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戰略天才

誨着第一股寒流在卜旬來剛經歷了百年來最噢知哭卒的莫斯科又迎來了本世紀來得最早的冬天。!!一夜之間,昔日帝都銀裝素裹。擁有近六百年曆史的克里姆林宮套上了雪白的蓋頭。

與從北方吹來的寒流相比,當前的國際形勢更加惡劣。

掛着陸軍司令部通行牌照的伏爾加牌防彈轎車只在門口的崗亭外停了一下,衛兵看清坐在裡面的是切爾溫斯基上將後就放行了。事實上,克里姆林宮的安全警戒要比表面上的嚴密得多,比如在切爾溫斯基的座車上就有一部智能密碼感應器,如果密碼對不上,不但克里姆林宮大門處的地障不會降下去,隱蔽設置在兩旁的輕型機關炮還會在車輛強行闖關的時候開火射擊。去年的哈薩克斯坦軍事政變之後,俄羅斯內務部還按集了所有高官座車的磁場數據,並且據此製造了被動式碰感應安全應答設備,其工作原理與智能密碼感應器相似,只是更加安全,而且絕對無法複製。除了這些被動安全手段之外,克里姆林宮的大門處還設有多種安全探測設備,比如專門用來掃描車內生命體數量的生命感應儀,以及用來爆炸物的爆炸裝置探測器。總而言之,要想硬闖克里姆林宮,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來到總統官邸外,切爾溫斯基立即發現,海軍、空軍與天軍司令已經到了,副總統與總理等政府官員的座車停在另外一端,只有總參謀長烏里楊諾夫大將、副總參謀長普羅維茨金上將、以及幾位莫斯科的地方官員與軍區司令還未趕到。

切爾溫斯基沒有絲毫耽擱。跟守在大門外的總統助理到了招呼後就去了書房。

實際上,切爾溫斯基是最後一個到達的要員,因爲烏里楊諾夫去了加里寧格勒,普羅維茨金正在趕往符拉迫沃斯托克的路上,兩人都通過保密通信線路參加討論,而地方要員並沒接到參會通知。

隨着陸軍司令到達,會議迅速進入正題。

這次緊急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應對當前局勢的軍事對策。

要點很明確,是軍事對策,而不是外交對策。

雖然契力亞科夫在會議開始的時候就表明了強硬立場,支持以各種手段解決俄羅斯遭遇的威脅,但是切爾溫斯基心裡非常清楚,總統還沒有放棄外交努力的希望,真正想用戰卓解決問題的是副總統喬德諾維奇。

作爲陸軍司令,切爾溫斯基非常清楚喬德諾維奇與國內利益集團的密切關係。

雖然所有人都認爲,喬德諾維奇是文職官員,與軍隊的關係並不緊密,但走了解這個擔任過俄羅斯國家安全工業部長與特別事務部長的副總統的人都知道,喬德諾維奇身後最大的支持者就是俄羅斯的軍工集團、能源集團與遠東地區民族事務團體。前兩個利益集團在俄羅斯的影響力自然不用多說,軍工集團是俄軍最大的靠山,能源集團則是俄羅斯當局最主要的財政來源。事實上,最有影響力的。還是遠東地區民族事務團體。

在俄羅斯,這絕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社團,而該社團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俄羅斯的民族性。如果要對該社團做詳細介紹的話,肯定是長篇累犢,僅舉一件事例就能說明該社團在俄羅斯的地位。四隻的日韓獨島衝突之後,日本的氣焰甚囂塵上,一度將槍口轉向俄羅斯。要求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

雖然日本當局沒有像處理獨島爭端那樣,用極端手段解決問題,甚至提出用金錢贖買北方四島,並且開出了 刃洲乙美元的天價。客觀的講。對於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俄羅斯來講”美元絕對是個不小的誘惑。要知道,當時俄羅斯出口面臨困境,外匯儲備即將告套,正面臨國家破產的威脅,如果能夠用4座沒有住多少人的島嶼換來足以救命的外匯,何樂而不爲呢?但是俄羅斯不但拒絕了日本的“請求”還採取強硬立場,向北方四島增派軍事力量。甚至一度驅逐在北方四島活動的日本旅客,幾乎將俄日關係推到戰爭邊緣。在這一事件背後,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遠東地區民族事務團體。由此可見。該團體不但影響力驚人,還非常極端。

