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

李潼來到西上閣的時候,諸宰相併供奉官們已經悉數聚此,且一個個神情凝重,看得出今天又將會是異常忙碌的一天。

羣臣且在側殿待召,李潼先一步登殿受制,算是接受了這一樁新的任命。當他手捧制書退出殿堂時,宰相豆盧欽望並楊再思俱都舉手作賀,李潼也微笑點頭,予以迴應。

他這一樁任命,是從正三品的左千牛衛大將軍降到了從三品的殿中監。但宰相之所以還上前作賀,就在於相較於左千牛衛單純的儀仗宿衛,殿中監的職事範圍大大擴充。

殿中省下轄六局,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尚食局與尚藥局,君王日常飲食、醫藥俱在職權之內,是真正的性命相托。

武周革命以來,這一官職向來都由武氏諸王擔任。想改任司屬卿的武重規,前職就是殿中監,武重規離任之後以武家的武攸望爲殿中少監主持殿中事務。

雖然現在李潼也是姓武的,但他得授此職又與武氏諸王意義大不相同,毫無疑問是代表着他奶奶對他的信重又更進一步。

除了作爲生活方面的大管家之外,殿中監還有一個重要職責,也是李潼此際得授任命的最大原因,那就是殿中省下屬的尚乘局掌管內外閒廄馬匹。

國朝初期,內置六閒,到了高宗時期,已經增長到十閒,到了武周時期,外州馬政漸有荒蕪,而中央有所加強,分爲左右十二閒。這些閒廄馬匹,主要供南衙諸衛番上使用。

除此之外,北衙還有左飛、右飛,以及新建的飛龍等仗內閒廄,以供北衙羽林軍並千騎等軍隊所用。

這些閒廄御馬,統統歸殿中監飼養調度。此前李潼還未染禁軍事務時,便對他表弟薛崇訓所擔任的尚乘奉御眼饞得不得了,倒是沒想到這次進策有這樣的意外收穫,直接擔任了薛崇訓的直屬上級,閒廄御馬悉在掌握。

如果僅僅只是掌管閒廄御馬,倒也算不上什麼。可不要忘了,李潼除了殿中監這個新職之外,還分押千騎,北衙一部分人馬已經聚在掌握!

歷史上類似職事安排還有唐隆政變後的李隆基,在除掉韋氏黨徒、李隆基還沒有被封爲太子之前,便以殿中監兼押左右萬騎,而萬騎就是在千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取義就是將北衙人馬都掌握在手,以完全控制禁宮安危。

當然,眼下的李潼跟李隆基那時候已經做到二老闆的地位還有極大的差距,而且眼下的千騎也遠比不上日後的萬騎那樣人多勢衆,還稱不上是北衙的主力。

但這兩項職權疊加起來所能發揮出的效用與影響,也遠不是一個左千牛衛能夠相比的。

退殿之後,李潼行入皇城,先回左千牛衛交割符印等諸物。一俟入衙,便見到自左千牛衛將軍豆盧貞鬆以下,諸備身、衙官們已經齊聚堂前,望着他的眼神中多有不捨並悽苦。

也無怪這些人會如此態度,代王殿下擔任他們左千牛衛將主,他們不獨是南衙中最靚的崽、出出入入都風光無比。單單近來朝內酷刑氛圍如此緊張,有這樣一位強勢、有擔當的主將對他們施加照拂,便能讓他們安心得很。

可是現在一紙製令,代王殿下便被調離衛府,沒有了這一層上下級的關係,千牛衛諸備身們自然都憂心忡忡,臉上難有笑容。

李潼眼下沒有太多時間跟這些人寒暄抒情,將豆盧貞鬆、李令問並長史許景喚入堂中,當着衆人的面將諸信物一一交割完畢,便待起身行出。

豆盧貞鬆上前一步,抓住代王手臂說道:“諸備身、官佐,俱目殿下爲言行表率。朝廷用令,不敢輕論,但憐我徒卒驟失所仰,還請殿下臨行之前能稍作贈言,以慰別情。”

“只是衙司事務的調整,又不是天各一方……罷了,那就說幾句。”

見到聚在堂前眼巴巴向內張望的諸備身們,李潼不免也是略有感觸。左千牛衛廢是廢,但卻是他就事的第一個衛府,雖然就事幾個月來乏甚事蹟可誇,但見諸備身們如此不捨,竟也不免生出幾分讓人感動的袍澤情誼。

他行出衙堂,站在臺階上環視衆人一眼,深吸一口氣然後大聲道:“豆盧將軍請我臨別贈言,我也的確有感言辭,想要吐露。我輩俱少勇,生人造化不過淺行短年,後路仍然綿長。眼下只是分案用事,不必彷徨話別,前緣大有可敘!

此日後,我與諸君不再職分上下,再相見便可把酒言歡。事中或是緣淺,事外則是情長。深情蘊在懷內,言談只需淺着。但知人間有我,便有故誼可循,正道之內,不是獨行!”

“正道之內,不是獨行!大將軍保重!”

