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

米白珠儀容相貌雖然仍是胡風濃厚,但言談舉止卻與唐人沒有一絲不同。

他表情謙恭有禮,未言先躬,他掏出一份籍卷兩手恭呈於李守禮面前,並垂首道:“僕等此部音聲,雖然略習諸部樂,但也只是淺學散曲,日常排演,小曲雜調爲多,列目籍中,請大王閱覽。”

李潼在一旁聽着米白珠的回答,對於這一部音聲人的水平大概已經有了一些瞭解。

唐代宮廷樂舞,最初是在隋末《九部樂》的基礎上擴充形成的《十部樂》,如《高麗伎》《康國伎》,這是從舞樂淵源流派進行劃分。

內教坊則創設於唐高祖武德後期,初期的功能主要功能還是按習《清商》等雅樂。禮樂齊備是一個國家政權得以確立的標誌,如隋文帝楊堅在建立隋朝數年後就曾惱羞而怒“我受天命七年,樂府猶歌前代功德”!

一個朝代創設之後,相應的禮樂也必須逐漸建立起來。這是一個很莊重的政治事件,而不是閒說玄武門事變後,李淵苦悶之下創設內教坊只爲玩樂消遣時光。

隨着社稷漸漸入治,國力蒸蒸日上,《十部樂》那種按照舞樂淵源的劃分在執行起來便也不再嚴謹合宜,因爲彼此之間也在交融影響,不再涇渭分明。因此在《十部樂》的基礎上又衍生出立部伎與坐部伎,按照表演的形式而非舞樂的淵源流派進行劃分。

在這樣的背景下,內教坊原本按習雅樂的初衷就不再明顯,教習的內容從最初的《清商》向其他各部樂進行擴散。比如在這一部音聲人帶來的樂器中,羯鼓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舶來品,在清商大麴中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樂器演奏。

正是因爲這種兼容幷包、彼此融匯的接觸上,盛唐時燕樂大麴才得以成熟,並誕生出如《霓裳羽衣曲》這種兼具多種風格的傳世名篇。

雖然這部大麴常與安史之亂與中唐動盪聯繫起來,成爲唐玄宗窮奢極欲的一個標誌,但是千年時光痛且難追,從文化傳承上而言,《霓裳羽衣曲》的傳世,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後人能夠略窺盛唐那種巔峰風貌,成爲民族自信的一個文化符號。

內教坊樂人操習舞樂內容得以豐富,樂人們的水平自然也就分出三六九等。這一點在盛唐時期體現的最明顯,在武后時期由於史料的稀缺而難於研究。

不過綜合自己所知,在這部頭米白珠的自陳中,李潼倒也聽出一些端倪:這一部樂人還不夠資格演奏整部大麴,學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大麴的散序,相對大麴而言,小曲雜調等俗樂演奏自然要簡單得多,相應的樂人若計止於此,在內教坊裡地位肯定也算不上多高。

但即便是如此,當李守禮打開米白珠呈上的籍卷時,李潼視線餘光掃到上面可以表演的曲目仍是滿滿當當,可見技能還是比較豐富的。

不過還沒有等到李守禮挑選曲目觀看錶演,正廳中便傳來嫡母房氏呵斥聲,道是誰家也無早上起牀便要欣賞歌舞,讓他們兄弟先乖乖吃飯,也賜食給這些音聲人們,讓他們能夠養精蓄銳,保持狀態。

早餐一家人便在廳下就食,吃飯的時候李守禮也不安分,視線頻頻望向擺設在角落裡的那些樂器,時不時詢問李潼可還記得他們小時候欣賞舞樂的情景?

這些事情,李潼哪裡會記得。且不說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時機,就算是原本的少年李守義,年方五六歲一家人便遭了殃,就算之後逐漸長大,一家人誰又會那麼心大的在家裡吹吹打打,真是沒有這方面的記憶。

其實不獨李守禮表現跳脫,其他家人也少有不動聲色。甚至就連素來端莊嚴肅的太妃房氏,在用餐之際也是嘴角掛笑,並不時與側席張良媛低語,似乎是追憶起了什麼東宮舊事。

這一部音聲人的到來,撩亂了院內衆人的心情。儘管房氏還能按捺得住,不願清早便歌舞宣樂而惹人非議,但之後衆人也都是心神不屬,有意無意圍繞那一部音聲人打轉,當然也包括李潼在內。

不同於幾個長輩也算是玩過看過,李潼睜眼來到這個世界便已經是一個朝不保夕的落難皇孫,腦海中實在乏甚美好回憶。

再加上身爲一個後世之人對前代生活風貌的好奇,所以在吃過早飯後也並沒有急着回房,與李守禮蹲在一處把玩着那些種類繁多的樂器,偶或弄出一些稍顯旋律的聲響,便是樂不可支,渾然不覺這種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有些好笑。

