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節 正面戰鬥

bookmark

“俄亥俄”號發生一系列的爆炸之前,常薦新就已經達了新的交戰命令,當時另外三艘美軍戰列艦已經衝了出來,形成了六打三的局面,也不可能繼續由六艘戰列艦對付一艘敵艦了。因此,常薦新命令戰列艦編隊轉爲二打一的交戰秩序。由“南寧”號與“廣州”號對付2敵艦,也就是“蒙大拿”號,“貴陽”號與“武漢”號對付3敵艦,也就是“緬因”號,“南昌”號與“南京”號對4敵艦,也就是“新罕布什爾”號。六點三十六分,在確定了1號敵艦已經徹底完蛋之後,六艘“新省會”級都轉移了炮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常薦新收到了一封電報。

“第一特混艦隊發來的。”通信參謀把電報交給了常薦新,“因爲天氣情況發生突然轉變,轟炸機到達的時間將延遲至少半個小時,也許會超過兩個小時。談仁皓將軍讓我們儘量纏住敵人,如果打不過,可以選擇撤退。”

“撤退?”常薦新笑了起來,“現在我們六打三,需要我們撤退嗎?別說什麼天氣變化,他們不來最好,讓我們單獨收拾掉那幾艘新式戰列艦,看今後還有誰敢說我們第三特混艦隊只是配角!”

當時,常薦新並不認爲美國人的新式戰列艦有多麼的厲害,而且他還擁有數量上的優勢,1號敵艦的結局足以證明。“新省會”地主炮可以幹掉敵人的新式戰列艦,那麼還有必要擔心打不過對手嗎?可是,常薦新很快就會發現,他低估了美國人花了數年心血建造出來的超級戰列艦。

雖然“蒙大拿”級與“大和”級從來沒有在同一個戰場上出現過,但是從兩種戰艦的性能對比上來看。“大和”除了主炮的口徑更大一點,其最大射程稍微要遠一點之外,其他各方面,“蒙大拿”都有着巨大地優勢。帝國海軍在設計“新省會”的時候,最初確定的對手是美國海軍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隨後進行修改,也只確定以擊敗“依阿華”級爲目標。到戰爭爆發後。發現日本海軍的“大和”要比之前獲得的情報更爲厲害之後,帝國海軍還提出了建造“超級省會”級(這只是作者用的代名,當時新式戰列艦僅停留在設計上,沒有正式命名,按照帝國海軍地命名原則,如果新式戰列艦建成的話。大概會以帝國海軍歷史上的元帥的名字來命名)的計劃,可是後來海軍必須要首先確保擁有足夠多的航母。所以新式戰列艦地建造工作就被迫終止了。而隨着航母成爲海戰主力,戰列艦難有表現的機會,就再也沒有人提出過建造新式戰列艦地事情。

也正因爲帝國海軍的戰列艦沒有與日本的“大和”遭遇,而美國建造“蒙大拿”的工作也延遲了好幾年,所以帝國海軍一直堅信“新省會”可以應付戰場上的任何一個對手。後來,爲了提高“新省會”的性能,也算是對放棄建造新式戰列艦的一種補充,“新省會”級戰列艦前後一共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進。而這兩次改進也是相當徹底的,戰艦地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說,除了一些基本的尺寸數據沒有變化之外,其他各方面都與新一級戰列艦沒有什麼區別了。比如說,在經過了第二次改進後,“新省會”級的排水量提高了一萬多噸,而且幾乎全是用來增強裝甲的。戰艦的吃水也多了兩米,剛好在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的通航限制範圍之內。而爲了讓戰艦能夠保持31節的最快速度,動力系統也全部更換,用了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超高壓鍋爐,以及效率更高的蒸汽輪機。可結果其最大速度還是降低了一節,只能達到3節。

