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戰略博弈

…衣承毅在基層部隊轉悠的時候。王元慶正在爲莫斯科之行做難備

馬德里外長會晤不僅僅是達成了四方協議。閻尚隆還與薩利文多次雙邊會晤。交換高層意見。按照閻尚隆帶回來的消息。美國總統最關注的還是美國企業在印利益,以及印度的政治制度。這也無可厚非,美國企業是美國幕統的後臺支柱,如果連美國企業的利益都無法保證,布蘭迪諾就沒有資格住在白宮;印度的政治制度直接關係到了美國的國際聲譽,忙活了這麼久,如果連美國積極倡導的社會價值觀都無法得到保證,今後也就別想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了。

要想獲的。就得有所付出。

薩利文的態度很明確,只要共和國在這兩個問題上做出承諾,美國就可以在四方會談上做出讓步。

事實上。閻尚隆已經在馬德里給了薩利文承諾。不然四方會晤不會取得成果。

向王元慶彙報會晤情況的時候,閻尚隆還明確提到。美國的讓步只是暫時性的。隨着戰爭結束,印度的戰後重建工作開始,美國肯定會想方設法的製造麻煩,爲美國企業爭取在印利益。

對此。王元慶也有同樣的看法。

雖然薩利文只提出了兩個要求,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多模棱兩可的因

比如美國企業的在印利益。如果共和國的財團與企業能在戰爭結束之前與美國企業達成收購在印業務的合同。問題還不是很大。問題是,收購美國企業在印的所有業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說,仍然會有部分美國企業留在印度,參與印度戰後重建工作。如此一來,美國企業在印度的利益就是個長遠問題,遲早會帶來更多的相關問題。以美國政府的一貫作風,只要印度戰後重建工作開始,就會以維護美國企業的在印利益爲由,干預印度的政治建設。結果不難想像,只要美國在政治問題上找到了切入點,印度問題就將變得非常複雜,甚至會使共和國的努力前功盡棄。再結合薩利文提出的印度政治制度問題,王元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美國已經在這方面努力,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只要共和國露出一點點破綻,就能讓美國找到反擊的機會。

想到這,王元慶就不對莫斯科腦會晤抱任何希望了。

從根本上講,美國要的不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印度,而是一個能夠讓共和國跌入萬丈深淵的印度。

判斷美國的意圖,必須看美國的一貫政策。

日本戰爭後,美國不遺餘力的“扶持”印度。名義上是爲了重建日本,尖際上則是爲了讓印度代替日本牽制共和國。藏南衝突後,美國變本加厲,不但向印度出售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還幫助印度建立現代化國防軍事體系。如果說美國指望印度在軍事上擊敗共和國,肯定沒有幾個人相信。因爲連美國都沒有把握擊敗共和國,印度憑什麼擊敗共和國?美國武裝印度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共和國不得不在國防建設上投入更多的力量,而且不得不通過一場戰爭來解決最後的切身威脅。事實上。美國的目的達到了,而且非常完美。根據某些西方學者的分析,印度戰爭對共和國造成的影響,需要舊年、甚至力年才能彌補。站在美國的立場上,需要的也就是舊年到力年的時間。也就是說,美國壓根就沒有想過印度能夠在軍事上戰勝共和國。不然布蘭迫諾上任後也不會逐步降低對印度的支持力度,產格控制流入印度的尖端技術與先進裝備。

看清了美國利用印度的本質,就不難明白美國現在的企圖了。

魯拉賈帕尼領導的印度可以給共和國製造麻煩,蘇沃斯領導的印度也可以給共和國製造麻煩,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說直接點,就是利用印度戰後重建拖垮共和國。

