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

bookmark

轉眼到了四月份,新皇登基已經兩個多月了。大將軍竇武可以說躊躇滿志。

竇氏祖籍冀州清河望族,自從竇家女被孝文皇帝立爲皇后,竇家就從此進入大漢帝國的政治舞臺。到孝景皇帝期間,竇家子弟在朝中勢力龐大,竇氏家族的重心也就從清河移到了關中地區。孝景皇帝死後,因孝武皇帝年幼,孝文竇皇后就成了竇家第一位執掌朝綱的太后。

孝文竇太后死後,最有能力執掌竇氏家族大旗的竇嬰捲入了與新外戚田蚡的惡鬥,幾個回合後敗北被囚。沒有政治經驗的竇嬰在牢中爲了自保,祭出昏招,竟拿出了孝景皇帝的遺詔。詔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這份遺詔是孝景皇帝怕自己死後,外戚弄權,孝武皇帝處境艱難,利用竇家這一老外戚來牽制田家這一肯定會得勢的新外戚的。此時孝武皇帝已經親政,怎麼會允許這樣一份凌駕於皇權之上的詔書存在呢。孝武皇帝萬般無奈,一方面否認這份詔書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毫不猶豫地誅殺了竇嬰家滿門。自此以後,竇家暫時退出了大漢帝國的政治舞臺。

到了新莽後的亂世,竇家出了一位傑出的人物——竇融。他以張掖國都尉的身份起家,逐步控制了河西,被河西五郡(西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推舉爲大將軍,成了事實上的河西王。竇融又以傑出政治家的敏銳目光,看準並及時投靠了光武帝劉秀。在光武帝擊敗隗囂、穩定西北邊獨疆等戰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竇家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前後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顯赫程度超過當時的貴戚。

到了孝明皇帝年間,竇家子弟飛揚跋扈,胡作非爲。竇融的兄子竇林和親子竇穆先後被治罪,竇家權勢受到影響而逐漸走下坡路。

到了孝章皇帝時期,竇家又出了一位皇后。這位竇皇后自己沒有孩子,善妒。孝章皇帝立了宋貴人的兒子劉慶爲太子後,這位竇皇后設計陷害,最終孝章皇帝廢掉了太子,還不罷休,逼宋貴人服毒自盡。竇皇后的狠毒嚇壞了章帝另一個生了兒子的樑貴人,她主動投降,把自己的兒子劉肇送給竇皇后當養子,劉肇沒多久就成了太子。竇皇后對主動投靠自己的樑貴人也不放過,不僅逼死了樑貴人,還把樑家搞得家破人亡。

孝章皇帝31歲就英年早逝了,年僅十歲的太子劉肇登基爲孝和皇帝。這位竇皇后也順理成章地成了竇家第二位執掌朝綱的皇太后。

在孝章皇帝立竇氏爲後時,竇家的一位大權臣登場了,他叫竇憲。竇穆的孫子,竇皇后的哥哥。這位老兄比他祖父還要飛揚跋扈,連皇家公主都不放在眼裡,竟用極低的價格強買沁水公主的園田。事情敗露後,他妹妹竇皇后向孝章皇帝說盡好話,降低服飾等級謝罪,纔沒讓他坐牢。

孝和皇帝登基後,有妹妹竇太后罩着,他又得到重用,進位侍中。一朝得勢他更加猖狂,甚至連自己的妹妹當朝太后都敢相欺。因竇太后寵幸都鄉侯劉暢,他怕劉暢分了自己的權勢,竟偷偷把劉暢殺了。事情敗露後,竇太后太怒,把他禁閉在內宮之中。

他怕從此再也不會受到重用,向太后請求北擊匈奴贖罪。單從戰術和局部戰略上來說,竇憲取了空前的戰果。正是他率領帝國大軍(南匈奴和一些歸附大漢的部族也出兵相助)把北匈奴徹底擊敗,“出塞三千里”,把北匈奴趕得不知所蹤(逃歐洲去了)。比衛青、霍去病還厲害。但從戰略上來說,無疑是一次勞命喪財之舉。因爲帝國的實力沒有能力控制北面的大片草原,沒過多久,鮮卑人乘虛而入,控制了那片草原。帝國的安全形勢沒有因爲這次戰役而改變。

竇憲打了勝仗就更了不得了,孝和皇帝封他爲大將軍,賜武陽侯(食邑二萬戶)。他還不幹,非要把大將軍在朝堂上的排位排在三公之上(原帝國大將軍位列三公以下,自竇憲後位列三公之上)。他還把竇家子弟和親信安排在帝國各要害部門,封官賜爵,把孝和皇帝完全架空了。

這下輪到孝和皇帝鬱悶了。只要皇帝鬱悶了,權臣就要倒黴。孝和皇帝與中常侍鄭衆商量了一個計劃(孝章皇帝比劉志有風度,不搞如廁議事),就把竇憲及其黨羽全部除掉了。竇家又暫進退出了大漢帝國的政治舞臺。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到了竇武這一代,又靠竇妙封后進入了大漢帝國政治舞臺的中心。從竇武在劉志死後想找一個幼帝,一朝大權在握就一門四侯的手段來看,他的政治野心一點也不亞於他的祖先竇憲。只是他的童年生活環境與竇憲全然不同,他的身上少了些紈絝氣,多了些書香氣。他做事常常會多些考慮,不會象竇憲那樣不計後果。

