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

bookmark

牛弘的靖邊策略在帝國高層統一思想只是第一步。這事牽涉面廣,牛弘還想聽聽正在邊境的將軍們的意見。於是,牛弘就下詔,召盧植將軍,皇甫規將軍和尹端將軍回帝都面聖。

現在竇機在帝國太學裡已小有名氣,他帶頭研究的漢字注音釋義方案帶動了很多年青學生參與。連一些學者也關注這一件事。當竇妙弄明白她的弟弟是在做這樣一件大事時,再也不在乎品秩了,反而當作一件很光榮的事。

竇家歷史上出過太后,出過大將軍,就是沒有出過名標千古的學者。竇機做的事可以填補竇家在這方面的缺憾。

轉眼到了五月份,洛陽太學機關研究作坊落成了。對牛弘來說,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這是牛弘希望用技術進步實現帝國跨躍式發展的首個實驗基地。

爲了營造一種氣氛,牛弘詔令洛陽太學舉行一個隆重的落成典禮。

帝都洛陽,有一種變化俏然到來,那就是肉價便宜了。

這一變化可以說具有劃時代意義。長期以來,人們的飲食結構主要是穀物,肉類是上層人才有的享受,不是普通人可以奢望的。《曹劌論戰》裡有這樣的話:“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可見能夠享用肉食的是比例很小的一羣人。

得益於各大莊園興辦大型養豬場,肉類多了,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原來對肉類不敢問津的普通人也能隔一段時間享受一頓肉食了。這種飲食結構的俏然變化有利於提高帝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延長人的壽命。

一個帝國是否強大,不僅要看它的版圖,更要看帝國百姓的精神面貌和人均壽命。不要小看人均壽命提高那怕是一歲對帝國的意義。一個人從嬰兒期到少年都是消耗社會財富的,只是到青年以後創造的財富多於消耗。對於大漢帝國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的現狀,這提高的一歲多出來的財富是淨賺的。以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多出來的社會財富能加快社會發展的步伐。

這幾天,帝都洛陽人又有了新話題。洛陽太學有了一個機關研究作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長期以來,帝國注重儒學,象機關一類的雜學從來不登大雅之堂。現在連洛陽太學都擺弄起機關來了,這世道是要變了。

這幾年帝國總的來說政治穩定,宦官與黨人之爭衝擊較大的主要是在上層,對百姓影響較小。現在帝都治安良好,老百姓的飲食也慢慢豐富起來。對於這種變化,老百姓很善良,都歸功於有個好的天子。

大家都知道,天子喜歡擺弄機關,重雜學。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天子說了,以後雜學改名爲科學,科學這個新名詞也上了街談巷議。一些沙龍裡要是有人再說雜學這個詞就顯得沒有知識,跟不上潮流。

張讓因爲養豬賺了大錢。一些宦官知道後,也紛紛仿效。現在宦官已經知道,參與朝政是不可能了,只有利用接近天子的機會,看看帝國有什麼新的發展方向,先下手或許能猛賺一筆。

張讓還巧妙地問過牛弘,馬鈞他們擺弄的機關能不能賺錢。牛弘曉得他的意思,告訴張讓,現在還處於基礎研究階段,只能由帝國投資來做。發展到一定時期,就能運用於產業了,就能賺天量的錢。張讓對此深信不疑。

現在最鬱悶的就是那些沒有官做的名儒了。以前他們撈不到官做就做隱士,還自擡身價地說:“天有道則仕,天無道則隱”,如此等等。現在完全沒了藉口,宦官搬倒了,外戚也不搶大官做了,這樣的大環境再做不了官,就證明自己沒用。他們巴不得有人來請他們出山,但望穿秋水也沒人上門。

他們沒有信心說服天子重新獨尊儒學,就只有自己轉彎,順應這種變化。他們紛紛改行,從事稱爲科學的新學科研究。

潁川荀氏,名門望族,有保皇派的歷史傳承,也敏感地察覺到必須改變,才能使荀家長盛不衰。現在,荀家的沙龍裡,醫者,匠人,方士都成了座上賓。荀家觀念上的變化帶動潁川的文化氛圍的變化。連鄉村的教書先生現在如果不教點算術之類的,就被人認爲知識單一,檔次太低。

作爲荀家的頂樑柱,荀爽更是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到帝都走關係,要求出任洛陽太學機關研究作坊的祭酒。讓太傅陳蕃太感意外,劉洪更是覺得不可思議,荀爽在帝國名人排名榜上的位置是劉洪原來望塵莫及的。當然,太傅和劉洪也不擺架子,讓荀爽如願以償。

帝都的豪門對大漢的發展方向是最爲敏感的,一些豪門子弟也開始對科學感興趣了。帝國書局爲了試驗印刷術而刻版印的一些劉洪小組編的數學、幾何運算和介紹算盤運算的小冊子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不過有了刻版,加印起來很快。