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戰後重建問題上做文章,擺明了就是要讓共和國在印度的政治體制上做出讓步。按照王元慶的猜測,只要他在莫斯科做出讓步,美國就會提出在戰爭結束後立即舉行大選,而且是在國際組織的監督下舉行大選。看上去,這個提議非常漂亮,也會得到國際輿論、特別是西方輿論的廣泛支持,美國再次成爲民主與自由世界的捍衛者。實際上,看深一點就能現,美國不但賺了名,還賺了實。簡單的說,在戰爭結束之後舉行的大選,肯定不會是公平的大選。不管有沒有國際組織監督,在絕大部分印度人都在爲填飽肚皮而努力的情況下。誰還會關注大選,誰還會把大選當成一回事?別忘了,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富裕糧食,也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戰略儲備糧。也就是說,只要美國願意出血本,就能利用糧食問題、準確的說是人道主義援助問題改變印度的大選,讓那些只顧填飽肚皮的印度人爲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利益。結果可想而知,得到美國扶持的參選者有很大的可能在大選中獲勝,從而使印度再次淪落爲美國的棋子。澗書口四凹,以凹3卜田酬廣告少麗薪慎”隙麗芻茶懵妒可以瀝過其他方式影響印度大選,結果都不會差到哪斥出

真要按照美國的意願展下去,印度戰爭基本上就白打了,成千上萬共和國將士的鮮血就白流了,別說借印度解決共和國的老齡化問題,不在刃年之內與印度打第二場戰爭就算得上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毫無疑問,這樣的結果,對共和國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災難。要知道,至少還要力年,共和國有能基本上解決老齡化問題,而要徹底解決老齡化問題,還需要的年。也就是說,墜年之內再次爆一場全面戰爭,將使共和國在未來近百年的時間內失去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機會。

作爲政治家,王元慶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實際上。閻尚隆從馬德里回來之前,王元慶就知道絕不能在談判中

步。

wωw ✿тt kǎn ✿¢O

現在的問題是,共和國面對的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歐盟、俄羅斯,以及其他希望從印度獲得好處的再家。

共和國能夠絲毫不讓嗎?

顯然不可能,不讓步等於與全世界爲敵。

別說現在的共和國,就算是鼎盛時期的美國也不敢與全世界爲敵。

擺在王元慶面前的問題是,共和國必須讓步,但是不能讓美國從中得到任何好處。

可以說。這是一個需要大智慧才能解決的問題。

萬幸的是。事實早已證明,王元慶不但有這樣的智慧,還有這樣的能力。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王元慶有先見之明,在戰爭爆前就預料到美歐俄會插手干預戰後的印度政治體制,但是從共和國一系列的表現來看,就算王元慶並非料事如神,也早就有所防範。

閻尚隆在四方會談上的答覆就能說明問題。

按照共和國的設想,印度的戰後政治重建工作最快也只能在力彌年中期開始。在此之前的主要工作是讓口億印度人擺脫貧困,幫助印度恢復正常秩序。表面上。共和國在有理有利的情況下做出了適當讓步。承諾以民主大選的方式決定印度的政治體制。實際上,共和國並沒做出讓步,也沒有對印度的政治體制做出任何承諾。更重要的是,在人道主義的大背景下,此舉不但得到了歐盟的支持,還爲共和國留下了更多的轉圈空間。簡單的說,戰爭不會隨着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而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之

後,共和國將以爲印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爲名,繼續在印度駐軍,並且承擔起大部分人道主義援助工作,藉此鞏固印度臨時政府的地位。

毫無疑問。這麼做只對共和國有利。

不管是美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還是歐盟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或者其他哪個國家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因爲只有共和國與巴基斯坦等盟國在印度有駐軍權,所以向印度人分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垂任肯定落在了共和國等軍隊身上,而印度人只知道誰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而不知道誰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從而只知道是共和國等國家幫助他們走出了災難。

時此。美國也是有苦自己知。

在人道主義的大前提下,如果美國拒絕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必然受到指責,而美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於替共和國做嫁衣裳。當然,美國肯定會在人道主義援助上做文章,比如要求向印度派遣人道主義援助人員,藉此機會向印度民衆施加影響,如果共和國拒絕美國的人道主義救援隊伍進入印度,美國就可以藉此滋事,在人道主義援助問題上打折或者與共和國生糾紛。

