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轉述

吳證半晌說不出話來。

良久,他問道:“公主說這話,就不怕別人聽見,對您不利麼?”

一旦杜錦寧這建議讓趙晤知道,而且趙晤還採納了,那杜錦寧可以說是與整個官場爲敵了,畢竟損害的是官員們的利益。

爲什麼仕族能免稅?因爲整個國家都是他們在管理,政策也是他們制定的。誰人不自私?制定政策自然都會往自己有利的方面去做。如此一來,苦的就是百姓了。

而現在,杜錦寧提議要取消官員們的福利,這怎麼不讓官員們痛恨?

縱觀歷史,所有提出改革變法、觸動了統治階級利益的,大多沒有好下場。

杜錦寧笑了笑:“我女扮男裝考科舉是爲了什麼?爲了天下無飢。爲了百姓能過好日子,便是拋頭顱灑熱血又如何?”

她看向吳證,正色道:“我也不是莽撞之人,如果是以前,這些話我自不敢說。可現在世家勢微,皇上勵精圖治、一心爲民,朝堂上的官員大半出於寒門。他們現在雖爲仕族,但以前想也嘗過世事艱辛,即便不支持,想來也不會太過反對。我提此建議,推行改革,可以說是最好的時候。我既想到這些,時機又適當,卻爲了一已之私默不作聲,我與那些貪生怕死之輩有何區別?”

在杜錦寧前世那個世界,仕族免稅,是古代歷來的積弊。土地集中在仕族手裡,但是仕族又不繳稅,這些稅都攤到了老百姓的頭上,老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清朝雍正皇帝時,才廢除了這一弊端,規定按土地徵稅,不管是誰的土地,一律繳稅。交不起稅的,土地充公,然後分發給沒有土地的老百姓。

因爲觸碰了仕族的利益,再加上追繳官員欠國庫的欠債,抄了許多官員的家,執筆桿子的仕族便在史書上把雍正皇帝寫成了暴君。

杜錦寧穿越到這古代,對於大宋,對於趙晤,倒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情。只是她前世整日與農民打交道,這一世先是生活在農家,後來到了潤州都能蹲在田間地頭跟莊戶人家嘮嗑的,對於底層百姓的疾苦再清楚不過。

“天下無飢”這四個字,不僅僅是研究出高產的種子就可以的。糧食的產量再高,被賦稅盤剝得太厲害,農民照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

所以她明知這種說法提出來,會觸碰一些人的利益,會讓她的處境變得艱難。但既站在高處,看得清前路,她不把這些話說出來,她寢食難安。

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女扮男裝考科舉,她就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在婚前提出來,也是給齊家和齊慕遠一個迴避風險的機會。

這話說得吳證肅然起敬。

шшш●Tтkд n●¢ 〇

他做了一輩子官,動不動就熱血上頭、不計後果的魯莽之輩他看不上眼。雖說世上需有死諫之人,但無謂的犧牲他覺得並不值得。像杜錦寧這樣,既心懷天下,又有勇有謀,謀定而後動的人,纔是他最佩服的。

他站了起來,整了整衣冠,朝杜錦寧深深一揖:“公主大義大才,下官佩服之至。”

杜錦寧趕緊避開他的禮,虛扶着:“折煞我也,吳大人快莫這樣。”

吳證直起身來,跟杜錦寧告辭:“下官見識淺薄,目光短淺,思想狹隘,得公主教誨,有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下官衙門裡還有公務,就先告辭了。今日與公主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下官得閒了定要來跟公主多討教討教。”

要不是他滿臉真摯,滿心感慨,杜錦寧又知道吳證的性子,聽他這樣說,都要以爲他說的是反話了。

詞兒也太多了吧。

她起身把吳證送到了門外。

吳證從杜府出來,並未回衙門去,而是直奔宮裡,求見趙晤。

趙晤今日主要是忙鈔票防僞之事,才把各項事務佈置下去,就聽吳證求見,叫人請了他進來。

吳證見殿內還有官員在,便道:“皇上先忙着,臣的事不急,可先等等。”

趙晤就知道他要說的不能讓人聽見。

把手頭的事務處理完,又遣了一些人出去,他這才問吳證道:“愛卿有何事要稟?”

