧,哪天非弄她個難看不可。”
“我看還是算了,畢竟人家是一番好意。”鄧如美笑道,“你也別太當真,有些事稀裡糊塗地就過去了。再說,誰知道你是不是白吃了西瓜還嫌皮厚。”
“唉,鄧姐,話可不能這麼說,聽你這話,好像我還真喜歡蔣春雨。”
“真喜歡又怎麼了?”鄧如美道,“做男人就要磊落點,喜歡就是喜歡,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行,難道不可以?”
“你這麼說我可就坦然了,以後可以大膽地去喜歡那些喜歡的人。”潘寶山笑道,“比如你。”
“別拿我作比方。”鄧如美歪起嘴角一笑,“現在你還真沒這個膽。”
潘寶山皺起腦門抓抓頭髮,“你怎麼知道我沒那膽?”
“因爲你還沒熟透。”鄧如美呵呵地笑了,“好了,不閒扯,你還是一門心思幹工作吧。”
說到工作,潘寶山突然覺得沒什麼可做,所有的幾乎都安排好了,只是熬時間等個過程,然後就是看成果。
陡然間變得很鬆弛,但這也讓潘寶山很不適應,覺着這麼閒散下去會影響以後的工作狀態,必須找點事做做,不能讓手冷下來。
想想這半年多來,忙得雖然不輕,但幾乎全是爲了自己的政績,沒有真正從爲民的角度去着眼。當然主觀爲自己,客觀爲他人的效應也有,經手的那些項目,的確能夠爲老百姓帶來一定的實惠。
即便如此,潘寶山還是想高尚那麼一次,來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有思想準備,機會就隨時出現。
六月,潘寶山在蘑菇大棚查看蘑菇長勢時,發現有的很旺盛,有的很凋稀。鄧如美說,那是菌包入料成份配製比例不一樣,現在已經做出了實驗,充分掌握了原料的配比率,以後的菌包灌裝時,都按照實驗出來的配製比來拌料。
菌包作爲蘑菇生長基如此,莊稼地不也同樣?
潘寶山從中一下受到了啓發,他要爲全縣的莊稼地也搞個實驗,測一下地裡的營養成分含量,看缺什麼就補什麼,應該也能讓莊稼增產,而且還能減少投入。
潘寶山當即決定,把全縣的耕地劃片進行檢測,然後根據檢測結果,來搞配方肥。
劉海燕是分管領導,這事得先向她彙報,而且也能借這個機會跟她加深交流理解,以便儘早儘量地充分改變她對自己的某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