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牽制力量

bookmark

見朝鮮大使前,王元慶先後通過海協會與國臺辦以非式的方式向臺灣當局發去電函,闡述共和國中央政府對待半島戰爭的基本政策與態度。雖然只是2電函,但是對臺灣當局的尊重與重視態度表達得非常清楚。

見到朝鮮大使,王元慶首先詢問了朝鮮領導人的情況。

結果讓王元慶非常驚訝,朝鮮大使並不清楚國家領導人的情況,只是按照預先制訂的方案向共和國求援。

戰爭已經爆發0多個小時,金哲男仍然沒有“現身”。

很不正常!

共和國表示將以實際行動履行《友好和平條約》的承諾與義務,只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完成軍事準備,讓朝鮮大使回去安心等待“好消息”之後,王元慶聯繫了李存勳,讓軍情局儘快查清楚金哲男等朝鮮領導人的情況。

金哲男等人是不是被炸死了?

王元慶很想搞清楚,畢竟這對共和國軍隊入朝作戰有很大的影響。

共和國領導人忙得可開交的時候,肩負着重要使命的紀佑國也忙了起來。

當天下午,紀佑國在參加“兩岸商界合作研討會”的時候,向兩岸商界代表提出,民間力量應該爲民族團結做出貢獻,應該積極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隨後,紀佑國同幾位與臺灣當局有着密切關係的臺商進行了深入交流,表明中央政府一直在努力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希望臺商能夠在這個問題上發揮更加積極地作用。

洽談中。臺商最關心地還是大陸在半島戰爭中地基本政策。

紀佑國沒有明確表態。畢竟他已經不是國家領導人。爲了讓臺商安心。紀佑國答應儘量發揮影響力。安排兩岸高層見面協商。相互瞭解對方地政策。化解不必要地擔憂。增進了解與溝通。

這次行動。爲兩岸高層見面奠定了基礎。

爲了化解臺灣當局地擔憂。王元慶在當天傍晚聯繫了趙潤東。提出將部署在臺灣北部地3支航母戰鬥羣向北挪動150千米。趙潤東批准了這一提議。隨即讓項鋌輝向航母戰鬥羣指揮官下達命令。

此時。到達濟州島東南海域地3支美軍航母戰鬥羣已經投入戰鬥。

原先在東海南部海域活動地共和國海軍航母戰鬥羣轉向北上。對正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地美軍航母戰鬥羣造成了很大地影響。

雖然共和國還沒宣佈參戰,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共和國不會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參戰。

當天晚上,3支美軍航母戰鬥羣提前結束對地打擊任務,輪番派出預警機與戰鬥機監視正在逼近的共和國航母戰鬥羣。

美軍出動,共和國地航母戰鬥羣也不甘示弱,派出了預警機與戰鬥機。

211點20,朱榮輝與楊晉傑率領12J-15B戰鬥機從“華夏”號航母上起飛,前往截擊正在逼近的美軍機羣。

從舟山海軍航空兵基地起飛,由樑國翔與狄泊清率領的12J-14B戰鬥機正在趕來。

“新航向55,高度5000,速度1500。”狄泊清一邊向樑國翔報告,一邊把飛行數據發給其他戰機。“樑哥,艦載航空兵出動了,是老朱他們。”

“知道,做好格鬥準備。”

J-14B以1馬赫的飛行速度奔向戰場,讓樑國翔覺得非常爽快。

“中南風暴”後,共和國加快了武器裝備地更新速度,樑國翔的大隊最先獲得專門爲海航研製的J-14B戰鬥機。

嚴格的說,J-14B最初是爲航母研製的重型艦載戰鬥機。

因爲研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煩,研製費用一再增加,所以海軍不得不改變初衷,放棄了在航母上部署J-14B的想法。替代方案是在J-13地基礎上配備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安裝主動電磁干擾裝置、採用新式火控雷達,發展出J-13系列戰鬥機地終極改進型號J-13C。另外通過更換火控系統,使J-15B的空戰能力大大提升。

海軍沒有因此放棄J-14戰鬥機,而是在空軍J-11地基礎上開發出J-14B。

與空軍的J-14相比,J-14B最主要地差別是採用了專門爲海航研製的導航系統與通信系統,滿足海航相對特殊的作戰環境。一般情況下,J-14B只在2個內部彈艙中攜帶武器,執行空戰任務時的基本配製是枚攔截導彈與2格鬥導彈,執行打擊任務時的基本配製是2枚克級制導炸彈與2枚格鬥導彈;如有必要,J-14B還能利用機翼下的6個外掛點攜帶包括副油箱、反艦導彈、對地攻擊導彈、制導炸彈、火箭發射巢在內的多種武器,最大載彈量達到8500千克!

因爲J-14有不亞於F-22的性能,所以J-14B的性能遠超過美軍的艦載戰鬥機。

經過2年的“磨合”,樑國翔不但完全掌握了J-14B的性能,還對這種先進戰鬥機愛不釋手。樑國翔繼續留在海航一線部隊服役,與J-14B有很大的關係。

“樑哥,老朱他們到了!”

海面上空,12明亮

星”正朝東北方向飛去。

“聯繫老朱,讓他們跟在後面。”樑國翔嘿嘿一笑,說道,“孃的,這次該我們出出風頭了,讓老朱看我們的表演吧!”

狄泊清也笑了起來。

“中南風暴”時,首先換裝J-15B的艦載航空兵大出風頭,駕駛J13B:

第46章 首相眼裡的戰爭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20章 血性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80章 再次遭遇第52章 緊急會議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72章 圖蘭風暴第3章 暗流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33章 超級潛艇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23章 戰略屏障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26章 搭臺唱戲第41章 一鍋端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9章 以退爲進第90章 爆炸效應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4章 有與沒有第88章 開門紅第90章 爆炸效應第48章 圓滿結果第32章 超級間諜第24章 死灰復燃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16章 聯合指揮部序五潛龍入海第18章 奪權第45章 將計就計第154章 大時代第32章 差距第116章 大國舞臺第50章 明爭暗鬥第119章 最後的瘋狂第46章 說客第8章 最終目的第15章 未來之眼第53章 戰前動員第20章 關鍵所在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49章 風雲再起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93章 鐵腕首相第81章 壁壘第22章 元老第48章 痛殲美軍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47章 兔死狗烹第110章 擺明立場序十一秘密轉運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6章 會錯意第90章 自掘墳墓第52章 趁火打劫第87章 砍瓜切菜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1章 全面打擊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42章 秘密部隊第81章 化危爲機第85章 打就打第89章 雅浦海戰第15章 表態第7章 攔截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67章 秘密武器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41章 龍牆第3章 利益集團的陰影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58章 全面爆發第65章 X艇第111章 影響力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09章 留任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6章 栽贓嫁禍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154章 大時代第11章 喜憂參半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26章 搭臺唱戲第88章 開門紅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10章 第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