正是如此。在考慮幫助印度重建的時候。王元慶纔沒有算上美國那

份。

不管有沒有美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共和國都有能力使印度保持穩定。

到此。基本上能夠看出王元慶在印度的佈局了。

戰爭越早結束,共和國就有越多的時間在印度展開工作。如果不出所料,王元慶會不遺餘力的支持蘇沃斯,用蘇沃斯當年的政治主張、遭到印度政府迫害、被迫流亡海外、成立民主政黨等等事蹟,將蘇沃斯打造成印度的民族英雄,從而醜化被傳統勢力控制的印度前政府,讓印度民衆相信。這場給印度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不但沒有針對他們,還給他們帶來了嶄新的未來。當然。關鍵還是戰後重建,只要戰後重建做得好,讓印度民衆看到了過上豐福生活的希望。自然能夠將共和**隊塑造成“印度民族解放軍”的形象,從根本上消除印度民衆對共和國的仇恨,甚至可以大部分印度民衆相信,之前政府宣揚的那些針對共和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是完全錯誤的,共和國不但不是印度的敵人,還是印度的朋友。是能夠幫助絕大部分印度人過上更好生活的朋友。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除了巨大的投入之外,還要充足的時間。

王元慶在給裴承毅安排任務的時候,一再強調。必須在年內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就是因爲時間過於緊迫。

按照王君慶的規劃小,就算在年溉淋大甄模軍事行動,離閻尚隆在四國外長會晤做出的朵愕,也就是在印度舉行民主大選也就只有半年而已。

可以說。在絕大部分人看來,半年時間根本無法扭轉印度人對共和國的態度。

正是如此。薩利文才接受了這個條件,從而使四方外長會晤取得成丁。

關鍵就在這裡,半年夠嗎?

別說其他人不相信,就連王元慶都不相有

沒有個十年八年,也就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時間,印度民衆根本不會改變對共和國的態度。準確的說,是在印度民衆需要共和國提供的糧食時,會改變對共和國的態度,只要吃飯問題的到解決,印度民衆的態度就會再次生轉變

按照顧衛民制訂的印度戰後重建計利。也是持續舊年,而不是短短半年。

毫無疑問。不可能等到舊年之後再在印度舉行民主大選。

既然不能等,就必須在這半年內做點事情。

王元慶不是想做點事情,而是想做很多事情。

四方外長會晤召開前,王元慶就讓李存勳安排劉曉賓就去新德里,隨後就安排軍情局以保護個人安全的名義,密切監控印度臨時政府的活動,特別留意印度臨時政府派往各佔領區的臨時性地方官員。因爲印度的社會關係極爲特殊,所以王元慶還特別叮囑李存勳,密切留意印度各地方民間勢力,採取扶持少數民族、壓制印度斯坦族的方法,先爭取印度少數民族的支持,再爭取印度斯坦族開明派的支持。爲了完成元安排的任務,李存勳專門去了一趟新德里,親自部署工作。實際上,就算沒有元安排的這些任務,李存勳也會高度重視印度的工作,原因很簡單,戰後的印度肯定不會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印度,而是一個地方權力比較大的聯邦制印度。

關於共和國將在印度推行聯邦制的傳聞早就出現了。

戰爭爆後不久,就有一名自稱“知情者”的網民在網上表評論,宣稱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絕對不會肢解印度,而是在印度實施更加重視地方自治權的聯邦制,從而削弱印度中央政府的權力,避免印度再次走上極端主義道理。爲了證明這一觀點,“知情者”重點闡述了兩個道理。一是前面提到的,爲了避免再次受到威脅,雖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印度肢解成數十個小國家,但是處於共和國自身利益的考慮與國際社會的壓力,王元慶肯定不主張肢解印度,而會竭盡權利的削弱印度中央政府的通知力,使印度成爲一個名義上事實聯邦制的緊密邦聯。二走出於印度的特殊國情,即少數民族佔了人口總數一半以上,幾乎每個少數民族都想獲得自治權、甚至希望獨立。從穩定印度社會局勢來看,王元慶也會優先考慮印度少數民族,推行聯邦制。聯邦制與邦聯制結合在一起。必然導致印度的中央政權控制不住地方政權,從而無法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

