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

bookmark

在談仁皓爲怎麼讓顏國忠支持他的新計劃而爲難的時候,在布里斯班,美軍的兩個司令官卻已經吵了起來。

“不行,絕不能這麼做!”麥克阿瑟的脾氣也不小,就算他平時很有紳士風度,可發起火來,根本就不比他對面的那頭“蠻牛”差多少。

“我絕不同意這麼做,必須要首先確保瓜島的安全,只能在把唐軍從瓜島趕走之後,我纔會考慮別的安排!”

“上將,我已經保證過了,送往瓜島的增援部隊,作戰物資都將安全到達。這是艦隊作戰,而不是該死的地面衝鋒!”哈爾西在陸軍上將面前一點都沒有懼怕的樣子,“我不會對你的指揮有什麼不滿,但你也不要來對艦隊作戰指手畫腳!”

“你,我是戰區司令官,我有權力命令你!”

“上將,我這是在服從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總司令,以及總統的命令!”哈爾西根本就不會讓步,“我已經保證過了,你需要的那批物資,兵力都會到達瓜島。別的事,由我來決定,這也是當初我們商量好的!”

麥克阿瑟咬着牙,死盯着對面的哈爾西,他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好吧,如果有一點差池,哪怕有一名士兵沒有到達瓜島,有一發子彈沒有送到瓜島去,你都要承擔全部的責任!”

“我會承擔責任的!”哈爾西立即站了起來,“如果沒有別的問題,那麼我就告辭了!”

聽到門砰的一聲關上,麥克阿瑟手微微纏鬥着拿出了雪茄。與哈爾西合作這幾個月,讓他很不舒服,心裡更是痛恨尼米茲。尼米茲肯定很瞭解哈爾西的脾氣,所以才把哈爾西安排到了第三特混艦隊司令官的位置上,專門過來與他作對!

越想,麥克阿瑟就越是氣氛,他覺得自己在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官這個位置上簡直就是一個任人擺佈的小丑一樣。簡直就是一個傀儡,一個可以被人玩弄的傀儡!

自從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打響之後,麥克阿瑟就一直很不順,準確地說,在唐帝國陸戰隊進攻萊城之前,麥克阿瑟就覺得自己很不順了。

早在唐帝國進攻西南太平洋之前,麥克阿瑟就提出了將南洋作爲重點反擊方向,趁唐帝國剛剛收復南洋地區不久。立足未穩的機會一舉打下南洋,把戰線推到唐帝國的南大門去,然後在登陸臺灣島後者是海南島,後者是沿着唐印半島向被推進,一直打到唐帝國的本土去。南方一直是唐帝國的工業區,如果把戰火燒到那邊去的話,那麼唐帝國就肯定完蛋了。爲了這個計劃,麥克阿瑟做了很多的努力,他甚至跑回去找總統單獨談過,希望總統能夠支持他的計劃。他還跟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上將談過。而馬歇爾也很支持他的這個計劃。可這也僅僅只是口頭上地支持。

後來,麥克阿瑟進軍南洋的計劃被擱置了,準確的說是被否決了。

總統採納了尼米茲的計劃。先在西太平洋上發動進攻,爭取擊潰唐帝國海軍艦隊,奪取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權,然後攻佔硫黃島與小笠原羣島,重新武裝日本,把日本救活,再向唐帝國本土進軍。這也就是後來的“馬里亞納羣島戰役”。可結果美軍輸得很慘,幾乎拼光了海軍的老本,還是丟掉了馬里亞納羣島,讓唐帝國順利的拉平了戰線。接着。

威克島也丟掉了,唐軍順利進攻西南太平洋,攻佔了萊城,登陸新不列顛島,再後來就是馬紹爾羣島與吉爾伯特羣島失守,唐軍進攻所羅門羣島。

一路下來,麥克阿瑟都是在防禦中度過的,而且日子過得很艱難,從萊城的戰鬥開始。麥克阿瑟幾乎努力堅守了每一座島嶼,幾乎把能夠蒐集到地每一名士兵都派到了戰場上去,可唐軍地進攻太猛烈了,他就算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也僅僅只是在穩步後撤而已,根本就沒有辦法守住防線,更不可能組織反擊。

打到這一步,麥克阿瑟一直責怪尼米茲太過於專斷,在上次反擊時竟然選擇了威克島,而不是所羅門羣島,結果導致損失兩艘航母不說,還讓唐軍再次佔了上風,也就在這幾個月中,唐軍終於打到了瓜島,並且成功登上了瓜島,將槍口頂住了麥克阿瑟的後背,讓他退無可退了。

