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外因

bookmark

對戰場上任何一支參加作戰行動的軍隊來說,除了其內部的因素之外,敵人的因素也就是外界因素,也將左右其作戰行動。在雷少卿搞清楚了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的艦隊情況後,而在其決定艦隊的下一步行動之前,他還得首先弄清楚敵人的情況。

早在雷少卿還在醫院裡接受康復治療的時候,帝國的情報部門就從多條渠道,包括德國的情報部門所提供的幫助下獲得了美國海軍的最新情報。而這一情報有兩個重要部分,一是美國海軍新服役戰艦的情況,二是美國海軍人事變化的情況。另外,帝國的情報部門還在26年年初的時候,對美國在25年所發揮出的戰爭實力做了總結,並且根據所獲得的各方面的情報,對美國在26年所能夠繼續發揮出來的戰爭潛力做了預測。這些,都是極爲重要的軍事情報,而且這些情報將從根本上影響到帝國,以及帝國海軍在26年的總體戰略安排。而雷少卿在到達了西南太平洋戰區之後,一些與作戰的情報也送了過來,當然,那些與美國總體戰爭實力的情報並沒有必要送給雷少卿,他只是前線指揮官而已,沒有必要了解戰略大方向的事情,而這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說,美國在26年到底能夠發揮出多強大的戰爭實力,將直接關係到帝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推進速度,以及太平洋上的戰局變化。

美國在25年爆發出來的戰爭實力是相當驚人的。在總體工業產能方面,美國幾乎達到了唐帝國的水平,而且在部分工業產值方面甚至超過了唐帝國。比如在煤炭、鋼鐵這兩項重要的工業產能方面,美國就略微超過了唐帝國。從當時唐帝國情報部門獲得的情報來看,在十五項最重要的工業產能方面,美國與唐帝國差距最大的是電力,另外在特種鋼材、橡膠、化工等方面略微比唐帝國差,而在石油產量(不計算唐帝國從波斯進口的石油)。鋼鐵,煤炭等方面卻比唐帝國多,特別是石油產量。另外的幾個方面雙方基本上持平。

這也正體現出了美國的可怕之處。同時證明了唐帝國情報部門在兩年多前做出的預測。美國在參戰之前就已經在幾個重要的工業部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按照戰爭標準的調整。換句話說,就是美國在正式參戰之前就已經進行了經濟方面的動員,而且對工業基礎進行了有效的調整不然的話,美國無法在參戰之後就立即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工業力量來。而美國在參戰之前的經濟調整不僅僅依靠政府的強制性政策,還通過向其他參戰國家提供經濟援助與軍事輸出,提高了重工業,以及軍事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

從唐帝國在日本獲得的一些文件來看,在戰爭爆發,到美國參戰的這段時期內,美國向日本輸出的物資,特別是軍事物資,以及與軍事有關的物資就超過了兩年中日本國內相關工業的總產量。如果將損失在運輸途中的物資也算進去的話,僅僅向日本輸出的那些工業物資就足夠美國的工廠開足馬力生產一年了!如果再將美國提供給英法俄西意等歐洲國家的物資計算在內的話,美國如果在戰前不進行經濟結構大調整的話。那麼就根本生產不出這麼多物資來。

對其他國家的援助幫助美國完成了戰前經濟動員與調整,可同時也帶來了兩個極爲嚴峻的問題,一是美國在這兩年中自身實力的增長是相當有限的,這一點,從美國海軍在參戰時的情況就能看得出來。另外一個就是美國出現了嚴重的勞動力緊缺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在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甚至可以說都是相當嚴重的。

戰前,幾個主要國家的主要勞動力都是青壯年男子,而婦女的就業率一直不是很高。特別是在唐帝國與美國,因爲這兩個國家的工業生產效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擁有大量的海外市場,所以並不需要婦女大量參加生產勞動,大部分的婦女都是家庭婦女,而承擔勞動的多半都是青壯年男子。可在戰爭中,大部分的青壯年,特別是男性青年都被徵召入伍,而能夠參加工業生產勞動的男性明顯減少。以唐帝國爲例,25年底,唐帝國的軍隊部規模已經達到了1500萬,而戰前不到200萬,也就是說,在戰爭期間,軍人數量增加了1300萬,如果算上陣亡、傷殘的軍人的話,那麼在到25年年底的時候,唐帝國就已經有至少1500萬年輕男性被徵召入伍。而在和平時期這1500萬軍人中,至少有1300萬應該參加社會勞動,而不是去參軍。如果算上在這期間工業生產規模擴大的部分的話,那麼,唐帝國當時缺少的勞動力超過了2500萬!這個勞動力的缺口是非常巨大的,而當時唯一能夠補上這個缺口的就只有青壯年婦女了。

