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曙光

bookmark

此時已經到了上朝的時間,三人便沒有繼續談論,吳荻取了披風與吳中元披上,三人同出東宮,往中天殿去。

在朝官員和部分城主已在中天殿外等候,王欣然和姜南亦在其中,見吳中元來到,紛紛衝其見禮。

與衆人打過招呼之後,吳中元率領衆人進入中天殿,各自落座。

由於大部分城主尚在外面巡查妖魔鬼三道餘孽的下落,此番朝議多有人員缺席,吳中元也沒有太過具體的商討什麼重大國事,只是簡略的將巡查三道餘孽的情況說與衆人知道,通過近段時間的四處巡查,幾乎可以確定妖魔鬼三道已被清剿殆盡,當然部分妖族餘孽投誠一事他沒有對衆人提及,這屬於重大機密,知情面不能太廣。

與神族和獸族定下賭約一事他也沒有隱瞞衆人,因爲此事關係重大,消息不可能捂得住,倘若他日這一消息自其它渠道泄露,己方衆人就會猜測他沒有公佈此事是因爲缺乏底氣,不過賭鬥的相關細節他並沒有告知衆人,只說了大概的日期。

最後一件事情就是決定召回尚在外面奔波的諸位城主和巫師勇士,各回本部,準備節日事宜。

聽得吳中元講說,殿內衆人無不面露喜色,這三件事情對己方衆人來說都是好消息,此前數年戰事不斷,局勢不明,人族衆人枕戈待旦,無一日安寧,而今妖魔鬼三道已被清剿,只剩下了神族和獸族,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妖魔鬼三道就屬於暗箭,行事是沒有底線的,什麼卑劣的事情都能幹的出來,與它們相比神族和獸族行事還算光明,這樣的對手雖然不容小覷,卻至少不用擔心他們會幹出諸如投毒下蠱之類的卑劣行徑。

此外,與神族和獸族定下賭約對人族而言也是好消息,從小了說,在此後的半年之內不會再有大的戰事發生,一直處於戰亂之中的族人終於可以略作喘息。從大了說,與神族和獸族定下賭約說明原本複雜的局勢現在已經趨於明朗了,不管賭鬥的最終結果如何,人族都不會再有大量傷亡。

吳中元原本還擔心衆人會對他與神族和獸族定下賭約心存不滿,見衆人臉上皆有喜色,這才徹底放下心來,仔細想來賭約不失爲解決矛盾最理想的方法,雖然名爲賭鬥,實則並沒有賭的成分,還是對三方實力的正面較量,其性質就是將不可控的全面戰爭縮小爲可控的局部戰爭,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少死人,不管是被封多年的神族和獸族,還是久經戰火的人族都不願看到玉石俱焚的局面。

吳中元說完,輪到下面的人發言,以老瞎子爲首的衆人毫不吝嗇對他的讚美之言,三年之中,吳中元平息內亂,一統三族,想盡一切辦法解決族人溫飽,與此同時多次化解了五道各種形式的滲透和暗算,拼盡全力最大限度的保護了自己的族人,且殺伐果斷,在五道脫困局勢惡化之前及時清剿了妖魔鬼三道,也正因爲他頂着巨大的壓力和部分族人的不理解,信守承諾,沒有食言毀約,保護了心月狐,故此才能換來對手的尊重和認可,相信他是個信守承諾的人,敢於與他定下賭約。

想要感動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理解體諒他的擔當和付出,說白了就是理解他的不容易,不過這種方法往往被有心計的人用來博取他人好感,不過明眼人還是能分辨出對方說的是客觀實情,還是隻是用這種方法來討好自己,面對衆人的讚美,吳中元的內心並不平靜,因爲不管是老瞎子還是吳荻等人,亦或是下面的城主說的都是實情,這幾年他的確過的很艱難,幾乎是連軸轉,除了滯留心月島的那半年時間,其他時間幾乎是馬不停蹄的奔波,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耗時十年都可以算是很高的效率了,但他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這並不是因爲他急於求成,而是情勢所逼,這些事情必須在三年之內做完,不然局勢就會失控。

他記得很清楚,當年與吳大烈初次南下之時,朱雀曾經跟他說過他回來的太晚了,已經來不及扭轉局勢了,但是他卻成功的扭轉了局勢,當之無愧的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男人不能自我感動,因爲一旦自我感動就會流於淺薄和矯情,有些男人揹負一百斤就可能委屈的找人哭訴,亦或許是借酒澆愁,而有些男人揹負了千斤重擔卻只是一言不發,負重前行,對於衆人能夠體諒自己,能夠看到自己的付出,吳中元是很欣慰的,但他卻努力剋制着表情和語氣不發生變化,因爲他很清楚,身爲君王是不能表現出脆弱的,別說傷懷流淚了,就是眼圈泛紅都不能。

除了讚美,部分城主還提出了問題,每年節日人族都要舉行大規模的狩獵活動,由於已經跟獸族定下了賭約,今年的狩獵需要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吳中元沉吟過後說了句‘一切如常。’

