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尤眚以掩德

嚴詠春和袁紫衣剛從迷惑恍惚中驚醒,就毫不猶豫地衝向屋外。

她們只見到一團黑漆漆的東西衝天而去,在空中發出的聲響極大,猶如萬千廣廈一道崩塌,萬馬齊鳴散落出塵埃萬丈,星火飄忽後徹底遮蔽了月夜。

而此時的江聞正蹲在方纔異物盤踞的怪木底下,在那裡發現了一塊年代久遠的碑記。石碑被人刻意砸碎倒放,只有幾塊較爲完整的石體還鏨刻着文字,東拼西湊後還能看出“扶胥”二字。

“江掌門,你沒事吧?”

嚴詠春上前關切地問道。

“沒事,像這種程度的擾亂我已經習慣了。”

江聞回過頭看了她一眼,揚了揚手中的碎石全沒有起身的意思,心不在焉地回答道,“你們過來看我發現的好東西——看來章丘崗村原本不叫這個名字。”

袁紫衣沒好氣地看着他:“這都什麼時候了,還看什麼石頭呀。”

江聞這才站了起來,三人品字型站在村舍前,任由凜冽的寒風吹動岑寂、擾亂衣襟,眼神定定地看着天空,直到清風朗月重現,霧濛濛、毛刺刺的月光恢復了原貌,別有一股詭異莫測的氣息在三人面前氤氳。

“你……你認得剛纔的東西?”

袁紫衣有些毛骨悚然,便將求助問詢的眼神第一時間投向了江聞,隨後才猜到江聞平靜神色中的深層含義。

三兩天的相處下來,她已經能夠判斷江聞行動的涵義——他表情神態越是放鬆自然,就越代表着事情嚴峻,可若他表現的一本正經,下一刻往往會做出一些荒誕不羈的行爲來。

“二位姑娘,眼前東西來歷不明,可淵源早已遍貫史籍,就算是我早有搜尋,眼下一時半會兒也不能說清楚。”

江聞望向四周的悽風冷雨、寒林黑棺,緩緩說道,“不如我們慢慢移步江邊,我再慢慢解釋這東西的來歷。”

章丘崗村與江灣水口只有半里之遙,三人沿着山路穿過莽林,就又來到了一處格外開闊的海天之所,船老大所纜系綠眉鳥船正在隨着波浪起伏不定——海底浮屍、村中黑眚,前後兩事間隔不過片刻,卻已經恍如隔世。

回望着村中燈火闌珊,

江聞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反而顧左右言他說起了其他事。

“嚴姑娘,聽說洪熙官臨走前曾經來找過你,他有沒有提到過要去哪裡?”

“原來你還在找南少林的下落。”

袁紫衣做出恍然大悟的動作,然後也轉頭看向了嚴詠春,“嚴姊姊,就這事他這幾天反反覆覆問我,我都快被煩死了。”

江聞義正嚴辭地說道:“我明明就問了三次,可你每次回答都不一樣,這難不成還要怪我理解能力不行咯?”

袁紫衣不滿地說道:“我明明說的都一樣,一定是你自己聽岔了!”

江聞斜眼看着她,也不知道袁紫衣有什麼底氣如此自信,她自己一會兒猜說南少林去了廣西,一會兒又說南少林是坐船從海上走的,難不成這南少林的人看的是佛教世界地圖,打算繞着南瞻部洲一圈到廣西嗎?

見兩人爭執不下,嚴詠春這才嘆着氣,微微露出一絲笑容。

隨着兩人前來,她連日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纔得到緩解,嚴詠春也只有這時候,才能心安理得地顯露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情緒。

“江掌門,洪大俠和紅豆姑娘臨走前確實來找過我,他們說廣州城是非之地不宜久留,還勸我也速速離開。”

江聞聽罷,心中卻是不以爲然。如今的全天下哪裡不算是非之地,如果連這樣的渾水都不敢趟,南少林的氣數也多半要滅亡了。

從嚴詠春的口中,江聞想知道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南少林殘餘幾個頂尖高手的去向——和良莠不齊的門人徒弟相比,這些人才算得上是南少林的不壞金身。

