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政後,牛弘這位十三歲的少年不僅成爲了大漢帝國名至實歸的皇帝,也成了皇宮這個帝國第一家庭的家長。儘管這個家中有兩個婆婆,竇太后和董太后,但牛弘不願這個對帝國影響巨大的第一家庭按舊的形式走下去。要想把帝國帶上一條全新的加速發展的道路,家裡的事情也要處理好。
皇宮中除了竇董兩太后外,兩有二十幾個婆婆級的女人。有趙嬈,還有孝桓皇帝劉志的嬪妃采女。
趙嬈現在與前夫的關係斷了十幾年了,現在心裡牽掛的只有牛弘。應該給他個適當的名份。這事不需要朝議,只要下道旨就可以了。
在大漢帝國,皇宮中只有皇后和太子需要朝議決定。
劉志留下來的二十幾個有名份的女人中,只有三位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上,其它的與竇妙不相上下,都只有二十歲左右。掖庭還有二三十個二十歲左右的姿色嬌好的宮女。
掖庭的宮女儘管年齡偏大(漢代超過十六歲未嫁人就算大齡女了),還是可以出宮去嫁人。這些宮女不管是否曾得到劉志的寵幸,因爲沒有名份,嫁出去也不失皇家的體面。
而那二十幾個有名份的女人就麻煩了。有了名份儘管這一輩子的供養有了保障,錦衣肉食,但要嫁人已經不可能了。這關係到皇家的體面。
牛弘明白了爲什麼從章帝到桓帝,八位皇帝都是短命。這類女人中只要有幾個不顧身份,串通宦官,就能把初懂人事的少年皇帝的身子掏空。女人也是人,生理需求是與身俱來的。紅杏出牆又不敢,一旦泄露,身敗名裂不說,還會被處死。
牛弘對這些女人不感興趣。穿越前也不是沒有見過女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情感爲基礎,牛弘還是有心理障礙。但後宮只有自己一個男人,牛弘實在沒有辦法幫她們(要是能把她們穿越到現代來就好了,肯定能讓現代喜歡熟女的色鬼大飽口福,哈)。
劉志還留下了三位公主。牛弘與這三位公主之間的輩份有點亂,如果按劉家譜系算,這三位都是牛弘的侄女。只因牛弘認了竇妙作乾孃,三位公主就成了牛弘的妹妹。
她們分別是十歲的陽安長公主劉華,三歲的潁陰長公主劉堅和同是三歲的陽翟長公主劉修。對於三位妹妹牛弘到不用操心,她們都有相當於縣侯級的公主食秩封地,現在都有食秩六百石的公主家令幫她們各自管理財產。她們只是出嫁前在皇宮裡生活而已。
可能是富貴逼人,這三位公主中竟有兩位的母親產女喪命。只有潁陰長公主劉堅的母親賀美人(皇帝有名份的女人分五級,分別是皇后、貴人、美人、宮人和采女)健在。現在賀美人除了扶養自己的親生女兒外,還把陽翟長公主劉修放在自己的宮中一起扶養。而陽安長公主劉華則由年長的孫宮人扶養。扶養小公主儘管要付出心血,但她們後半生不會寂寞。也算是劉志的女人中最有福氣的人。
宮中能跟皇帝扯得上關係的主人就那麼多,滿打滿算不到三十個。而下人卻有兩千多,還不算負責皇宮安全的羽林和宿衛,這皇家也太腐敗了。必須適度削減,總不能只減帝國政府的編制,不減皇宮。那不變成只許皇宮放火,不許宮外點燈了。
宮裡除了主人外,佔用預算份額最大的就算宦官了。宮裡原有比秩二千石的宦官四位,食秩一千石的宦官五位。這次與宦官與竇武血拼時,大部分是參與挾持牛弘的太監頭領,腦筋搬家是不用說了。只有張讓機靈,留了一命。
牛弘準備以後只設兩位中常侍管理所有宦者,除了張讓外,把蹇碩也升職。食秩一千石到頂,不再加秩。一個下人,與帝國的九卿同品是沒有道理的。
宮裡現有的近七百宦者,只要不犯錯,牛弘也準備讓他們在宮中呆到老。宦官羣體是帝制下的產物,他們也是受害者。讓他們出宮,他們在外面的生存能力肯定不如常人。帝國的發展也要兼顧各個羣體的生存。有些地方需要雷霆手段,更多的地方需要漸進。
