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 皇帝的那些家務事

bookmark

親政後,牛弘這位十三歲的少年不僅成爲了大漢帝國名至實歸的皇帝,也成了皇宮這個帝國第一家庭的家長。儘管這個家中有兩個婆婆,竇太后和董太后,但牛弘不願這個對帝國影響巨大的第一家庭按舊的形式走下去。要想把帝國帶上一條全新的加速發展的道路,家裡的事情也要處理好。

皇宮中除了竇董兩太后外,兩有二十幾個婆婆級的女人。有趙嬈,還有孝桓皇帝劉志的嬪妃采女。

趙嬈現在與前夫的關係斷了十幾年了,現在心裡牽掛的只有牛弘。應該給他個適當的名份。這事不需要朝議,只要下道旨就可以了。

在大漢帝國,皇宮中只有皇后和太子需要朝議決定。

劉志留下來的二十幾個有名份的女人中,只有三位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上,其它的與竇妙不相上下,都只有二十歲左右。掖庭還有二三十個二十歲左右的姿色嬌好的宮女。

掖庭的宮女儘管年齡偏大(漢代超過十六歲未嫁人就算大齡女了),還是可以出宮去嫁人。這些宮女不管是否曾得到劉志的寵幸,因爲沒有名份,嫁出去也不失皇家的體面。

而那二十幾個有名份的女人就麻煩了。有了名份儘管這一輩子的供養有了保障,錦衣肉食,但要嫁人已經不可能了。這關係到皇家的體面。

牛弘明白了爲什麼從章帝到桓帝,八位皇帝都是短命。這類女人中只要有幾個不顧身份,串通宦官,就能把初懂人事的少年皇帝的身子掏空。女人也是人,生理需求是與身俱來的。紅杏出牆又不敢,一旦泄露,身敗名裂不說,還會被處死。

牛弘對這些女人不感興趣。穿越前也不是沒有見過女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情感爲基礎,牛弘還是有心理障礙。但後宮只有自己一個男人,牛弘實在沒有辦法幫她們(要是能把她們穿越到現代來就好了,肯定能讓現代喜歡熟女的色鬼大飽口福,哈)。

劉志還留下了三位公主。牛弘與這三位公主之間的輩份有點亂,如果按劉家譜系算,這三位都是牛弘的侄女。只因牛弘認了竇妙作乾孃,三位公主就成了牛弘的妹妹。

她們分別是十歲的陽安長公主劉華,三歲的潁陰長公主劉堅和同是三歲的陽翟長公主劉修。對於三位妹妹牛弘到不用操心,她們都有相當於縣侯級的公主食秩封地,現在都有食秩六百石的公主家令幫她們各自管理財產。她們只是出嫁前在皇宮裡生活而已。

可能是富貴逼人,這三位公主中竟有兩位的母親產女喪命。只有潁陰長公主劉堅的母親賀美人(皇帝有名份的女人分五級,分別是皇后、貴人、美人、宮人和采女)健在。現在賀美人除了扶養自己的親生女兒外,還把陽翟長公主劉修放在自己的宮中一起扶養。而陽安長公主劉華則由年長的孫宮人扶養。扶養小公主儘管要付出心血,但她們後半生不會寂寞。也算是劉志的女人中最有福氣的人。

宮中能跟皇帝扯得上關係的主人就那麼多,滿打滿算不到三十個。而下人卻有兩千多,還不算負責皇宮安全的羽林和宿衛,這皇家也太腐敗了。必須適度削減,總不能只減帝國政府的編制,不減皇宮。那不變成只許皇宮放火,不許宮外點燈了。

宮裡除了主人外,佔用預算份額最大的就算宦官了。宮裡原有比秩二千石的宦官四位,食秩一千石的宦官五位。這次與宦官與竇武血拼時,大部分是參與挾持牛弘的太監頭領,腦筋搬家是不用說了。只有張讓機靈,留了一命。

牛弘準備以後只設兩位中常侍管理所有宦者,除了張讓外,把蹇碩也升職。食秩一千石到頂,不再加秩。一個下人,與帝國的九卿同品是沒有道理的。

宮裡現有的近七百宦者,只要不犯錯,牛弘也準備讓他們在宮中呆到老。宦官羣體是帝制下的產物,他們也是受害者。讓他們出宮,他們在外面的生存能力肯定不如常人。帝國的發展也要兼顧各個羣體的生存。有些地方需要雷霆手段,更多的地方需要漸進。

還有一個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外戚了。帝國的歷代皇帝在制度設置上對外戚限制較少,反而對正宗的宗室子弟限制較多。不是在親情上厚此薄彼,而是着眼於帝國的穩定。外戚儘管常常手握重權,但沒有稱帝的資格。而宗室子弟爭奪皇權曾使帝國陷入大規模的動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外戚專權常常被士人垢病,是因爲外戚參政是依靠親情獲得了相對於優秀士人不對稱的優勢。皇家已經擁有皇權這一帝國至高無上的權力了,實在不應該讓外戚擠佔天下士人在帝國的發展機會。

應該制定法律,限制外戚在帝都任職,尤其是限制外戚在帝都任職一千石以上的高級職位。這不是不近人情,卻卻相反,這樣做可以給帝王家庭純一些的親情。帝王的婚姻常常帶有政治聯姻的性質,脈脈含情下面帶有太多不純的動機。如果把政治因素降低,反而會帶來親情的迴歸。

