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

bookmark

資產,王遠山遠如+彥博與李成文;論名氣,王兩人之下。

作爲全球第二、臺灣最大的半導體生產集團老總,也是臺灣最出名的“二世祖”,王元山不但繼承了父親的產業,也繼承了父親的能力。

2014年,王遠山入主臺電時,臺電只是全球第五、臺灣第二的半導體生產集團。2C177年,臺電成爲臺灣最大、全球第三的半導體生產集團。迅速擴張的辦法很簡單:全力佔領大陸市場。此舉非常有遠見,因爲20199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迅速影響到半導體產業,隨後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危機與大蕭條讓半導體產業遭受重創,數家之前對臺電構成重大威脅的半導體廠家因爲策略錯誤,沒能挺過嚴冬。臺電不但堅持了下來,還在20199年到2026年間取得長足發展,成爲了僅次於英特爾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生產集團。

讓王遠山出名的不是壯大臺電,而是臺電在他的指揮下進軍商用處理器生產領域。

2021年,臺電以211億美元的超低價格收購瀕臨破產的AMDD公司。雖然爲了獲得AMDD公司的所有專利,臺電爲此承擔了大約118元的超高債務,但是臺電也因此掌握了商用處理器的主要生產技術,將半隻腳踏入了英特爾公司的地盤。

2022年電與“中芯團”(大陸的商用處理器開發生產企業)共同出資成立“華芯集團”,正式挑戰英特爾公司。僅僅1年之後,“華芯集團”向市場推出第一款低端商用處理器,憑藉臺電集團的強大生產能力,以低於英特爾公司同類產品35%的價格得到了衆多整機廠商與裝機用戶的青睞,迫使英特爾公司加入價格戰。隨後“華芯集團”穩打穩紮佔據低端市場30%的份額之後,於2025年推出第一款中高端商用處理器,並且與臺電集團開發的芯片組爲各類客戶提供最廉價的整機方案。從這一年開始,“華芯”與英特爾爲爭奪市場,開始大打價格戰,絕大部分商用處理器在推出之後半年之內就會以白菜的價格甩賣。很多人都認爲,王遠山在拿雞蛋碰石頭。

看上去,價格戰打到最後,電很有可能輸得血本無歸。

實際,很多人都忽視了商用處理器市場激烈競爭的幕後原因。

大蕭條時臺電是全球唯一能夠年年盈利的半導體生產集團。在此期間,英特爾公司幾乎年年虧損。雖然美國政府向英特爾公司提供鉅額援助與擔保貸款,但是臺電發起價格戰的時候,英特爾手裡沒有多少本錢。

更重要的是,臺電不是獨在戰鬥。

2022年。推出第一款商用理器後。王遠山主動與+彥博、葉永畿等人接觸。希望能夠得到融資。2024年。+彥博率先與王遠山達成協議850換購臺電集團17%地股份。獲得董事席位。次年。葉永畿與王元山達成協議。以相同地資金換購臺電集團15%地股份。獲得董事席位。去年。李成文加入進來。用1200換購臺電集團17%地股份。成爲與+彥博平起平坐地集團第二大股東。3次換購協議讓王遠山獲得了2900資金(相當於720元)。

因爲換購協議確規定。王遠山可以在未來1內逐步購回股份。所以+彥博、葉永畿與李成文並不打算入主臺電集團(3人控股49%王遠山代表地王氏家族控股51%%)。而是以換股地方式爲王遠山提供“火力支援”。

毫無問。這是一場共和國商人集團與美國商人集團之間地商業戰爭。

用+彥博換購臺電集團股票後接受記者採訪時地話來說:投入多少資金並不重要要地是。必須有一塊屬於中華民族地“芯”。

王遠山早就放出發來把英特爾公司趕出中國市場。臺電集團絕不罷手。

這句話王遠山登上“2025年華人十大風雲人物”第一地位置。成了家喻戶曉地“明星”。美國《時代》雜誌都在2025年12月份地封面上刊登了王遠山地照片稱王遠山將是“英特爾時代”地終結者。

不管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結果如何,王遠山的舉動向全世界展示了炎黃子孫的雄心與魄力。

2026年春節“國宴”,王遠山不但受到邀請,還得到趙潤東高度賞識。

不久之後,臺電集團與“華芯集團”就拿到了總額15C0的國家擔保貸款。這件事情在美國引起強烈震動,美國總統韋斯特伍德甚至公開宣稱,共和國此舉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定的嫌

將採取相應行動。到最後,美國政府除了爲英特爾大約80元的擔保貸款之外,並沒採取任何行動。

原因很簡單,臺電集團與臺灣衆多企業有密切聯繫,如果美國政府制裁臺電集團,必然會對島內經濟產生嚴重影響,從而對美國與臺灣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王遠山最聰明的地方就是,以最佳方式讓島內與大陸商界爲臺電提供支援。

美國總統宣佈向英特爾公司提供80元擔保貸款後,就有美國學者出面宣稱,因爲體制限制,英特爾公司無法得到政府全力支援,將在5年後不復存在,由共和國生產的商用處理器將像電動汽車一樣霸佔全球市場,美國消費者不得購買印有“中國製造”的計算機與網絡設備。