幸好專心行走江湖的嚴詠春,比起心不在焉的袁紫衣多留心關注了許多消息,她隨即便告訴江聞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在江聞到來前的一個月,南少林餘黨就在這廣州城中與清庭武林勢力連番惡鬥,他們靠着禪宗人脈佔據着光孝寺左右,鬥得是波詭雲譎,尚可喜據說就是因此情況,才請求朝廷派出大內高手前來襄助,隨後更搬來了武當派的各路高手。

惡鬥發展到高潮,以至城中人人都知道南少林有四大高手。

高手中毫無疑問的第一是方丈至善禪師,拳術佛法人人稱讚,其二是雞婆大師,瘋瘋癲癲武功高強,其三是三德和尚,桃李滿門一呼百應,最後一人是朝廷欽犯洪熙官,據說從北到南殺人如麻,與他爲敵便只有死路一條。

可問題,還真就從這四人身上出現。

至善禪師在南少林大火中受傷頗重,閉關療養罕見外客。但就在數週前,原先偶有露面的南少林主持至善禪師,忽然就徹底不見了蹤影,有人說他深夜帶着一批佛法高僧出城,走在平野中驀然地消失不見。

主心骨的突然消失,讓城中衆人無不好奇,可偏偏力挽大局的三德和尚隻字未提主持去向,各路人馬也只能加派弟子搜尋,一時間城中喧囂爲之一熄。

再然後,南少林三十六房中說一不二的三德和尚帶着核心弟子消失不見,雞婆大師也忽然急急忙忙乘船往北走。這樣再算上主動與嚴詠春道別的洪熙官,南少林四大高手可以確定,此時是一個都不剩,隨後廣州城中的南少林門人星散而去,形勢場面讓人更加捉摸不透。

對於這件事,有人說是南少林憂心武當派的實力,主動選擇避其鋒芒,也有人說是南少林本着江湖道義,刻意避開駱老英雄的金盆洗手宴,可謂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誰也不知道南少林在想什麼。

讓江聞奇怪的是,廣州城中的武林人士傳出這個說法,分明是把駱老英雄和武當派這個武林的泰山北斗並舉,放到了同樣的鎮壓黑白兩道的高度之上。可試問孤身一人的江湖前輩,怎麼能和高手輩出的武當派相比呢?

可惜嚴詠春初來乍到,還沒打聽出這位駱老英雄的出身來歷,也不清楚他爲何如此受人敬仰,始終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倒是袁紫衣的表情有些古怪,似乎因位和江聞剛纔的鬥嘴,還在置氣不肯開口。

“看來這金盆洗手宴,我還真得走上一遭了。”

江聞摸了摸懷中藏着的請帖,本着不要把簡單事情複雜化的想法,決定親眼去看看傳聞中能鎮住廣州城黑白兩道的駱元通。

“江道長,你問了這麼久也該告訴我們,剛纔村裡的是什麼了吧?”

袁紫衣見兩人相談許久,忍不住出言發問,談論起了剛纔被他輕描淡寫帶過的事物。

“黑眚,我焉能不認識?那就是你們剛纔看到的守屍鬼,也難爲嚴姑娘你們能撐到現在。”

江聞面色詭異地看着海天之際,高祖斬蛇白玉劍緊握在手中,眼裡精芒熠熠,卻連一絲視線都不敢轉移,袁紫衣也盯着江聞,等着他更詳細的介紹。

良久之後,江聞滄浪一聲收劍入鞘,深深吐出一口濁氣,

“《列子》謂南海之底有歸墟,歸墟之間飄流五山,其後龍伯釣鰲,更有大椿鯤鵬,世豈知有此物哉?不過是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

“聽不懂。”

見袁紫衣老老實實地說道,江聞才又嘆了一口氣,繼續解釋道。

“你們說,人類原本哪能知道這些呢?還不是靠上古的大禹走過那裡,親眼看到了,伯益聽說了它們於是給他們命名,夷堅又聽說了這些故事把它們寫了下來,如此代代流傳,才能知曉這些存在那萬分之一的真貌……”

天下豈有生而知之者?

