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地區化

bookmark

坍匆4飛點巫分,共和國正式宣佈聳條件全面停火。????雖然在此之後,因爲日本戰時看守政府的某些極端行爲,共和國數次解除全面停火狀態,恢復對日軍事打擊,但是在美歐等國的全面干預下。最終都以日本戰時看守政府讓步妥協收場,戰火併未再次點燃。

“日本戰爭”就此告一段落。

從整個交戰過程來看,“日本戰爭”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是從開戰到“四國海釜海戰”的初期大規模交戰階段。在此階段,日本有一定反抗能力,多次試圖扭轉戰局,戰子規模也達到顛峰,爲後面的作戰行動埋下了伏嶄??二是從“戰略封鎖”到“五加九會議”的中期以戰促和階段,在此階段,日本完全喪失抵抗能力,共和國的主要對手不是日本,而是冉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國家,共和國的主要戰爭目的也不是打垮日本,而是通過大規模戰略打擊迫使西方國家干預,爲最終停戰創造了基礎。三是從共和國提出“時間表”與美歐提出“人道主義援助計劃”到共和國宣佈有條件全面停火的收尾碎段,在此階段,戰爭的主要守的是解安日本戰後重建問題,戰爭的軍事意義大幅度降低,政治意義突現,成爲了共和國與西方國家博弈的主要手段。

由此可見,共和國的戰略步驟非常清晰。

雖然連王元慶都承認,戰爭的實際情況與共和國在戰爭爆發前制訂的戰略計劃有嚴重偏差(見於王元慶的回憶錄),按照共和國的最初計哉。戰爭應該以共和國與日本簽署不平等停戰條約的方式結束,而不是以西方國家全面介入的方式結束。但是不得不承認,王元慶因勢利導。及時調整戰略計劃,最終使共和國實現了大部分戰略目的。聳管日本有沒有與共和國簽訂停戰條約、也不管日本能否在西方國家集團的全面援助下迅速恢復實,至少在刃年之內,日本無法對共和國構成戰略威脅,共和國通過佔領琉球羣島等日本外島,實現了進軍玉卑洋的目的。

嚴格的說,共和國的收穫甚至超過了最初的目的。

“五加九會議”之後,共和國的國際地位得到公認,再也沒人否認共和國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從根本上決定了共和國的勢力範圍,爲共和國的全面戰略擴張打下了基礎。“全面銷燬核武器談判”爲共和國贏得了更高的國際聲望,使共和國與歐盟的關係進入“蜜月期”。

總體而言,“日本戰爭”與共和國在引世紀經歷的其他戰爭有很大區別。

從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直到半島戰爭,共和國往往在“被動”情況下參戰,沒有在戰前定下明確的戰略目標,甚至沒有做好參戰的準備工作。最終結果是,共和國付出了高昂的戰爭代價,贏得了“喝彩”卻沒有贏得足夠的利益。拿第四次卑巴戰爭來說,如果共和國準備充足,藏南問題早就得到解決,不會繼續拖上舊多年。半島戰爭也差不多,如果共和國早就有所準備。恐怕早就以更小的代價打垮日本了。

“日本戰爭”是第一場由共和國主動策戈”積極實施的地區戰爭。

從戰略策劃階段開始,以王元慶爲首的共和國領導階層就明確了戰爭的最終目的,也明確了達到自的的各階段作戰行動,花數年時間做好了準備工作,從而以最小的代價獲的了最大限度的勝利。開戰後舊多天。共和國就能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擊敗實力並不弱小,甚至比以前任何一個對手都要強大的日本,與共和甩主動應戰、提前準備、積極動員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果說在此之前的所有戰爭都在證明共和國的“戰略防衛能力。”那麼“日本戰爭”證明的就是共和國的“戰略進攻能力”。

“防上”與“進攻”的區別。正好體現了共和國國家戰略的根本轉是

雖然在“防衛”與“防衛反擊”中,共和國抓住所有機會擴大勢力範圍,建立起以自身爲核心的戰略防衛圈,極大限度的拓展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但是隻有積極主動的“進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共和國的處境,爲中華拜族爭取到更加光明的未來,爲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莫定基礎。

共和國的戰略轉變,與美國的戰略轉變正好完全相反。

在此之前,一直是美國在給薦和國製造麻煩,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日着海戰爭、東南亞戰爭、半島戰爭,都有美國“作祟”的因素,甚至可以說,美國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幾場戰爭的基本面貌。“日本戰爭”則是共和國主動給美國製造“麻煩”迫使美國參註定今失敗的戰爭,讓美國付出了高昂的代,

也許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國到底付出了什麼代價?