在工業生產效率無法迅速提高的情況下,要擴大產能,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大生產規模,說明白一點,就是建造更多的礦山,工廠。而這就必須要擴大勞動力隊伍。當一個國家進入了戰爭化狀態後,工廠就是另外一個軍營,所有的工廠都進行軍事化管制,勞動時間延長,取消一切休假(只適當保留一部分,但也是在保證工廠不停止生產的情況下輪休)。而工業隊伍就是另外一支“軍隊”,工人也需要培訓,也需要掌握熟練的生產技能。說白了,軍隊在前面拼,工人在後面拼,沒有工人制造出來的武器裝備、彈藥物資,軍隊拿什麼在前線跟敵人作戰?交戰雙方的工業規模都在迅速擴大,而在無法獲得更多的男性勞動力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開始動員婦女參加生產勞動。早在21年底,唐帝國政府就頒發了《婦女勞動就業法》,當時這還是一份戰時法律,而主要就是爲了保障婦女在社會上的勞動地位。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唐帝國國內出現了衆多的婦女勞動技能培訓班,很多都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組織的,經過了簡單培訓的婦女被補充到了各個崗位上。到25年底。參加工業勞動生產的帝國青壯年婦女已經達到了2000萬,加上延長勞動時間、延遲退休時間,以及將最低勞動年齡降低到16歲等等辦法,帝國的勞動力緊缺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而當時,帝國的工業總功力也才8000萬左右,也就是說,帝國婦女已經成爲了帝國勞動者大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同的,美國也在24年中期,也就是在其正式參戰後不到半年的時候就公佈了類似的保障婦女勞動權益的法案。美國婦女也開始走出家門,加入到了社會勞動生產中去。其他的比如英國、德國等國,也都在紛紛鼓勵婦女參加社會勞動生產,以提高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而正是在大戰期間內,大量婦女走出家門,參加了社會勞動生產,而且爲了保障婦女的權益。各個國家都先後頒發了保護婦女勞動權益的法律,因此在戰後出現了“婦女解放運動”,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雖然有衆多婦女參加社會勞動生產,但是美國國內存在的勞力緊缺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從當時唐帝國所掌握的情報來看,美國的社會勞動力缺口大概有2300萬左右,而且隨着戰爭的深入這個缺口將繼續擴大。而當時,美國動員的婦女、以及其他的勞動者只有大概1800萬左右,存在500萬的勞動力缺口。如果美國政府不拿出更好的解決辦法的話,那麼這個缺口很有可能繼續擴大。這實際上就了美國的整體工業產能。就算美國政府在25年十月份的時候,第一個將勞動時間延長到了12個小時,並且取消了星期天之外的所有休假(隨後還將周假期縮短到了半天),但這仍然不足以解決勞動力欠缺的問題。

也正是根據這個情況,唐帝國的情報部門做出了分析,在26年,美國的工業產能不會超過25年,至少不會再繼續大幅度的提高,甚至有可能出現萎縮。這對唐帝國來說肯定是好事,而且在隨後不久,也就是26年四月份的時候,帝國政府也將日勞動時間延長到了12小時、將週休假時間縮短到了一天半(之前是兩天)。這樣一來,帝國在26年的總勞動時間將增加大概一成左右,相對而言,工業產能也將提高一成左右。這樣一來,雙方的工業產能差距將被拉大。說直接點,唐帝國在這個時候還有進一步挖掘工業潛力的能力,而美國則已經到了極限狀態。

一個國家的總體工業能力直接決定了軍隊的戰鬥力。第二次全球戰爭是世界上第一次完全依靠國家的工業實力來衡量戰鬥力的戰爭,戰爭拼的就是工業實力,拼的就是一個國家能夠製造出來多少的武器彈藥。也許,這個形容有點極端,可在戰場上,工業力量決定戰爭能力卻在每一個地方都表現了出來。也正是因爲美國的工業潛力已經快要發揮到了極限,因此,美國海軍的戰鬥力也就基本上到頂了。

