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章 軍議戰略

bookmark

117章 軍議戰略

“我大軍聚兵東向,先收興化,後克福州,”張世傑的手指頭在山河社稷圖上移動,說得口沫橫飛:“再令廣東制置使張鎮孫出韶關入湖廣,右丞相同都督文天祥自贛南反攻吉安,兩路策應,吸引元兵。”

“然後行朝大軍沿閩江逆流而上,南劍州再入建溪,進建甌溯南浦溪過浦城,十八里鋪、楓嶺關走仙霞嶺古道入兩浙路,至衢州後由衢江、富春江順流而下直趨臨安。”

“若臨安砥定,則天下勤王豪傑必蜂擁蟻聚,百姓必嬴糧而景從,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則大宋中興有日!”

張世傑說完,將手重重的在桌案上一拍,昂首挺胸,彷彿已然勝利在望,楊亮節、陳宜中、劉黼、蘇劉義等人紛紛點頭稱是,陸秀夫眼中更是射出略帶狂熱的光芒。

只是那一下猛拍,砰的一聲響,正好八歲大的小皇帝,在母親懷抱裡端着個小碗吃蓮子羹,嚇得手一抖,瓷碗跌到地上,叮噹一聲打得粉碎,大煞風景。

張世傑慌忙跪下謝罪:“微臣御前失態,驚了聖駕,有罪,有罪。”

楊太后卻十分的客氣,溫言撫慰這手下頭號大將:“張將軍豪傑本色。你們商議軍國大事,小官家奴自照顧,不妨事的。”

張世傑謝恩不迭,好一派明君忠臣的氣象!偏偏就有笨小孩來戳穿皇帝的新衣。楚風皺着眉頭,指着山河社稷圖:“張鎮孫、文天祥兩路,本是各地義軍。剛拿起武器的老百姓,戰力和韃子精兵相比,十不當一,在山中憑險據守有餘,平地野戰不足,若要他們出兵策應,恐怕擋不住韃子鐵騎衝擊。

從仙霞嶺古道入兩浙,且不說一路上艱難險阻。便是到了臨安,那裡地形起伏平緩,韃子鐵騎之外,還治了長江水師,去年全太后、恭皇帝守不住臨安,如今更是山河殘破,我們又何以能防守得住?”

楚風這番話,本是誠心誠意地肺腑之言。但張世傑臉上就掛不住了,因爲去年前年防守臨安的主將就是他自己。

張世傑出身北方,是指揮步騎兵的高手,防守鄂州、出援黃州幾次陸戰打得非常精彩,不過水戰就十分的稀鬆平常。

前年七月間。他指揮水軍。劉師勇指揮步軍。在焦山江面和蒙古大將阿術決戰。其時。宋軍“舳艫連接。旌旗蔽江”。本來具有很大優勢。張世傑卻以十船爲一方。用鐵鎖連在一起。下碇停泊。並且嚴令船隻不準起碇開動----他把靈活機動地水上力量。按守城或者連環甲馬地套路來用了。

結果元軍以火箭射擊。宋軍船隻停在水上被動挨打。士卒不戰自亂。張世傑大敗虧輸。宋軍元氣大傷。“宋人自是不復能軍矣”。當時有人說“張世傑步兵而用之於水。劉師勇水兵而用之於步。指授失宜。因以敗事”。

去年初。元兵迫近臨安。張世傑請求三宮移駕入海。自己和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戰。那時全太后要投降元朝。不許出戰。於是他就帶兵離開了臨安去定海。

和上次焦山大戰指揮失誤不同。這次確實是形勢所逼。畢竟皇帝太后要投降。你一個將軍還能怎麼辦?但眼高手低嘴巴大地清流文人不這麼看。他們紛紛冒出來破口大罵。指責張世傑“惟務遠遁”。搞得他丟盡了臉面。

就是因爲有這段緣故。張世傑聽了楚風說“去年沒守住臨安。今年打下了也守不住”。他心裡面就十二分地不痛快。面子上也掛不住了:“本帥自然不如楚總督神機莫測。琉球軍大炮震裂雲霄。本帥麾下大爲不足。但衆將士只願收復故土。滿腔熱血就灑在臨安。也無愧於天了。”