就算是天降聖人,也得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認識這個世界,曾經對明清江湖茫然無知的江聞,也是在某些契機的引領之下,才慢慢掀開這個真實世界令人驚駭的一角。

而黑眚的存在,就是江聞對夷希之物存在探尋的肇始,當史書中言之不詳的東西,出現在江聞持之以恆的探索追尋中,哪怕是幽海中展露的一鱗半爪,都能讓他在午夜夢迴中愕然驚醒。

“二位姑娘,我接下來要說的東西,可能會有些驚世駭俗。我早該猜到武夷山上有東西盯上你們了,早點準備總是好的。”

江聞背對着她們眺望海天,良久才幽幽說着,“你們如今既然目睹了黑眚,今後這些東西或許就會像糾纏我一樣,在山重水複之間與你們不斷遭遇,追逐撲咬在你們的身後。”

江聞的神色沒有任何變化,可嚴詠春和袁紫衣卻突然察覺到一種壓抑而沉悶的氣息,就像是塵封千年的書肆被重新開啓,知識的磅礴與塵土的晦澀撲面而來,化成一道滾滾瀰漫的洪流。

“我該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呢……”

“如果你們還是小孩子,那就大概是安安穩穩地睡着,忽然睜眼一看,牀邊‘坐着’一團朦朧的氣體,猶如戲臺上陰森的青衣正等候着你們驚悸的呼喊。”

“所以你們做好準備,知道這些常人根本不應當聽聞的知識了嗎……”

…………

武夷山之陽在唐時起就多書肆,宋、元、明刻書業更是極盛,世稱“建本”,市面上流傳的書籍,基本都能在這裡找到,堪稱雕版刊印的勝地,故而元化子在道觀積攢下了無數典籍孤本,最後都便宜了借住觀中、百無聊賴的江聞。

方纔說過“夷堅作志”的典故,江聞最喜歡的就是這些狐妖屍鬼的雜談,其中就有宋人洪邁寫下了數卷《夷堅志》,其中記滿怪誕不經的神怪之說,而金人元好問藉此名義繼續記載,《續夷堅志》也隨後誕生,之後歷代都有人集合成冊。

就跟追着連載一樣,江聞百無聊賴地翻看夷堅志的系列文集,而江聞第一次見到黑眚的記載,就在某本市面上很是流行的夷堅續志,那本碧山精舍版的《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中。

這本書不題撰人姓氏,沿用了《夷堅志》的口吻寫就,卷一開篇即書“大元昌運,國朝肇造區宇,奄有四方”,爲元人語氣,很有可能是元代某人的續貂之作,而上面沒頭沒尾地寫着一件怪事。

“大觀間,漸晝見。政和元年以後,大作,每得人語聲則出。先若列屋摧倒之聲,其形厪丈餘,彷彿如龜,金眼,行動硜硜有聲。黑氣蒙之,不大了了,氣之所及,腥雨四灑,兵刃皆不能施。”

這段故事很短小,夾雜在該書警戒報應、神仙精怪、物異夢兆諸多之間,並不能夠引人注目,說的是徽宗時期宮裡的黑氣傳聞,更像是一則時代久遠的禁闈傳聞,看上去不過是深宮寂寞女子和心理陰暗的宦官們編造出來,藉以排遣無聊的故事。

然而此事並非孤例,隨着江聞陸陸續續的翻書,很快就從字裡行間找到了更多類似詭異痕跡的真身。

正史《宋史·五行志》就記載,宋神宗元豐末年,皇上寢殿的檐角出現了黑眚,目擊者甚衆,不久後,神宗晏駕歸天;接下來的元符末年,黑眚再度出現,彷彿某種徵兆似的,宋哲宗也隨之駕崩了。

從宋代記載來看,這種名爲黑眚的存在就這樣在宋宮時隱時現,盤踞四十年之久,一直到宣和末年才徹底消失。而恰巧是對黑眚習以爲常的宋徽宗時期,靖康二年女真鐵騎將大宋皇城劫掠一空,宋徽宗和他的兒子欽宗淪爲階下囚,北宋旋爲金國殄滅。

