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追加

bookmark

當皇帝在爲要不要應輿論所請,對堤壩案的犯人們做出最後判決而煩惱之際,米夫人派往奉賢送信的家人也到達了目的地。

陶澄剛剛接了調令,即將升爲上海府通判。由正七品的縣令一躍而成爲正六品的通判,他連升兩級,可以說是相當少見的。因他曾經兼任奉賢、南匯兩地縣令,在任期內政績顯著。潮災發生時,上海轄下數縣,除了府城嘉定,就數他任職的奉賢受災情況最輕,在全府的同級官員中,就數他功勞最大,今番破格提拔,也沒幾個人反對。況且這調令又是京城吏部下達的,有誰會多嘴呢?

上海府因爲堤壩案與潮災,一下摺進去大半官員,如今正缺人手呢。雖說朝廷派了新人來接任,可哪裡比得上陶澄這種知根知底又熟手的官員?上海知府對他求賢若渴,吏部的調令才發下去,就立刻發了公文來,命他三日之內前往嘉定報到了。

接任奉賢縣令一職的,是原本的縣丞。大約是上頭也明白,雖然潮災過去大半年了,奉賢本地的災後重建工作已經完成,受災民衆也重新安家,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但全縣大好局面,若因爲走了一個陶澄就不能維持下去,也太可惜了些。這位縣丞一直以來就是給陶澄打下手的,沒有過人的能力,卻也不是蠢人,蕭規曹隨並不難做到。他本是舉人出身,做個佐貳官,如今卻是坐上了正職之位,真正入了流,對他而言是件喜事。本地還有一個建南侯府的趙家在,離龍興之地也不遠。上頭有厲害的上司盯着,他得意之後是不敢忘形的,只能繼續戰戰兢兢地治理奉賢,以求日後能再往上升一升。

陶澄急着要去嘉定上任,得知妻子收到了孃家姐妹的信,看過內容後,便勸她:“你往京城去住些時日也好。灼華也到了看人家的時候。若真有難得的青年才俊。就寫信來跟我說一聲。我們的掌上明珠,可不能隨意許配了人。”

陶太太也有幾分意動。女兒一年比一年大了,這婚事就叫人憂心。奉賢雖好。縣中的青年才俊卻不多。她心目中的青年才俊,當然不是有個秀才功名,家境富裕,稱得上是公子哥兒的就算了。她與陶澄都是書香大族出身。盼着女兒能嫁個有出息的讀書人,日後做個誥命夫人。若在奉賢本地爲女兒擇配。人選倒也有幾個,比如趙氏家族子弟裡頭,就有幾個讀書讀得不錯的。有建南侯府撐腰,也比一般人家的子弟要有前程。可陶澄夫妻倆總覺得有些不足。認爲女兒可以嫁個更好的人選。趙家真正出色的子弟都早早訂下了婚事,輪不到陶灼華了。本地其他人家的子弟,又總是缺了點什麼。

米夫人信中的建議給他們提供了另一個思路。既然明知書館有許多讀書人出入。那在會試期間,自然會有出色的青年才俊聚集了。那些早已高中的進士。京中自然少不了榜下捉婿的人家,陶家也不敢指望。但落第的舉子裡頭,未必就沒有好人選。他們不過是會試落第罷了,身上已經有了舉人功名,卻比一般的讀書人條件好太多了。

陶太太想了想,就對丈夫說:“信是上個月寫的,就怕建南郡公夫人爲那易家大郎做媒,此時已經看好了人選。我們灼華上了京,也趕不上了。若是上京後另看其他人,妾身未得老爺應允,又不好擅作主張,書信往來兩地,費時日久,怕會耽誤了女兒的終身。”

陶澄倒不在乎:“太太只管放心,誰家選女婿不是精挑細選,看個一年半載的纔拿主意的?議親議親,議上兩三年也不是奇事。若有哪個人等不及了,後頭還有別的人選。易家大郎不成,不是還有易家二郎麼?明知書館裡還有別的士子,當中興許就有灼華的良配。你我夫妻膝下只此一女,自然要細細考察過,才能定下她的婚事了。”

陶太太得了他這話,心中稍定,便答應下來。還有一件事,她心中猶豫許久,才向陶澄開口:“老爺,我妹妹身子也不甚康健,原與我有一樣的毛病。她如今身懷有孕,卻是因爲吃了那位葉大夫的補藥,不過年餘,就有了這等奇效……”

