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刀鋒槍口

bookmark

爲應對美軍新的挑戰,海軍在太平洋上做出了大範圍的部署調整,並且安排第五特混艦隊、第一特混艦隊、第三特混艦隊全部返回太平洋戰場。相對而言,在這一系列的戰場調整中,談仁皓、雷少卿、姜仲民、常薦新、郝東覺等人都是直接受益人,只不過是分到的好處不一樣而已。而真正感到鬱悶的人不是他們,而是被派遣到了中太平洋戰場上的黃曉天。

黃曉天的預測可以說是相當準確的,在第二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一起返回帝國本土,接受了新的航母戰鬥羣,都有了三支航母戰鬥羣後,黃曉天就接到了新的安排,第四特混艦隊前往太平洋戰區報道,負責應付美軍在中太平洋方向上可能展開的戰略反擊行動。雖然在太平洋戰區,沒有任何人跟黃曉天競爭,但這卻是黃曉天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可軍令如山,他也不能違抗。四月初,在新的航母戰鬥羣完成了編入艦隊後的適應性訓練後,第四特混艦隊就開赴了中太平洋戰場。

任何人都知道,去中太平洋戰場是件吃苦不討好的事情。暫且不論這邊局勢的危險性,從海軍的總體戰略安排來看,進攻澳洲大陸是頭號任務,而在經過了接近兩年的苦戰之後,西南太平洋上的局面終於打開了,登陸澳洲就在眼前,而在登陸澳洲的作戰行動中,艦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任何艦隊在這裡都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可以說,這是分配勝利果實的時候了。

第四特混艦隊自成立之日開始,就一直在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範圍內活動,與之前的第二特混艦隊一樣,第四特混艦隊幾乎成爲了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專屬艦隊,可以說,顏國忠在西南太平洋上獲得的每一次重大勝利,都有第四特混艦隊的功勞。另外,第四特混艦隊還是“珊瑚海大海戰”中的主角之一。其功勞不在第一特混艦隊之下,更不在第三特混艦隊之下。憑此兩點,第四特混艦隊都有足夠的資格成爲帝國海軍中數一數二的主力特混艦隊。這些功勞可以說都是黃曉天一手建立起來的,而在第四特混艦隊的地位得到肯定的同時,黃曉天的能力也得到了肯定。從當時各特混艦隊司令官的能力上來看,自從雷少卿離開特混艦隊之後,黃曉天就是僅次於談仁皓的帝國二號艦隊司令官。

黃曉天本人並沒有爲此而沾沾自喜,更沒有爲此而驕傲。他很清楚自己與談仁皓的差距有多大,而且他更清楚,在郝東覺出任第二特混艦隊司令官之後,郝東覺的才能終於有了完全發揮的機會,而他自己是比不過郝東覺的。郝東覺所欠缺的只是時間與機會。另外,姜仲民也是一個極爲有力的競爭對手,如果算上元帥對姜仲民的格外照顧的話,那姜仲民就更加是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了。因此,黃曉天一直很努力,也很刻苦,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而且在待人處事方面也非常的謙恭,對艦隊官兵的要求也非常嚴格,這也正是第四特混艦隊能夠異軍突起的主要原因吧。

讓黃曉天很是不舒服的是,第四特混艦隊在西南太平洋上奮戰一年多,眼看就有最大的收穫了,結果第四特混艦隊被派到了中太平洋,這個完全陌生的戰場上來。不僅黃曉天感到不滿,當時第四特混艦隊的衆多官兵都感到不滿。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幾乎完全是第四特混艦隊在西南太平洋上配合陸戰隊進攻,爲什麼偏偏在這最後,最爲關鍵也是最容易獲得戰果的時候把第四特混艦隊從西南太平洋上撤走?

對於艦隊官兵的情緒,黃曉天只能安撫。他不是一個不知道輕重的人,而且論聰明的話,黃曉天不在郝東覺之下。雖然黃曉天沒有站在雷少卿的位置上,但是他卻比雷少卿看得更透徹。說白了,太平洋戰場上各艦隊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談仁皓這個“龍頭”被調走了。如果談仁皓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話,那麼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根本就不會存在雷少卿與姜仲民之間的鬥爭,更不會出現軍心不穩的情況。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黃曉天堅信,只要第一特混艦隊在南大西洋上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那麼元帥就會把談仁皓給招回來,到時候太平洋戰場上就將重新恢復秩序。

對第四特混艦隊來說,談仁皓如果能夠及時地率領第一特混艦隊趕回來的話,這肯定是最好的事情。就算到時候再不濟也將是第一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在中太平洋上共同迎敵,甚至有可能是第一特混艦隊留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第四特混艦隊轉戰西南太平洋。反正,這都要比第四特混艦隊單獨在中太平洋戰場上迎戰斯普魯恩斯好得多吧。

