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

作爲吐蕃如今權勢最大,同時對唐作戰功業最高的大臣,實際的欽陵卻與許多人所聞所知大有不同。

大非川、承風嶺兩場大戰鑄就了欽陵在國內與國外的赫赫威名,甚至在軍事領域遠超其父兄。所以許多人也就想當然的認爲,欽陵內心應該對唐國充滿仇恨,有一種勢不兩立的決然氣概。

但事實上,大凡對欽陵稍有了解、或者夠資格接觸他的人,都能體會到這個人從骨子裡對大唐流露出來的那種敬仰與傾慕。

“國中論事,好做輕妄驚語,以其無知而小覷天下。龐然大物,所見止於一斑,便狂論強弱,奮言必勝,也實在是可笑!”

欽陵永遠記得,年輕時隨父入唐,道途所見隴右之富庶、長安之雄壯。當時的他已經忍不住從內心深處迸出懷疑,如此一個強大的帝國,真的是人力能夠築成?

“困居一隅者,不可語於天地之大!天下四極,你生人所見不過只是一鄉。男人胸懷大小,要用見聞撐起。此次入唐,雖然性命寄在別手,但身在唐國的見識,卻非你在蕃土能見。

世上的事物,人眼能見的,全都各有因由。我國人事淺薄,已經不能讓你的智力更進一步。該要讓你看一看,那更強更大的國度,他們的君主是如何管制其子民、治理其國家。”

老父雖然去世多年,但其言猶在耳邊,欽陵將此銘記於懷,並珍惜他在唐國爲質的每時每刻。不能理解他胸懷的人,是很難理解他當年的各種感受。

譬如你胸懷大志,想要創造一番偉大的事業,但對前路多有迷茫。但卻有那樣一個對象,它不只做到了你所設想的那番偉業,甚至成就比你窮極想象還要更偉大得多!

所以身在唐國爲質那幾年,欽陵也是窮其智力的汲取他在唐國能夠接觸到的一切,對他而言,這裡的每一樁人事、每一個道理,都有着極大的借鑑意義。

而越瞭解,欽陵就越震撼,他不再懷疑大唐這一份帝國基業究竟是不是人力能夠鑄就。因爲這是長達千數年以來,這一片天地中,人間所出現所有深具智慧的人共同努力所締造出的一個成果!

跟大唐相比,他們吐蕃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不幸之處在於,早在遠唐之前,這片土地上便活躍着強大的國都與人事,並有文字將所有先人的智慧記錄下來,以供後人汲取借鑑。而那時他們吐蕃仍是一片蠻荒之地,甚至在松贊干布之前,仍是結繩記事的野蠻風俗。

幸運之處則在於,他們吐蕃並沒有一直野蠻下去,霸業崛起的基礎已經有了,而且身邊就有這樣一個霸業的完成體以供借鑑。

“創業並不難,凡我所見,俱爲我有,只要勇力不匱,就能一直獵取下去。但這並不值得誇耀,山林的野獸都有其領地、獵物,可一旦老弱下來,就會遭到驅逐、殺害。繼起者從頭開始,再作圈獵。但是終其世代,卻都不能開拓出這一片山林。看似山林的霸主,但卻只是被這一方天地拘禁起來的囚徒!”

講到這裡,欽陵擡手敲了敲腰際所懸、代表大論權位的符印,望着兒子凝聲道:“生而爲人,終究還是要異於禽獸,要像人一般活着。雅礱小子以爲我貪圖他的權位,那是小覷了我,也高看了他自己。既見識過天地之廣大,只有等而下之的人才會退守貪望那一處舊窠!”

不說外間之人對欽陵是如何看法,但就連其嫡子弓仁聽到這番話,都頗感心驚肉跳,垂首低聲道:“贊普終究是主上,還是不能失禮。”

聽到兒子這麼說,欽陵既有幾分失望,但也有幾分欣慰,嘆息道:“志向不足,沒關係,只要懂得敬畏,就不會犯出大錯。”

說話間,他又擡手指了指堂下翩然作舞的諸舞姬們,微笑道:“國人譏我熱衷唐人戲樂,只是一條慕唐的走狗,這就是小不可語大。唐國的強盛不止於一面,我不畏懼人言的滋擾、只擔心人事的艱難會消磨了我的志向,置備這些戲樂,則是爲了磨礪自己,不要因爲眼下所有便知足,諸事仍有進步的餘地。”

若這話從旁人口中說來,難免會讓人覺得不過只是給自己貪圖享樂尋找一個藉口,但言出於欽陵,卻給人一種野心勃勃、鬥志昂揚的氣概。

這一番話,欽陵也只在兒子面前說起,至於旁人會有多深的誤解、多刁鑽的非議,卻也不值得他去解釋什麼。無論那些人理不理解,擺在他們面前無非兩條路,要麼順服,要麼敗亡!

擁有這樣一位父親,對弓仁而言既是幸福,也是一種負擔。他也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雄心,又恐父親失望,索性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言道:“阿父此前傳信要提問的舌頭,人已經引到了伏俟城,是否要見一見?”