從文化和美學的角度,帝國書局令張昶對初期的印刷品是不太滿意的。覺得楷書太呆板,沒有靈氣。讓書局的雕版工試刻了幾塊,效率對比就很明顯。天子的說法是對的,如果要講書法,一個雕刻工一年也刻不出一本書的版來。只有把筆劃標準化,再配以幾把刻刀,雕刻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帝國書局纔有可能大量低成本的出書。

紙質印刷品的優勢是明顯的,一車竹簡上的文字可以印在輕輕的一本書上,這是讀書人的福音,也利於文化的慢慢普及。

張昶是個文化癡人,紙是張家作坊裡出來的。他不利用自己的權力謀求暴利,而是把紙價定在一個幾乎是微利的水平上。這樣一來,不僅帝國書局印刷的書比較便宜,紙張銷量也呈暴發式增長。

張家的紙在帝都大受歡迎,現在除了詔書繼續用帛紙外,一般的帝國辦事機構都改用張家紙。

太尉張奐看重張家造紙這一名聲,對兒子薄利的做法大爲肯定。考慮的張家的財力有限,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擴大紙張生產能力。天子的政策張奐是清楚的,印刷由帝國官營,造紙由民間經營。

消息一出,因爲張家紙利薄,應者不多。卻驚動了一家帝國豪族,河東衛家。衛家在孝武皇帝期間盛極一時,以後衛家男丁都沒有較大的出息,沒有當上大官爲家族再添殊榮。不過衛家爲人不錯,在一代代家主手中,規模越來越大,在實力上成了帝國的超級豪族。衛家錢多,現在差的就是名聲。

年初已做出爲帝國兩會免費提供場地的大動作,這次機會當然不想錯過。與張家一拍即合,由張家提供技術,衛家出錢在各地興辦造紙作坊,紙的名稱統一叫張家紙。

牛弘這些時常常掛念起帝國的南方開發來了。按季節,去南方開發的家族的田裡應該種上水稻了,但願他們一切順利。萬事開頭難,第一年的收成決定了帝國這項政策的展開成效。王允也不來奏章,總體情況無法瞭解。

牛弘預計,隨着水稻種下秧苗,與當地一些家族的磨擦也隨之而來。作爲帝國南方開發總指揮使衙門,第一年的協調工作肯定特別多。以後要形成慣例,就會輕鬆很多。

也許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說明王允能與當地郡縣衙門一起協商能解決問題,不用上奏朝廷定奪。

王允沒消息,牛弘卻收到了尚書檯轉來的豫章太守張英的奏摺。牛弘一驚,不會是與王允起衝突吧。急忙翻閱,原來是報功的。

說的是天子洪福,天降祥瑞,豫章發現嘉禾。

牛弘理解成發現了高產水稻良種,那可是一件大事。召豫章太守帶嘉禾進京面聖。

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一四二章 公主鍾情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第四十一章 機關研究作坊第五十九章 華陀無奈小蟲何一一八章 段殺神請戰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一四六章 產業工人從哪裡來一四七章 分魚妙招第九十二章 驚變一四七章 分魚妙招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一五一章 兩個倭人第十七章 鉅鹿張角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一零七章 南下潮一三零章 北義侯第十七章 鉅鹿張角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第十五章 虛幻的勝利第二十章 危機暴發一二四章 困獸檀石槐一三七章 牆與網一二二章 又要讓豪族放血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三十八章 巧遇李肅第七十六章 傳說中的女兒國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第九十二章 驚變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第三十二章 王允 朕終於逮着你了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第六章 太傅陳蕃第四章 太廟裡的牛氏宣言第四十八章 北方的狼一零六章 把人往南方趕第四十九章 想扮豬吃老虎,我呸!第六十六章 高調亮相一二六章 困獸猶鬥第八十三章 妾不如偷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國第八十五章 季布後人一四五章 苦孩子劉備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復 潘岳解套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一零一章 沒有帝師的日子裡一二一章 新的着力點——教育第四十七章 還沒開始就嚇着了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一零五章 新的起點一一七章 金微山血戰第四十八章 北方的狼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一零七章 南下潮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一二零章 二輪轉第四十九章 想扮豬吃老虎,我呸!第二十二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十四章 新興學科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一五四章 人才的爭奪與培養第九十八章 劉悝也做皇帝夢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第七十一章 徐晃凱旋第九十九章 地震一四三章 牛弘賜婚第八十章 刺客雲珠一百零四章 動妄念遭殺身禍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一一七章 金微山血戰第九十四章 個個不是省油的燈第五十一章 掖庭十美一五一章 兩個倭人第三十七章 西郡的暴發戶第十九章 冰火兩重天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第十五章 虛幻的勝利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一零二章 境外蠻荒大穿越一四八章 竟賽的邏輯第五十四章 西域歸心第九十六章 不安命 貪過了界第十二章 甘於平淡的學者一二六章 困獸猶鬥一四四章 張家紙業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復 潘岳解套一四八章 竟賽的邏輯一四零章 柳暗花明第五十六章 鑄幣一一九章 比武選將 出師北征第二十六章 草聖豈能無好紙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八十三章 妾不如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