可他更不甘心地是,原本應該是個大好的局面,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

如果當初總統採納了他的意見,在南洋,而不是西太平洋上發動反擊的話,結果肯定完全不一樣了。當然,麥克阿瑟沒有去探討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兵力夠不夠大規模戰略進攻,南洋的衆多島嶼有沒有辦法順利打下來,還有唐帝國在南洋的防禦是不是表面上的那麼脆弱等。麥克阿瑟只認定一點,正是尼米茲力主進軍西太平洋,所以才導致了現在的慘敗,導致了美軍被動挨打一年多,兩條戰線上都是險象環生,處處受制於對手。當然,麥克阿瑟並沒有引起而放棄,他是軍人,而且是個堅強地軍人,只要還有希望,他就會繼續戰鬥下去。

在“第二次威克島海戰”結束之後,麥克阿瑟再次飛回了華盛頓,找到了總統。這次他沒有提出把新的戰艦部署到西南太平洋戰區,他只提出了一點,讓總統兌現諾言。這就是在“第二次威克島海戰”之前,總統承諾下一次將在西南太平洋上有所作爲的那個諾言。當時,美國總統也正在爲“第二次威克島海戰”的慘敗而頭痛,如果不是尼米茲與金都力保斯普魯恩斯,哈爾西還以總統老朋友的身份出面爲斯普魯恩斯擔保的話,他很有可能直接解除斯普魯恩斯的職務了。在詢問了麥克阿瑟在獲得了強大的艦隊之後有沒有可能扭轉西南太平洋上的戰局,並且得到了肯定地答覆之後,美國總統答應了麥克阿瑟的請求,表示將兌現之前的諾言。

麥克阿瑟帶着滿意答案回到了布里斯班,可他很快就發現了問題,雖然他是戰區司令,但他是陸軍上將,而當初在成立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時候。尼米茲就提出了艦隊應該由海軍指揮的問題,並且最終把哈爾西給安排了過來。尼米茲安排哈爾西來指揮第三艦隊的原因很簡單,哈爾西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傢伙,別說麥克阿瑟,惹毛了,他連尼米茲的面子都不給,麥克阿瑟還能降服他?這顯然不可能。

總統把艦隊派了過來。也不是由麥克阿瑟來指揮,而是由哈爾西來指揮,這就如同哈爾西不能去指揮麥克阿瑟的陸軍部隊怎麼作戰一樣,麥克阿瑟也不能去插手艦隊的作戰安排。可問題是,要扭轉西南太平洋上的敗局,艦隊是關鍵中的關鍵,在麥克阿瑟看來,艦隊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他保護好航線,支持瓜島上的守軍,先把唐軍趕出瓜島。然後再去收復布干維爾島。打下拉包爾,最終收復萊城,將唐帝國的軍隊徹底的從西南太平洋上趕走。那麼。艦隊就必須要配合地面部隊作戰,可問題是,哈爾西並不認同麥克阿瑟的觀點,甚至還嘲諷麥克阿瑟就是隻旱鴨子,根本就不知道該在海上怎麼打仗!

哈爾西的思路是很清晰的,艦隊是關鍵,而艦隊應該做的是奪取制海權,沒有制海權,那麼地面部隊就將被困在島嶼上,什麼事也做不了。而奪取制海權的關鍵就是擊敗敵人的艦隊。或者是把敵人地艦隊趕走。因此,海戰纔是關鍵,打贏了海戰,島嶼上地戰鬥也不會存在多大的問題。

哈爾西的這些觀點是無可厚非地,數百年的海洋戰爭史都證明了這一點,可麥克阿瑟卻不認同。道理很簡單,他是陸軍將領,雖然他也學習過海戰方面的東西,但是他畢竟不是海軍將領。更重要的是。在艦隊與地面部隊之間總有個從屬關係。按照哈爾西的觀點,艦隊是主,地面部隊是輔,而在麥克阿瑟的眼裡,卻完全倒了過來,地面部隊纔是主,艦隊不過就是爲地面部隊提供海運,以及提高海上炮火的部隊而已,總不成,把戰艦開上島嶼,衝進叢林裡去與敵人的地面部隊作戰吧?

兩人之間的分歧與矛盾極爲嚴重,甚至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除了繼續在戰場作戰,繼續一起對付敵人之外,兩人就沒有什麼共同話題了。可兩人之間地矛盾是掩蓋不住的,當大批戰艦被派過來的時候,這些矛盾全都爆發了出來。

開始就是一次總爆發,麥克阿瑟堅持要哈爾西將航母留在珊瑚海,確保從布里斯班到瓜島的航線安全,同時用航空兵支援瓜島上的守軍。

也許,麥克阿瑟的觀點是正確的,畢竟此時守住瓜島是重中之重,瓜島丟了,整個所羅門羣島也就完蛋了,而接下來就將是新赫布里底羣島,新喀里多尼亞島,乃至澳洲大陸。從整體戰略上講,麥克阿瑟丟不起瓜島,甚至整個美國都無法承受這個失敗。

