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份,帝國各地相繼進入秋收。今年氣侯不錯,風調雨順,又是一個大豐收年。皇家勸農莊還真不錯,那周贏爲了圖個高產的名聲,可能有點不計成本。小麥單產達到了六百二十斤,超過五石。
周異的努力是有意義的,探索糧食高產途徑是保障帝國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不怕糧食過剩,就怕食物短缺,那可是要餓死人的。
連續三年的風調雨順反而讓牛弘產生了警覺,氣侯有一定的週期性,災害性氣侯往往躲在風和日烈的背後。
爲此,牛弘特地召集帝國高層開會,還讓大司農曹嵩參加,專門商議糧食問題。
一些高官不以爲然,自然而然地認爲糧食在大漢帝國已經不是問題了。參議劉寵和百業府王允都持這一觀點。曹嵩還在發愁,大司農現在專管農田水利和帝國糧庫,現在帝國豪族的家族屯糧每年都在下降,糧食產量又是連續大豐收,去年已經擴大了帝國糧庫的庫容,照這個勢頭,可能還不夠用。
牛弘可要給大家敲警鐘。牛弘說,連續三年糧食大豐收,接着出現大災年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牛弘這樣強調也不是空穴來風。牛弘知道,要不是自己的穿越,再過十三年就會鬧黃巾。黃巾的民意基礎就是流民,災荒帶來的食物短缺就會推波助瀾,連續的災年往往會突破老百姓的忍受極限,動亂就暴發了。自己的穿越或許能改變歷史的走向,但對氣侯的影響不大。現在人類活動還處於很低的水平,沒有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基本上屬於原生態的。那麼氣侯還是照着原來的軌跡運行。
太傅盧植說,現在帝國很多豪族的大糧倉都空出來了。秋後收糧如果庫容不夠,可以暫時租用糧倉屯糧。
衆人覺得只能這樣了,現在要建糧倉也來不及了。
牛弘強調,糧食是帝國穩定的基石,任何時侯都不能掉以輕心。連續三年大豐收,無論是帝國糧庫還是私人糧庫,陳糧多了起來。如果不加以消化利用,發生黴變就是一個大的損失。現在是建立帝國畜牧飼料加工業的最佳時機。
“飼料加工?”王允問道。這可是個新名詞,一般牧場餵豬餵雞,有什麼就給畜牧吃什麼,從來沒聽說過要經過專門加工。
牛弘笑了,心想現代社會飼料加工業已非常發達,哪是漢代人可以想象的。不過得先給他們解釋清楚,要不然他們以爲自己是心血業潮。
牛弘說,要想讓畜牧長的快,節省飼料,飼料的各類成份就得有合理的配比。就拿餵豬來說,僅讓豬吃一類飼料,豬就長不快,專門吃蝗蟲也長不快。青飼料,粗飼料,精飼料和其它如昆蟲等添加料得有一個合理的配比。要不然,就有很大的浪費。
可以把莊稼收割後的結杆,青草等作爲粗飼料,把米糠,麥膚及陳糧等作爲精飼料,把蝗蟲,小魚小蟲,動物骨頭等作爲添加料,先曬乾後磨成粉,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壓成飼料顆粒。這樣一來,畜類生長所需的各類營養成份都能得到保證,就長得快。畜牧飼料的體積就大爲縮小,便於貯存和運輸。使得畜牧業一年四季都有穩定的飼料供應。
牛弘說,下一步要牧區要全面定居,能否把帝國的飼料加工業弄起來,是穩定牧區的關鍵環節之一。要是他們定居下來後,帝國能給他們組織飼料供應,使得他們的定居畜牧業很順利,生活越來越好,誰還願意去四處漂泊,滿世界打晃晃。
牛弘說的這一套是包括盧植等人以前沒有想過的。在以前商議帝國靖邊策略時,只考慮讓遊牧部族定居下來,以後要是他們生存碰到困難,帝國有條件時就給他們救助,沒條件時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從來沒有想過要主動地幫他們發展生產,使帝國的農業區與牧區互動,相互依存。
原來老太傅陳蕃在世時,對於牛弘匪夷所思的想法見怪不怪了。盧植,王允等與牛弘接觸的時間還不長,所以覺得很吃驚。
當然,他們很快就想明白了。一是如果這個辦法能實施,以後定居下來的遊牧部族就對帝國有了依賴,反漢等於自絕生路,這就徹底解決了邊境安全問題。二是這些飼料也不是白給的,可以換回大量的畜牧禽蛋,可以大大的改善帝國老百姓的飲食結構。老百姓有肉吃了,對糧食的需求就會下降,就有更多的餘糧來作精飼料生產顆粒飼料,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有了飼料加工業,以後帝國的小農戶都可以養豬養雞,這不僅可以給他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還可以爲農田提供優質肥料,改善土壤。
這樣好的事情大家當然沒有什麼意見。現在象張奐,劉寵等帝國老臣對牛弘的新想法一般都深信不疑。因爲這是很多次實踐所驗證了的,不單純是對天子的服從。
至於飼料加工業的歸口管理,太傅盧植提議由大司農來管理。這樣一來,大司農一個部門就會根據把帝國的糧食和飼料生產同時管起來,便於內部協調。
至於飼料加工作坊,還是老辦法,官營的只搞樣板工程。在司隸和南方各建一個官營飼料加工作坊,對民間全面開放。
太尉張奐說,帝國那些做蝗蟲生意和糧食貿易賺了大錢的人肯定會對飼料加工感興趣。他們的原料來源廣,比一般豪族更有優勢。
牛弘是無所謂,只要服從帝國的管理,誰去做都沒有什麼區別,除了優化資源配置外,賺了錢還得給帝國交稅。
這一次帝國高官會議的信息透露出去後,相當於給帝國的從事農業的豪族吃了定心丸。原來他們只記住了牛弘的一句話,糧價五年不變。五年以後呢,誰也不敢保證。牛弘這話已經過去兩年了,還剩下三年。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或是對三年以後的糧價不看好,容易引發種糧豪族的短期行爲。只顧眼前,不願意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土壤等方面去投錢。現在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糧食生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存在過剩。
建寧四年九月七日,是值得記念的一個日子。洛陽太學機關研究作坊的蒸汽鍋爐試燒,如果成功,人類將告別人力畜力時代,進入蒸汽動力時代。
因爲牛弘強調安全大概說得次數太多了,外加曾有過化工作坊的大爆炸,使得這一次試燒搞得很悲壯。田豐和劉洪來到了機關研究作坊,不過馬鈞沒讓他們進入試驗區。馬鈞親自現場指揮,連馬鈞在內,一共六人蔘加試燒。機關研究作坊裡的其它人要求遠離鍋爐試驗區。
當這六個人走向試驗區時,真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味道。機關研究作坊裡的其它人對這六人充滿敬意。
試燒進行的很順利。加水,點火加熱。燒到一個大氣壓時,安全閥自動釋放蒸汽。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試驗要試燒到設定壓力四個大氣壓。鍋爐配了壓力錶,安全閥是重力式的。所以第一步完成後,安全閥換了配重。接着燒到二個壓,換配重。接着是三個壓,四個壓。換上略有富餘的工作配重,打開產汽閥,向天空排放蒸汽。
隨着一聲低沉的暴響,一股強大的蒸汽衝向天空。把遠處的田豐和劉洪嚇了一大跳,還以爲出事了。當他們看到一股穩定的氣流連續不斷地向天空排放時,心才放到肚子裡,試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