陸秀夫心頭暗笑。張世傑分明是說琉球人只仗着大炮厲害。並無實在本領。所謂血灑臨安。也是要一洗“惟務遠遁”地恥辱呢!這楚某人把別人地策議貶得一錢不值。倒要聽聽他有什麼妙計:“楚總督有什麼高見。不妨指點一二。下官們洗耳恭聽。”楚風也不是傻子。見衆官神情怪異。張世傑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猜到也許哪兒得罪他了。便向他躬身行禮:“張樞密黃州、鄂州力戰。浴血廝殺令韃虜膽寒。下官是十分佩服地。”

張世傑一股無名火從頂門心上冒出三尺高,你說我黃州鄂州力戰,豈不是譏笑焦山大敗、臨安不戰而走?卻見楚風神色正肅,不像譏嘲的樣子,只好板着臉聽他怎麼說。

“高宗南渡後,江南半壁得以保存,除了民心士氣忠臣良將,關鍵還在長江天險。”楚風將連日和手下軍官議論的內容倒了出來:“金兵水師較弱,兀朮說南人使船,好像我們北人使馬,怎麼了的,我軍以此天險爲憑依,方能又保得百餘年江山。

如今不同高宗朝,兩川、荊湖盡在蒙元掌中,敵船從上游順江而下,其勢難擋,長江天險非我所有,而爲敵軍之助,則臨安必不可守!”

朝堂衆人聽了這番話,輕輕點頭,確實,韓世忠黃天蕩困兀朮,虞允文金山大捷,這幾次保全江山的關鍵,都在長江水師,如今長江爲蒙元所有,臨安地勢平緩山形低矮,實在無險可守。

“爲今之計,守江不如守山!”衆人目光隨着楚風的手指頭在地圖上移動,忽然眼前一亮,“諸公請看,從仙霞嶺到南劍州,再到文丞相開府地蓮城、汀州,武夷山連綿不絕。兩廣以北,以韶關爲中心,南嶺向東西展開,東端和武夷山相接。武夷山、南嶺將兩廣八閩與荊湖兩浙隔開。

既然長江天險已不可守,不妨將戰線南移千里,變守江爲守山。蒙古韃子兵騎射厲害,只能在平原逞兇,山地間難以施展,我軍只須在要道築城寨、用大炮,憑險據守,再加畲人、客家山民爲輔助,韃子鐵定過不了這連綿羣山!”

張世傑微微點頭,他久歷戰陣,一聽就知道這個方略的可行性比自己的高,自己一心收復臨安洗雪前恥,卻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沒想到。到底武人心眼直爽,剛纔的不快拋到了九霄雲外,誠心問道:“據守兩湖八閩固然是好,但我們就留在這溼熱瘴氣之地麼?”

楊亮節笑道:“張相公到底是北人。兩廣之地在漢唐時爲遠瘴地面,如今北人南遷,遍地種植水稻,兩廣八閩已成膏腴之地,富庶不下江南,何來瘴氣一說?”

“我們佔據嶺南,並非不圖進取。”楚風的手指繼續在地圖上移動,“守住南嶺、武夷山,八閩兩廣瓊崖四州便全爲我有。此地溫暖,水稻一年兩熟,軍糧無憂,廣州泉州俱是通海大港,可以大興海貿徵收財稅。

朝廷再出兵,聯合文丞相一軍,沿羅霄山北進,長沙、鄂州(武漢)、隆興府(南昌)三大城分別在羅霄山東西北三面,徐圖收復,則荊湖可定。

兩廣兵出柳州北上,經武陵山東麓,過黔陽入川,那裡合川釣魚城還在堅守,元韃子的東西兩川行軍元帥府,打了許多年也不曾打下,兩川人南望王師的赤子之心殷切,只須王師北上,則兩川不難平定。

收復兩川、湖廣,則雲南貴州之敵和北元斷開聯繫,不足爲慮;兩川荊湖在手,順江而下取金陵,則長江天險又回我掌中,江南不攻自克,此時再以南方人力物力北伐中原,直搗黃龍!”