明白了這一點,喬德諾維奇的政治立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去年年初,俄軍悍然出兵哈薩克斯坦,並且將民選總統擋在國門之外,扶持親俄總理上臺。就是喬德諾維奇的主意,與契力亞科夫沒有多少關係,而喬德諾維奇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即確保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的戰略安全,讓完全依靠兩地資源的幾大利益集團的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也許有人認爲,喬德諾維奇就是個戰爭販子。

當然,切爾溫斯基並不這麼看。因爲有沒有喬德諾維奇,戰爭都會爆發,區別只是或早或晚。從大局考慮。喬德諾維奇的強硬立場,只是主張俄羅斯應該積極面對外來威脅,勇於迎接敵人川 誠。而不是埋起頭來當鴕鳥“更不應該爲了,時安危而接育制家利益。這只是政見上的區別,而不能因此認爲喬德諾維奇爲了個人利益而出賣國家利益。事實上,切實保護國內利益集團,也是保護國家利益的一種方法而已。

正是如此,喬德諾維奇才得到了衆多高級將領的支持與擁戴。

在衆多俄軍高級將領中,切爾溫斯基絕對是個另類,因爲他並不贊同喬德諾維奇的主張,而是明確支持契力亞拜夫,認爲俄羅斯不應該主動挑釁共和國,更不應該爲了一份不太可靠的盟約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如同前面提到的,切爾溫斯基的這一觀點,並不表明他不以國家利益爲重,只是政見上的區別。讓切爾溫斯基與其他俄軍將領各行其道的原因很簡單,他是俄羅斯陸軍司令,更加清楚與共和國交戰的嚴峻後果。或者說,切爾溫斯基更加清楚俄羅斯軍事實力與共和國的巨大差距。

作爲一位服役的多年、將大半生都奉獻給了俄羅斯國防事業的職業軍人,切爾溫斯基不可能不知道俄羅斯軍隊、特別是陸軍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切爾溫斯基是俄軍中少數幾個高度關注共和國軍事力量發展過程的高級將領之一。

早在力舊年,也就是南海戰爭的時候,從軍事學院畢業到基層部隊服役不到3年的切爾溫斯基少尉就針對共和國陸軍空降部隊在農黑阻擊戰中的實戰表現撰寫了一篇空降作戰的專業論文,並且發表在俄軍內部期刊上。雖然這篇論文很膚淺,並沒涉及要害,但是卻改變了切爾溫斯基的命運,讓他從俄軍邊防部隊調配到了俄軍精銳的空降部隊,並且晉升爲陸軍中尉。

十島戰爭爆發後,已經是俄軍上尉的切爾溫斯基在沒有太多一手情報的情況下,提前好時準確預測共和國陸軍將出動精銳空降部隊攻佔五老,切斷美軍陸戰隊的退路,一舉殲滅貿然北上的2個美軍陸戰師。並且以此在東部戰線上發起總攻。可惜的是,此時的切爾溫斯基仍然位低言輕,他的預測根本沒有得到重視。當然,隨着2個美軍陸戰師在五老北面被共和國陸軍全殲之後,切爾溫斯基也間接得益,被調往俄羅斯陸軍司令部,並且提前數年晉升爲陸軍少校。

因爲日本戰爭中,中日雙方均未損入太多地面部隊,幾場規模有限的地面戰爭也由陸戰隊唱主角,所以切爾溫斯基沒有能夠獲得表現機會。

直到西年,也就是印度戰爭期間,切爾溫斯基再次獲得表現機會。根據俄軍內部資料,印度戰爭爆發後不久,已經是俄羅斯陸軍司令部作戰參謀的切爾溫斯基上校就向克里姆林宮建言,俄羅斯不能在印度問題上與共和國對抗,因爲共和國能夠在其他國家做出反應之前擊敗印度,俄羅斯的對抗性舉措不但幫不了印度,反而會將自身置於危險境地。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切爾溫斯基的建言發揮了作用,但是這次拿前程做賭的冒險,再次使維羅斯高層看到了這位頗具才華的軍人,也因此讓切爾溫斯基獲得了成爲將軍的機會。

