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漣漪

bookmark

皇帝在皇后與皇長子面前鬆口說要納妃,這個消息瞬間就傳遍了整個皇宮,用不了多久,就連前朝那邊的臣子,也要聽說了。

宮人之中,也不乏妙齡女子,其中有心上進的,聞訊不由得暗暗歡喜起來。誰樂意一輩子做個侍候人的使女?即使年紀大了可以放出宮去,也覓不到好姻緣了。從前皇后厲害,皇帝又只認定皇后一人,身邊連個侍過寢的宮女都沒有。宮人們即使萬般想出人頭地,也不敢輕舉妄動,就怕美夢不成,自個兒倒先把小命給丟了。如今好不容易等到皇帝鬆口,她們怎會不欣喜若狂呢?雖然皇帝沒說這添的新人要如何擇選,但只要皇帝願意納妃了,還怕她們沒有機會麼?

消息傳到慈寧宮,那些陪着太后住的太妃、太嬪們也都坐不住了。她們自然是沒有了前程的人,但她們家族裡還有年輕美貌的後輩呢。從前她們就打過送親眷家的女兒入宮爲妃的主意,只是皇帝不鬆口,太后也不肯插手,她們只能扼腕長嘆。如今這事兒又有了希望,她們都忍不住跑到太后面前探口風了。若這事兒是真的,那她們那些侄女、外甥女們也就有了進宮的希望。若有哪個得了帝寵,生得一兒半女,別說她們背後的家族會如何風光了,就連她們自己,在宮裡也會更有地位體面。

然後,太后怎麼可能會給她們準話呢?這事兒她也是剛從傳聞中知道的,還未問過皇帝呢。面對太妃太嬪們的詢問,她只是微笑着說:“皇上自有主張,哀家是做祖母的人了,平日裡只要吃好喝好,跟兒孫們說笑逗趣,就行了,旁的事實在無心去理會。”

不過,等把這些太妃太嬪們都打發了,她還是忍不住讓宮人去請了皇帝前來。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

皇帝不想多說,總不能對一向不喜皇后的太后坦言說出坤寧宮中發生的那場鬧劇吧?不管是皇后的荒唐言行,還是皇次子的魯莽無禮,說出來只會讓太后煩心。倒不如不提。如今皇后繼續在坤寧宮“臥病”,皇次子被關進皇子所,曾經目睹的宮人都得了封口的命令,皇長子又是個懂事的,想來不會有沒眼色的人將事情捅到太后跟前來。

他只是對太后說:“兒子只是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皇后臥病太久了。後宮諸事竟要讓母后操心,不如早日納個賢良女子入宮爲妃,也好爲母后分憂。”

太后道:“後宮事務雖繁忙,但底下的人還算得力,我也不覺得累。你要納妃,這是大事,需得好生挑幾個合適的人選,萬不可再挑個象皇后那樣不懂事的人了。等人入了宮,把你侍候好就是第一等要緊的大事。至於宮中事務,倒也不必急於一時。慢慢調|教着就行。你要納妃,是要找個知冷知熱的好人兒,又不是挑管事的。”

皇帝笑了笑:“兒子也沒空閒去管這個,皇后病着,更是不能指望。要挑什麼樣的人,還得請母后幫着掌一掌眼呢。”

“這是自然了。”太后當仁不讓地答應下了這件事。

不過等皇帝離開了,她還是暗下派人去打聽坤寧宮中發生了什麼事。皇帝是她親生兒子,十月懷胎,又從小親手帶大,她對他臉上的每個表情變化都瞭如指掌。就算皇帝不願意說。她也能猜到必然發生了什麼事,讓一直堅持不肯納妃的他說出要添新人的話來。她無意插手兒子媳婦的閨房密事,可若是有人讓她兒子難過了,她自然不能輕易饒過!

皇帝雖然下令封口。但他對後宮宮人的執掌力卻沒法跟久居後宮數十年的太后相比,況且宮人裡也不是個個都有硬骨頭,很快便有人將情況泄露給了太后知道。

太后氣得不行,又有幾分心疼皇長子,對那出言不遜的皇次子,卻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厭惡來。那本是她疼愛的小孫子。如今她卻連問都不想問一聲了,還覺得皇帝罰得太輕呢。

太后是經歷過兩朝皇子奪嫡之爭的,對其中的兇險處再瞭解不過了。本朝眼下僅有兩位皇子,都是嫡出,一母同胞,本該沒有前頭兩朝的危險纔是。但皇次子年紀這麼小,就能衝撞父兄,心中也沒有多少孝悌之情,將來還能長成賢王麼?該不會再出一次奪嫡之禍吧?一想到這點,太后就覺得皇次子成了隱患,而把皇次子教壞的皇后,簡直就是高氏皇室的大罪人了!

