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帝國高官擴大會議的相關內容傳出去後,洛陽震動,天下震動。
在農業文明社會裡,很多人一生奮鬥,就是爲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畝三分地,土地是農業社會最主要的財富。越是下層的百姓,對獲得土地的慾望越是強烈。
從街頭巷尾到茶樓酒館,都在議論這事。有人說,這南方開發要是把地劃成很小的一塊塊就好辦了,一家一戶也可以去。其它人笑他,說把地全部弄成小豆腐塊,誰來修路,誰來挖渠。有人出主意說,一家不行,十家二十家可以聯合起來,那不是相當於一個大戶了嗎。馬上有人說,百人百心,聯合不起來的。
還有一些本來是遊牧部族的子弟,流落帝都打零工生存的,也想南下。到處打聽南方有沒有草原,能不能放羊。別人笑他,怎麼總想着放牧,揹着家到處跑。現在時興辦牧場,圈養,豬羊雞鴨一大羣,那多好。
而一些大戶豪族注意到了新任太傅盧植的表態,就有了兩全齊美的想法。那就是北方的家業也不放棄,拿出一部分財力來參與南方開發。盧家可是北方四大家之一,盧家的做法代表了帝國超級豪族的動向。有的家族本來就是幾兄弟,家主一過世就要分家,家主乘自己在世時就動員願意闖的兒子到南方發展。
大戶豪族的利益自然有帝國的高官照顧,小地主和自耕農也想找個代理人,代他們在天子面前說說話。於是,有人想到了田豐,他是帝國九卿裡唯一沒有家族背景的人。有道是侯門深似海,身爲帝國九卿的田豐家,也不是一般下層人士能進的。但這難不倒他們,俗話說,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只要很多人心動了,自然會想到辦法的。
有人就想到了洛陽太學的太學生。有些出身貧寒的太學本來就在思考這一問題,除了自己在帝國的發展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外,下層百姓能不能在帝國的發展中獲益。雙方的想法一拍既合,於是就絡續有太學生往田豐家裡跑。還有些太學生聯合向牛弘上奏摺,把帝國南方開發中讓農戶參與的想法提了出來。
帝國的南方開發風也吹到了宮裡,一天,陽安公主劉華急匆匆地來找牛弘。劉華這年把突然長大了,有點象個大姑娘了。
“皇帝哥哥,妹妹能不能把自己的封地換到南方去?”劉華說。
“傻妹妹,你的封地都是上田,南方的土地都是荒地。一換你不吃了虧。”牛弘笑着說。牛弘跟劉華感情很好,儘管不是親兄妹,但牛弘心裡是把劉華當妹妹的。
帝國對不同的爵位應該有多少土地是有嚴格控制的。面積上不容突破,否則就亂了套了。比如說陽安公主屬於長公主,食秩二千戶。按每戶二十畝配置土地,總面積四萬畝。
親王就多了,象勃海王劉悝,就食秩二萬戶,可以得到四十萬畝土地。劉悝被查辦後,那些土地就變成官地了,以後可以封給別的親王,也可以拆分,給低一些級別的貴族。帝國在各地的官田全部由光祿寺派人管理。
“太后家在南方不是很好嗎?那裡的食物很好吃,妹妹想到南方去。”劉華說。
想不到劉華是個好吃佬,貪圖口福,對財富到反而沒有什麼概念。劉華大了,也可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想困在皇宮裡。這事牛弘到是要考慮考慮。
“跟你的家令商議過嗎?”牛弘問道。公主家令是幫公主管理財產的,是吃皇糧的官員。
“家令聽妹妹的。”劉華說。
“這事容朕想想。”牛弘對劉華說。
牛弘這樣說,就表示這事有門。劉華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牛弘想到,要是陽安公主南下,這影響就大了。陽安是劉志的骨血,陽安南下就表示皇室直接參與了帝國的南方開發。還有一點,陽安快到找附馬的年齡了,困在皇宮裡接觸面太小了,如果南下能找到如意郎君也是美事一樁。
