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福來跟他也有同樣的癖好。
所以杜錦寧從考場上出來後,第二天姚書棋就放下府裡的一切事務,跟汪福來結伴一起去貢院門口守着了。大冷的天,這兩個傢伙也不怕冷,清早就出去,傍晚才歸家,在貢院前守上一天也不覺得累。
“唉,想當初是我跟江北在一起等着看榜。”汪福來忍不住跟姚書棋唏噓,“他要是一直跟着少爺,日子過得多快活呢,哪像現在……”
江北自打離開杜家就再沒跟杜家人聯繫,不過汪福來好歹跟他混過一段日子,交情頗好,在桂省時還時不時去探望他,到了京城後還寫了兩封信去問情況,比較瞭解江北的近況。
江南嫁給杜哲新做了姨娘,江北也進了那邊杜家做了個管事。可也不知道是跟人發生了衝突還是被排擠了,他最後從江南手裡拿了點錢,自己出來做了個小買賣。他又沒有經商的頭腦,小買賣賺不了幾個錢,也只夠餬口過日子。
江南出錢給他說了門親事成了親,賃了個小院住着,每日一睜眼就要爲一家人的柴米油鹽操心,汪福來自己過過那種日子,真心爲江北覺得可惜。
姚書棋一擺手:“別提他。其實少爺是個怎樣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江南做錯事咱們且不說,江北當時頭腦稍微清醒些,少爺對他不失望,必會伸手相幫,他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個地步。還是那句話,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怪不了誰。”
“好好,不提他,不提他。”姚書棋笑道。
說是不提,他又來了一句:“其實江北挺後悔的;不說江北,便是江南也後悔。出去了他們才知道咱們少爺、太太是多好的人。可惜啊,這世上沒有後悔藥,更沒有回頭路。”
姚書棋站了起來,活動活動身子,望着貢院張榜的位置道:“這都兩天了,應該放榜了吧?”
姚書棋剛走了幾步,汪福來就激動地叫道:“快快快,開門了,放榜了。”說着以跟他年紀不相符的敏捷跑到了貼榜的地方,佔據了個最好的位置。
姚書棋反應也很快,立刻也跟了上去。
不一會兒貢院門前就圍滿了人,差役一面叫着“別擠別擠”,一面刷了漿糊,將榜貼到了牆上。
姚書棋和汪福來見得差役將白榜貼上,他們在前面幾個名字稍微溜了一眼,沒看到自家少爺的名字,就打住了,根本沒往後面看,眼睛緊盯着差役。直到差役將紅榜貼上,他們的神色這才凝重起來。
“少爺少爺,少爺果然是第一名,是會元,哈哈哈……”汪福來四十來歲的人了,在古代都是做爺爺輩的了,看到紅榜榜首寫着“杜錦寧”三個大字,仍然跟個小孩子一樣,拉着姚書棋的手又蹦又跳。
姚書棋也高興得高聲大笑。
那些看榜的人一個個羨慕的不行,趕緊去白榜上找自家少爺或是老爺的名字。
汪福來顧不得享受別人羨慕的目光了,拉着姚書棋就要往外擠,想要回家去報喜訊。
還是姚書棋穩重些,一把將他拉住:“別急,看看齊少爺、大姑爺他們。”
兩人又在榜上找,首先看的是紅榜,紅榜張貼的是前三名。
看到第三名就是齊慕遠,兩人頓時一喜。
要知道一萬多名考生,有無數人都是歷屆考不上又重新考的。這些人十幾甚至二三十年都浸淫於文章之道,閱歷又豐富,不是一般小年輕能比的。其中一部分不是水平不夠,純屬運氣不佳。杜錦寧和齊慕遠能以十幾歲的年紀戰勝這些人成爲前三,說出去別人都不信。
“快,快找。”兩人激動不已,趕緊往下掃名字。
“看,快看,第七名,關少爺的名諱。”姚書棋激動地拍着汪福來的肩膀,目光又繼續往下看。
“第十二名,三姑爺。”汪福來也在第十二的位置上找到了方少華的名字。
接下來,倒是隔了老遠,兩人才在第五十五名找到了樑先寬的名字,在一百一十名找到了許成源的名字。
姚書棋是個心細的,他既然做了杜錦寧的心腹、杜家的管家,所思所想就不是汪福來這種層次能比的了。
找到這幾人的名字後,他又細細從頭到尾將榜看了一遍,跟杜錦寧在太學裡走得比較近的或是有怨的,還有以前在桂省裡相熟的那些人的名字都看了一遍,將這些人和名次牢牢記在心上,這才擠出了人羣。
坐上了馬車,汪福來仍然興奮不已:“咱們少爺他們幾個就是厲害,這麼小的年紀,不光都上了榜,而且名字都還挺靠前。咱家少爺更是文曲星下凡啊。”
通過了會試的人,除非在殿試的時候出大錯,否則就已是妥妥的進士,雙腳邁入了仕途的門檻。不過到底是進一甲還是二甲三甲,誰是狀元榜眼探花傳臚,還得在殿試的時候由皇帝定奪。
姚書棋笑而不語。
這幾個少年自然是資質不凡的。但天底下,資質不凡的人多了去了,爲什麼別人都不能一舉考中,且取得如此好的名次?究其原因還是因爲沒有一個叫杜錦寧的做他們的領頭人。
杜錦寧的天資夠聰明瞭吧?可她絲毫不覺得自己有多厲害,整天埋頭苦讀,別人逢年過節都還要放鬆幾天,只有她手不釋卷。連她都這樣,資質不如她的其他幾人,又豈敢放鬆?有一個榜樣在前面杵着,那幾個自然是比一般人要努力刻苦。
別人且不說,就以關嘉澤少爺爲例。他活潑好動,愛好還廣泛。要是沒有他家杜錦寧少爺在前面領着,關嘉澤雖不至於成爲紈絝子弟,但刻苦兩個字卻是做不到的。想一次考中還取得第七名,怕是得再來兩個渣爹刺激才行。
努力刻苦倒也罷了,別人也同樣頭懸樑椎刺股地努力。關鍵是這一路走來,他家杜錦寧少爺給了這些人多少幫助?分析題型、猜測題目、分析考官喜好、進行考前特訓、還給他們做考前心理疏導,他家少爺把該做的不該做都統統做了。這些東西除了他家少爺,又豈是別人能提供的?
依姚書棋瞭解,便是太學裡的夫子們,都沒把科舉考試的準備工作做得這麼細緻而深入過。像齊伯昆、關樂和、陸九淵,就算挺重視自家子弟的科舉,卻因沒有這種應試意識,也做不到他家少爺這種程度。
他家少爺苦心孤詣地默默做了這麼多,這些人在這些方面可謂是走在了所有考生的前面。他們又不是天生愚笨的,要是再考不上,那纔是咄咄怪事呢。
成功,真不是僥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