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蠻牛不蠻

bookmark

哈爾西氣匆匆的離開了麥克阿瑟的辦公室之後就急着去了機場。他將先趕到維拉港(新赫布里底羣島中唯一的美國海軍軍港,位於羣島中部的埃法特島),然後在那裡再轉乘水上飛機去第31特混艦隊的旗艦“勇猛”號航母。

雖然哈爾西是個很勇猛的指揮官(這是所有人對他的一致評價),但是他並不笨,而且很聰明。而且,他也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

早在上次大戰之前,哈爾西就因爲美國海軍擴軍,需要大批的軍官,所以從海軍軍官學校提前畢業了,並且到了“密蘇里”號戰艦上服役,成爲了美國海軍軍官隊伍中的一員。在上次大戰之前,哈爾西成了“弗魯塞”號驅逐艦的艦長,並且在這裡認識了一個從事海域測量的工作人員,而這人就是現在的美國總統。兩人在戰艦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這也爲哈爾西后來的竄升奠定了基礎(美國總統在兩次大戰期間曾經擔任過海軍部副部長)。後來,哈爾西到海軍軍官學校擔任一艘訓練艦的艦長,非常巧合的是,該學校的是第一個飛行學員大隊就是以該艦爲訓練基地的。也正是這個時候哈爾西接觸到了航空作戰裡理論,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就迷上了航空作戰。當時,他因爲視力不是很好,沒有被批准參加飛行訓練,可他卻去買通了負責體檢的軍官,順利的飛上了天,後來還拿到了飛行員資格證!在大戰爆發之前,哈爾西先擔任了“薩拉託加”號航母的艦長,後來又成爲了“企業”號航母編隊的司令官,並且晉升爲了海軍少將。在美國參戰之前,“企業”號因爲路上有多耽擱,結果沒有能夠參加“菲律賓”海戰,等他趕到的時候,立即被提拔爲第16特混艦隊司令。隨後在“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中擊潰了第二特混艦隊,可哈爾西也在這場戰鬥中受傷了,與他指揮的航母一樣,去“修理”了幾個月。

傷愈復出之後,哈爾西被調到了西南太平洋戰區。在臨行之前,尼米茲跟他談了一次,而談的重點就是,絕不能把海軍的家當交給那個陸軍的敗家子。不能讓海軍毀在了一個旱鴨子地手裡。當然,尼米茲的原話不是這麼說的,可哈爾西卻是這麼理解的。到了西南太平洋戰區,成爲了第三艦隊司令官之後,哈爾西一直沒有向麥克阿瑟讓步,一直牢牢的控制着第三艦隊那點微薄的家當。

還躺在醫院的時候,哈爾西就在關注在戰場上的戰鬥。到了西南太平洋戰區之後,因爲第三艦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是個空架子,沒有多少事情可做,所以哈爾西繼續在關注着戰場上地變化。

“第二次馬里亞納海戰”。”兩次威克島海戰”。這三場戰鬥給哈爾西的感觸很深。他想辦法搞到了這三場戰鬥的戰報,而且還仔細的研究過,結果。他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弗萊徹不配指揮航母艦隊作戰,二是斯普魯恩斯盡了最大的努力,可奈何對手比他更強大,兩次戰鬥可以說是雖敗猶榮。

弗萊徹指揮的“第一次威克島海戰”沒有什麼可以好評價的,哈爾西唯一惋惜的是他曾經擔任艦長,編隊司令官的,也曾經是他的旗艦地“企業”號航母被弗萊徹給葬送掉了。他在那艘戰艦上生活了好幾年,很有感情,當初將第16特混艦隊交給了斯普魯恩斯的時候。哈爾西就多次叮囑斯普魯恩斯,要“照顧”好這艘航母(實際上,斯普魯恩斯一直沒有指揮過“企業”號作戰)。

“第二次馬里亞納海戰”與“第二次威克島海戰”中,斯普魯恩斯的表現其實都很優秀,哈爾西很佩服斯普魯恩斯的指揮藝術,可問題是,斯普魯恩斯面對地是兵力更強大,而且在指揮作戰方面並不比他差的唐帝國頭號航母指揮官。斯普魯恩斯能夠在戰鬥中抓住摧毀敵人的機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不管換了誰在斯普魯恩斯的位置上都不可能做得更好。哈爾西本人也是如此。所以,當總統準備把斯普魯恩斯給“解決”掉的時候,哈爾西就出面爲斯普魯恩斯擔保,他甚至給總統發了一封很長的電報,將他對戰役的分析詳細的解釋了一遍,不管總統看不看得懂他的那些戰術分析,反正他的目的是達到了,總統沒有插手尼米茲的事務,而斯普魯恩斯仍然留在了第五艦隊司令官的位置上。