真正讓切爾溫斯基大放異彩的。還是砌 年的半島戰爭。因爲在之前的所有局部戰爭中,共和國軍隊都無往不利,即便是遠在地球另外一端的第二次馬島戰爭,共和國也幫助阿根廷擊敗了強大的英國,所以中東戰爭爆發前,幾乎所有俄軍高級將領都認爲,共和國軍隊將再次鑄造輝煌,將美軍第三次斬落馬下。就是在這種大氛圍下,切爾溫斯基大膽預言,這場戰爭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者,共和國軍隊很難取勝。也不會輕易戰敗,最終很有可能與美軍握手言和。當中東戰爭以停戰談判的方式走向尾聲的時候。切爾溫斯基不但順利晉升爲俄羅斯陸軍中將,還出任俄羅斯陸軍參謀長,成爲俄羅斯下任陸軍司令的當然人選。也就以此奠定了他在俄羅斯陸軍中的崇高地位。

由此可見,切爾溫斯基是一個大局觀特別強的軍人。

單就戰略眼光而言,切爾溫斯基甚至不在裴承毅之下。

正是如此,在俄軍上下都認爲在與美國簽署了秘密同盟條約之後,具備了挑戰共和國的基本實力的情況下。切爾溫斯基堅決主張避戰,甚至認爲,俄羅斯沒有必要履行條約所規定的義務,絕對不能替美國擋。

甚至可以說,正是切爾溫斯基影響了契力亞科夫。

單就個人關係而言,切爾溫斯基肯定是契力亞科夫的鐵忠。原因很簡單,切爾溫斯基的晉升經過與契力亞科夫的發家史幾乎完全重合,兩人不但認識交往了幾十年,還相互扶持了幾十年。比如切爾溫斯基回到俄羅斯陸軍司令部,出任少校參謀的時候,契力亞科夫剛剛完成了在第三次車臣戰爭中的處子秀,而他能夠得到俄軍支持,就與當時負責撰寫俄軍作戰表現的切爾溫斯基有着密切關係。

當然,也不能因此否認契力

能夠成爲俄羅斯總統,契力亞科夫絕對有過人之處,不可能將成功建立在一個地位比他差得多的陸軍司令身上。

可以說,在俄羅斯高層。幾乎所有人都認爲,正是契力亞科夫與切爾溫斯基之間牢不可破的同盟關係,讓“俄羅斯戰車”能在口年之後的驚濤駭浪中平穩行駛好幾年,而沒有提前開上戰場。

問題是,只要是戰車,就得開上戰場。

在切爾溫斯基看來,毖年的哈薩克斯坦軍事政變,以及俄羅斯採取的行動,已經表明“俄羅斯戰車”失去控制,正在搖搖晃晃的駛向戰場。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契力亞科夫與切爾溫斯基不是沒有努力,只是沒有收到成效。

可以說,爲了改變俄羅斯的命運,契力亞科夫差點採取最極端的手段。大約在筋年舊月底到。月初,契力亞科夫就多次暗示切爾溫斯基,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用特殊手段剷除部分異己政客,穩住俄羅斯國內局勢,並且趁機調整俄羅斯的對外戰略。說白點,就是契力亞科夫想用秘密手段剷除親美的齊德諾維奇。以此要求得到切爾溫斯基的支持。在這件事情上,切爾溫斯基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爲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契力亞科夫並不需要陸軍司令來調動部隊,只需要動用莫斯科衛戍部隊,以及絕對忠於總統的內務部隊就能完成除掉喬德諾維奇。萬幸的是,大概是受共和國當局一些政策影響,契力亞科夫在最後關頭懸崖勒馬,終止了這一很有可能導致俄羅斯內亂,甚至引發內戰的舉措。放棄了針對喬德諾維奇的秘密行動。

也正是從歷年底開始,契力亞科夫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喬德諾維奇卻越來越強勢。

站在個。人立場七,切爾溫斯基並不希望契力亞科夫這麼做,畢竟沒有契力亞科夫的約束與制肘,喬德諾維奇將更加肆無忌憚,那些主戰的要員肯定會把俄羅斯推入深淵,到時候誰也救不了俄羅斯。可是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切爾溫斯基不得不接受契力亞科夫的決定,因爲契力亞科夫不妥協的話,只會使俄羅斯四分五裂,而這也正是俄羅斯的敵人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俄羅斯不能分裂,就只能奮起抗爭。