“把人帶上來吧。”

欽陵聞言後便點了點頭,及至兒子行出,便擡手吩咐堂中伶樂們轉奏新曲《洛陽女兒行》。

唐國的洛陽,他並沒有去過,這首盛寫神都繁華的詩傳入蕃國時,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只憾有辭無調,也不是他所知的燕樂故調,索性自己依照沙洲曲新作編擬,配辭歌唱。

此時閉眼聆聽自己編著的曲辭,欽陵心中自有一份滿足並淡淡的失落。

唐國雖然強大,但唐軍也並非戰無不勝,特別在青海附近取得兩場大勝後,除了真正戰略層面的大創舉,單純戰場上的碰撞取勝已經不能讓欽陵感到太多愉悅。

他深浸唐風,尤其享受那種方方面面都將唐國碾壓的滿足感。往年需要仰望的,盡皆匍匐足下,這是他始終鬥志昂揚的原因之一。

雖然有此雄心,但欽陵也明白憑其一己之力、終其一生也難完成這樣的偉業。他雖然是蕃國權傾一時的大論,但在這條道路上卻殊少同行,曲辭中所描繪的那神都風物,此生大概也很難親眼去領略一番。

弓仁離去不久,很快就引回一個三十出頭、形容憔悴的唐國年輕人。這年輕人雖然面貌上是唐人,可衣着打扮卻是蕃人模樣,大概是想憑此取悅蕃國貴人。

但也不知聽從了什麼人的指點,打扮的不倫不類,特別插在前腰的刀柄直抵胸前下巴附近,這在拜見貴人的時候,是極爲僭越冒失的行爲,因爲有雖是抽刀行刺之嫌。

入堂之前,弓仁劈手奪下那佩刀丟在了一側,但也懶得解釋禮儀問題。

那唐人只是一臉惶恐的連連哈腰致歉,及見弓仁行出數丈,才又壯着膽子舉步邁入堂中,可是眼見到堂中那種唐風濃郁的風格,以及正在表演歌舞的伶人們,他卻愣了一愣,繼而更加的不知所措。

欽陵並沒有第一時間接見那年輕人,及至一曲終了,才睜開眼、開口微笑道:“故人楊中郎子息何在?”

“卑……小、小民楊巳,叩見大論!多謝、多謝大論簡懷故誼,收留包庇窮途之人!”

那年輕人楊巳總算不失機靈,雖然早已經向當地蕃人請教拜見貴人的禮節,但到了堂上眼見如此,還是換上了唐人見禮的禮節。

欽陵垂首看了看他,微微頷首,卻又笑語道:“方纔所聞歌調,不知你國中是如何唱揚?與此際堂中所奏有何異同、優劣?”

入見之前,楊巳早已經想好了滿腹說辭,但卻沒想到甫一見面,欽陵問起的竟是這樣一個問題,頓時僵在了當場,過了好一會兒,才顫聲道:“小、小民幼學嚴謹,不近律呂,實在、實在不能辨……”

“這倒是有些遺憾了,舊年在宿唐國大內,你父楊中郎是我兵長,其人可是雅趣得很。還記得某年入春大酺,你父指我斥言,番邦蠻夷,能賞華國宮商?不准我靠近大殿,只能在廂左抱戈巡弋。”

欽陵眸光閃了一閃,繼續說道,語氣中沒有太多忿意,倒是緬懷居多。

然而這話聽在年輕人耳中,卻猶如驚雷一般,頓時驚懼顫抖,匍匐在地叩首乞饒。

欽陵見狀後則嘆息一聲,擺手道:“倒也不必如此驚懼,我與你父自然談不上什麼舊誼,但他仍記得將此故事面授兒郎,可見對我是有幾分懷念。你既然途窮來投,那就安心留下生活。今日招你來,是想問一問,何者窮困,竟逼得你弘農楊氏子弟奔逃遠鄉?”

年輕人楊巳匍匐在地,幾作窺望發現欽陵的確沒有要繼續追究的意思,忐忑心情才微微平緩,繼而便開始泣訴家族慘事。

年輕人出身弘農楊氏分支,其家門正牽連進幾個月前關內長安那場清洗,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盜竊官庫的罪行中,但也在別的方面違抗了雍王幕府的規令,因此遭到屠戮。

當時這個楊巳正在隴右,得訊之後本來打算潛逃到神都尋求庇護,但不久後卻知雍王親率大軍西行,只道雍王是要對他們這些漏網之魚趕盡殺絕,萬念俱灰之下,自洮州翻山越嶺投向吐蕃。

此時講起家門慘事,自是滿口忿言,更對雍王這個劊子手怨毒咒罵。

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345 雲韶府諸王鬥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152 潛龍怒音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295 無妄之災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092 仇人相見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229 心似雙絲網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073 春江花月夜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088 貌類乃父0432 達則兼濟天下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292 留財不留人1016 逝者難追,頻念傷神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173 算你跑得快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096 勇宦楊思勖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107 坊居閒趣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086 曲樂動人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012 耶耶的召喚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235 義伎捐金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308 吾皇萬萬歲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207 李氏名駒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019 一隻大青鵝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234 刑威如玩物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255 肥羊難宰0001 大唐宗王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018 跋扈宗王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