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

雖然戰爭結束的方式與最初計劃的並不完全一致,但是大半年下來,王元慶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實現有條件全面停火,意味着成千上萬的軍人可以脫下戎裝、放下武器,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意味着14億共和國公民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結束戰爭的方式有異,對共和國的影響卻沒有多大變化。

前往全體代表大會會堂的路上,王元慶放下煩心事,靠在座位上小憩了一陣。

在“五加九會議”上做出逐步實現有條件全面停火的承諾之後,王元慶就不再過問軍事上的事情,也沒有必要過問。日本徹底戰敗,不管怎麼打,都是爲了儘快結束戰爭,減小戰爭造成的損失。軍事打擊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證明共和國的“存在”,爲了使戰爭以對共和國有利的方式結束。

外交上的事務也不需要王元慶過分操心。

閻尚隆出任外交部長的時候,還有很多人懷疑這位“資深外交官”的能力,認爲閻尚隆過於年輕、缺乏經驗,不可能成爲黃國巍那樣的外交家。事實證明,閻尚隆不但是“資深外交官”,還是能力出衆的外交家。戰爭期間,閻尚隆在巴黎參與主持了多項談判,不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最大限度的維護了共和國的利益。

有這樣的外長,王元慶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真正需要王元慶操心的,還是國內的事情。

與顧衛民談過之後,“代表大會制度”改革工作進入實施階段。

2028年1月中旬,顧衛民拿出具體.改革方案,經王元慶與全體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之後,於2月初(春節之後)提交全體代表大會審議批准。

審議過程持續十數日,成爲本次.全體代表大會的主要議題。

問題也很明顯,並不是所有代.表都支持在基層代表大會中推行普選。

出人意料的,審議工作由顧衛民全權主持,王元慶.以代表身份參加審議,從始至終沒有用元首身份向持反對意見的代表施加壓力。更重要的是,整個審議過程保證了代表發表意見的權力,所有願意發表意見的代表都獲得了至少15分鐘的發言時間。正是如此,審議工作才持續了數日,導致本次代表大會的持續時間從原先計劃的1周延長到2周,最後延長到3周,創造了全體代表大會全體會議最長持續時間紀錄。

共和國國內也因此鬧翻了天。

大部分民衆持支持態度,認爲普選有助於推動共.和國的民主建設。小部分民衆持反對態度,認爲沒有監督的普選只能導致權力向繼續既得利益階層傾斜。不管是反對的還是支持的,心裡都有個問號,那就是普選能否真正得到落實。

國際上,關於共和國在基本政治制度上實施普.選的話題也成了熱點話題。

真理越辯越明,正確的東西不怕考驗。

在此期間,王元.慶以“中央代表組”組長的身份向全體代表大會提交了“基層代表普選工作詳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強普選監督、推動民主建設、維護民衆權利等多個深受關注的話題與詳細實施方案。

元首積極表態,各地方代表組也紛紛表明態度,提出各項建議。

可以說,此時壓力最大的不是王元慶,而是顧衛民。

審議討論期間,顧衛民以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的身份先後接見了全國各地方代表組的主要成員,向代表解釋基層普選的重要意義。說白了,就是進行遊說,爲“基層代表普選制度”獲得通過爭取支持。

經過2周的討論,《基層普選法》進行投票表決。

與以往動輒就是百分之九十幾的支持率不同,此次表決的支持率不到70,而且贊成與反對陣營涇渭分明。大部分普通民衆代表與所有軍隊代表都投了贊成票,幾乎所有公務員代表與國營企業代表都投了反對票。情況一目瞭然,普通民衆代表知道新法對全國絕大部分民衆都有好處,軍隊則藉此機會表明完全支持元首的改革行動,公務員代表與國營企業代表則深知新法將對以官員、國營企業經營者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

不管怎麼說,《基層普選法》在爭議中獲得通過。

到此,王元慶才走上舞臺。

按照王元慶的指示,“基層普選”先在遼寧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福建省、廣東省與廣西自治區進行試點,在中央成立直接向元首與全體代表大會負責的“改革試點督導小組”,由顧衛民任組長、宗應仁任常務副組長,監督與指導各試點地區的改革工作、總結改革經驗,爲今後在全國推廣做好準備。

法定過程走了,國家領導人全體出馬,誰也阻擋不了改革的前進步伐。

更重要的是,王元慶已經在“日本戰爭”中樹立了威信,軍隊對元首的支持與忠誠度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明事理的人都知道,誰阻撓改革,誰就在與元首做對、與共和國百萬大軍做對!

僅此一件事情,足以耗費王元慶的大部分精力。

幾個月下來,各試點地區的改革進展不一,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上海、天津、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改革進展反而不如廣西。

作爲共和國曆史上有名的鐵腕元首,王元慶可不會讓嘔心瀝血的改革胎死腹中。

早在3月初,王元慶就給軍情局部署了特殊任務:秘密調查與監督各試點地區的改革工作,每週提交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

不讓政府部門介入,因爲中央各部委與地方政府有利益瓜葛。

軍情局的調查結構都將矛頭指向了各地方政府。阻撓改革的不是民衆,而是各地方政府!