陶澄聽得笑了:“太太若是能討來這張方子,也吃上一年半載的藥,把身子骨養好了,爲夫心裡也高興。只是兒女緣份是天註定,倒也不必十分執着於子嗣。有個乖巧貼心的女兒,比養三個不成器的兒子都要強。”

陶太太十分感動,心中卻是拿定了主意,定要向妹妹求來那張補身方。她不過三十來歲人,拼得一拼,未必就不能給丈夫再添一兩個孩子了。丈夫爲着無子之事,在族中沒少受人嘲諷。婆母平日也沒少說她不賢,爲此還讓她女兒陶灼華吃了不少苦頭。讓她鬆口給丈夫納妾,跟別的女人分男人,她是不願意的。但若能親身爲丈夫誕下一子,延續陶家香火,便是叫她折壽,她也心甘情願。

夫妻倆便商量定了,陶澄先到嘉定上任,陶太太帶着女兒把行李收拾收拾,與奉賢縣中的熟人辭別一番,就隨後跟去。等陶澄在新地方安置下來了,陶太太再帶着女兒上京。過程算起來也費不了兩個月的功夫。米夫人那兒還遠未到臨盆的時候呢,時間很充足。

次日,陶澄就與縣丞做了交接,輕車簡從先往嘉定去了。陶太太一邊帶着女兒四處辭別熟人,一邊託了趙家六房的夥計,將米夫人的家人送往廣德州去。

過得幾日,廣德州的米家人便收到了米夫人與米舅母的信。

米家幾房族人看了信,私下有些小小的騷動。沒人想到米夫人居然還能再次懷上孩子,若這一胎是兒子,那三房那個嫡長子的去處就不好說了。三房的填房臉色不太好看,在丈夫面前提起過繼那事兒。嘀咕米省之夫妻不厚道。

幸好她丈夫不是個糊塗人,反罵了她幾句。米省之能有子嗣,這是好事。親兄弟爲他高興還來不及,怎能反而責怪他呢?至於過繼之事有可能要取消,這也是人之常情。誰家有了親生的嫡子,還要過繼別房子嗣來繼承香火、傳承家業?眼下是暫時還說不準,但米省之的妻子要是真的生下了兒子。那三房的孩子還是繼續留在家裡吧。除非米省之的妻子這一胎仍舊是女兒。日後又沒法再生了,他們再提過繼的事不遲。

米家幾房家主都同意這個做法,三房的填房心裡有氣。也不敢多說什麼,只能繼續看那前頭填房留下的嫡長子不順眼了。

而在另一邊,回鄉閒居的米度之收到妻子的來信,得知她給女兒看中了一門親事。也懶得關心,直接將信丟給母親就算了。回廣德後。他除了老房子與幾十畝族田,幾乎一無所有,日常用度還要靠趙家那幾個婆子拿來的錢貼補,萬事不得自由。日子過得十分無趣。

趙家那幾個婆子家人還十分可惡,不等他藉着建南侯親舅的名頭哄了周邊的人來捧自己,就先一步將他與趙瑋祖孫交惡之事宣傳出去了。就連他因罪被貶了官的真相,也都人盡皆知。如今老家的親友都遠着他。連族人也待他淡淡地,他連出門尋個伴吃酒都找不着人。想要往青樓裡轉轉,**還要先看他打賞得是否大方,賞錢少了就直接給他臉色看,叫來的姑娘都是最醜最老的,真是晦氣!

趙瑋兄妹待他這個親舅如此刻薄,偏偏無人說他們的不是。旁人只道他因罪貶官,是自作孽,趙瑋兄妹還願意拿錢養他,實在是再厚道不過了。又有誰知道,他們兄妹派來的人只給他足夠吃穿用度的錢,而且只給實物,沒多少現銀,真真是供他花銷的餘錢都沒有。他想要給愛妾買件新首飾,都拿不出錢來,去族人處打秋風,也很少有成功的機會。因爲人人都知道他不缺錢,不會被餓死,還吃香喝辣、穿綢着緞的有下人侍候呢。

誰能明白他心裡的苦?!