軍情局在印度做的事情,實際上就在朝着這個目標前進。

從這個角度出,別說半年,4個月都夠了。

原因很簡單,美國肯定不願意看到印度成爲一個鬆散的印度,一個再也沒有威脅的印度。從美國的利益出。只有一個團結的印度,一個能夠集中口億人的印度,才能對共和國構成威脅,從而幫助美國牽制共和國。

雖然可以肯定,大部分印度斯坦人都會支持美國的主張,再次將整個印度統一到以印度斯坦族爲核心的中央政府內,但是幾乎所有少數民族都不會同意這一主張,特別是在共和國拿出足夠的誠意。讓他們嚐到了自治的好處之後,更會堅決抵制中央集權。在此情況下舉行大選,半數以上的印度人會把選票投給印度臨時政府。

半年時間,足夠印度少數民族嚐到自治的好處了。

由此可見,王元慶的整全部署是一環扣一環,沒有半點破綻。

當然,這類戰略上的博弈幾乎沒有秘密可言,只需要換位思考,任何聰明一點的政治家都能猜透對方的心思。從美國的政策上也能看出,薩利文是步步爲營,每次都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做出讓步。歐盟的情況差不多,沒有得到好處,絕對不會讓步,只要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馬上就會轉移戰線。

在沒有秘密可言的情況下,莫斯科腦會晤肯定不會一團和氣。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馬德里四方外長會晤只是“印度博弈”的熱身賽,最有言權的4個國家與地區已經摸清了對方的底牌。

現在的問題是,4個國家與地區的腦能不能在莫斯科取得更大的成果。

舊月飛日之前,王元慶不抱多大希望,在他看來,莫斯科腦會晤最多把馬德里外長會晤的成果落實。

直到動身前往莫斯科之前幾個小時,一條消息才改變了王元慶的看法。

第92章 私下媾和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6章 波瀾不驚第137章 新世界第30章 直接動因第37章 靜觀其變第2章 職責使然第56章 領頭羊第1章 強國夢第13章 政治風暴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24章 驟變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45章 鬥氣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55章 大獲全勝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4章 秘密接頭第51章 放話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20章 關鍵所在第14章 三足鼎立第87章 拼盡全力序一利劍出鞘第42章 冷戰陰影第61章 山地之王第18章 猜一個準第88章 開門紅第15章 新興時代第68章 奇蹟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9章 艱難處境第47章 外交攻勢第19章 政治鬥爭第32章 提前開始第11章 相互試探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8章 雙門事件第21章 替代品第93章 鐵腕首相第5章 線索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34章 事發突然第35章 發展方向第62章 膽大包天第77章 爲了消耗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79章 外長會晤第129章 壞兆頭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9章 政治鬥爭第45章 坐享其成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64章 穩重見長第39章 殺雞儆猴第86章 奔赴戰場第34章 別有用意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79章 外長會晤第53章 快速調整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97章 窮途末路第42章 大顯神威第46章 好印象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116章 微妙變化第20章 謀面第113章 倒計時第4章 相互叫板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26章 新班子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49章 因循守舊第99章 繳械投降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5章 一鼓作氣第31章 出國作戰第83章 最後席位第21章 搶佔制高點第37章 靜觀其變第67章 秘密武器第9章 政治參謀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32章 提前開始第4章 熱點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93章 局勢預判第58章 利益交換第67章 不得不做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4章 秘密接頭第54章 對策第98章 齊心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