於是,牛弘就找來光祿勳劉儵商議此事。
劉儵也覺得不可思義,年青人的想法搞不懂。一般上層人士,都想離帝都越近越好,劉華怎麼會看中南方呢。
“公主南下是對帝國南方開發戰略的強大支持,影響力巨大,一定要把這事辦好,不能讓公主吃虧。”牛弘說道。
有了牛弘的話,劉儵就好辦了。無非是地域選定後,帝國出錢把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弄好,再招流民把荒地開墾出來變成良田。
劉儵問牛弘,把地點放在什麼地方好。確定了地點,他就可以跟帝國南方開發指揮使衙門協調,讓他們在早期規劃時就把公主的地規劃出來。
牛弘說,就放在蒼梧吧。下一步南方總指揮使衙門就在那兒,便於協調。
劉儵領命而去。
把這事落實後,牛弘就去向竇妙請安。不管怎麼說,這事得跟竇妙打個招呼。
一提起南方開發的事,竇妙就很開心。一是竇家在南方發展得很好,現在江南竇家的名聲比當年扶風竇家響亮多了。二是不久前牛弘在高官會議上褒場首批南下的北方豪族,竇家也是點名的三家之一,倍感榮寵。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聽到牛弘說劉華也要到南方去,竇妙很支持。還說劉華有主見,完全不象個嬌生慣養的公主。
太學生的聯名奏摺尚書檯不敢壓下,遞了上來。
有三十二個太學生聯名上奏,領頭的叫汪琪。大致意思是皇恩浩蕩,就應該普惠天下。帝國的中小農戶願意響應帝國的號召,參與南方開發,希望天子作出相應的安排。
牛弘覺得很新鮮,這是第一次,帝國下層的百姓也通過適當的渠道表達自己的聲音,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帝國正在發生着以前不敢想象的變化,帝國的下層百姓再也不滿足於被動地被徵召,而是主動地參與。
牛弘被帝國下層百姓的主動參與意識所感動,卻不敢冒然答應。現在帝國整個社會的管理是粗放型的,除了中央機構外,郡縣下面的官員較少,沒有強大的管理協調能力。這有點象自然形成的山丘,有巨石,有細石,還有泥沙,形成了基本穩定的結構。如果全部是細石和泥沙,形成的山丘就很不穩定。
小農戶大批地到了南方,與當地農戶發生衝突怎麼辦?正因爲他們小,自我保護能力很低。而且,小農戶之間,關於土地開墾和劃界,灌溉,等諸多問題協調管理的工作量很大。派衆多官員去管理又怕這些官員不盡職,要是貪贖激起民憤怎麼辦?帝國現在還沒有能力對衆多的下級官員進行有效的監察。
正在牛弘猶豫不決之際,田豐求見。
牛弘沒想到,田豐要談的與太學生奏摺上說的是同一個問題。
牛弘一方面讚揚帝國下層百姓這種開拓精神,同時也把自己的疑慮說給田豐聽,看看他有沒有好的想法。
田豐說,如何安排這大量的小農戶,可以參照帝國北方邊境屯田的辦法,由帝國出面組織,把道路和水利設施修好,把土地開墾出來,再安勞動力分給各個參與的農戶。
這個辦法不錯,看起來田豐已經跟人深入討論過這個問題。只要具有可操作性,牛弘當然樂見其成。
把這些情況綜合後,牛弘讓尚書檯起草兩份詔書。一份是給帝國南方開發指揮使衙門的。告訴他們帝國決定,讓他們做好與當地郡縣的交接,下半年南移。現在就讓他們派人到會稽、珠江流域,交趾,日南,調查馬上可以開墾的荒地資源情況,奏報帝都,以便帝國統籌安排。還特地告訴橋玄,陽安公主劉華決定參與南下開發,讓他在蒼梧找一塊能安頓公主的土地,具體事務與光祿寺協調。
另一份給中原人口稠密的郡縣,讓他們做好南下開發的動員工作。這次不僅豪族大戶,小農戶也可以。讓他們做好登記工作,年中上報朝廷,秋收後就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