經過了全面改進。“新省會”地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並且在實戰中證明,其性能已經超過了美國地“依阿華”,這要比設計之初的指標高出了很多。另外,隨着雷達的應用,炮戰距離迅速拉開,再繼續提高戰列艦的防護與火力的意義並不重大,反而是炮擊的準確率,以及穿甲彈在遠距離上的穿甲能力更爲重要,而這些,都可以通過改進雷達,以及使用更好的重型穿甲彈來實現,而不需要對戰列艦進行更多的改進,更不需要建造更大的戰列艦。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就更沒有想過要去建造一種可以與“蒙大拿”正面抗衡的新式戰列艦了。

在“聖地亞哥海戰”之前,帝國海軍一直認爲,“新省會”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戰列艦,而且有那麼多的實戰戰例佐證,有很強的說服力,同時也讓常薦新,以及第三特混艦隊的官兵對自己的戰艦充滿了信心。可是,在戰後,“新省會”只被公認爲大戰期間性能最爲平衡的戰列艦,而這個“平衡”本身就有另外一層意義,而且更多的時候,指的是該戰艦在火力,防護,速度,以及一些在戰爭期間纔出現的重要性能,比如雷達探測能力,炮擊的精度,遠距離炮擊能力等方面的性能結合得最爲完美,而不是指在各個方面都是最好的。“聖地亞哥海戰”就最終證明了這一點,“蒙大拿”級在某些性能方面,確實是超過了“新省會”,而且超過得還不是那麼一點點。

“南寧”號與“廣州”號是最先轉移目標的,這兩艘戰列艦之間的合作相當默契,在大西洋對岸的那場海戰中,兩艘戰艦就有過很好的配合。六點三十八分,“廣州”號又第一個向才衝出港灣,正在向左轉向的美軍2艦開火,接着,“南寧”號上的主炮也轟鳴了起來。當時,這兩艘戰艦的艦長,以及常薦新都認爲,他們可以在五分鐘之內打垮第二艘美軍戰列艦。沒有人感到緊張,甚至有參謀私下裡開玩笑,認爲戰鬥會在六點五十分之前就結束,從而成爲海戰史上交戰時間最短的戰列艦之間的決鬥!

負責對付3敵艦的“貴陽”號與“武漢

第16節 鷹的決鬥第6節 門戶之見第43節 緊急軍情第28節 飛向東京第9節 聯合作戰第18節 猛擊第57節 英雄?第64節 未盡的任務第19節 角力第17節 捷足先登第13節 痛定思痛(下)第53節 真正的偷襲第43節 後方英雄第55節 等待天亮第21節 大轟炸第56節 再戰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14節 以靜制動第44節 犧牲的價值第59節 秘密部隊第19節 迷惑的戰局第77節 美國將星第42節 夜間炮戰第18節 送佛送到西第30節 輪番上陣第62節 拼死一搏第41節 毀滅第6節 美軍的時機第13節 天羅地網第18節 關鍵點第3節 喜憂參半第2節 異類第25節 耐心第22節 整頓第10節 在硝煙中顫抖(上)第31節 夜間攔截第7節 明修棧道第30節 軍售第5節 實力差距第45節 敵人頭頂第5節 挺進西南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58節 接踵而至第40節 鞭長莫及第26節 危急判斷第6節 美軍的時機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32節 逃竄之敵第63節 新式防空作戰第30節 尖刀第25節 據理力爭第67節 最高壓力第37節 立足之地第35節 超級新嫩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11節 大西洋海狼第6節 艦隊出擊(下)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37節 地面鏖戰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14節 好友相遇(上)第76節 鉅艦的反擊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4節 海軍改組(上)第28節 要害第51節 麻煩纏身第57節 夾擊第33節 準備的陷阱第15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13節 超級艦隊第70節 選擇目標第14節 惡鬥第24節 “火炬”戰役第14節 年輕人的建議第72節 大海難測第16節 單程突擊第29節 新的重點第33節 血色夕陽第57節 光榮的艦隊第45節 船隊進港第1節 通往勝利第2節 左手第25節 據理力爭第13節 超級艦隊第30節 軍售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下)第10節 戰場迷霧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20節 叫戰第63節 圍攻莫爾茲比港第32節 振作第40節 敵人的意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26節 戰場的轉折點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下)第1節 壯志凌雲第8節 殺雞用牛刀第88節 犀利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