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蠻牛”的豪賭

bookmark

在談仁皓竭盡全力的對付弗萊徹的時候,雷少卿卻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深淵。他要面對的是一個比弗萊徹更優秀的美國將領,第16特混艦隊司令官哈爾西海軍少將。

因爲“企業”號在戰爭初期的時候還留在美國西海岸“就醫”因此沒有趕上“菲律賓海戰”當哈爾西率領“企業”號航母到達珍珠港的時候,正好趕上了這一次的戰役行動。隨即,“企業”號與“大黃蜂”號航母編成了第16特混艦隊,哈爾西任艦隊司令。爲了儘快進入待命海域,這名脾氣暴躁,容易衝動的將軍在第17特混艦隊做好準備之前就先一步率領第16特混艦隊離開了珍珠港,奔赴戰場。

在尼米茲決定反擊亞松森島,將唐軍趕出馬里亞納羣島的作戰計劃之後,第16特混艦隊立即向西航行,到達了距離小笠原羣島大概300海里,距離南鳥島(原本這也是日本的島嶼,唐軍沒有派軍前去佔領)大概120海里的海域待命。在這次的反擊戰役計劃中,第16特混艦隊是絕對的主力。按照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判斷,在馬里亞納羣島北部海域,除了第三特混艦隊之外,還有一支唐帝國的特混艦隊在隱蔽待命,而這肯定是第二特混艦隊。因此,第16特混艦隊的任務就是隱蔽待機,然後幹掉這支擁有三艘航母的特混艦隊。

哈爾西並不認爲少一艘航母就不能贏得勝利,他更不知道,唐帝國除了第三特混艦隊之外,第一特混艦隊也已經出戰。他的目標就只有一個,找到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然後將其送入海底。爲此,哈爾西在艦隊出發的時候就下了一道明確的命令,所有飛行員都要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絕不能有半點耽擱!

此時。第二特混艦隊就在距離亞松森島不到150海里處待命。在第三特混艦隊支持陸戰隊登陸的時候,第二特混艦隊並沒有參加戰鬥。在整個戰役中,第二特混艦隊的任務就是對付美國的特混艦隊,作爲帝國海軍最強大的艦隊,第二特混艦隊必須要奪取制海權,並且確保制海權。

在陸戰隊鞏固了亞松森島地防禦(野戰機場開始運作)第三特混艦隊隨即機動到馬里亞納羣島的東北面時,第二特混艦隊也有了一個新任務。那就是前出到距離第三特混艦隊100到150海里的範圍之內,隨時準備爲第三特混艦隊提供掩護,並且在發現美國艦隊之後發動攻擊。這個任務看起來也許沒有太大的困難,但實際上,這將讓第二特混艦隊處於一個極危險的位置。

第二特混艦隊有三個戰鬥機中隊,爲了保證第三特混艦隊的安全,就至少要出動兩個小隊的戰鬥機與岸基戰鬥機配合。而爲了保證每一個批次的戰鬥機能夠在第三特混艦隊上空至少巡邏一個半小時(返航時間爲一個小時,留出半個小時地戰鬥餘油,返航時還至少得留出十五分鐘的燃料)在白天十二個小時裡。一架戰鬥機就要出動兩個架次(還不考慮第二特混艦隊自身的防空巡邏)這樣一來。第二特混艦隊與第三特混艦隊的距離就不能超過150海里(如果要保證第二特混艦隊自己的防空,那就必須要將這個距離縮小到100海里)第三特混艦隊是在毛格羣島(馬里亞納羣島北面,由幾座小島礁組成的小型羣島)東南面大概120海里處活動。如果以150海里爲半徑的話。那麼第二特混艦隊就必須要在亞松森島與毛格羣島之間,甚至是在亞松森島東北面的海域活動。也就是說,第二特混艦隊必須要進入馬里亞納羣島東面海域才能完成這個新的任務。

美國海軍在馬里亞納羣島東部海域部署一支特混艦隊的可能性極大(當時唐帝國設在硫黃島,小笠原羣島,以及在亞松森到新設地無線電監聽站實際上已經發現在馬里亞納羣島東面海域有不明無線電波發出,可結果都判斷爲美軍的遠程海上巡邏機發出的電報)如果第二艦隊前出到馬里亞納羣島東部海域的話,那就主動送到美國艦隊地打擊範圍之內去了。

雷少卿也爲這道命令感到很惱火,更讓他惱火的是,談仁皓竟然說服了海軍參謀長。第一特混艦隊爲了一個猜測就殺到了南面去,因此而無法爲第二特混艦隊提供支援。按理說,這類冒險的前出任務應該由第一特混艦隊承擔,第二特混艦隊是隱藏下來的主力。可第一特混艦隊根本就不在附近海域,前出的任務就只能由第二特混艦隊來承擔了。

