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迎難而上

bookmark

尚甩局勢驟然緊張,最震驚的不是印度,而是美

美國東部時間出日口點刃分,韋斯特伍德參加了國會諮文報告之後。立即召見國務卿布魯德林、國防部長杜奇威、國家安全顧問內維德、四局長湯馬馳與負責南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賈遞尼。

布魯德林把介紹情況的工作交給了拉賈遞尼,沒有搶助理國務卿的

這位在8歲的時候跟隨父母移居美國的助理國務卿也只出了這麼一次風頭,介紹完情況之後,就被韋斯特伍德的秘書請出了橢圓形書房。接下來的商討工作,不需要他參加,也不能讓他參加,因爲涉及到的很多秘密事務出了助理國務卿的權限。

“南亞的局勢非常清楚,中國與巴基斯坦磨刀霍霍,如果我們”

韋斯特伍德瞪了眼內維德,讓安全顧問閉上了嘴。

“我認爲,爆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

朝總統看了一眼,布魯德林把目光轉向了新任再防部長,說道:“杜奇威將軍,你認爲中國與巴基斯坦不會向印度宣戰?”

“中國有什麼理由在這個時候對付印度?”

布魯德林皺起了眉頭,韋斯特伍德也皺起了眉頭。

“局勢確實很緊張,但是在我看來。中國與巴基斯坦多半隻是做做樣子。”杜奇威振振有詞,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日本戰爭證明,王元慶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領導人。不管對付日本還是對付印度,王元慶不會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動戰爭。當初,爲了給日本戰爭製造充足的理由,王元慶煞費苦心部署數年之久,最終誘使日本做出致命的錯誤決策。迄今爲止,印度並未在戰略決策上犯錯,沒有給中國留下開戰的把柄。雖然中國主動退出莫斯科談判,製造出戰爭氣氛,但是中國有理由因此向印度開戰嗎?談判存在分歧很正常,如果沒有分歧,需要進行談判嗎?換個角度看,如果中國以印度不肯在藏南問題上做出答覆爲由,對印度動戰爭,必然遭到全世界的指責。”

“以中國的實力,恐怕不會顧慮其他國家。7Z小說?”內維德嘀咕了一句。

“中國確實有足夠強大的實力,按照我的估計,如果僅僅攻佔藏南地區,中國最多隻需要出動打手?個空降軍,即便要在西部戰場上支援巴基斯坦,也只需要出動2個空降軍。”杜奇威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可是印度不是日本,現在也不是四隻前。印度參加“全面核裁軍,談判。並且表現積極。印度主動與中國進行邊境爭議談判,沒有主動退出談判。中國動戰爭除了我們會採取行動之外,俄羅斯、歐盟都會採取行動。一億四千萬日本人足以喚醒全世界的人道主義精神,不會有任何國家准許中國在擁有十七億人口的印度製造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中國會有所顧慮,可是不見的會放棄戰爭。”布魯德林表達了觀點。

“這得看中國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爲了收復藏南地區,恐怕戰爭在所難免。”杜奇威看了布魯德林一眼,說道,“如果中國的野心更大,除了收復藏南地區,還打算像對付日本一樣對付印度,徹底消除來自印度的威脅,那麼中國就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不可能在這斤,時候動戰爭。”

“像對付日本一樣對付印度?”韋斯特伍德朝杜奇威看了一眼。

“在中國眼中,印度與日本是一路貨色,準確的說,印度據有與日本一樣的威脅。”杜奇威知道總統想問什麼。“打垮日本之後,中國至少在三十年之內不需要考慮來自日本的威脅,如果能夠打垮印度,中國就能消除身邊的所有隱患,毫無顧慮的與我們展開競爭。換句話說。只要我們不肯放棄遏制中國的企圖。不肯停止鉗制中國的行動,中國就會想方設法消除周邊威脅,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安全。換斤。角度看。如果加拿大或者墨西哥與中國達成同盟關係,我們會容忍嗎?別說加拿大與墨西哥,哪怕是加勒比海的某個島國,比如古巴投入中國懷抱。我們都會立即採取行動。我們會這麼做,中國也會這麼做。中國已經擁有與我們直接對抗的強大實力。缺少的,只是一斤。更加穩定的周邊環境。藏南問題只是中印矛盾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從根本上講,中國與印度的矛盾是大國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大國與具有大國野心的國家之間的矛盾。中國要想越我們,必須建立起從東北亞到南亞、甚至到中東的戰略防禦圈,爲此中國已經在半島戰爭中幹掉了韓國、在日本戰爭中打垮了日本、在東南亞戰爭中馴服了東南亞諸國

“???,心第四次印只戰爭後拉攏了只基斯坦、尼泊爾、蕭加拉國嘔”蘭卡、緬甸等國,藉助伊朗戰爭拉攏了伊朗與敘利亞,通過“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拉攏了更多的國家。整個戰略防禦圈中,只剩下最後一個空缺,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擊敗印度,中國有能成爲真正的世界級大國,才能揮師遠征,把觸手伸到世界各個角落,給我們製造無窮無盡的麻煩。”

沒人反對杜奇威的觀點,因爲這是事實。

“數十年來,中國的領導人一直在朝着這個目標前進,從未停下過腳步。”杜奇威長出口氣,說道。“事實證明,王元慶不但有能力。還有野心。日本戰爭爆之前,誰也不相信王元慶會將一個擁有一億四千萬人口的國家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王元慶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徹底。雖然半島戰爭時,王元慶只是國家副元,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王元慶對半島戰爭的最終結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過了時任中國元的趙潤東。面對更加複雜的印度問題,王元慶會改變其根本策略嗎?”