在26年初的時候,美國海軍在參戰後的第三次大擴軍開始,準確的說,是第三次大補充。從一月份到三月初,美國海軍將陸續獲得六艘艦隊航母,十八艘重巡洋艦,二十四艘輕巡洋艦,以及四十餘艘新式驅逐艦。這些戰艦在服役之後都被編入了太平洋艦隊。另外,美國海軍還從英國租借了一艘“光輝”級航母,用來執行訓練任務。除了這些主力作戰艦艇之外,美國海軍還將有二十多艘護航航母將編入海軍的戰鬥序列,而之前,美國海軍的護航航母並沒有參加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在沒有更多的艦隊航母時,美國海軍也開始考慮讓這些護航航母到太平洋戰場上執行作戰任務了。

關於美國海軍的補充情況,帝國的情報部門是通過多條渠道證實的,並且將準確的消息提供給了前線的司令官。雷少卿拿到的也就是情報部門在經過了分析與證明之後提供的詳細的、完整的情報。到二月下旬的時候,這些美國戰艦已經在其東海岸完成了訓練工作,並且正式編入了太平洋艦隊的戰鬥序列,大概在三月底之前就能夠到達太平洋戰場。

除了補充的戰艦之外,美國太平洋戰區的人事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米切爾頂替哈爾西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可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米切爾都不可能像哈爾西那樣不受麥克阿瑟的影響,而讓他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大概也是個無奈的安排吧。

斯普魯恩斯仍然留任第五艦隊司令官,尼米茲原想讓他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的,但美國總統沒有批准,尼米茲仍然繼續擔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實際上,當時尼米茲是以退爲進,在第五艦隊被擊潰後,斯普魯恩斯很有可能被調走,而尼米茲提出讓斯普魯恩斯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一方面是他仍然信任斯普魯恩斯,另外一方面就是讓總統沒有理由把斯曾魯恩斯調走。結果也確實如同尼米茲所料,美國總統在駁回了尼米茲的提議後,繼續讓斯普魯恩斯留在第五艦隊。

美軍還有一些人事調動,不過都不是什麼大的調動,麥克阿瑟仍然負責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指揮工作,尼米茲照樣坐鎮夏威夷羣島。雷少卿在瞭解到了這些情況之後,對太平洋戰場上的變化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隨着美國海軍恢復元氣,太平洋上將再次掀起波瀾。

第29節 新的重點第6節 艦隊出擊(上)第10節 戰爭因素第14節 舞臺絕唱第46節 力所不逮第55節 找錯對象第41節 返航第60節 擴大搜索第12節 一攬子協議第20節 “隼”擊長空第3節 三大問題第19節 嘲弄(上)第10節 在硝煙中顫抖(上)第10節 三架馬車第7節 港口外的鯊魚第20節 遠距離接觸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23節 荊棘之路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20節 前進第55節 等待天亮第20節 起錨出航第51節 除惡務盡第48節 決勝因素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26節 黯然離開(上)第71節 電子眼第17節 展示力量(上)第38節 以牙還牙第63節 新式防空作戰第37節 立足之地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下)第46節 海上巨人的決鬥第37節 致命神箭第3節 新制度第81節 果斷出擊第56節 酣暢淋漓第4節 海軍轉型第53節 單挑第14節 沸騰的夜空第62節 埋葬第五艦隊第42節 謹慎前行第33節 冒險伏擊第33節 脫離風暴第26節 當爸爸了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下)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12節 爭論第46節 海上巨人的決鬥第3節 好友的前程第11節 假象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37節 臨危決斷第3節 整裝第4節 將領中的孔雀第22節 連環重拳(上)第18節 最後威脅第49節 百密一疏第47節 危機四伏第10節 接班人第5節 海峽風雲第8節 琉球島捷報第28節 軍人之魂第21節 全面備戰第7節 艦隊迴歸第63節 撿漏第38節 歸宿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24節 關鍵情報終章硝煙散盡第89節 自損八百第44節 重點清除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上)第66節 驚雷第27節 穩步推進第4節 共勉第49節 決戰之機第8節 臨時政權第56節 絕途第9節 一路西風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第15節 認清對手第54節 擦肩而過第46節 錯位第30節 拍板第5節 另類航母第35節 強弩之末第5節 祭戰友第8節 暗度陳倉第11節 受到置疑(上)第5節 體制改革第24節 軍事報復第10節 新戰術第6節 籠子裡的野獸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23節 滿身傷痕第43節 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