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紙上談兵

bookmark

懷恩帶着覃昌,一起到了內閣值房。

進去後,兩邊互相見禮,懷恩就把那份詳細的河工計劃書給拿了出來,卻並不說是誰的意思,只是讓對面二人自行查看,並讓其給出意見。

徐溥好奇地問道:“黃河改道,如此大事,非得在這節骨眼兒上提出來嗎?爲何不先拿到朝會上商議過,再行安排呢?”

顯然徐溥覺得這件事,皇帝推進得太快了。

八字還沒一撇呢,就讓人做詳細的計劃書?

看這條條款款詳盡的模樣,怕是耗費了不少人的心血,更包含着大量民脂民膏……最後怕是要讓朝廷來承擔損失。

懷恩笑道:“先找人做個策劃書,再行商議,其實也挺好。”

劉吉問道:“這是找誰做的?這用詞……也忒不準確了,好像……太過白話了些,不像是哪個大儒做出來的……”

“劉閣老,您好像很注重表面文章啊。”

覃昌笑着調侃。

劉吉聞言不由尷尬一笑,隨即看向一旁的徐溥。

意思是,你不是話多嗎?

眼前這倆老貨,我可應付不了!

反正我是“劉棉花”,別人都看輕我,對外社交等事,還得是你這個號稱忠直且鐵面無私的徐閣老往前頂着。

隨即徐溥便好像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一般,跟懷恩和覃昌據理力爭,一時竟爭得面紅耳赤。

總的說來,就是他不支持新皇剛登基就貿然開啓大工程,尤其還是促成黃河改道這麼大的事。

“茲事體大,勞民傷財。”

徐溥最後以守舊派的姿態否定河工之事。

覃昌不滿道:“可陛下所做這一切,不是利國利民嗎?過去幾年,黃河接連鬧災,如果這麼持續下去,河南山東之地的稅賦持續收不上來不說,就怕來一次大的,損失可就不只是花點人力物力防治那麼簡單,到時百姓死傷無數,災民流離失所,最後河道還是得修……結果不一樣嗎?”

徐溥黑着臉道:“先皇新喪,在這個時候貿然啓動涉及百萬民夫的大工程,誰能保證做得好?秦朝修長城,隋朝修大運河,導致國力衰竭江山崩塌的慘事就是前車之鑑,不得不慎。

“再說這上面講,要以李孜省爲主理人前往河南等地操持此事,更屬於是……無稽之談。”

覃昌氣得乾瞪眼:“說誰無稽之談呢?”

“好了、好了。”

懷恩叫停二人的爭執,但還是站在了覃昌一邊,微笑道:“黃河改道,其實勢在必行,只看是等一場天災來臨,最後被迫改道,還是像現在這樣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

劉吉見懷恩似乎主意已定,連忙道:“懷公公所言極是,就是這道理。”

可惜他的話,沒人會在意,好像誰都知道他說的只不過是廢話一般。

懷恩再道:“其實這件事最大的阻力,不該來自於朝堂,而應是來自於地方,不是嗎?”

“誰說不是呢?”

劉吉順着懷恩的意思往下講,“京師這幫大臣,又不用親臨一線,支持與否有差別嗎?但地方上就不一樣了,誰願意去幹那爲將來着想之事?什麼功在千秋……誰都是着眼於當下!就連河道從哪兒走,是否經過自家門口,估計都要爭執不休!”

覃昌好奇打量劉吉一眼。

心想,你劉吉還能說出點兒有見地的話來,可真是不容易。

本來我還以爲今天我們就是三個人談事情呢。

原來你劉吉也能找到參與感啊。

徐溥仍舊在仔細打量那份計劃書,看完後不由皺眉:“這上面列出的詳細的河道規劃,甚至走哪裡,都有詳細標註,其精髓就是黃河入淮……這件事不是一早就論證過,並不可行麼?爲何還要舊事重提?”

覃昌不解地問道:“黃河爲何不能入淮?如果不入淮,如何順利東流?難道跟現在一樣,一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那就好了?”

徐溥解釋道:“淮水本身就水災頻繁,其下游河道根本不足以支撐黃河那麼大的水量,這都是基本的常識,還用得着我詳細說明嗎?”

“別爭了。”

懷恩喝止爭執,一擡手道,“徐閣老,你的意思是……內閣不同意這份計劃書,是嗎?”

劉吉趕緊道:“懷公公,這內閣的意見,是不是先問問我?”

他心裡暗罵不止,你們司禮監也太過目中無人了吧?

我這個首輔堂堂正正在這兒坐着,你卻說出這種傷人的話來?

真不給面子啊!

懷恩再道:“那……內閣對此到底意見如何?你們不要私下再行商議,現在就得給出個明確的答覆。”

徐溥沉着臉道:“在下想問一句,黃河河工這一套下來,得花費多少帑幣?”