在當時的情況下,黃曉天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擊敗美國海軍第五艦隊,而是要穩住中太平洋上的防線,儘量拖延時間。黃曉天在到達關島的時候,甘永興就跟他通了電話,着重強調了這一點。就算第四特混艦隊有機會與第五艦隊決戰,也要千萬慎重,避免冒險,甚至可以考慮收縮防線以拖延時間。當時甘永興就暗示黃曉天,爲了穩住中太平洋上的防線,海軍會調整進攻澳洲大陸的時間,而且只要第一特混艦隊在南大西洋上擊敗了英法聯合遠征艦隊,那麼第一特混艦隊就鐵定會被調回太平洋戰場,到時候局面就將完全改變,再找機會與第五艦隊決戰也不遲。

黃曉天也確實是這麼做的。第四特混艦隊在到達了中太平洋戰場後,第四特混艦隊就一直在中途島東面海域活動。黃曉天也與韓紹鋒取得了聯繫,由韓紹鋒安排岸基遠程偵察機與遠程巡邏機負責協助第四特混艦隊監視中途島附近海域,而第四特混艦隊每天都會安排至少兩輪偵察任務,儘量避免遭到敵艦隊的突然襲擊。廖漢翔也對中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做了調整,進攻內克島的作戰行動被暫時取消,而原先部署在加德納島與萊桑島上的重型轟炸機被撤了一批迴去,補充一批遠程偵察機過去。而中途島、萊桑島與加德納島上的水上飛機基地也得到了增強。擴充了遠程海上巡邏機的數量,可這些部署並不足以完全抵消掉由斯普魯恩斯指揮的第五艦隊的強大威脅。

補充給第五艦隊的那些戰艦是在三月底的時候通過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的,四月初就到了珍珠港,正式編入了第五艦隊的戰鬥序列。而隨後,斯普魯恩斯就率領艦隊離開了珍珠港。當時黃曉天、廖漢翔及至甘永興都高度緊張了起來。當時,廖漢翔讓整個戰區都進入了戰鬥戒備狀態,甘永興甚至向聶人鳳提出,讓第二特混艦隊立即轉戰中太平洋。後來才知道這只是一場虛驚,斯普魯恩斯只是率領艦隊出海訓練而已,並不是前來挑戰第四特混艦隊。

從這件事上也能夠看出,第五艦隊在恢復戰鬥力之後,對帝國海軍有多大的威脅。斯普魯恩斯獲得了六艘艦隊航母,這至少可以組成兩支強大的三航母特混艦隊。而兩支特混艦隊的規模都與第四特混艦隊相當。就算把太平洋戰區裡的那四艘小型航母給算上,黃曉天都佔不到任何的便宜。另外,尼米茲爲反擊準備了好幾個月,他手裡有強大的陸戰隊、登陸艦隊,以及補給船隊,美軍的反擊絕不僅僅只是艦隊的反擊,而是結合多種力量發動的反擊,而艦隊奪取制海權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此,只要第四特混艦隊在中太平洋方向上被擊敗的話,那麼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擋住美軍的反擊行動,而廖漢翔在中太平洋上辛苦積累起來的勝利果實將被徹底摧毀。

可以想見,當時黃曉天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在第四特混艦隊到達了中太平洋戰場後,廖漢翔就將戰區艦隊交給了黃曉天統一指揮,雖然仍然保留了戰區艦隊司令官,但是黃曉天負責安排艦隊的所有作戰行動。而艦隊是最重要的防線,美軍稍有風吹草動,黃曉天的神經應付緊張起來。比如,在第五艦隊完成了訓練,於四月中旬底的時候返回了珍珠港之後不久,一支規模龐大的運輸船隊就到達了珍珠港。當時,黃曉天就認爲美軍的反擊即將開始,這支運輸船隊送來的是尼米茲發動反擊的作戰物資。而正好又有兩艘在珍珠港外活動的潛艇被美軍的驅逐艦擊沉,與基地失去了聯繫。結果,黃曉天判斷第五艦隊將很快出港,爲了避免遭到美軍的突然打擊,第四特混艦隊向東撤了大概400海里,差點就退到了南鳥島附近海域。而後來才知道,這仍然只是一場虛驚。那兩艘潛艇是在攻擊美國的運輸船隊的時候被護航的驅逐艦擊沉的,而且第五艦隊並沒有離開珍珠港。

到了四月下旬的時候,中太平洋上的氣氛已經非常緊張了。爲了及時掌握第五艦隊的活動情況,廖漢翔甚至調遣了十幾艘潛艇埋伏在珍珠港外圍。另外,當時部署在加德納島上的一批遠程偵察機還不間斷的在考愛島附近活動。可以說,當時爲了掌握第五艦隊的情況,廖漢翔把能夠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而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避免第四特混艦隊遭到突然打擊。只要第四特混艦隊在中太平洋上活動,那美軍就會投鼠忌器,不敢發動全面反擊!