這則後來看到的信息,無形中印證了宮闈秘聞中的一件怪事,這讓江聞有些疑惑,不自覺地就引起了他的注意,更有一種屬於武者的冥冥直覺在指引,催促着他要繼續探究。

就這樣,江聞在惶恐不安中憑藉着察覺到的線索,和冥冥之中一樣一點靈悟,開始了連篇累牘的窮追不捨,從那天起夜以繼日地搜尋着世界背後存在的線索。

果然他很快發現,就在在北宋皇宮中出現黑眚期間,距離都城汴京三百里外的洛陽城,也發生了黑色異物將小兒剺割傷亡的事件,怪狀與黑眚十分相似。

《宋史》記錄道,宋徽宗宣和二年春夏之際,洛陽有物黑色如人形,沒有臉孔,常常出入人家吞食小兒。此時洛陽城一片恐慌,當時雖值炎熱的盛暑,家家戶戶竟不敢開門通風,生怕爲此物潛入。

文獻斷斷續續,黑眚的妖影籠罩洛陽竟長達五年之久,直到宣和七年,仍有幼童爲黑色不明妖物所殺,並且留下了一段令人十分駭然的記載。

【宣和七年,西洛市中忽有黑獸,夜出晝隱。一民夜坐檐下,正見獸入其家,揮杖痛擊之,聲絕而僕,取燭視之,乃幼女臥於地已死,如是者不一。明年,洛陽爲金虜所陷。】

從開門見到黑獸,到揮杖痛擊仆地,再到幼女臥底死去,這一連串的動作書中描述得非常細膩連貫,江聞甚至懷疑是作者從洛陽衙門的人命案宗裡,原封不動地直接摘取出來的。

人類最古老的而最強烈的情緒是恐懼,最古老而最強烈的恐懼則是未知的恐懼,這樣的恐懼乘坐着文字化作的小舟,穿透了茫茫的時間長河,緩緩來到了江聞的面前。

恍惚間,江聞甚至能看見起千百年前的某個夏日,那個坐在屋檐下乘涼的平民。

他忽然聽見屋外叫囂沸揚起某種“怪物”的蹤跡正在逼近,就在此時,他眼中尋常平靜的生活,忽然透露出一絲虛假,彷彿是自欺欺人般的一葉障目,有種煩躁讓他坐立不安。

手杖就在腳邊,他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某種未知的力量就這樣從傳說故事中走出,真真實實出現在他身邊,緊挨着只剩一牆之隔。

坊間信誓旦旦流傳着吞噬生命的故事,讓他的呼吸心跳開始紊亂,眼中清明終於如泡影碎開,蒸發在嫉妒升溫的呼吸中。

那一刻,他的恐懼如岩漿般沸騰,然後瞬間將達到頂點,依靠顫動不定的瞳孔捕捉每一處可疑的地方,最後他終於握住了冰冷的手杖,如行屍走肉般地走進屋裡,來到天真玩耍的小女兒身後……

江聞懷疑,這位勇鬥入戶黑獸的平民揮杖親手格斃的東西,本來就是他在家中玩耍女兒,一切的起因都來自於他忽然間的恐懼與幻覺,都源自於夷怪黑眚那離奇怪異的影響!

他慢慢發現,黑眚的出現常常伴隨着重大天災人禍,故而在對於“異象”特別敏感的時代,這樣的徵應規律很容易引起觀察者的注意,繼而錄入各地章表、筆記、方誌和曆書,影響力得以不斷擴大,也給江聞留下線索。

於是他的注意力,便再次集中在了幾個篤信命運預言的時代裡。《說文解字》對「眚」字的註解之一是「目病生翳」,也就是眼睛裡長了異物,以致於看不清東西,可盲目的何止是眼睛。

這種解釋對於黑眚之「眚」同樣適用,說到底兩千年來,沒有人能看清黑眚的確切面目,但黑眚在史籍的存在卻是清晰可見的,更極有可能曾經一度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譬如在前明的憲宗時期,黑眚不但曾經出現,還一度成爲震驚朝堂的政治事件。

成化十二年(1476)七月九日,京城開始傳出妖眚鬧事,引得人人自危,夜不能寐,隨後鬧到連朝會大典上都出現詭狀。

那天早朝之時,先是黑影鋪天蓋地而來,隨後的東班文官隊列中突然傳出盔甲撞擊之聲,甲葉碰撞清晰無比,彷彿有一支看不見的軍隊在殺氣騰騰地整裝行進,莊嚴的華蓋殿內瞬間亂作一團!