新帝登位之初,他已注意到了黨人與他的疏遠。太傅的執意辭爵也讓他難堪。不過這些都過去了,他家裡每天高朋滿座,巴結他的人絡益不絕。他感受到了大權在握的感覺。

把陳蕃這個老臣安排到太傅這個位置真是做對了。日常大量煩瑣的事務都由陳蕃做了,重大事情會找自己商量,竇武只需官吏任免權就足以控制朝政了。

杜密安排在太僕這個位置上也是妙招。杜密在黨人中的地位僅次於陳蕃,號召力很強。太僕儘管只是掌管皇家御馬,沒有什麼實權,但也算是九卿之一。這樣的安排能爲自己在黨人裡贏得好名聲。

讓李膺做司隸校尉也是人盡其才,現在洛陽及司隸地區太平多了。李膺是連張讓的弟弟都敢殺的主,誰想鬧事還得稱稱自己的斤量。

讓竇武煩心的是現在帝國的關鍵崗位沒有空缺,自己的親信很難安**去。本來竇武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竇機任侍中兼虎賁中郎將的,那可是個十分關鍵的崗位。可是現在那個位置上是劉淑佔着。劉淑可是個大有來頭的人,是正宗的皇族子孫,在士人中的地位與陳蕃並起並坐的。更要命的是那劉淑賊精賊精的,做事園滑,抓不住他的小辨子。就說上次的黨錮事件,他和陳蕃等朝中高官各自上書抗爭,爲黨人不惜得罪皇帝劉志,賺夠了名聲。陳蕃被劉志貶爲庶民,嘿,那劉志竟然沒有動劉淑。

最讓竇武省心的是自己選的那個小皇帝了。沒有跡象顯示這個小皇帝對權術感興趣,反而對機關情有獨鍾。小皇帝擺弄出來的那個“牛氏風箱”還真是個好東西,既可以大大促進帝國的冶鐵業,還以可爲帝國增加稅收。竇武已把自己當作帝國的當家人了,財政收支也是自己考慮的核心內容。要是小皇帝愛亂花錢,自己還真不得不爲他籌集。

聯合黨人應該算是一步好棋,讓竇武在短時間內站穩了腳根。但問題也出來了,前朝受迫害又有影響力的黨人太多了,王暢、劉佑、魏郎、趙典、朱寓、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範滂、尹勳、蔡衍、羊涉、張儉、岑至、劉表、陳翔、孫昱、宛康等等,太多了,加上太學生就更多。這麼多人,到哪兒去找這麼多職位來安排。帝國的機構現在已顯現出冗員問題了,要是胡亂擴大編制更會加重帝國的財政負擔。現在這些人還來巴結自己,說實際點還不是指望自己給他們安排崗位。要是這個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這些人就會慢慢對自己失望,甚至會站到自己的對立面去。在自己還沒有根深蒂固之前,這種傾向對自己是有極大危害的。

黨人要求打擊宦官勢力除了政治上的訴求外,理所當然地有實際的利益訴求。那就是能清理出一大批崗位來。

現在最不讓竇武省心的是自己的女兒竇妙。幾個月的太后做下來,再也不是那個“一切但憑大將軍做主”的乖乖女了。上個月,自己這個女兒不聲不響地在宮內和帝國機構中安排了一百多號人,而且大多數是宦官或宦官的子弟。這樣下去矛盾都集中到竇武頭上來了。

昨天,竇武還爲此進宮進見了自己這個太后女兒。他語重心長地跟女兒說:“按律宦官只限於管後宮瑣事,聽使喚,守門戶,收發財物而已。而今他們參與政事,握有重權,他們的爪牙遍佈全國,盡幹貪暴殘忍的事。人情鼎沸的原因就在此。應當將這些人全部廢誅掉。”誰知女兒不僅不同意拿宦官開刀,還在自己這個父親面前稱起哀家來了。還說:“大將軍要盡心處理朝中大事,宮內的事就讓哀家來管吧。”

難那,大將軍竇武覺得有點力不從心。

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第二十章 危機暴發第七十一章 徐晃凱旋一三一章 平常心第八章 牛氏風箱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一一八章 段殺神請戰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軍一四四章 張家紙業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第五十五章 戰略佈局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第二章 初入漢末第七十四章 石拱橋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第八十二章 南下目的第二十三章 親政 新的開始一四零章 柳暗花明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第九十六章 不安命 貪過了界第七十四章 石拱橋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一二六章 困獸猶鬥一二二章 又要讓豪族放血第二十三章 親政 新的開始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第八十九章 牛弘的治亂觀一百零四章 動妄念遭殺身禍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一三二章 頂級運動場一三六章 窺探天機要付出代價第八十二章 南下目的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第二十五章 衣冠南渡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第八十五章 季布後人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書第四章 太廟裡的牛氏宣言一三二章 頂級運動場一四一章 孫郎採藥第二十三章 親政 新的開始一二八章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三十四章 新興學科第七十二章 南下 軍事不是最主要的第六十二章 十年之約第三十五章 盧植與董卓一四七章 分魚妙招一四一章 孫郎採藥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一四四章 張家紙業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三十七章 西郡的暴發戶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書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第五十七章 初會天香一三二章 頂級運動場一四一章 孫郎採藥一零六章 把人往南方趕第八十八章 打開一扇窗第七十七章 女兒國中的漢家男兒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一百零四章 動妄念遭殺身禍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一四一章 孫郎採藥第八十九章 牛弘的治亂觀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第五十二章 世事無常一四一章 孫郎採藥第五十四章 西域歸心一五零章 坐懷不亂新說一一五章 電的問世第九十九章 地震一零七章 南下潮一五六章 閒職妙用第五十五章 戰略佈局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第八十五章 季布後人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窮人一二一章 新的着力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