哈爾西沒有忘記在拉斯普魯恩斯一把的時候分析對手的實力。幹掉弗萊徹的是第二特混艦隊司令官雷少卿,哈爾西知道雷少卿是談仁皓當年的搭檔,而且兩人還是老鄉,關係好得不得了。而另外兩次海戰的指揮官都是談仁皓,也就是說,斯普魯恩斯兩次面對的都是談仁皓。在第一次交手中,斯普魯恩斯以手打多,結果在戰術上是佔了上風地,雖然戰役目標沒有達到,但是責任不在他的身上。而在第二次交手中,雙方實力旗鼓相當,雖然斯普魯恩斯把握住了機會,但是最後卻被對手反盤連戰術上都落了下風,就更別提戰役上的勝敗了。

從這點上,哈爾西很唐帝國頭號航母艦隊指揮官的實力。那個只有20多歲的海軍中將在戰後中磨練了三年,戰術造詣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很精通進攻的指揮官,一個能夠將任何一點機會轉變爲最後勝利的指揮官。哈爾西也意識到,談仁皓實際上在很多方面與他相似,只要確定冒險可以獲勝,那麼他就會冒險。可兩人也有着不小的差別,談仁皓所獲得的勝利並不完全是依靠冒險得來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他對戰局的準確把握,以及對敵情的準確判斷而得來的。

雖然哈爾西不肯承認斯普魯恩斯比他高明,但他知道,他與斯普魯恩斯最多伯仲之間。斯普魯恩斯已經兩次栽倒在了談仁皓的手裡,而這次第一特混艦隊已經趕了過來,毫無疑問仍然將由談仁皓指揮唐帝國特混艦隊作戰,那麼有可能打敗他嗎?哈爾西缺少的不是信心,他也從來不會爲信心的事情發愁。他所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打敗敵人的機會,而他也正準備去創造這個機會。

與麥克阿瑟爭吵的目的就是要去把握住這個機會,哈爾西不在乎那六艘戰列艦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他所重視的是五艘航母的戰鬥力。既然麥克阿瑟需要戰列艦,那就把戰列艦留給他,哈爾西所需要的只是航母。

哈爾西對眼前地戰局判斷也很準確。瓜島是雙方爭奪的焦點,爲了這座島嶼的控制權。雙方的地面部隊,艦隊已經打了好幾個月,雖然唐帝國陸戰隊已經登上了瓜島,但是卻沒有佔領瓜島,至今還在島上與美軍防守部隊激戰。而這次唐帝國把艦隊調過來,擺明了就是要加快瓜島的進攻速度,並且尋找機會與美軍艦隊決戰,也就是與哈爾西指揮的第三艦隊決戰。

在分析了戰局後,哈爾西確定了一點,那就是將把第三特混艦隊留在瓜島海域。甚至會把之前調來的那支炮擊艦隊留在瓜島海域。繼續支持陸戰隊進攻,並且封鎖瓜島,讓美軍無法向瓜島增兵。而唐帝國的航母艦隊絕不會輕易的進入所羅門海。更不會過於靠近所羅門羣島南部海域。那麼,唐帝國的航母艦隊就將在所羅門羣島北面活動,保持距離瓜島200到250海里左右地距離,一來可以掩護第三特混艦隊,二來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派遣轟炸機幹掉北上的第32特混艦隊。當然,這只是個初步判斷,而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將其確定下來。

哈爾西很相信一點,既然對方是航母艦隊司令官,那麼就會將打擊航母作爲首要目的,就如同哈爾西要首先確保幹掉第四特混艦隊與第一特混艦隊一樣。唐帝國地指揮官也肯定要首先確保把第31特混艦隊給幹掉,然後再去收拾第32特混艦隊。問題也就在這裡,唐帝國的指揮官會用什麼辦法來解決掉第31特混艦隊呢?

在前往維拉港的路上,哈爾西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談仁皓是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司令官,在進攻與防禦中,他多半會選擇進攻,而且這也正是航母指揮官的特色,連斯普魯恩斯這種謹慎的司令官都不例外,都會在進攻的時候表現得那麼的果斷。如果談仁皓要選擇進攻的話。那麼他還會不會在所羅門羣島北面海域?

到了維拉港之後,哈爾西轉乘一架水上飛機前往了艦隊。他仍然感到難以揣摩對手的安排。如果談仁皓要選擇進攻的話,他肯定會在部署艦隊的時候更爲積極一點,比如,把艦隊安排得更靠南面一點,而這樣一來就勢必讓艦隊進入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內,這是很危險的舉動,這與談仁皓在上次海戰中所表現出來的謹慎是不一樣的,那他到底會怎麼做?