還有一個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外戚了。帝國的歷代皇帝在制度設置上對外戚限制較少,反而對正宗的宗室子弟限制較多。不是在親情上厚此薄彼,而是着眼於帝國的穩定。外戚儘管常常手握重權,但沒有稱帝的資格。而宗室子弟爭奪皇權曾使帝國陷入大規模的動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外戚專權常常被士人垢病,是因爲外戚參政是依靠親情獲得了相對於優秀士人不對稱的優勢。皇家已經擁有皇權這一帝國至高無上的權力了,實在不應該讓外戚擠佔天下士人在帝國的發展機會。
應該制定法律,限制外戚在帝都任職,尤其是限制外戚在帝都任職一千石以上的高級職位。這不是不近人情,卻卻相反,這樣做可以給帝王家庭純一些的親情。帝王的婚姻常常帶有政治聯姻的性質,脈脈含情下面帶有太多不純的動機。如果把政治因素降低,反而會帶來親情的迴歸。
不僅外戚,還要制定相關法律,抑制帝國出現大的政治家族。四世三公家族的出現對帝國來說是禍不是福。大的政治家族持續控制朝政尤如近親結婚,只會把這些家族成員執政能力中的缺陷延續並放大,導致帝國政治的僵化,缺乏活力。當然,皇家例外。因爲皇家是帝國穩定的基石。
手握重權的人常常用“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爲自己權力的開枝散葉辯護。表面上看起來這句話很平衡,實際上這句話的核心只有後半句。把與自己有隔閡的人才推舉上來誰會非議,只有任人唯親纔會引起非議。才需要用這句話來作擋箭牌。
帝國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要營造一種使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才能使這個強大但僵化的帝國重新煥發生機。
把這些想清楚後,牛弘決定先找董氏談談。如果想制定並實施這些法律,自己必須先做出表率,取得董氏的支持至關重要。
董氏在河間的家中有兄弟侄兒,以前董氏成天操心牛弘是否有危險,能否順利親政。現在塵埃落定,考慮一下親情也在情理之中。
董氏看到牛弘永遠是那種慈祥的笑容。不過今天的董氏臉上少了些壓抑,笑得更展眉。終於不用整天提心吊膽了,怎能不讓董氏寬下心來。
“太后,兒臣向您請安”,牛弘故意幽董氏一默。
“咱孃兒倆不用來這一套”,董氏笑着說。
牛弘就把來意跟董氏說了,並解釋了這一做法對帝國的好處,對親情實質上的維護。
董氏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她對牛弘說:
“孩兒定的這個辦法好,我可不想今後自己的兄弟跟自己的孫兒鬥法。”
“孩兒還小咧,哪來的孫兒”,牛弘開心地說。
“我的孩兒是誰呀,是當今聖上,怎麼會沒有孫兒”。董氏打趣說。
牛弘想到自己這個皇帝還有一個河間亭侯府。就對董氏說:“孩兒跟母親已經有皇宮了,把亭侯府給舅舅吧”。
本來帝國的爵位只可上下世襲的,不能私相授受。但牛弘是皇帝,就算徇一回私吧。當然,如果另外給董家一個爵位沒人會非議,只是牛弘現在很摳門,儘量不分流帝國的稅收。
“好,好,我董家終於享到孩兒的福了。”董氏笑的很開心。
“孩兒讓管家在亭侯府辦了個大型養豬場。張太尉從草原捉來了蝗蟲,那可是超級豬飼料,可把豬很快喂得賊肥賊肥的。叫舅舅來勸農場運兩千石去。說好了,是借。等豬喂肥後賣了錢要還。十五錢一石。”牛弘想快速推廣蝗蟲這種超級豬飼料,而且這事早跟管家說過。
“不用借,我讓你舅舅拿錢來買。”董氏說。
牛弘跟董氏打趣了一陣子就回到了建章宮。成功地說服了董氏,牛弘很開心。如果自己這一關過不了,帝國的政策很難貫徹下去。上樑不正下樑歪。
說服了董氏後,牛弘又開始考慮起竇家來了。牛弘可不想把竇家一棍子打死,要給出路,給竇家一個發展空間,讓竇家走出靠女人崛起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