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超越XB70的轟20戰略轟炸機快下線了

到時候殲二零戰鬥機和殲轟八戰機,這對最強搭檔,就可以成爲全世界最強的四代機組合了。

要是再加上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空警3000預警機,那可以說是找不到對手了。

而現在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的總裝,也進入尾聲了。

甚至爲了讓轟二零戰略轟炸機,能夠早日進行首飛,趕上七十週年大閱兵,上級還決定讓渦扇25C發動機,提前交付,在飛行平臺測試的同時,就裝上轟二零戰略轟炸機,進行領先試飛。

這種做法其實在歷史上也是有不少的,特別是戰略轟炸機的加力式大推力發動機,那可沒有什麼平臺可以讓它測試加力推力的,畢竟很多試飛平臺都是運輸機或者客機,客機運輸機是亞音速飛機。

在新建成的巨大總裝車間內,李鐵和林鵬又看到了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的樣子,它幾乎已經看不出還是在總裝當中,整個機身和機翼都已經完成了,只有內部結構和線路的最後工作了,當然還差四臺渦扇二五C發動機沒有塞進去。

看到自己設計出來的飛翼式戰略轟炸機,那龐大的體型看起來就像是充滿科幻色彩的未來星際戰艦,林鵬也很激動。

李明偉笑道:“林總,李工,咱們的轟二零戰略轟炸機,已經初具規模,現在雖然還沒有上隱身塗料,但是看起來已經非常的震撼了,我想任何人只要看了我們的轟二零戰略轟炸機,都會被它所震撼到的!”

林鵬看着自己設計的全世界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不由得想起了四十年前一出現就震驚世界的夢幻戰略轟炸機,它就是XB70女武神戰略轟炸機。

林鵬感嘆道:“看到咱們的轟二零戰略轟炸機,我想起了四十多年前,M國設計研製的女武神戰略轟炸機,這款戰略轟炸機一出來就嚇得毛子趕緊研製了米格二五戰鬥機,XB70女武神轟炸機有二百五十噸的身軀,也有三馬赫的速度,二萬三千米的飛行高度。在那個時候,我們的航空工業,根本不敢想象,這種戰略轟炸機怎麼能夠研製出來,但是現在我們做到了!”

李鐵笑道:“是啊,我想那時候咱們的航空前輩,一定會想象,M國人怎麼把它設計製造出來的吧?現在我們的轟二零戰略轟炸機如果亮相之後,恐怕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會這麼想!”

XB70女武神確實是一代神機,它本來是用來替換B52戰略轟炸機的,當時波音公司的北M航空公司分別提交了兩個方案,這兩個方案的最大起飛重量甚至都達到了四百五十噸之多,而且還能夠進行三馬赫的衝刺!

後來這兩個方案都被否了,最後北M航空公司中標,這個轟炸機定名就是B-70女武神。

第一架XB70A在1964年5月11日首次公開展示。所有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都被它震撼到了,女武神的外形在那個年代是那樣的超凡脫俗,即便是放到現在同樣也是驚世駭俗的。

女武神有六臺渦噴發動機,按三加三的配置吊掛在翼下的兩個吊艙內,兩個吊艙合併爲一體,從外面看如同只有一個吊艙,從後面可以看到六個巨大的尾噴口。

女武神的造價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是七點五億美元一架,它可比後來的B2隱身轟炸機還要貴。

因爲這是六十年代的價格,要知道當時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航母也只有四億多美元一艘,也就是女武神相當於兩艘航母的價格了。

放到現在,那可不就是一百多億美元了嗎?現在最先進的福特號航母,造價就是一百億美元,女武神放到現在那就是全世界最貴的飛機,也是全世界最貴的武器。

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當然沒有這麼貴了,雖然它的性能遠遠超過女武神,但轟二零戰略轟炸機只有八億美元的成本。

當然要是生產數量大一些的話,肯定還會下降,有可能六億美元一架的成本就夠了,這是因爲它應用了很多成熟的技術,還有林鵬貢獻的技術,這樣研發成本就大大的節省了。

八億美元,其實也不貴,要知道一艘052C導彈驅逐艦造價就接近四億美元,一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要十八億到五十億美元,一艘海豚級常規潛艇都要五億歐元!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六億美元!

所以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的成本和價格絕對是非常低了,要知道M國最新搞的B21戰略轟炸機,一百噸不到就要五億美元了。

女武神爲了實現三馬赫的速度,所以不但設計成了程波體的氣動佈局,而且還用到了很多克服熱障的材料,所以價格自然是很高了。

但轟二零戰略轟炸機,並不追求三馬赫的速度,它的最大設計速度二馬赫左右,最重要的是它有非常好的隱身性能,採用了飛翼佈局,航程和作戰半徑都是世界領先的。

女武神在當時雖然是最先進的,放到現在那些指標也很難達到,但是它的可靠性就不行了,二號機在試飛中墜毀,最後只剩下一號機,項目最終被取消。

李明偉笑道:“咱們的轟二零戰略轟炸機,是世界上最大的隱身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這一點是沒有誰能夠追上的,M國人搞的B21戰略轟炸機,比咱們的轟二零小得多了!”

李鐵道:“沒錯,咱們是世界第一了,我想等轟二零戰略轟炸機首飛之日,恐怕全世界都要爲之震驚了,咱們希飛公司,一飛院要轟動世界!”