諸備身振臂高呼,一時間場面倒是頗有幾分煽情。

李潼向他們擺手作別,他們則一路相送、直至皇城中街才停下腳步。

看到他們停下來,李潼才鬆一口氣,要是再繼續送,北行兩條橫街的距離可就送到了,到時候他還要不要再出門送一下這些傢伙?送來送去的,只顧着煽情了,還做不做事?

這時候,殿中省諸官佐也已經外出迎接,正站在中街道左等候。遠遠地,李潼便看到他那表弟兼妹夫薛崇訓正呲着大板牙站在樹蔭下望着他傻笑。

“卑職等得鸞臺走告,即刻出衙恭迎大監。”

眼見代王行來,殿中少監、會稽王武攸望快步率衆迎上來,遠遠的便抱拳作揖,向李潼見禮。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並擺手道:“迎送虛禮,不必張設於外,且先歸衙再作細話。”

說完後,他便當先行去。武攸望見狀便也闊步跟隨於後,並示意薛崇訓這小傢伙兒邁起小短腿緊隨在後。

殿中省外省位於則天門東南第一橫街,門下省鸞臺東側。當李潼一行走過鸞臺官衙門口時,又有鸞臺一些官員們站在門前拱手道:“恭喜殿下入事殿中,兩省比鄰,來日走告求教都大得便利。”

李潼見狀後便也對這些人微笑着點點頭,跟隨在後方的薛崇訓見狀後忍不住嬉笑道:“大監真是時譽崇高,人脈廣闊,授新入衙,就連鸞臺這些參贊機要的上佐們都要門前作賀!”

其餘殿中省官員們聞言後便也都紛紛附和,言辭之間不乏阿諛。

彼此工作都在皇城中,他們對代王殿下任事履歷也都有聞,甚至早前代王任事鸞臺時抓早退紀律就在他們官衙門前走來走去,知道這位殿下作風強勢,眼下雖然新入衙,禮數週全總是沒錯的。

殿中省外衙堂並不太大,畢竟主要是奉直殿中,像尚食局、尚藥局這樣的要司更是完全放置在禁中內省裡。所以當一衆人鬧哄哄走進直堂後,就連直堂都顯得有些侷促擁擠。

李潼入堂後,先接受了殿中監的官印並諸符令,並將諸局奉御們認識了一番。

殿中省事務有別南省,並不以政務爲主,所以在職的官員多是皇親、勳貴,類似薛崇訓這樣的半大小子都能列位其中,高爲五品。另有尚食奉御鄭克乂,乃是千金公主的兒子,魏王武承嗣的女婿。

其他一衆官佐各作介紹,李潼便發現他這是剛從紈絝窩裡抽身出來,轉頭就踩進了武家的親戚窩裡。殿中省大監、少監、丞再加上六局奉御十二人,單單跟武家有親戚關係的,便有七八個之多。

不過不知是李潼威名太大,還是這些人打算扮豬吃老虎,總之氛圍還是很好的。甚至就連正牌的武家人,會稽王武攸望都態度和藹到近乎謙卑,完全沒有要當刺頭的意思。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這些人如此態度,倒讓李潼感覺工作有些不好展開。他每入新職,往往是從打壓武家的刺頭們打開局面,現在沒人敢出頭,反倒有些不適應。

略作沉吟後,他便對武攸望說道:“我方履新,又兼北衙軍務,省中案事短時也難入手,有勞會稽王日後於外高官直,有不定之事再入內省遞告,有沒有問題?”

武攸望聞言後便連忙起身點頭道:“沒有問題,當然沒有問題!大監能者多勞,卑職能於副案分勞已經倍感榮幸。”

話雖這麼說,但武攸望心裡自有幾分酸澀。殿中省一應事務都是圍繞聖皇陛下展開,內省纔是事務之重,外省這裡能夠處理的案事着實有限,無非檢點庫藏、收納各種物料。

代王言辭雖然客氣,但卻直接將他分配在外高官直,那自然是將他投閒置散、坐冷板凳。

武攸望雖然心有不滿,但卻不敢流露出來,相對於其他武氏諸王,他的履歷本就簡單,永昌年間爲了擴建千騎而進入殿中省擔任尚乘直長,之後一直循此遞進,這才混到四品通貴的行列,本來就是武家的邊緣人物。

代王這小子,那是能按住魏王、樑王狠削的狠角色,武攸望本就沒有太強的事業心,索性也就避其鋒芒,忍讓爲上,沒有必要爲了一份官職俸祿、搞得自己灰頭土臉,顏面盡失。

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014 一窩小雞崽兒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007 上陽宮官0368 薛郎鐵頭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345 雲韶府諸王鬥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110 託事獻命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001 大唐宗王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245 曲江櫻桃園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025 不如降黃巢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059 生人探幽0105 人間滋味0121 徐敬真引誣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003 前途堪憂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112 神都水深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304 待罪慈烏臺0112 神都水深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142 就怕有壞人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78 坐皇帝,立皇孫0020 願此心同我0191 少王竟知有我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253 勿謂新王不死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119 伴遊金吾衛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