不僅外戚,還要制定相關法律,抑制帝國出現大的政治家族。四世三公家族的出現對帝國來說是禍不是福。大的政治家族持續控制朝政尤如近親結婚,只會把這些家族成員執政能力中的缺陷延續並放大,導致帝國政治的僵化,缺乏活力。當然,皇家例外。因爲皇家是帝國穩定的基石。

手握重權的人常常用“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爲自己權力的開枝散葉辯護。表面上看起來這句話很平衡,實際上這句話的核心只有後半句。把與自己有隔閡的人才推舉上來誰會非議,只有任人唯親纔會引起非議。才需要用這句話來作擋箭牌。

帝國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要營造一種使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才能使這個強大但僵化的帝國重新煥發生機。

把這些想清楚後,牛弘決定先找董氏談談。如果想制定並實施這些法律,自己必須先做出表率,取得董氏的支持至關重要。

董氏在河間的家中有兄弟侄兒,以前董氏成天操心牛弘是否有危險,能否順利親政。現在塵埃落定,考慮一下親情也在情理之中。

董氏看到牛弘永遠是那種慈祥的笑容。不過今天的董氏臉上少了些壓抑,笑得更展眉。終於不用整天提心吊膽了,怎能不讓董氏寬下心來。

“太后,兒臣向您請安”,牛弘故意幽董氏一默。

“咱孃兒倆不用來這一套”,董氏笑着說。

牛弘就把來意跟董氏說了,並解釋了這一做法對帝國的好處,對親情實質上的維護。

董氏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她對牛弘說:

“孩兒定的這個辦法好,我可不想今後自己的兄弟跟自己的孫兒鬥法。”

“孩兒還小咧,哪來的孫兒”,牛弘開心地說。

“我的孩兒是誰呀,是當今聖上,怎麼會沒有孫兒”。董氏打趣說。

牛弘想到自己這個皇帝還有一個河間亭侯府。就對董氏說:“孩兒跟母親已經有皇宮了,把亭侯府給舅舅吧”。

本來帝國的爵位只可上下世襲的,不能私相授受。但牛弘是皇帝,就算徇一回私吧。當然,如果另外給董家一個爵位沒人會非議,只是牛弘現在很摳門,儘量不分流帝國的稅收。

“好,好,我董家終於享到孩兒的福了。”董氏笑的很開心。

“孩兒讓管家在亭侯府辦了個大型養豬場。張太尉從草原捉來了蝗蟲,那可是超級豬飼料,可把豬很快喂得賊肥賊肥的。叫舅舅來勸農場運兩千石去。說好了,是借。等豬喂肥後賣了錢要還。十五錢一石。”牛弘想快速推廣蝗蟲這種超級豬飼料,而且這事早跟管家說過。

“不用借,我讓你舅舅拿錢來買。”董氏說。

牛弘跟董氏打趣了一陣子就回到了建章宮。成功地說服了董氏,牛弘很開心。如果自己這一關過不了,帝國的政策很難貫徹下去。上樑不正下樑歪。

說服了董氏後,牛弘又開始考慮起竇家來了。牛弘可不想把竇家一棍子打死,要給出路,給竇家一個發展空間,讓竇家走出靠女人崛起的怪圈。

一三三章 定心丸第五十四章 西域歸心第四十六章 問責制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窮人第九十九章 地震第四十八章 北方的狼第九章 風箱效應第九章 風箱效應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軍第四十三章 豫章有嘉禾?第七十二章 南下 軍事不是最主要的第六十九章 杜密的煩惱第四十四章 長江大水第十一章 張奐將軍第二十五章 衣冠南渡第三十八章 巧遇李肅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三十四章 新興學科第七十一章 徐晃凱旋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一一二章 喪妃 又一個童養媳一三零章 北義侯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一五零章 坐懷不亂新說第五十六章 鑄幣第五十六章 鑄幣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第四十九章 想扮豬吃老虎,我呸!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軍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一五零章 坐懷不亂新說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第六十章 成了全民公敵 還怕弄不死你第五十八章 大婚第四十三章 豫章有嘉禾?第四十二章 靖邊策第八十五章 季布後人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一二二章 又要讓豪族放血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四章 太廟裡的牛氏宣言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一一八章 段殺神請戰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一一五章 電的問世第八十四章 周密計劃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第九十一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五一章 兩個倭人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第八十章 刺客雲珠第九十九章 地震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一百章 不聽話的老傢伙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書第八十章 刺客雲珠第七十七章 女兒國中的漢家男兒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一一八章 段殺神請戰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一二一章 新的着力點——教育第七十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五章 戰略佈局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第十七章 鉅鹿張角一一九章 比武選將 出師北征第五十六章 鑄幣一四二章 公主鍾情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六十四章 低調發兵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第三十四章 新興學科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第八十一章 偏不打 急死你第七十一章 徐晃凱旋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復 潘岳解套第八十三章 妾不如偷一一五章 電的問世第十六章 堵與疏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第八十六章 趕鴨子上架一二二章 又要讓豪族放血第七十四章 石拱橋一一七章 金微山血戰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