“好!”張世傑完全拋開了之前地芥蒂,鼓掌高叫,幸好小皇帝手上沒有拿什麼東西了,否則又要打得粉碎。

陳宜中不懂軍事,但看了張世傑的反應,也知道楚風這個方略大約不錯,便問道:“實施這個方略,有什麼要點?”

楚風道:“如今行朝軍兵十五萬,守武夷山應該沒什麼問題,張鎮孫廣州堅城,又在更南方,料想他還能堅持,唯有贛南的文丞相,位置十分關鍵,羅霄山在南嶺和武夷山之間,若是贛南不守,則八閩兩廣不能保全。

文丞相手上沒有朝廷經制軍隊,全是各地豪強、山賊、義軍,戰力與蒙古兵十不當一,是目前最危險的一環。正好陳將軍”,楚風看了看陳淑楨,“陳將軍畲漢義軍山寨都在閩西,與贛南相接,楚某願領琉球軍與陳將軍攜手,北上助文丞相一臂之力,若贛南得以恢復,再西進南嶺,和廣東張鎮孫、廣西曾淵子聯成一片,則大勢定矣!”

聽到楚風要和陳淑楨、文天祥聯兵,陸秀夫心裡就打個突:這楚某結交公主,又和外臣、畲漢義軍聯絡,別是另有企圖吧?

陸秀夫這人,清忠耿介,和後世的海瑞是一類人物,就是全天下我最忠心,除此之外看誰都有毛病。到崖山海戰時,張世傑勸小皇帝逃跑,其實跑路還大有希望,畢竟後來張世傑曾淵子等人帶着好幾萬兵成功跑掉了,但陸秀夫誰都信不過,說怕被奸細出賣----明白指着說張世傑想將皇帝送與元朝邀功請賞,如今事不可爲只有一死,於是揹着小皇帝跳了海。

連大半輩子替朝廷拼命,宋亡後投水自盡的張世傑,陸秀夫尚且信不過,他又怎麼會相信楚風?

115章 大長公主267章 改造俘虜765章 搶時間792章 兵變191章 亮劍197章 陸秀夫的鎮定十四章 怯懦576章 平沙際天極但見金龍驅九十章 阻截登陸457章 婺源風暴273章 山村親家412章 阿合馬的心計727章 有競爭纔好856章 東線的暗流375章 第二師七十六章 度量衡757章 驚濤一零五章 炮打泉州600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高歌入漢關上592章 外交戰線下200章 儒學宗師596章 小喬初嫁雄姿英發583章 北國之春266章 別了高麗278章 清明節764章 釣魚八十章 觀音下凡529章 關中432章 雙雄會下189章 不見南師久177章 榨乾日本423章 日食元軍的崩潰319章 術與道264章 神佑漢軍220章 破軍209章 烏雲380章 阿合馬的門包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85章 釋奴293章 祭奠743章 文明之徵服上815章 沸騰之海下163章 陳跑跑真的跑了七十三章 信念346章 大都風雲九十五章 小二黑結婚866章 冊封教皇四十八章 穿幫521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616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三238章 革新596章 小喬初嫁雄姿英發478章 決一死戰292章 爲漢奸戒587章 天風海雨細無聲410章 捐輸報效643章 神兵似從天上來五350章 好消息745章 文明之徵服三566章 雙雄會四八十八章 海上炮擊322章 似是而非213章 新的長城一零七章 大爆炸111章 正義的審判二十一章 建制154章 都不是傻子414章 掛印不封金864章 西爾維斯特四世二十三章 剪式帆船729章 禽獸不如802章 教父261章 高麗的冬天247章 視察工廠245章 東瀛風雲335章 想跑沒那麼容易324章 元老院的鬥爭六十二章 脫險646章 願者上鉤180章 風雲變幻773章 阿凡提之決斷363章 馳援267章 改造俘虜358章 諜中諜329章 軍火販子一百章 得道與失道378章 發展工商190章 崖山崖山842章 保加利亞第三部九萬里風鵬正舉672章 氣球上第8章 漢軍722章 嫁人是怎麼回事697章 戰沙匪747章 日心說的勝利268章 攻佔耽羅839章 北方戰略583章 北國之春152章 信用貨幣651章 俄羅斯人的煩惱213章 新的長城875章 紅色多瑙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