哈爾西卻堅持只讓第32特混艦隊,也就是以六艘戰列艦爲主的那支艦隊在夜間護送快速運輸船隊去瓜島,尋機與唐帝國的第三特混艦隊決戰,在白天的時候安排附近島嶼上的戰鬥機掩護第32特混艦隊撤退,然後晚上再北上。這樣,足以保證前往瓜島的海上航線,也足以保證運輸船隊將部隊與物資送到瓜島去。而第31特混艦隊,也就是由兩艘艦隊航母,三艘小型航母組成的艦隊則將去消滅唐帝國的第四特混艦隊,以及已經趕過來的第一特混艦隊,爲最終奪取制海權奠定基礎。也許哈爾西的觀點也是正確的,畢竟奪取制海權的關鍵不在第三特混艦隊,而在於是否能夠殲滅唐帝國的航母特混艦隊。

兩人的分歧幾乎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說白了,這主要還是麥克阿瑟的原因。哈爾西已經保證將讓陸軍的增援兵力,作戰物資安全的送到瓜島去,第32特混艦隊有足夠的能力完成這一任務,實際上,當時麥克阿瑟需要確保的也正是這一點。哈爾西是在首先確保了麥克阿瑟的要求得到滿足之後才利用剩餘的兵力去擴大戰果的,而且把五艘航母放在珊瑚海的話,幾乎無法發揮任何作用。

兩人一番爭吵之後,麥克阿瑟也不得不讓步了,說準確點,是不再做出過分的要求了。哈爾西已經做了擔保,而且他也知道第32特混艦隊有能力完成任務。當然,哈爾西纔是第三艦隊司令官,海戰是由哈爾西來指揮的,這是麥克阿瑟當年出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時就已經確定下來的事情,他只負責指揮地面作戰,以及海陸兩軍的協調,而不負責艦隊作戰,如果他再堅持不放的話,恐怕就算鬧到總統那裡去,他也不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冷靜下來後,麥克阿瑟就笑了起來。實際上他很清楚,如果能夠把最重要的那批彈藥物資送到瓜島去,另外再向瓜島增派一批兵力的話,那麼在瓜島上堅持幾個月,甚至擊敗唐帝國的登陸部隊都是有可能的。

而哈爾西真能擊敗唐帝國的航母艦隊的話,那麼今後的局面就對他更爲有利,利用制海權,別說瓜島,也許在幾個月之內,就能將唐軍徹底的趕出西南太平洋地區了。

麥克阿瑟的算盤是打得很精的,在論心計方面,哈爾西怎麼也趕不上他。一番爭吵之後,麥克阿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而哈爾西卻做了一個無謂的承諾。如果勝了,這也是戰區司令官的榮譽,而如果敗了,那麼哈爾西就得爲此負責。顯然,在這一點上,哈爾西沒有算過麥克阿瑟,被麥克阿瑟擺了一道。

第42節 挑戰第58節 接踵而至第28節 誰輕誰重第84節 危急時的抉擇第58節 渾水摸魚第57節 怨念第11節 幸運潛艇第5節 公與私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第6節 艦隊出擊(上)第23節 將軍的責任第2節 不是復仇第1節 兩月第21節 海軍先鋒第43節 美國佬的膽色第2節 制衡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55節 夜間攔截第65節 戰場轉折第8節 海圖上的推演(下)第12節 分裂的大陸第5節 實力差距第18節 海狼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28節 雨過天晴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39節 由邪改正第73節 小角色的舞臺第19節 大規模殺傷武器第59節 戰利品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29節 夜間遭遇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17節 棋逢對手第45節 主動邀戰第18節 海狼第1節 艱鉅工程第29節 艱難的進攻第3節 臨危授命第3節 海軍的驕傲第28節 要害第3節 前沿島嶼第31節 龍出大海(下)第31節 強勢第10節 歐洲上空的鷹第16節 陸軍的步伐第二十八節第28節 絕密工程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4節 極限戰機第55節 等待天亮第35節 飛向黎明第11節 開幕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67節 聯合登陸第12節 兄弟之益第14節 年輕人的建議第10節 對等競爭第5節 對手的評價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上)第32節 提前的勝利第3節 臨危授命第52節 飛蛾撲火第26節 出發第3節 新制度第17節 返港第6節 雙重任務第18節 緊急出動第40節 敵人的意第15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30節 艦隊的靈魂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37節 獨立空軍第63節 島嶼絞肉機第12節 無法完成的使命第26節 “櫻花”亂舞第56節 再戰第49節 詭異艦隊第68節 絕途第11節 不歸之途第42節 大敵來臨第67節 聯合登陸第30節 輪番上陣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9節 西方戰線第18節 關鍵點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18節 海狼第8節 海圖上的推演(下)第25節 孤注一擲第4節 第五艦隊(下)第64節 計劃之外第20節 奇遇(下)第60節 新的壓力第15節 東進與南下第57節 英雄?第9節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