直到四月底的時候,黃曉天也知道了南大西洋上的重大勝利,隨後就從廖漢翔那裡得知,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三特混艦隊都將被調回太平洋戰場,由新服役的戰艦去補充南大西洋艦隊。這時候,黃曉天才稍微鬆了口氣,至少第一特混艦隊很快就將回到太平洋戰場上來了。當然,他並沒有完全放權下來。原因也很簡單,就算第一特混艦隊在五月初返航,也要到五月中旬底的時候才能到達廣州,而艦隊肯定需要時間休整,戰艦需要時間維護,因此第一特混艦隊最快也要在六月上旬才能參加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也就是說,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第一特混艦隊纔有可能出現在中太平洋上。而美軍也肯定收到了相關的消息,並且判斷出第一特混艦隊將返回太平洋戰場,那麼美軍會不會利用第一特混艦隊還沒有到達太平洋戰場的這段時間發動反擊呢?

當時,黃曉天這邊的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的危險。雖然第五艦隊一直在珍珠港裡,只是偶爾分批出海進行訓練,可黃曉天的神經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特別是每次收到第五艦隊出海活動的消息後,他連覺都睡不好,誰能保證這不是斯普魯恩斯的有意安排,或者說是斯普魯恩斯在迷惑對手?

第四特混艦隊也一直保持着高強度的作戰狀態,艦隊官兵的壓力也很大。直到五月五日,黃曉天才收到了由廖漢翔發來的命令,第四特混艦隊立即返回阿普拉港,而戰區艦隊則退回到加羅林羣島海域。黃曉天也在當天就乘坐一架水上飛機去了中途島,在這裡換乘大型運輸機,在第二天就回到了關島。

第四特混艦隊在中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沒有結束,而這次讓艦隊返回阿普拉港,只是要艦隊在這裡休整。命令是直接由海軍司令部下達的,廖漢翔只是轉達命令而已。等黃曉天到達關島之後他才知道,談仁皓與常薦新在五日就回到了舟山,而這次讓他跟廖漢翔一起回海軍司令部,商討下一階段的作戰行動。

第28節 絕密工程第34節 後臺力量第40節 力不從心第1節 最後的炮聲第5節 勝利航線第3節 艦隊補充計劃第48節 決勝因素第56節 再戰第52節 飛蛾撲火第13節 死裡逃生(上)第23節 緊急出發第18節 長驅直入第27節 關鍵點第60節 超級炸彈第11節 英倫定局第32節 首要任務第48節 多手準備第16節 惺惺相惜第57節 圓滿的戰果第51節 戰區艦隊第26節 全面轟炸第4節 頭號艦隊第45節 前途艱難第11節 阻擊戰第9節 變革第37節 協議第3節 新制度第6節 從被動到主動第8節 琉球島捷報第5節 戰略部隊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上)第64節 未盡的任務第6節 雙重任務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51節 悔之晚矣第43節 敲門磚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24節 非議第25節 瘋狂的“神風第19節 墜落的“海雕”第8節 敏感技術第24節 炮轟海港第42節 穿梭轟炸第6節 訪問日本(上)第13節 磨刀不誤砍柴功第28節 背敵攻堅第34節 後臺力量第27節 守株待兔第46節 遮斷第44節 枯萎的大地第28節 誰輕誰重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51節 致命的位置第18節 選擇目標第30節 堅持方向第22節 趕盡殺絕第31節 火海上的舞蹈第27節 墨西哥參戰第19節 嘲弄(上)第26節 局勢突變第36節 機動艦隊第51節 艦炮殺戮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27節 分兵而行第12節 牛脾氣第20節 起錨出航第44節 突擊“大和”號第6節 門戶之見第6節 隼鷹展翅第70節 死板的代價第19節 嘲弄(下)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17節 刁難第55節 落幕第37節 成長第49節 老驥伏櫪第2節 新面貌第12節 擔當重任(下)第15節 四兩撥千斤第1節 最後的炮聲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29節 殺回戰場第20節 凱旋第65節 風火燎原第14節 真假圈套第41節 百密一疏第68節 絕途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22節 海浪翻滾第37節 獨立空軍第59節 毀滅性打擊第56節 再戰第61節 鎖定大局第46節 力所不逮第8節 盡其所能第54節 果斷追擊第36節 分兵第30節 心領神會第29節 遲到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