這個結果沒讓王元慶感到意外,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

“基層普選”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將原本集中在政府手裡的大權分給民衆,讓民衆真正獲得監督權與立法權,從根本上限制各級地方政府、特別是縣級基層政府的胡作非爲,爲建立共和國的民主政治打下基礎。改革勢必會對既得利益集團產生威脅,剝奪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廣西搞得好,不是廣西的地方政府更加開明,而是王元慶將一個得力干將留在了廣西。

此人正是廣西前副主席、現主席,王元慶在廣西任職期間發掘的頭號人才,在王元慶的“班子”裡地位僅次於葉致勝、重要性遠超過焦魃山的顏靖宇。

回中央的時候,王元慶沒把顏靖宇帶回來,就是爲了讓顏靖宇在基層多鍛鍊幾年。

與絕大部分政府官員不同,顏靖宇在認識王元慶之前,不是基層官員,而是廣西大學法學系最年輕的教授,與葉致勝一樣,屬於科班出身。兩人的認識也不是偶然,王元慶在視察廣西大學工作的時候,顏靖宇當面提出了廣西發展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與王元慶的想法不謀而合。爲了獲得這位“干將”,王元慶“三顧茅廬”,以實際行動打動了顏靖宇。顏靖宇先在司法局任職,隨後到廣西最高檢察院與最高法院任職。直到王元慶離開廣西的前一年,顏靖宇纔出任廣西代表大會委員長,隨後出任廣西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當時廣西主席的位置空缺)。王元慶出任國家元首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顏靖宇“轉正”,正式出任廣西自治區主席。

雖然外界一直認爲葉致勝是王元慶的頭號“干將”,但是明白就裡的人都知道,葉致勝的最大成就就是國務院總理,真正得到王元慶賞識的是顏靖宇,不然王元慶也不會讓顏靖宇留在廣西,繼續他沒有完成的工作。

有顏靖宇在廣西看着,改革行動自然最爲順利。

見到還在忙碌的顧衛民,王元慶支走了焦魃山,顧衛民也放下了手上的工作。

“剛收到顏靖宇送來的報告,廣西的普選工作已經準備就緒。”顧衛民將走了過來,將文件遞給了王元慶,“五十六個縣、十二個自治縣與三十四個市區的普選工作都已到位,預計在七月底、或者八月初就能進行投票選舉。”

“越快越好。”王元慶迅速翻看了一下,合上文件,說道,“其他省市的情況怎麼樣?”

“還不一樣,能拖就拖,能免就免。”顧衛民苦笑了一下,說道,“除了廣西,其他試點地區的情況都很複雜。原因我們都知道,地方政府不想搞普選,想方設法的阻撓,希望中央能夠調整政策。”

“如果這麼點麻煩就讓我們卻步,改革還有什麼意義?”王元慶看了眼顧衛民,長出口氣,說道,“必須給地方一點顏色看看,我等下就去中央黨校,加快年輕幹部的調查與任命工作。”

“也好,過幾天,我就去上海,先把那邊的普選工作確定下來。”

“有什麼麻煩立即告訴我,現在的官員不想搞普選,總有人想搞。”王元慶的態度非常堅決,“國家的未來應該由人民決定,而不是由一小撮官員決定。既然我們要將權利歸還給人民,就不能讓某些人的不良用心得逞。”

顧衛民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一直以來,王元慶在改革行動上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從不向任何反對勢力妥協。正如王元慶所說,國家的未來應該由人民決定,必須讓人民獲得決定國家命運的權力,必須推進改革!

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87章 砍瓜切菜第8章 人才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73章 新紀錄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57章 胸懷大志第99章 火急火燎第76章 有限反擊序九死裡逃生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60章 皇家空軍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61章 奪權第80章 再次遭遇第16章 關鍵決策第124章 領跑者第1章 出發第52章 出其不意第95章 前程第58章 風雨來襲第42章 冷戰陰影第85章 全面部署第49章 保留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37章 專多能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46章 由守轉攻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50章 瘋狂反撲第154章 大時代第33章 各懷鬼胎第81章 變局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00章 僵局第4章 有與沒有第111章 一擊即潰第11章 拉人入夥第38章 頭號威脅第1章 打打停停第70章 窩裡鬥第101章 決定性戰役第49章 退縮第8章 再起波瀾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32章 箭在弦上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11章 新風向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37章 變策第42章 回心轉意第99章 兩難第43章 藍天之主第69章 前因後果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70章 明爭暗鬥第53章 當務之急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60章 絕不拋棄第95章 搶先攻擊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15章 論爭第34章 偷襲得手第33章 亮底牌第36章 捨身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2章 實力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11章 相互試探第56章 連唬帶嚇第66章 內在動力第75章 一擁而上第17章 殊途同歸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82章 新境第42章 人盡其能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31章 合縱連橫第33章 戰爭令第49章 精小強悍第85章 決戰跡象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6章 顛倒是非第48章 偷襲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17章 大戰在即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32章 穩住朝鮮第4章 有與沒有第16章 新聞戰第97章 窮途末路第73章 大兵團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