她知道皇帝心裡不好受,皇長子又是皇后親生,她不能在這對父子面前說皇后的不是,但對着長子廣平王與嫡長孫高楨,卻沒有那麼多忌諱,便在他們面前盡情地訴說着自己的不滿,又爲兒孫們委屈:“皇帝對妻子這麼好,怎的就攤上這麼個不知所謂的女人呢?還有皇長子,多懂事多乖巧的孩子呀,卻沒個好母親,親弟弟還要跟他過不去,簡直苦死了。”

廣平王面對母親,依然是溫言微笑:“母后別生氣了,皇上不是已經鬆口說要納妃了麼?母后與其揹着皇上生閒氣,倒不如多花些功夫,爲皇上挑個合適的妃子。皇上一個人也孤寂得太久了,可不能再委屈了他。”

一說起這個,太后果然就收了怒氣,鄭重道:“你說得不錯,這妃子的人選必須得好好挑。那丘家的女兒是斷不可能入宮的。哼,皇后能看得上的人,又是什麼好女兒?”

廣平王勸她:“母后且別忙着生氣,依我說,皇上的妃子,家世、容貌尚且在其次,最要緊的是品性賢良,爲人正派,還要有過人的手段。宮裡幾位皇子、公主年紀都還小,若是挑個私心重的人進來,萬一得了寵愛,生下皇嗣,便有了不該有的念頭,幾個孩子哪裡禁得住磨蹉?尤其大郎,他即將立儲,一旦有個好歹,就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了。”

太后忙道:“這是當然了。我既要挑,定不會挑個心術不正的。要緊的是爲人老實溫順,能把皇帝侍候好了。”說到這裡。她又有些疑惑:“你方纔說這妃子人選需得品性賢良,爲人正派,這是理所當然的,可要有過人的手段。又是什麼道理?手段厲害的人,怎能放心讓她入宮來?”

廣平王正想回答,便聽得皇帝在門口處說:“朕也想不明白,皇兄爲何這樣說呢?”邊說邊不緊不慢地走了進來,後頭跟着面色不太好看的皇長子。

高楨神色微微一變。擔心地看向廣平王,廣平王卻依然面帶微笑,同樣不緊不慢地起身行禮。等衆人彼此見過禮後,各自重新落座,皇帝又將方纔的問題重複了一遍。

廣平王微笑着說:“皇上鬆口要納妃,想來並不是僅僅爲了給皇家開枝散葉吧?總該有別的理由,比如宮務繁忙,總不能一直讓母后操心。又比如幾位皇子、公主也長大了,皇后一直臥病,無法好好教養他們。總要有人代勞的。如此一來,若新入宮的妃子是個老實軟弱的人,沒什麼手段,又如何能料理得來宮務,如何管教皇嗣呢?再者,皇后娘娘可不是能輕易容人的,新來的妃子若不能哄得她高擡貴手,又或是保住自己,那便是添十個、百個新人,也不中用。”

皇帝微微一怔。隨即嘆了口氣,低聲道:“朕不叫皇后有機會折騰新人便是。橫豎皇后如今只在坤寧宮中起居,她不見新人,新人也就不用擔心她會生事了。”

廣平王卻搖了搖頭:“皇上此言差矣。皇后畢竟是皇后。宮中自有規矩。新來的妃子無論品階如何,依禮當拜見皇后,每日依時請安。這是皇后該得的尊重與體面。你若不給皇后這個體面,又叫大郎如何自處呢?”