米度之如今百無聊賴,只顧着跟愛妾在家中廝混,其他萬事不管。家務就交給老母去處置,反正也沒什麼油水。女兒米玉蓮如今跟在祖母身邊,心中存了怨恨,但小姑娘家城府不深,被老太太哄得幾句,又跟祖母親近起來了。

其實也由不得她繼續鬧彆扭下去,母親哥哥都不在,父親不管事,她要想過得好,還得巴結好了祖母。

米舅母寫信回來,說想給女兒說親事,米老太太一看那易家二郎的條件,就撇了嘴:“可惜了,若是他哥哥倒還罷了,已是穩穩當當的貢士。這會子殿試結果想必也出來了,他一個進士應當是跑不了的。蓮姐兒若嫁給他,便是現成的敕命夫人,即使家境差些,等授了官,少不了撈錢的機會。可這做弟弟的,不過是個秀才罷了,天知道他是不是象他哥哥一樣聰明?萬一到死都只是個秀才,我們家把女兒嫁他,豈不是吃虧了?”又問米玉蓮:“這就是你娘給你看中的夫婿,真是糊塗。就算他哥哥是個新進士,到底比不得那些世代官宦的人家。”

米玉蓮也不樂意。她很想嫁到京城去,她本來差一點就能留在京城的。可是正如她祖母所說,易家兄弟家境清貧,若是象易大郎那樣已經穩得功名,可以做官的也就罷了,易二郎不如他哥哥本事,將來未必能有出息。母親怎麼就放着易大郎不選,非要看中易二郎呢?

雖然她知道母親這麼做總有理由,但她還是順着心意,也順着米老太太的口風,說了這麼一番話:“我是官家嫡女,爹好歹也曾經做到從五品的知州,雖然丟了官,但功名還在。易家大郎就算是考中進士,授了官,也不過是七八品而已。嫁給他,我都是委屈了,更何況是他弟弟?我纔不要答應呢。祖母說得對,母親就是糊塗了,纔會寫這封信來。”

米老太太聽得滿意,便讓她代筆,自己口述,寫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她還提到,已經給米玉蓮看好了一門親事,對方是廣德州州同的嫡出二子,家境豪富,雖然不是名門出身,但無論品貌都跟米玉蓮十分相配。她已經託了熟人去說項了,雖說米度之已經丟了官,但當初的官職比州同的從六品還要高兩級,背後又還有建南侯府這門親戚,這門婚事自然是門當戶對的……

米玉蓮聽了,暗自竊喜。果然,這樣的婚事才配得上她這樣的官家嫡女呢。

誰知這信才送出去兩日,廣德州學政那邊就來了壞消息。米度之因罪去職,當時是從輕發落了,才讓他全須全尾地回了鄉,連家都沒有抄。可是吏部歲初翻查,認爲當時的處置太輕了,決定要追加懲罰,把他的功名給革掉了。

米度之再度成爲了白身,而米玉蓮也失去了官家嫡女的身份,她這回可真要懵了。

第385章 小聚第546章 無賴第608章 太醫第338章 握手第6章 怪事連連第488章 動手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394章 威脅第71章 太子退位第355章 警告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519章 悔悟第419章 晉見第339章 請客第164章 找補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32章 剝繭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375章 包圍第120章 搬離第486章 自薦第611章 泄露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175章 自薦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88章 不甘第613章 勸弟第518章 揭露第502章 災難第608章 太醫第488章 動手第394章 威脅第556章 請期第481章 疑惑第220章 回禮第302章 告密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495章 回鄉第605章 告誡第208章 挑撥第61章 提點第563章 杏榜第513章 方家女第452章 退親第400章 夜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8章 盧媽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389章 臉紅第440章 出發第350章 地震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419章 晉見第169章 衝撞第278章 消息第75章 後宮詭異第449章 不甘第628章 送妝第574章 壯大第567章 新進士第497章 遷移第69章 上跳下竄第605章 告誡第556章 請期第175章 自薦第337章 懂你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95章 出族第563章 杏榜第524章 邀請第171章 驚聞第239章 誤會第338章 握手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76章 察覺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476章 會面第162章 欺騙第279章 救人第96章 衝突第563章 嬤嬤們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05章 雪花酪第14章 幸運得救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401章 反轉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30章 再召見第31章 回到老宅第539章 議定第465章 回絕第450章 感激第109章 兩年第252章 避寒第531章 匆匆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