“上面不是列出來了嗎?”

懷恩道,“大頭主要是人力,至於物力,多靠人力堆砌,或是保證人力運行順暢……說白了,就是要先養活好民夫,讓民夫做事罷了。無須什麼俸祿,因爲本身使用的民夫就是地方上服徭役的百姓。”

徐溥問道:“那就是說,這次河工能修好的話,能確保百年以上,黃河不再發生水患,是嗎?”

“這……”

懷恩聞言皺眉。

他在想,你徐溥先前還反對得那麼旗幟鮮明,現在問出這話來是什麼意思?

覃昌看出懷恩的疑慮,隨即替其問詢:“徐閣老,你不會是想說,誰策劃的,就以誰來擔當,若是最後出了事,責任由他一人來揹負,是這意思嗎?”

徐溥道:“在下並非此意。若是真要重修黃河河道,令其改道,那這件事就由朝廷政令所出,責任在於朝廷決策層,而非某一人。”

“那你究竟是何意?”

覃昌蹙着眉頭道,“還是說……你質疑這份東西,認爲其不能實現,所以要先論證其可行性?”

徐溥正色道:“在下心中所想,過去數年乃至數十年都未曾有結果的事,怎陛下登基後,突然就拿到檯面上來講,甚至還要商議具體如何落實?這背後……會不會有何不妥?”

懷恩臉色越發陰沉了,問道:“徐閣老,你不會是想說,某些人別有用心,之前遲遲不肯拿出這份東西,等陛下登基後,突然奉上,爲的不過是邀功獻媚?”

劉吉見氣氛緊張,連忙解釋道:“看懷公公您說到哪兒去了?既是爲朝廷辦事,還是河工這麼大的事,更是爲地方百姓謀福祉,保一方安寧,也是爲朝廷將來節省賑災開支,此等好事,怎能說人家別有用心呢?

“不過嘛……話又說回來,請問一下,這份計劃書到底是何人呈上的?能報個人名嗎?單說是誰領銜的也行。”

懷恩淡定自若道:“並非羣策羣力,而是出自一人之手。”

“一人?何人?”

徐溥聞言垮下臉來,問道,“李孜省?”

“呵呵,非也,非也,乃當朝戶部侍郎張巒是也。”

懷恩笑着說道。

“啊?”

這下劉吉和徐溥都不淡定了。

我們在這兒探討半天,都還挺當回事的……你要早說是張來瞻乾的,那都不用討論,直接否定就是。

說他懂醫術,我們信。

反正我們沒法反駁。

但說他懂河工?

拜託,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或是去給人請脈問診就行了,背後牽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豈是張來瞻的層次所能理解透徹的?

這根本都不能算是紙上談兵,而是空口說白話,好吧?

劉吉笑道:“張國丈這麼有才的嗎?連黃河改道之事,他都懂?他上任戶部沒幾天,恐怕連手頭的差事都沒照顧過來,轉眼又盯上了河道事務?看來該讓他兼個工部侍郎,不然的話,屈才了啊!”

這話聽起來就不像是什麼好話。

覃昌心頭有些納悶。

他在想,你劉吉之前跟萬安不是一樣,都在拼命巴結張來瞻嗎?

怎麼,當上首輔後,爲了防止張來瞻後來者居上,開始把張來瞻當成政治對手,拼命打壓了?

懷恩道:“策劃書做出來了,至於出自誰之手,重要嗎?方略是否可行,在於其是否能做到面面俱到,不會出大的差錯,讓黃河和淮河短時間內不再出現大的災禍,百姓安居樂業,纔是當務之急。

“徐閣老,你還沒說清楚,你先前的那番話,究竟是何意?”

徐溥黑着臉道:“如果有人保證,如此修出來的河道,能扛得住未來百年的黃河洪水,且能充分論證的話,我不介意站在同意修河這一邊。”

“呵呵。”

覃昌聞言笑道,“徐閣老,你是在言笑嗎?論證?怎麼個論證法?讓老天爺突發一場水災,先試試?再說了,你新河道都沒修,就算老天爺發水,你怎麼個論證法?要論證是不是等修好了再說?”

徐溥據理力爭:“黃河水災到底有多大的威力,難道諸位心裡一點兒數都沒有嗎?只需要推算一下河面的寬度和深度,以及堤壩的高度和堅固程度,再配合一些推算……尤其是要加上淮河水災時的水量……這些……大致都能算出來的吧?”

懷恩點頭:“這倒是個認真負責的態度。”

覃昌卻反對:“懷公公,我可不認爲這件事有論證的可能性……再說了,這麼做有何意義呢?”

懷恩笑道:“在做一個決定前,至少得讓人相信,做這件事的意義非常重大。我想,徐閣老的意思便在於此。”

徐溥沒說話,他覺得自己的面子有些掛不住。

現在竟需要一個內官領袖來理解自己?