要知道自古私藏鎧甲是死罪,而早朝的文官隊伍裡,更不會有內穿甲冑的情況出現,奉天門侍衛持刀趕來都驚譁不已,文武百官亂作一團,唯有明憲宗假裝鎮定地喝止羣臣,等到了黑眚消失不見,可其實他內心已經驚懼異常,若非太監懷恩攙扶,幾乎都要站不起來了!

成化十二年的這次黑眚事件使得整個京城徹底陷入了一片混亂,詭異黑影讓京城從上到下人心惶惶,驚駭不安的京城居民四散奔逃,乃至於流傳祀奉起了一些名諱都不曾見諸記載的神明。

明憲宗不放心於此事,遂命宮中太監汪直徹查黑眚事件。

汪直髮現宮中道士李子龍經常會跑到萬歲山等附近查看,便斷定李子龍有可能要刺殺皇帝。他“不負”皇帝厚望,查出了江湖方士李子龍勾結宮中太監韋舍,私自進入大內操縱黑眚的“陰謀”,隨之將二人誅殺。

再往後,安全感匱乏的明憲宗夜夜噩夢,總覺得殿宇之間環繞着什麼晦暗的東西,於是他決定繼續支持太監們調查,調查範圍也一再擴大,從最初的靈異現象,到後來臣民間一切可疑跡象,至乎鬥毆詈罵,爭雞縱犬的瑣事,都納入了伺察之列。

次年,也就是成化十三年年初,明憲宗乾脆以這批太監爲班底,於東廠和錦衣衛之外增設新的特務機構,專一刺探臣民隱私。該機構逾越律法,屢興大獄,無數朝廷要員遭到羅織陷構,朝綱爲之紊亂,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西廠」。不知不覺之中,這種黑色的妖物,已經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

因查找到線索而一身冷汗的江聞繼續搜尋,從單純的靈異怪談中抽出,繼續關注起了政治事件,這才又把目光聚焦到了宋真宗天禧二年的帽妖事件。

早於徽宗時起的妖異頻生,幾十年前那一夜的沸騰叫囂,集體恐懼的種子似乎就是從這一天起,深深根植在了汴梁城萬千黎民的心中。

而從瘋山怖海現世的那天起,城中平民聚族環坐,叫噪達曙的無奈行爲,就成了人們在恐懼面前最後的蒼白無力抗爭,更不要說六扇門招募而來,因爲此事慘死的一百二十七名各派武林人士,他們是如何沉淪在當夜絕望恐懼的瘋狂追逐之中……

可江聞繼續往上追溯,不知不覺還發現了許多堪稱可疑的描述,也將事情和黑眚隱隱聯繫在了一起,江聞不由得繼續思索,這麼離奇詭異的東西不可能毫無徵兆地出現,更不可能毫無痕跡地流傳於世。

事物的研究總是從具體到抽象,江聞也繼續超脫時代自身的載體,把精力投入某種概念上的研究之中,他認爲或許翻閱更多的史籍,就能從的黑眚定義的線索中,找到黑眚出現的根源。

感謝書同文車同軌,要說記載着一切信息最穩定守序的憑據,或許還是漢典辭海之中,人們對“眚”字認識的鮮明變化。

江聞查到“眚”字初見於先秦時代,《春秋左傳正義》記:“非日月之眚不鼓(魯莊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69年)”。這是說除非發生“日蝕”一類的特異天象,一般情況下不能擊鼓。在這裡,眚似乎只是一種異常天文現象,對此吳國杜預校注古書時也在下面注着,“眚,猶災也,月侵日爲眚”。

可到了漢代五行家解釋古代因五行而生的災禍時,明確提到由「木之氣」而生的「青眚」、由「金之氣」而生的「白眚」、由「土之氣」而生的「黃眚」、由「火之氣」而生的「赤眚」、還有由「水之氣」而生的「黑眚」。

然而在具體的描述中,《漢書·五行志》就只記載了:“厥罰恆寒,厥極貧,時則有黑眚、黑祥”的說法,此時只提到黑眚,剩下的幾種顏色要到南北朝時代,纔有了“白眚”“青眚”“黃眚”和“赤眚”的明確記載,都是類似黑眚的奇怪迷霧氣團。