好不容易捱到中午時分,眼見冬日晴朗,衆人也都心意在此,房氏也不願違背衆意過甚,便吩咐在廊下庭前張設帷幔樂臺,也讓院中那些宮人們有機會欣賞舞樂。

只是在挑選曲目的時候,房氏隨口點了幾個,部頭米白珠都尷尬表示不會,這讓房氏臉色變得有些陰鬱,擺手說道讓他們先撿拿手曲目演來。

樂工們各自拿取樂器,並在庭前錯落有致分佈開。

李潼看到部頭米白珠拿起裹了紅綢的鼓槌走到羯鼓前,心中不免會心一笑。羯鼓在燕樂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樂器,唐玄宗李隆基便精擅這一樂器,號爲總領八音。

盛唐樂工李龜年同樣精擅此技,並說爲練技藝打折了五十支鼓槌,而唐玄宗則笑稱自己打折的鼓槌已經可以裝滿幾個櫃子了。

眼下的李小三還只是三四歲的小娃娃,遠沒有之後盛唐明皇的風光。不過這話李潼倒是比較相信,同爲落難皇孫,他也深刻感受到禁中生活的枯燥無聊,能夠學一門陶冶情操的樂技且自得其樂,也是一樁不錯的消遣。

李潼正遐思之際,一聲悠揚嘹亮鼓響已經透耳而入,令人精神都爲之一振。坐在他身側的李守禮更是拍案擊掌,大聲喝彩,情緒已經亢奮起來。

那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真令李潼不恥與之爲伍。不過很快,他也被那逐漸急促起來的鼓聲所吸引,無暇再去吐槽李守禮。

後世羯鼓曲法早已失傳,只能從故紙堆中稍追風采。眼下李潼親耳聽到,也不得不感慨盛名之下確有其實,雖然只是簡單的擊打樂器,但是羯鼓音色通透醒腦且純粹,在樂工節奏變幻不定的敲打之下,鼓聲急促多變,很快便將人的情緒給調動起來。

爲了演奏方便,樂工米白珠已經脫下了稍顯厚重的外袍,此時兩手持槌,動作穩健有力,急促時認識甚至臂膀晃動得肉眼都難捕捉其軌跡,在這樣急促敲擊之下,臉色很快就變得潮紅起來,胸膛也開始劇烈起伏,兩眼瞪大而顯得表情有些猙獰。

看到這一幕,哪怕李潼沒有聽過其他人的演奏,大概也能瞭解這個米白珠的羯鼓技藝應該不高。

盛唐名相宋璟同樣精擅鼓技,並評價“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纔算是擊鼓能手,身軀頭顱保持不動,如青山之穩,兩臂持槌飛擊,如驟雨疾風,同時還要節奏分明,鼓聲不能因爲急促便黏連模糊,使人無從分辨前後間隔。

要做到這一點,力量之外,技巧同樣很重要。而眼前的這個部頭米白珠,勉強算是做到了節奏急促多變且分明,但卻儀態大失,可見仍是蠻力爲主,技巧不足,不登大雅之堂。

但除了鼓聲之外,李潼想到的則更多。來到這個世界後,他便困擾於身體虛弱,怕是沒有橫災到來,他也如前任一般被病魔帶走。

就算不考慮自身的體質,他太爺爺李世民和爺爺李治,在世時都受風疾折磨,應該是有一定的遺傳隱患,不能長壽。

李潼絕對不想熬得過政鬥風潮卻倒在了病魔摧殘下,所以鍛鍊身體也被他擺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此前跟李守禮一起作角抵遊戲,這小子下手沒輕沒重,往往摔打的李潼疼痛難耐,不得不加派作業以作報復,搞得李守禮都不敢再跟他對練。

他眼下的身體,還是不宜做過於激烈的運動,而且角抵搏擊之類的軍戲也過於敏感了些。現在看來,學習羯鼓倒是一個不錯的鍛鍊方法。

這想法一冒出來,李潼就忍不住想,他四叔家的李小三熱衷學鼓,是不是也存這樣的想法?鍛鍊好身體,才能苟得過他奶奶?

而且羯鼓這種樂器,對臂力是有要求的。陶冶情操之餘,有了足夠的臂力,轉習弓刀自然事半功倍。

同時,這件事他不敏感啊,就算有人要告他黑狀,總不能說他要用鼓槌錘死他奶奶?

當然,有條件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北周宇文邕拿笏板都能撂倒他堂兄宇文護。所以關鍵時刻,思路還是得放得開,只要機會成熟,咋弄不是弄?

學,一定得學!

李潼這裡剛剛拿定主意,場中樂聲再起變化,羯鼓聲在節奏最爲急促之際戛然而止,衆人被調動堆積起的情緒也將要崩落,突然一聲弦響,琵琶樂聲隨後跟入。

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013 王的起居日常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123 兵事再興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184 洛陽女兒行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039 羅網常設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378 坐皇帝,立皇孫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118 從子昌嗣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262 謀殺河東王0268 薰蕕不同器0123 兵事再興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118 從子昌嗣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227 名馬梨花落0260 分頭入洞房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083 途窮生戾氣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308 吾皇萬萬歲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142 就怕有壞人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295 無妄之災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225 無兒還有孫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075 將軍跋扈0040 內教坊伶人0119 伴遊金吾衛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35 義伎捐金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305 門牆生隙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389 鄭女文茵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019 一隻大青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