皇長子猛然擡起頭來看向廣平王,眼圈紅了,心中感激無比。

如今宮中人人都在議論着皇帝要納妃的事。有哪一個還記得皇后的體面呢?無論皇后如何荒唐,他也不希望自己的母親真的失去皇后的尊嚴。

皇帝顯然沒想到廣平王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皇兄想得周到,是朕……疏忽了。朕從前還能忍她一時,只是聽到二郎竟然說出那樣的話來,心中就再也忍不下去了……”當着太后的面,他也無心再隱瞞。他之所以會來,也是因爲聽說太后已經知情了,正在發火,特地趕來安撫罷了。隱瞞已是無用功。

廣平王自然只能溫言安慰他了。太后如今早就消了氣,雖然對皇后依然氣惱,卻已經淡漠了許多,也不想再管了,便也跟着安慰起皇帝來。

高楨看了看神情難過的皇長子,心中一動,忽然開口道:“我覺得二郎會說那樣的話,倒未必是皇后娘娘教唆了他什麼。他早在一年多前就與大郎一起搬到乾清宮去住了,他要上學,要做功課,能有多少空閒?即使去坤寧宮的次數多了些,每次也留不了多長時間。況且皇后若真個在他面前說了不該說的話,旁邊侍候的人難道是聾子?早該報上來了,否則便是失職。”

皇長子驚訝地看着他,他反衝着皇長子眨了眨眼睛,便轉頭看向太后與皇帝:“我覺得最奇怪的是,二郎還沒過十週歲生日呢,不過是個孩子。他心裡若真有那些大逆不道的念頭,平日是不可能不露半點端倪的,怎的他身邊的人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呢?到底是太過愚鈍,不曾發現,還是有心幫着隱瞞?二郎年紀還小,他身邊侍候的人,品性最是要緊,可別有什麼人在他身邊盡讒言吧?”

皇長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向皇帝哀求:“求父皇明察!”倘若皇后能擺脫教唆的罪名,處境必定能大大改善。即使新人進宮,皇帝對皇后總有一份情誼在。

皇帝心下微動,覺得皇次子身邊侍候的人可能真有些不妥,但他並不認爲皇后就全無責任了。然而,皇后對高楨多番猜疑,高楨卻能不計前嫌,爲她說好話,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呢?他也留意到了方纔高楨與皇長子之間的互動,難道說……他們堂兄弟之間真的十分要好,高楨就半點野心皆無麼?

“父皇?”皇長子還在用哀求的目光看着他,等待他的回答。太后卻早已低頭喝茶,不想插手這件事了。廣平王也微笑不語,但顯然並不反對兒子所說的話。

皇帝略一思索,便道:“此事朕會細查,絕不會放過真正的罪魁禍首。”皇長子只道父皇相信了高楨的話,心下一鬆,對堂兄的感激之情頓時大漲。

皇帝卻微笑着看向高楨,道:“好孩子,你是個寬宏大量的,朕很高興你有這樣的心胸。大郎的婚事雖然因他母后病了,不得不拖延下來,但你的婚事卻不該再拖下去了。明兒朕就下旨令禮部去籌備,你只管高高興興做新郎吧!”

高楨眨了眨眼,已經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但他嘴角還是忍不住往上翹,歡歡喜喜地答應下來。(未完待續。)

第356章 堅決第431章 告狀第418章 口風第294章 評價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557章 大舅哥第377章 驚聞第580章 不忿第575章 說笑第257章 生氣第120章 搬離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12章 嘉獎第10章 亂家根源第275章 邀請第527章 罰不罰第271章 告誡第533章 熱鬧第364章 緊追第558章 勸孫第354章 秘信第512章 嘉獎第168章 算計第295章 賠禮第532章 心急第127章 準備第175章 自薦第224章 誅心第102章 詭狀第365章 打趣第461章 盛況第153章 求教第310章 擴散第83章 再次提議第262章 夜笛第175章 自薦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452章 退親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46章 無賴第552章 牽制第586章 庶妃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388章 探望第621章 現世報第114章 遺孀第382章 怒火第606章 喊冤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392章 新聞第445章 米家第562章 離去第329章 舊物第565章 驚歎第353章 差使第373章 失蹤第537章 白目第348章 賢名第523章 謝禮第348章 賢名第278章 消息第76章 察覺第87章 質問第439章 默契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320章 告狀第170章 暈倒第211章 書與茶第140章 厚臉皮第7章 移靈第591章 新生第622章 圈套第611章 泄露第370章 傳聞第84章 傳信第360章 內情第438章 還價第442章 遊趣第602章 勸女第442章 遊趣第202章 御史第127章 準備第539章 議定第444章 表侄第522章 回家第387章 通信第484章 潛入第208章 挑撥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39章 默契第227章 歸來第452章 退親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578章 說和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575章 說笑第535章 暖閣第538章 宮門第612章 波瀾第233章 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