這顯然黑眚的誕生要早已另外幾樣,而漢代五行家的說法,大概率參雜了最愛仿古造假的魏晉人士的加工。

這時候從時間線索來看,江聞把黑眚最早的出現時間,基本確定於兩漢之間——因爲在東漢時期明確有所記載,可能是史官基於對宮廷淫穢的憎惡,讓“眚”首次以一種怨毒之氣的化身出現,此時也恰好是個篤信命運預言的時代。

這怪異的時間線讓江聞開始懷疑,黑眚的誕生可能遠沒有牠的同類那樣悠久,《漢書》最終成於東漢班固之手,時間定格在東漢初年,因此黑眚的誕生時間,極可能就該被鎖定在西漢末年到東漢初這段符異頻出的時代。

至少東漢桓靈帝時期劉瑜的奏章已經自然而然地用上“妖眚”一詞,毫不擔心皇帝會看不懂。當時居高職、德才超羣的劉瑜給桓帝上了一篇陳事奏章,文中寫道:“及常侍、黃門(皆爲宦官),亦廣妻娶。怨毒之氣,結成妖眚。”

此時黑眚對應的記錄,最清晰可證的是在漢代史書《東觀漢記》中,靈帝光和元年(178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所御溫德殿庭中,如車蓋隆起,奮迅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按理說在遍佈讖緯祥異的兩漢之間,類似黑眚的故事不怎麼出衆,畢竟天人感應之說盛行於世,一切妖祥休咎都可以歸諸於天子過錯,因而這個說法並不存在出格犯忌諱的嫌疑。

弔詭之處在於一個細節。

那是在桓帝死後,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與劉瑜等共同策劃誅殺宦官,行動失敗兩人被殺。可面對當初政敵的落敗,宦官偏偏沒有急着爲自己辯解,卻一口咬定他所說研究的皆是“訛言妖論”,莫名其妙地要求把劉瑜的著作通通燒掉,不留一絲痕跡於世上。

而更讓江聞無法忽視的是,在經歷了武夷山架壑昇仙宴,知曉了漢哀帝元壽年間離奇詭怪的行西王母籌事件原委後,江聞已經無法自抑地要將夷怪黑眚出現的契機,聯繫在某個蛻化成玉中胚卵、眉睫卻尤能盈動的天子身上。

這裡面太多相似,太多巧合了。

和帽妖、黑眚事件一樣,漢哀帝時期的行西王母籌事件,有着同樣的擊鼓號呼、相對驚恐,有着同樣的通宵聚坐、秉燭達旦,也有着同樣的無故自驚、城中大亂,太多太多線索都指向同一處,不同的只有當初“博弈歌舞”的狂熱,後來只剩下“持籌相驚”的惶恐。

這就彷彿去蕪存菁般,人們已經剝除了一切的臆想、祈願、哀禱、燔祭,只留下對某個不化磐石般的存在那赤裸到亙古不化的永恆惡意,徹徹底底的忌憚畏懼……

江聞甚至隱隱猜測,或許十常侍膽戰心驚地想要毀滅劉瑜的著作的起因,就是因爲在黑眚這個存在面前,他們已經從漢宮府庫中隱秘流傳的晦澀典籍裡,知道了一些本不應該他們知道的事情,而當時記載着這些事情的簡書,很可能就出自於當初漢哀帝宮中太監們,那顫抖戰慄的持刀之手、倉惶之心的鐫刻!