林鵬呵呵笑道:“是啊,咱們想不出名都不行了,不過這樣也好啊,咱們希飛公司和一飛院,就是要成爲東方的洛馬公司和臭鼬工廠!我想這一天已經不遠了!”

看到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的總裝進行得這麼快,林鵬也非常的自豪,因爲這是他設計的戰略轟炸機!

除了轟二零以外,他還擔任了高新九號等重點型號的總師之職,所以林鵬現在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忙的飛機設計師了。

沒辦法,能者多勞,誰讓林鵬是全世界最厲害的飛機設計師呢?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因此他就只能辛苦一點了。

第五百四十六章 陣風和颱風誰更出彩第八百零四章 ARJ21-1000不適合改裝反潛巡邏機(求收藏訂閱)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轟的動力: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完成持久試車考覈第一千一十八章 主抓轟20戰略轟炸機等十數個重點型號第六百零四章 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第九百一十章 梟龍VS鷹獅第七百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試車的震撼第四百九十四章 殲二零是空軍的利劍和重拳第五百二十九章 豪華車簡直不要太多第四百二十一章 寶馬X6更適合你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飛豹的生意又上門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北金車展震撼上市的緊湊型SUV領派LP6第三百九十四章 運九的最後一次滑行試驗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全球最強戰略轟炸機第二百零七章 無人機自己飛進來掉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軍迷們大飽眼福(懸賞:一個盟主在兩更的基礎上加十更)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轟二零戰略轟炸機超音速試飛第八十一章 爭取早日立項第九十章 飛豹引起的轟動第七百五十一章 一飛院的艦載機設計方案第八百一十七章 造噴氣式私人飛機引發的熱議第四百九十章 飛翼20順利完成首滑第九百九十三章 軍方也在評估骨頭鷹戰鬥機?第六百七十九章 自主品牌銷售收入榜首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起準備復活的遠轟和大飛機第三百七十二章 國產戰略運輸機的三種動力選擇第八十九章 解決國產戰機心臟病的辦法第四百零七章 飛機設計師客串汽車設計師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強強聯合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鵬航空要搞空中三蹦子第一千零三章 空軍喜提殲轟八戰機第九十二章 我們的殲十不比陣風差第五百八十一章 世博會貴賓專用車LX3轎跑SUV第六百零五章 太空戰機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東西第三百八十章 ARJ21翔鳳終於要首飛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腦機融合異能又發揮作用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隱身梟龍現身了第九百零二章 中航特飛所承擔地效飛行器重任第六百五十九章 空地導彈打靶測試第二百一十五章 遠轟項目有可能要提前實施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轟20即將完成詳細設計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龍之利爪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第四百八十六章 給家鄉做點好事第九十三章 鴨翼之間的比拼第九百一十章 梟龍VS鷹獅第一百四十一章 和砂特人談判第五百二十五章 獲取奧迪Q5技術資料第四百七十七章 打破自主品牌的價格天花板第九百三十五章 殲轟8隱身戰鬥轟炸機完成試飛第四百六十章 營銷手段太重要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M軍也搞新一代隱身武裝直升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過年回家就遇上尷尬事兒第三十三章 殲轟七A不能承受之重第九百五十五章 國產艦載武裝直升機刻不容緩第二百五十七章 無人機還可以送快遞?第七百一十八章 航母style即將到來第五百五十五章 訂單突破五千臺!第八百零四章 ARJ21-1000不適合改裝反潛巡邏機(求收藏訂閱)第二百六十二章 闖關迎接新娘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LX3碰撞測試滿分!第八百三十九章 毛子也想買長江發動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運九是一個很好的預警機平臺第一百八十七章 國內首條飛機脈動式生產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葉子要改飛戰鬥機第六百三十三章 聯翼佈局的戰略轟炸機第五百八十九章 非常大膽的首飛計劃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超越CH53K超級海上種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曙光女神和脈衝爆震發動機第九百零四章 打造未來飛行汽車第一百三十八章 震撼人心的首飛(跪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七章 阿三軍迷大戰巴巴羊軍迷第四百五十三章 打造純正中國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殲轟八成建制裝備第四百六十九章 終結合資品牌暴利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鵬汽車就是要終結合資品牌的壟斷第四十四章 艱難起飛的“翔鳳”第一千一十一章 殲轟八首次試訓第二百五十八章 殲轟七B納米隱身塗料獲突破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鵬汽車要做中國的BBA第六十九章 製造驚喜計劃實施第五百四十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都要開發隱身戰機第六百九十四章 地效飛行器和空中三蹦子第一百章 逃脫的機會第七十章 殲轟七改進型引起的熱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雙喜臨門第二章 消失的萊格賽650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國產空中跑車首飛成功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也快下線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中國空軍王牌女飛行員第三百六十三章 ARJ21很快就將發展出一百五十座加長型第八百九十八章 ???首滑試驗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到時候買架噴氣式私人飛機第六百二十九章 宋璐也要來大鵬汽車上班第三百六十章 咆哮的電戰飛豹第二百九十五章 葉子在林家的第一個新年第六百三十三章 聯翼佈局的戰略轟炸機第五百零九章 媒體對LX3的極盡“吹捧”第九百八十九章 武直十九取得測試第一第八百四十六章 ???未來渦扇技術發展的內部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