從“日本戰爭”之後的國際局勢就能看出,美國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了共和國的戰爭女出。除了讓共和國獲得超級大國的地個之外,美國還失去了太平並與印度洋上的霸權。眼睜睜的看着共和國把“觸手”伸向之前由美國獨霸的區域。被迫以最不情願的方式應對共和國的挑戰。夾重要的是,受日本戰後重建拖累,美國不得不轉入全面戰略防禦階段,在衆多足以決定未來的重大問題上做出妥協與讓步。別的不說,“日本戰爭”之後,法德意三國趁美國“卓落”全面排擠投靠美國的英國,加快子砍盟政治一體化進程,爲建立一斤。“統一強大。的歐洲奠定了基礎。不到3年,不但法德意三國先後宣佈退出工約集團”組建“歐洲共同安全聯盟”、成立“歐州聯軍”。包括荷蘭、波蘭、羅馬尼亞、朵加利業、希臘、奧的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內的舊多個歐盟成員國也先後宣佈退出“北約集團”加入由法德意成立的“歐洲共同安全聯盟。”派兵參加“歐州聯軍”最終將“歐洲共同安全聯盟”與“歐州聯軍。妾成了由歐盟直接管轄的政治與軍事組織。爲歐盟完全實現軍事與政治一體化,組建“歐洲國”打下了基礎。

雖然這些都是看不見的“損失。”但是從長遠意義上講,美國必須爲之“買單。”

用句俗話來說,出來混,遲早得還。

共和國與美國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日本戰爭”的性質。

從世界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來看,“日本戰爭”絕對不是一場地區戰爭,而是一場??“全妹戰爭”。雖然參與的國家只有兩個,但是讓所有國家都受到了影響。

站在世界格局的角度看,“日本戰爭”最大的意義無非是拉開了“大國時代”的帷幕。

“大國時代”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地區化”。

共和國提出“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後,美國與歐盟先後提出了類似的國際協議,力爭在新一輪大國競爭中佔據有到位置,保住傳統勢力範圍。只是相對而言,共和國的“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更有影響力。

有條件全面停火之前,共和國就與毛基斯坦、朝鮮、阿根廷、伊朗、敘利亞、越南等6個國家簽署了“技術換產品雙邊協議。”在隨後3年間,共和國主動擴大“協議”適用範圍之後,泰國、緬甸、老撾、尼泊爾、斯里號十、馬來西亞、伊拉克、約旦、也門、蘇丹、坦桑尼亞、尼日利亞、肯尼亞、利比亞、智利、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等力多個“無核國”先後與共和國簽署了“技術換產品雙邊協議”。弛!年初,在徵的巴基斯坦、朝鮮、伊朗、敘利亞、阿根廷等國的同意之後,共和國開始將邊邊協議”轉變爲“多邊協議”。並且在“多邊協議”的基礎上組建以共和國爲核心的政治軍事同盟組織。

共和國在積極擴大聯盟範圍。美國卻遭遇了“同盟危機”。

雖然美國也在努力建立新的軍事政治同盟組織,首先拉攏了加拿夫、墨西哥、海大利亞、新西蘭與加勒比海及中美州國家,但是在欲盟成員國的衝擊下,由美國主導的“北約集團。已經名存實亡。

歐盟本身就是國家間聯盟,政治軍事一體化從根本上鞏固了歐盟的聯盟關係。

除此之外,俄羅斯也在“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基礎上擴大勢力範圍。將之前脫離“獨聯體”的烏克蘭與格魯吉亞拉了回來,隨後又拉攏波羅的海三國與中亞五國,積極打造以俄羅斯爲核心的政治軍事同盟組織。

由大國爲核心的“地區化”已經不可避免。

雖然俄羅斯與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大作眉“擁有顯著的國際影響力,但是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面對抗,也就是所謂的“中美冷戰”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徵。

歷史的發展永遠無法改變。

數年前,還備受置疑的“中美冷戰”終於從論點變成事實。

“地區化”無法使世界更加穩定,也不可能成爲維護和平的有利因素。只能使世界更加動盪,使國家間衝突愈發頻繁。

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勢必有一個“痛苦”過程。

英國取代西班牙,世界爲之動盪上百年;美國取行英國,爆發了兩場世界大戰;共和國取代美縣。肯定不會餌件!(未完待續

第100章 囑託第26章 新班子第37章 風起雲涌第61章 硬仗第50章 亡羊補牢第48章 玩火者第20章 決勝時刻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45章 坐享其成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122章 一發不可收拾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45章 折翅第14章 撥雲見日第83章 最後席位第135章 最大一塊飛地第21章 因勢利導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第38章 孤注一擲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49章 保留第20章 修憲第34章 全面爆發第44章 邁向戰爭第52章 緊急會議第45章 鬥氣第51章 堅守第63章 一錘定音第49章 退縮第7章 借勢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2章 平衡外交第11章 落網第22章 動盪時代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4章 新星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68章 設法脫身第6章 前程第5章 區別對待第33章 幽靈折戟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17章 多事之秋第6章 顛倒是非第43章 合理使用第67章 不得不做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6章 前程第17章 民族之翼第47章 兔死狗烹第58章 大國心態第90章 自掘墳墓第184章 各讓一步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章 關鍵事件第33章 超級潛艇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73章 重南輕北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154章 大時代第61章 功敗垂成第55章 新焦點第2章 大換裝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16章 關鍵決策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71章 劇7941第30章 布控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4章 超級航母第58章 利益交換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54章 反省第41章 龍牆第80章 輕重緩急第65章 X艇第4章 新星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14章 懸疑故事第82章 堅持路線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72章 代理人第93章 大轉折第35章 祖國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19章 干將出馬第45章 折翅第69章 亦步亦趨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77章 戰略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