兩個月前,也就是8月6日夜間到8月7日上午的那次會議上,切爾溫斯基就按照契力亞科夫的安排,轉變了立場,開始支持喬德諾維奇的主戰決策。當然,在大方向上向喬德諾維奇妥協,不等於在細節問題上做出讓步。在那次會議上,切爾溫斯基就明確表示,俄軍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而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俄軍擊敗共和國軍隊的可能性爲零。肯定會遭受慘敗。因爲另外幾位軍種司令也支持這一觀點,要求獲得更多的備戰時間,所以在會議結束前。契力亞科夫給了切爾溫斯基等人2個月的時間,讓他們到各主要基層部隊去了解實際情況。以此爲基礎制訂詳細的備戰計劃。

正是如此,直到舊月8日,切爾溫斯基才帶着草擬好的備戰計利回到莫斯科。

可以說,無巧不成書,切爾溫斯基趕了個大熱門,而那些提前完成基層考察工作的軍種司令就要比他從容得多了。當然,切爾溫斯基並沒告訴其他人,如果不是共和國國家元首在羅馬做出了那麼大的舉動。迫使俄羅斯當局以強硬立場應對。在波蘭引發了發俄示威,導致俄歐關係驟然緊張,他還不會急着返回莫斯科。反正按照俄軍的慣例,什麼事情耽擱十天半個月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完全沒有必要按照總統的規定,實打實的在兩個,月內完成基層考察工作。正是受此影響,切爾溫斯基帶回來的只是一份草草擬訂,還沒有修改潤色的備戰調查報告。

考慮到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切爾溫斯基一再把發言機會讓給其他軍種司令。

會議進行了一大半,這位統帥數十萬軍人,最年長的軍種司令仍然沒有說一句話,完全成了聽衆。

問題是,切爾溫斯基不可能把嘴巴放在家裡,只帶耳朵來參加會議。

同樣的,主持會議的契力亞科夫、以及在會議上喧賓奪主的喬德諾維奇也不會讓切爾溫斯基只聽不說,把意見與觀點爛在肚子裡面。

在杜可夫上將介紹完天軍的建設情況之後,契辦亞科夫與喬德諾維棄同時把目光轉向了縮在角落裡的切爾溫斯基,而且均露出了要切爾溫斯基發表意見的神態,喬德諾維奇甚至有點不耐煩的敲起了桌子。

見此態勢,切爾溫斯基也沒辦法繼續躲閃。

與契力亞科夫交換了一下眼神之後,陸軍上將滅掉了即將燃盡的菸頭。拿起放在旁邊椅子上的文件起身走上了講臺。

既然要說,就得說透徹一點!

第29章 野心家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20章 唱高調第53章 高起點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35章 祖國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34章 無條件投降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26章 進攻號第33章 超級潛艇第90章 自掘墳墓第35章 一鼓作氣第38章 快節奏第68章 搶先攻擊第76章 強將弱兵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34章 團隊第41章 不變應萬變第137章 新世界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125章 兩把尖刀第52章 出其不意第12章 搭臺唱戲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67章 意外收穫第55章 鞭長可及第70章 負資本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24章 推銷戰爭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125章 追趕者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9章 頭號盟友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117章 全線吃緊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9章 干將出馬第91章 契機第51章 潛艇殺手第42章 大顯神威第36章 黃金搭檔第84章 海上決戰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88章 開門紅第35章 發展方向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47章 多方因素第59章 積極應對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82章 調整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59章 同與不同第68章 量才爲用第22章 空中爭雄第73章 大權在握第12章 平衡外交第38章 戰鬥單位第82章 堅持路線序一利劍出鞘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55章 鞭長可及第42章 未發生的叛亂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33章 各懷鬼胎第34章 亂局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109章 打招呼第123章 進軍古巴第67章 意外收穫第96章 突圍第17章 養虎爲患第7章 啞巴虧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5章 表態第92章 只缺運氣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47章 多方因素第39章 笑傲長空第57章 挑戰與機遇第10章 最佳男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