到達了“勇猛”號航母上之後,哈爾西就把自己關在了司令艦橋裡面。看着眼前的海圖,哈爾西覺得有點眉目了,至少有點把握了。他很快就找到了關鍵點。如果唐帝國航母艦隊在布干維爾島附近海域的話,那麼主要任務就是掩護第三特混艦隊,並且抓住機會幹掉第32特混艦隊。可問題是,談仁皓絕不會這麼保守,他不會爲了六艘戰列艦而動用兩支特混艦隊裡三艘航母上的寶貴地轟炸機的。那麼,他就要是放棄了掩護第三特混艦隊的任務的話,就有很多種選擇了。

到這時候,哈爾西也意識到,他對第31特混艦隊的部署也許已經被對手給識破了。如果對手猜測到了他的戰役安排的話,肯定就會針鋒相對的做好部署。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改變戰役安排。可當哈爾西再次看着海圖的時候卻發現,他卻沒有對手那麼多的選擇。

所羅門羣島距離瑙魯島的距離大概是650海里,而唐帝國在瑙魯島上部署的偵察機至少可以覆蓋450海里的範圍,而且300海里是絕對搜索範圍。另外,唐帝國部署在布干維爾島上的偵察機也可以覆蓋所羅門羣島這邊大概200到25海里的範圍。這麼一來,第31特混艦隊也就只有100多海里的有限活動範圍,能夠供哈爾西選擇的機動範圍太狹窄了。如果唐帝國的艦隊用偵察機來搜索這一海域的話,那麼結果他就肯定會暴露無疑!

越想下去,哈爾西就越覺得他沒有退路,戰場情況對他很不利。也許他可以把航線設得更靠北,或者更靠南一點,但這肯定會有很大的危險。不過,哈爾西很快就發現了一點,一個可以幫他解決麻煩的辦法。

可以說,海戰本身就是各種機會,運氣,以及實力的結合體,在這其中,很多時候運氣往往比實力更爲重要。而運氣有兩種,一種是撞上的,另外一種是自己創造的。如果經常撞上好運的話,那也就只是一名幸運的將軍,只有那些懂得去創造運氣,創造機會的將軍纔是優秀的將軍。

哈爾西就屬於後者,雖然在創造機會與運氣的同時,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是冒着生死的危險,但是這要看有沒有相對來說高額的回報。如果冒險與回報成正比,而且這個冒險帶來的收穫遠遠的超過了可能承擔的損失的話,那麼選擇冒險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現在哈爾西就想到了這一點,他不得不再次冒險,用自己的身價性命去賭對手的身家性命,贏了就全贏,輸了就全輸,而這也正是哈爾西的性格,如同他的綽號一樣。

第8節 海圖上的推演(上)第67節 艦隊迴歸第16節 英雄凱旋(上)第29節 哥們義氣(上)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17節 觀戰第43節 逐一排除第15節 戰爭宣言(上)第43節 左右爲難第3節 臨危授命第30節 輪番上陣第15節 戰爭宣言(下)第49節 危險與機會第1節 力擔重任第9節 埋伏第26節 當爸爸了第29節 利益同盟第56節 酣暢淋漓第49節 危機第58節 晉升與褒獎第1節 重振艦隊第6節 海軍雄心第33節 冒險伏擊第51節 紕漏第33節 準備的陷阱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49節 戰鬥警報第45節 擋箭牌第73節 混亂戰場第16節 英雄凱旋(上)第11節 阻擊戰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下)第56節 再戰第36節 機動艦隊第72節 功勳飛行員第38節 感情與責任第20節 起錨出航第55節 致命錯誤第42節 驚魂未定第27節 進與退第21節 圍追第25節 抓鬮第68節 瘋狂的奔襲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31節 龍出大海(下)第13節 痛定思痛(上)第45節 擋箭牌第47節 毀滅的前奏第49節 詭異艦隊第2節 時也,命也!第2節 利好消息第7節 對德政策第48節 臨界點第28節 “發動機”第39節 由邪改正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35節 燃燒的夜晚第32節 巨炮怒吼第77節 正面戰鬥第11節 倒下的巨人(下)第19節 嘲弄(上)第14節 死神的慫恿第13節 辯論第33節 現代戰爭之父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19節 嘲弄(下)第16節 美軍反擊第21節 大局已定第18節 最後威脅第19節 嘲弄(上)第11節 幸運潛艇第19節 嘲弄(下)第10節 敵蹤第78節 等待中的折磨第4節 倉促的進攻第4節 第五艦隊(上)第66節 終結者第26節 岳父的難題第69節 瘋狂的反擊第69節 瘋狂的反擊第13節 臨時司令官第33節 準備的陷阱第35節 勝利第10節 無畏的飛鷹(上)第62節 最年輕的中將第15節 對抗演習第14節 僞政府第55節 海軍的意志第85節 亡羊補牢第45節 新代號第39節 歐洲新聞第3節 搶地盤第3節 整裝第23節 一波三折第41節 追殲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7節 海軍計劃第28節 絕密工程第5節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