吳證作爲管理農業的官員,是常見趙晤的,深知趙晤身邊的人是什麼樣的。此時見他留下的都是心腹太監宮女,便沒有了忌憚,把剛纔跟杜錦寧所說的話一五一十地跟趙晤說了。

末了他道:“皇上,長公主有雄才大略,胸襟之寬,眼界之廣,思慮之深,沒幾人能及。老臣覺得她只做一個長公主太可惜子。正好長公主擅長農業,研究出了高產水稻,臣現在年紀大了,力不從心,早有致仕之心。皇上以前也提過讓臣舉薦可靠的人接替臣的位置。以前臣沒有什麼好人選,看來看去都不合適。現在臣覺得,長公主做工部尚書綽綽有餘。工部有她主持,大宋農業的欣欣向榮指日可待。”

趙晤卻沒理會吳證,他滿腦子都是吳證轉述的“人人納稅”的美景。

他急切地問道:“關於納稅的話,長公主是怎麼說的,你再說一遍。”

吳證只得把杜錦寧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他能考上進士,做到尚書這個位置上,腦子絕對是好使的。杜錦寧的話讓他太過震撼,又剛剛纔說過,他不光復述得一字不漏,還把杜錦寧說話的語氣都給學了過來。

趙晤聽了,心潮澎湃,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在屋子裡走來走去。

要是杜錦寧在這裡,看到趙晤這一行徑會感特別眼熟——每次她給趙晤畫完大餅,趙晤都是這種表現。他一激動就滿屋子轉圈兒。

轉了好幾圈,趙晤激動的心情才平復了一些。

他回到位置上坐下,嘆道:“朕都不知老天爺是對朕太好,還是對朕太不好了。在朕在位期間出現像杜錦寧這樣的人,是吾之幸也,是天下之幸也。只是,爲什麼她是個女人呢?”

“女子怎麼了?”新任迷弟吳證聽不得別人說杜錦寧半句不好的話,膽兒肥地在皇帝面前瞪起眼來,“高位者,有德者居之,有能力者居之。滿朝文武,誰要說他比公主強,他站出來,臣這個工部尚書由他當。”

第四百九十五章 我又不是斷袖第八十七章 比一比第五百二十六章 撿漏第四百六十二章 推斷第三百零九章 第一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琴棋書畫第三百六十五章 打算第七百七十八章 心潮澎湃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決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決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想嫁給誰第八百三十二章 燕姑姑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決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新宅第一百七十章 新茶館(三更)第六百九十三章 潤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借力打力第八百五十七章 關心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縣案首第一百四十八章 開業(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杜錦寧是您孫媳婦第八百一十九章 賜婚吧第四百七十章 來拼爹吧第三百八十五章 模擬考舍第二百三十四章 甲班第四十四章 敲打第一百二十二章 十八相送第五百九十八章 朝庭用官分析報告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司農第二百四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一十四章 聖人之言第一百七十五章 把天聊死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羨慕嫉妒恨第二百七十七章 看你玩出什麼花樣第六百六十八章 蘇家第四百五十一章 辦詩會吧第九十三章 站在你這邊第一百零三章 來信第七百三十二章 紛紛去潤州第四百六十三章 考量第七十九章 去大林村第六百二十七章 紀夫人第七十五章 斷絕關係第四百八十五章 套路第五百八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七十五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起去吧第六百四十八章 勸說第八百三十七章 杜忽悠第三百三十一章 比較第二百九十四章 產業第五百六十九章 宅子第五百四十七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欠你一個人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意外來客第二百三十三章 又見樑先寬第四百四十九章 被嫌棄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回來了?(四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理由有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六元及第第三百六十三章 我們才配做你三姐夫第七百一十七章 一個小廝第二百九十四章 產業第四百八十二章 此處有女嬌娥第四百七十一章 偏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一年半後第二百八十五章 求人與被求第二百四十九章 再次翻臉第二百九十八章 縣案首的待遇第六百五十七章 靠人不如靠已第七百四十九章 送她首飾?(二合一)第八百六十章 教育部尚書第八百六十二章 學《物理》的章鴻文(二合一)第三百零四章 似乎厲害一點點第三百四十二章 答應吧第一百一十六章 商議第四百五十一章 辦詩會吧第三十二章 看書第五十七章 去城裡第五百九十五章 鄰居第五百九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三十五章 解決第八百零八章 計劃與謠言第五百八十三章 話本與花店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三場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換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翰林院第二百七十九章 標準第四百四十六章 分宿舍第一百零四章 告別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失蹤第一百六十一章 跟蹤第四百四十五章 鬧到最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考校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去也不要第六百五十八章 還可以這樣?第四百六十六章 推理第二百九十九章 府案首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