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是與實際情況非常接近。

美國聯邦政府可能像共和國政府一樣,向民營企業提供鉅額擔保貸款,每1分錢都需要得到國會批准。大蕭條過去後,需要美國聯邦政府去堵的窟窿太多,也不可能向英特爾公司輸入太多血液。

早在2022年,共和國就取代美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

如果特爾被“華芯”趕出共和國的消費市場,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商業戰爭有硝煙,也不會流血,卻比硝煙瀰漫、血火橫飛的戰爭更加殘酷。

通用汽車倒閉,數以百計的美國工人失業,數十萬美國家庭失去生活來源、靠領取政府救濟金度日;美國的汽車產業遭受重創,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出臺貿易保護政策,連國內市場都將丟得一乾二淨。如果英特爾公司倒閉,至少會導致數萬參與商用處理器生產的工人與上百萬相關行業的員工實業,導致十數萬美國家庭失去生活來源;重創美國半導體生產工業,除非美國政府再次與世界各國打貿易戰,不然誰也無法阻止從共和國半導體工廠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商業處理器進入美國的千家萬戶。

爲了讓總統與國會供更多援助,英特爾公司在2026年請蘭德公司做了一份預測報告。

該報告中明確到,要想保住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美國聯邦政府必須向包括英特爾公司在內的美國主要半導體生產集團提供大約1500美元的援助貸款,在與半導體相關的技術領域,比如絲米級生產技術上投入大約5C0元的科研經費,在量子計算機、神經網絡計算機等未來計算機技術上投入不少於1元的科研經費。

因爲這是一份由私人企業委託完成的預測報告,所以沒有太大的說服力。

2026年底,美國聯邦政府與國會分別委託“國際戰略研究所”與“未來發展研究所”各做了一份類似的評估報告。兩份報告差別不大,均提出,爲了保住半導體產業,美國必須在相關方面投入1500200C元,其中提供給英特爾公司的各項援助資金不得少於500元。

在2027年財政預算中,美國聯邦政府以資助科研的名義爲英特爾公司提供了3C0元援助資金。按照美國國會修改的後的法案,如果有需要,還將爲英特爾公司提供300到500元的“科研經費”。

此消息一出,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都發出驚呼,認爲美國將與共和國打商業戰。

雖然共和國沒有在相關問題上表明態度,也沒有針對性的做出迴應,似乎並不願意與美國打一場商業戰爭,但是外界並不知道,共和國早在就量子計算機、神經網絡計算機等未來計算機技術上投入了數以千億計的科研經費。以王元慶的性格,只要美國過度干預“商業競爭”,共和國肯定會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

一個人,兩家公司,把兩個國家推到了對抗的邊緣。

不得不承認,王遠山點燃了一根導火索。

上任前,王元慶就讓軍情局專門調查過王遠山的背景。當時王元慶很有可能懷王遠山是臺灣、或者美國故意安排的間諜。經過慎密調查,軍情局排除了王遠山爲美國服務的可能性,只是查出了更多不爲人知的東西。

正是如此,王元慶才利用“兩岸交流研討會”的機會,由王遠山介紹,與臺灣領導人進行了非正式會=:。此舉或多或少確立了王遠山作爲首號臺商的身份與地位,也肯定了王遠山在兩岸交流上做出的貢獻。

對微妙的兩岸關係來說,王遠山這樣的商人到底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33章 壟斷經營第101章 爛攤子第30章 英雄第2章 野心家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53章 不宣而戰第66章 人選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98章 狂暴工具第46章 備用計劃第47章 準點第15章 鬼把戲第74章 情報網絡第3章 餘熱第37章 專多能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95章 火山爆發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0章 秘密逮捕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19章 政治鬥爭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29章 目的第103章 春雷第76章 強將弱兵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5章 盟友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6章 顛倒是非第5章 區別對待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3章 血淚史序十四鷹擊長空第3章 餘熱第61章 未來陸軍第28章 新思維第22章 移民潮第14章 撥雲見日第5章 權衡利弊第21章 理想化第74章 軍控協議第35章 祖國第55章 以戰促和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96章 爭分奪秒第27章 機會第8章 突然襲擊第18章 鋼鐵雄心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8章 利益之爭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97章 窮途末路第81章 變局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7章 民族之翼第21章 替代品第115章 定居點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61章 不服輸第171章 趕盡殺絕序十四鷹擊長空第6章 顛倒是非第63章 大胃口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125章 電磁先鋒第143章 敢死隊第33章 親自作餌第58章 主宰天空第44章 恐怖的實力第56章 前方第41章 針鋒相對第2章 軍情局長的面子第13章 積極謀劃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67章 不得不做第125章 追趕者第23章 找準目標第115章 攻堅戰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101章 頭號艇長第10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36章 割裂第41章 一鍋端第5章 區別對待第51章 第一張戰略牌第102章 生死航道第48章 中東攻略第56章 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