“果真如此的話,王元慶就太可怕了內維德吞了口唾沫,“如果他像對付日本那樣對付印度,讓擁有十七億人口的印度,”不但其他國家無法容忍,恐怕連中國的民衆都無法容忍。”

韋斯特伍德冷冷一笑,沒有把內維德的話當回事。

“對付印度的辦法有很多,不一定要照搬日本模式,畢竟印度的人口太多了。”

“將軍,你認爲”

“不管採用何種辦法,中國的準備都不充分。”杜奇威回答得非常爽快,“印度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幾倍。國土面積也是日本的十幾倍。更重要的是,印度與中國接壤。就算翻越喜馬拉雅山的難度不比橫渡東海的難度低,甚至更加困難,中國也必須考慮印度周邊國家的利益。特別是巴基斯坦的利益。如果戰爭導致大規模人員傷亡,先遭殃的就是巴基斯坦等印度周邊國家。別說十七億印度人涌入巴基斯坦。就算有一億印度人涌入巴基斯坦。也會使巴基斯坦政權垮臺。打垮印度,使去巴基斯坦,中國不但無法獲得好處,反而會付出極爲高昂的政治代價,王元慶不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決策。”

“但是戰爭肯定會爆,只是遲早的事情。”

“對,戰爭肯定會爆。”杜奇威朝總統點了點頭,說道。“蜀年之前、最遲力力年之前,中國就會動戰爭。現階段,王元慶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政治改革順利進行,爲中國的未來展打下基礎。雖然我不是經濟學家,更不是社會學者。但是我認爲,王元慶推行的政治改革的重大意義絲毫不亞於紀結國推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如果說“產業結構調整,是中國騰飛的動力。那麼政治改革就是中國繼續前進的方向舵。從更加長遠的角度看,政治改革的重要性甚至在“產業結構調整。之上。王元慶將政治改革放在日本戰爭後期展開,其意圖也非常明顯。因此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王元慶不想在這個時候與印度爆戰爭,更不想因此對政治改革造成影響。”

“可是,戰爭肯定會爆,我們該怎麼做?”

看了眼國務卿,杜奇威沒有急着開口。

“只要戰爭不能避免,我們就得提前做好準備。

總統開口後,杜奇威才說道:“我們能做的事情並不多,除了繼續以“技術換產品。幫助印度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幫助印度建立起一支足以讓中國有所畏懼的軍事力量。不但要爲印度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還要幫助印度建立起現代軍事體制,完善印度的軍事結構,增強印度軍隊的總體作戰能力。”

“如此說來,我們要迎難而上?”

杜奇威點了點頭,說道:“肯定有風險,但是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當然,我的分析不見得絕對準確,應該走一步看一步,從中國的反應判斷中國的意圖。只要確定中國沒有立即動戰爭的意圖。就應該加強對印援助。”

韋斯特伍德點了點頭,朝布魯德林看了過去。

“將軍,我需要一份對印軍事援助詳細計戈”以便安排相關工作。”

“沒問題,我馬上準備。”杜奇威非常知趣,起身說道,“我會盡快擬定相繼計劃,如果沒有別的事,我就告辭了。”

離開樓圓形,總統對他隱瞞了很多事情。

第34章 別有用意第57章 真正開始第94章 主次有序第44章 緊鑼密鼓第12章 備戰第57章 挑戰書第27章 戰爭決心第3章 秘密同盟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9章 分家大會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53章 不宣而戰第41章 埋頭做事第33章 命不該絕第45章 折翅第54章 獨一無二第5章 旋風戰爭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31章 島內風波第18章 鋼鐵雄心第30章 取捨第35章 絕路第28章 貿易大戰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81章 變局第40章 玩概念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96章 爭分奪秒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11章 全面打擊第30章 棋子第13章 積極謀劃第72章 鐵腕總理第12章 鎖定目標第125章 追趕者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50章 暗中交手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72章 金融戰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32章 臨時搭檔第41章 光復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64章 穩重見長序十六縱橫捭闔第9章 針對性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43章 直搗黃龍第58章 爭分奪秒第20章 決勝時刻第48章 兩片天第29節 虎口奪食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74章 開盤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4章 相互叫板第77章 增兵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78章 針鋒相對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35章 奇兵第54章 反省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73章 新紀錄第69章 轉移重點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42章 秘密部隊第2章 軍情局長的面子第22章 傳奇人物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121章 防守反擊序九死裡逃生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3章 餘熱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22章 移民潮第51章 輪迴第35章 絕路第26章 戰爭威脅第86章 引子第50章 未來戰士第39章 主權宣言第153章 機會第21章 見招拆招第100章 僵局第85章 正規戰術第57章 挑戰書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91章 來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