無奈之下,雷少卿只能選擇一個折中的辦法。第二特混艦隊沒有直接東進,而是繞了一個圈子,沿着第三特混艦隊的航線,先北上。繞過毛格羣島,然後出現在第三特混艦隊的屁股後面。這樣即可以完成新的任務,又不會冒太的風險。當然,前提條件是,美國艦隊在馬里亞納羣島東部海域,其任務是掩護關島,塞班島,提尼安,羅塔島等羣島南部地重要島嶼,而不是主動出擊。顯然,這個判斷是錯誤的。

第16特混艦隊的首要任務不是去保護羣島上的美軍,而是去尋找唐帝國的航母特混艦隊決戰的。至少哈爾西本人是這麼想的,當他將殲滅唐帝國航母特混艦隊的任務擺在首位之後,恐怕連尼米茲都無法讓他改變這個決定。第16特混艦隊巡邏待機的海域不是羣島地東面,而是東北面,而且距離毛格羣島僅250海里左右。

從這個位置上就能看出,哈爾西是在拿第16特混艦隊去冒險,而冒險的目的就是要幹掉唐帝國的第二特混艦隊。哈爾西很清楚,唐帝國的航母特混艦隊肯定回與第三特混艦隊聯合行動,而第三特混艦隊到了羣島東部海域之後,那麼第二特混艦隊也就不遠了。另外,他還有一個判斷,那就是唐帝國的航母特混艦隊不會冒險從亞松森島南北的海峽穿過,因爲這附近一直有美國戰機活動,艦隊非常容易暴露。那麼,第二特混艦隊就會是毛格羣島北面的航線。而他選擇的埋伏海域就是針對這一點的!

在第三特混艦隊繞過毛格羣島的時候,哈爾西派出去的偵察機就發現了第三特混艦隊。面對六艘戰列艦,幾乎所有的參謀都建議立即攻擊,幹掉唐帝國最龐大的艦隊(從噸位上講,第三特混艦隊確實是唐帝國最龐大的艦隊)哈爾西沒有動心,仍然緊握着兩個大隊的艦載機不放。他的目地不是去打擊第三特混艦隊(這肯定會使第16特混艦隊暴露,到時候。不需要第二特混艦隊出動,唐帝國部署在小笠原羣島與硫黃島上的轟炸機就能把第16特混艦隊送到海底去)而是守候更大的獵物。

爲了避開唐帝國的偵察機(實際上,隨着進攻阿格里漢島的行動開始,唐帝國的大部分轟炸機都投入到了對馬里亞納羣島上美軍基地的轟炸中去,而執行偵察任務的轟炸機並不多)第16特混艦隊一直保持着無線電靜默(哈爾西甚至下令,偵察機如果沒有發現航母的話,就不能發電報,在返回艦隊後再彙報偵察情況)還一直在積雨雲層下方航行(爲此。第16特混艦隊數次改變航向,其航跡非常混亂)反正,哈爾西就認定了一點。第二特混艦隊將從他眼皮下面通過,而他要做的就是把握住那僅有地一次機會(這一點與談仁皓很相似)他甚至多次不管尼米茲發來地電報,把上級的命令都丟到了一邊去(極爲有個性)當第17特混艦隊北上時(3日夜)哈爾西收到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來的電報,知道陸戰隊將於7日發動反擊亞松森島地作戰行動,而兩支特混艦隊的任務就是在此之前殲滅唐帝國的特混艦隊,掩護陸戰隊的反擊行動,爲此,第17特混艦隊正在全速北上,前來配合第16特混艦隊。這一命令與離開珍珠港時的命令是完全不一樣的。按照命令要求。第16特混艦隊應該立即南下,在四日與第17特混艦隊會合。哈爾西再次無視了上級的命令,決定繼續原地待機。他甚至將所有提出反對意見的參謀都踢了出去,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哈爾西的決定。

三日夜,尼米茲再次發來了電報,要求哈爾西必須南下,與第17特混艦隊會合(如果當時第16特混艦隊南下的話,在第17特混艦隊完蛋地時候,也就最多到達塞班島附近海域。根本就沒有機會掩護第17特混艦隊)集中四艘航母的力量,去殲滅唐帝國的兩支特混艦隊。哈爾西收到電報之後,立即就將這份電報撕成了碎片,還大罵了一通,結果,他仍然沒有南下,繼續讓艦隊在積雨雲層下放徘徊。

四日天亮之前半個小時,哈爾西把能夠集中起來的偵察機(包括航母上的偵察機,以及護航戰艦攜帶的水上飛機)全都派了出去,拉網式的搜索毛格羣島與南硫黃島之間的海域。兩個小時後(也就是第17特混艦隊將艦載機先一步派回關島的時候)尼米茲地第三封電報發來了。除了詢問第17特混艦隊爲什麼遲遲不南下之外,尼米茲還以極爲嚴厲的口吻,用太平洋艦隊司令官的名義命令哈爾西立即率領第17特混艦隊南下,無比在四日傍晚之前與第17特混艦隊會合。