就這樣細細翻看史料,江聞才赫然發現從漢代直到如今的明清之際,黑眚的陰影似乎籠罩了中華文明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北到河北, 南到廣東,下至民間,上至宮廷,無數人因爲遭遇這神秘的氣團而離奇喪命,更有無數人曾切身感受過如明憲宗那驚悚欲絕的懼怖。

“你們信也好,不信也罷,但如今躲進南海古廟確實是村民對抗恐懼的最好方式,停屍七日等村民心中的鬱結散盡,也是化解懼怖的有效辦法。”

江聞沒有轉頭過,他並不在意兩位姑娘如今是何表情。今天當作自言自語也無不可,就像他並不打算告訴嚴詠春和袁紫衣,像黑眚這樣的存在,已經是諸多夷怪希祇中最最無害的一類了。

“我看佈下神人守戶的那人很清楚,村民不是怕鬼怕僵,只是過不了自己心裡這一關。唯獨是安安靜靜躺在棺材裡的屍體,能告訴他們一切都已經過去,也沒有死者會回來復仇索命。”

“所以我們可以回去了,告訴他們怨氣已散,告訴他們守屍鬼已經不見了蹤影,去告訴他們章丘崗村也罷、扶胥村也好,以前想要逃避忘卻的東西,都可以徹徹底底地放下了。”

(本章完)

第九十九章 深藏若玄虛第七十九章 偶坐爲林泉第一百八十八章 沉吟應劫遲第九十二章 蹀躞垂羽翼第一百五十四章 楚客不堪聽第一百一十七章 永夜角聲悲自語第二百二十九章 玄螭蟲象並出進(上)第二百章 逆浪兼天涌第八十六章 揚浪動雲根第二百一十七章 風吹山角晦還明第九十七章 星喚羣仙宴第九十三章 碨?具素螺第三十九章 胎卵溼化第一百八十四章 古剎疏鍾度第二十三章 初戰無果第二百一十五章 泥上偶然留指爪第九十二章 蹀躞垂羽翼第二百三十章 玄螭蟲象並出進(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尤眚以掩德第九十八章 羽化竟何在第二十八章 蛇鶴八步第九十五章 飄殘已化萍第一百九十九章 璜溪獨釣時第一百六十八章 尤眚以掩德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問寒山道不通第一百一十二章 歌風置酒宴羣公第一百九十五章 洪波迷舊國第一百零一章 卻向山中訪赤松第一百零一章 卻向山中訪赤松第八十九章 燕飛東西去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讀二句書第一百九十六章 五羊今安在第一百三十四章 匣裡金刀血未乾第五十章 江湖瑣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葉亂紛紛第一百零六章 自言漢劍當飛去第一百零六章 自言漢劍當飛去上架感言第五十章 江湖瑣事第六十八章 何處得秋霜第一百七十三章 階前衆壑深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朝須近玉爐煙第一十一章 全都亂了第二百零八章 墨池飛出北溟魚第一十四章 三裡亭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何爲久留茲第一百九十一章 何由盡離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猿坐啼墳上月更新預告(僞)第三十五章 恆河沙數第八十章 金石猶銷鑠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幽鬼神茫昧然。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郎白璧爲誰連第三十七章 孰是孰非第一百七十三章 階前衆壑深第二十七章 天北密傳第一百四十三章 月皎驚烏棲不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玄螭蟲象並出進(上)第六十七章 柴門人不到第一章 青山隱隱第一百九十章 兵甲誤蒼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重上君子堂第二十四章 樑上君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問寒山道不通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隔斷紅塵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胡塵暗天道路長第三十六章 鑿齒之民第二百二十四章 自將磨洗認前朝第六十七章 柴門人不到第五十五章 煙姿入遠樓第一百章上 閶闔正嵯峨第二百零三章 整駕催歸及未晡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似西方無量佛(下)第三十三章 太極雲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死生一度人皆有第一百零五章 柔處須防綿裡針第二百一十三章 秋墳鬼唱鮑家詩第一百六十二章 未是風波惡第一百五十一章 往往開紅花第一百四十九章 君世負詩寡和名第九十三章 碨?具素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第一百四十七章 父子竭力山成玉第八十四章 刀劍舞秋風第一百四十七章 父子竭力山成玉第六十三章 天涯淪落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尤眚以掩德第二百零八章 墨池飛出北溟魚第二百二十八章 身似西方無量佛(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煙塍霧壙時泣鬼第一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斷紅塵路(補發)第一百六十五章 江峽繞蛟螭第二百一十六章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一百七十四章 君與古人齊第一百四十七章 父子竭力山成玉第八十五章 仙人撫我頂第六十六章 還照讀書窗第二百一十九章 滿目山河空念遠第二百三十二章 鳳城從此有雙身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見五陵豪傑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