此番朝議是在喜慶氣氛中結束的,除了喜慶,衆人心中還有些許期待,實則每個人的骨子裡都有賭性,似這種關係到所有人的曠世豪賭每個人都會心生期待。

想召回在外面搜尋的各位城主也很簡單,所有城主在有熊都留有靈氣信物,只需破壞靈氣信物,他們就能有所感應,不過吳中元並沒有急於將所有城主立刻召回,負責搜尋東西兩個方向的各大城主他留下了一部分,這麼做的目的是爲了確定神族和獸族的動向,眼下他還不知道神族脫困之後選擇自哪裡作爲大本營,也不確定獸族會不會收編部分魔族,這兩個問題急需確認。

通過靈氣信物召回的城主是直接趕來有熊的,吳中元和老瞎子吳荻三人一直留在中天殿等候,每個回來的城主都會當面述職,通過衆人的講述,三人能夠對四處的情況有個比較直觀的瞭解,往東搜尋的衆人自東海之中發現了兩座比較大的島嶼,上面都有土人居住,根據己方衆人的描述,吳中元立刻知道衆人所說的那兩處島嶼分別是倭寇和棒子,實事求是的說倭寇和棒子早期的開化程度是很低的,他們的文明是自我國傳過去的,倭寇在隋唐時期往中土派遣了大量留學生,當時稱之爲遣唐使,是這批人將中土的科學技術帶回去的,而棒子在漢代就是中土的附屬,哪怕他們在現代將首都由漢城改名爲首爾,也抹殺不了這一歷史事實。

除此之外負責東線搜尋的城主還帶回了另外一個重要的線索,那就是在東海偏北海域的幾座島嶼上發現了神族的蹤跡,根據他們所說的位置不難看出,神族目前所在的區域應該是後世傳說中的蓬萊和瀛洲,蓬萊和瀛洲在不同時期所指的地方也不一樣,與現代的地名不是同一概念。

節日的前一天,所有分散在外的城主盡數回返,所有異姓王爺和勇士巫師也迴歸本部,四方大營善後事宜也盡數完畢,之前被燒燬糧倉的各大垣城也得到了糧草補給,雖然天下尚未大定,但衆人已經看到了曙光,但這也只是和平的曙光而不是勝利的曙光,因爲半年之後的賭鬥結果直接決定了人族是揚眉吐氣,堂堂正正的活着,還是仰人鼻息,苟且偷生。

與己方衆人的樂觀不同,對於賭鬥的結果,吳中元並不是非常樂觀,雖然現代人族處於主宰地位,但這並不一定就是他所做的事情所導致的,也可能是他之後的某位黃帝……

第五百六十七章 虎豹異獸第八百六十六章 活捉第一百二十八章 童子尿第五百五十九章 父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混血王者第三十二章 倒黴的師父第三百五十六章 開爐準備第七百三十八章 遇險第四百八十四章 親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六道第五百四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四百八十五章 打家劫舍第一百零五章 逸聞第七百五十七章 五氣朝元第二十九章 矛盾分歧第一百三十章 左右爲難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回中土第一百四十八章 開始 善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特異功能第五百七十二章 東院第二百八十三章 小狐狸第九十三章 八門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心蠱惑第九百零四章 上等禮物第九十八章 意欲何爲第七百二十四章 真人第五百八十章 亦是故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身陷重圍第九百八十一章 己所欲勿施於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英雄救美第五百八十章 亦是故人第三百六十章 蠍子精雙雙第二百三十五章 短命鬼第七十七章 吳陸墳墓第五百一十五章 許諾於狐族第六百八十一章 奏稟第五百二十六章 神器第七百三十八章 遇險第七章 未知生物第八百零六章 屍變第九百零五章 九千歲第九百六十七章 無惑第八百五十七章 前路漫漫第四十章 男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心所獲第三十章 畫符第一百三十四章 殺入祭壇第九百六十七章 無惑第二百一十二章 九陰九陽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心所獲第四百五十三章 訓示第一百零四章 人道第七百三十七章 引君入甕第三百八十六章 示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處境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前人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山深處第七百一十七章 天官傳旨第六百六十章 怒殺第二十六章 熊頭刺青第二百六十四章 營救第六百一十六章 知心第七百一十一章 君臣摯友第十五章 考古公敵第九百七十七章 外國美食第九章 塵封的線索第九百八十章 謀而後動第七百三十七章 引君入甕第九百三十七章 阿朵第三十章 畫符第五百八十三章 攻守第三百七十五章 虯龍的信物第五百八十二章 款待第七百四十一章 勤王護駕第七百零四章 豪賞重賜第四百一十五章 意外所得第九百三十七章 阿朵第六百七十九章 貪財的瞎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六百四十二章 極北之夜第三十一章 決定第四百三十六章 十八階第二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七百六十九章 亡人居所第三百二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二百九十八章 虎穴龍潭第五百六十九章 媒人第六百六十九章 東海龍族第二百八十三章 小狐狸第六十五章 尋找阿波第八百一十二章 扼守南關第五百一十三章 奇物第四百八十二章 化生丹天蠶甲第五百零四章 一語成讖第七十二章 共處一室第二百五十八章 穩定局面第七百九十六章 休養生息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心所獲第七百八十二章 排兵佈陣第二百九十八章 虎穴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