這下,哈爾西有點動搖了。這封電報不再是意見或者建議,而是直接的命令。軍人如果違反上級命令的話,那麼最輕的懲罰都會被推上軍事法庭。而且哈爾西很清楚,當尼米茲在電報中用上了“命令”這個字眼的時候,表示他的耐心已經到極限了。如果第16特混艦隊還不南下的話,那麼在回去之後,哈爾西受到的最輕懲罰都會被解除艦隊司令官的職務,而更有可能會被送進軍事監獄。

哈爾西並沒有喪失信心,他仍然堅信唐帝國的第二特混艦隊就跟在第三特混艦隊後面,很快就會出現在他的打擊範圍之內。可他也不能繼續違抗命令。他沒有猶豫多久,在收到了尼米茲發來的電報之後五分鐘,哈爾西就下達了一條命令,艦隊進入戰鬥準備狀態,停在機庫裡的轟炸機都做好出發準備,如果偵察機在返回之前仍然沒有發現唐帝國的航母特混艦隊的話,就立即南下與第17特混艦隊會合,如果有所發現,那就立即發動進攻!哈爾西沒有放棄最後的一次努力(這正是他沒有被推上軍事法庭,反而成爲英雄的原因)他將艦隊南下的時間再推遲了四個小時。按照哈爾西的想法,就算沒有發現第二特混艦隊,晚四個小時南下,只要全速前進,仍然能夠在天黑之後與第17特混艦隊會合,並沒有違反尼米茲的命令。

哈爾西的這個決定至關重要,四個小時的時間不僅僅決定了他的命運,還決定了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的命運。當時,哈爾西一共派出了28架偵察機,這28架偵察機以扇形向西南方向搜索,每架偵察機負責3度的搜索範圍,一共覆蓋了第16特混艦隊西南方向84度的海域,而這其中就包括了第二特混艦隊的一段航線。

雷少卿一直沒有收到任何警報,而且海軍司令部在3日夜(也就是第二特混艦隊到達毛格羣島西北海域的時候)發來的電報中仍然判斷美國艦隊應該在馬里亞納羣島東部海域,而不是東北海域。因此,雷少卿並不知道危險已經迫近了,第二特混艦隊也沒有因此而做好充分的迎戰準備(艦隊只是進入戰鬥狀態,而沒有爲攻擊做好任何準備)甚至在4日天亮之前,派了兩個小隊的戰鬥機去爲前方150海里處的第三特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而雷少卿留給自己的防空戰鬥機也就只有兩個小隊,而不是標準的三個小隊!

第24節 絕地反擊第30節 尖刀第12節 兄弟之益第51節 麻煩纏身第30節 行蹤暴露第9節 美國人的奇蹟第12節 揣摩敵意第5節 海峽風雲第18節 日本乞和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下)第12節 校長的點撥第18節 日本乞和第4節 風波平息(下)第1節 歸來第3節 飛翔的翅膀第5節 地中海風雲第17節 臨時任務第33節 不期的相遇第9節 將領會盟第80節 艱苦的戰鬥第29節 夜間遭遇第3節 臨危授命第76節 老天爺變第20節 情報第57節 光榮的艦隊第42節 夜間炮戰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41節 競爭對手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54節 驚喜交加第17節 絕不手軟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16節 美軍反擊第29節 翻天倒海第29節 艱難的進攻第68節 奪路而逃第21節 新位置(下)第48節 圍點打援第10節 敵人的反擊第38節 空中截擊第40節 內部平衡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8節 敏感技術第42節 大敵來臨第27節 問責第31節 強勢第12節 牛脾氣第71節 關門打狗第34節 軍隊民主第42節 “圓滿”返航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12節 座談第7節 壯士斷臂(下)第3節 爭取主動權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38節 感情與責任第61節 鎖定大局第47節 喜訊第40節 無關痛癢第6節 海軍雄心第10節 日本艦隊的動向第2節 擴大戰線第14節 緻密的天網(下)第58節 垂死反抗第51節 戰區艦隊第22節 日空虎影第19節 平靜中的涌動第41節 拉開架勢第25節 再接再厲第13節 痛定思痛(下)第41節 舍爾的抗爭第17節 軍隊的指揮棒第54節 驚喜交加第12節 人事大變動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37節 炸彈搬運工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10節 接班人第20節 聊表安慰第33節 冒險伏擊第15節 戰爭宣言(下)第45節 暗度陳倉第3節 飛翔的翅膀第18節 不可控因素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上)第50節 斷敵退路第65節 戰略空運第56節 圍殲第16節 接受考驗(下)第26節 鋼鐵巨獸第23節 緊急出發第29節 討價還價第1節 海軍軍官第3節 臨危授命第66節 毫無懸念第18節 投石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