這年頭想實事求是,實在太難了。

就算他徐溥想認真做事,但官場的那些個條條框框卻實在難以容忍做實事的人……或者說,萬安和劉吉這種佔着茅坑不拉屎的傢伙長期竊占高位,是朝廷官場文化發展到後期必然的結果。

越是身處高位,越容易深陷泥潭,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夥兒都不做事。

不做事,那就不會出錯,就不會有責任落在身上。

這也就導致了京官中有很多人都尸位素餐,毫無作爲。

徐溥道:“如果真要論證的話,朝廷就該立即派出人手前去實地考察,並將地方上的情況詳細歸納彙總,以保證其論證結果有可信性。”

覃昌驚訝地問道:“什麼意思?在京師論證不行,還得派人去實地考察?”

“沒錯。”

徐溥點頭。

“那得多久?十天半個月?還是一年半載?感情徐閣老你是想把這件事長期拖延下去,非要拖出一場天大的水災來不可,是嗎?就不能先把河道修好,促成黃河改道後再去論證嗎?”

覃昌很生氣。

雖然現在仍舊是以懷恩爲內官之首,但他覃昌畢竟也是做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覃昌很難放平心態去跟徐溥講道理。

懷恩微笑着說:“好了。徐閣老,既然你覺得你的提議有道理,我自會跟陛下說明情況。但也請你列出個詳細計劃……如果你挑不出大毛病的話,這兩日就會把此事拿到朝會上去說。”

“可以。”

徐溥道,“不知劉閣老有何意見?”

劉吉聽了差點兒想吐血。

我的意見?

哦,你們都說完了,纔想起來還要我發表看法?

你們真是不給面子到家了!

我的意見有那麼重要嗎?

“哦,那就……再等等?”

劉吉繼續彈他的棉花,“哎呀,行不行的,得交給時間來驗證。畢竟黃河也不流經京師,不是嗎?”

第442章 一切從簡(求月票!)第185章 打斷骨頭連着筋第443章 一身狗皮(求月票)130.第130章 先見與遠見(求訂閱)第512章 以進爲退第605章 護私又護短387.第387章 用新不用舊(求月票)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411章 無憂的上位者164.第164章 貴客登門(求票)99.第99章 默契(求票)第197章 給太子下套(求月票)第513章 知交369.第369章 官越當越回去308.第308章 母子情深297.第297章 畫餅第197章 給太子下套(求月票)333.第333章 大運快到頭第515章 機會71.第71章 隔空問診156.第156章 機靈鬼(求月票)91.第91章 無奈的選擇第558章 來對了(求月票)第23章 真乃義士第404章 關鍵時當忠臣第413章 父女的相處方式(求月票)138.第138章 討好型人格(三更求票)第522章 眼沒瞎第27章 前恭後倨第461章 管理小金庫第600章 驢脾氣第484章 我以二公子馬首是瞻第525章 滔天的功勞第5章 徽州來客361.第361章 兄友弟恭373.第373章 當壞人的不是我第573章 硬骨頭啃不動(求月票)第5章 徽州來客第4章 鐵公雞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359.第359章 是誰在配藥?77.第77章 神棍的苦惱第207章 小諸葛出馬103.第103章 競爭對手(第四更求訂閱)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333.第333章 大運快到頭第604章 好消息第483章 范蠡救子第609章 欣然接受第583章 都不乾淨第540章 給爲父爭口氣94.第94章 只欠一關第60章 功在千秋383.第383章 昏招迭出(求月票)141.第141章 塵埃落定398.第398章 一錘定音108.第108章 雞犬升天(求訂閱)169.第169章 小諸葛(求票)347.第347章 高興太早了140.第140章 虞美人第504章 情難自己319.第319章 營銷(求月票)第461章 管理小金庫356.第356章 深藏不露?第510章 天生大善人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156.第156章 機靈鬼(求月票)390.第390章 上行下效180.第180章 PPT融資(求票)112.第112章 大病(求訂閱)第524章 送功勞?246.第246章 合作之基351.第351章 上眼藥第530章 進過那院子的女人364.第364章 帝王心術第503章 道家人的底子247.第247章 寫的跟不上看的151.第151章 沐猴而冠(求月票)第566章 隱憂339.第339章 不信藥石信鬼神87.第87章 懊惱與慶幸290.第290章 意欲何爲168.第168章 未來皇后的信任(求票)第441章 三天變一天(求月票)174.第174章 宮牆外的知心人(求票)第188章 瞧這一家子(求票)178.第178章 改弦更張317.第317章 酒後吐真言161.第161章 揣摩上意(求月票)第53章 宮闈風雨第433章 先聲奪人第507章 你是天(求月票)第52章 上一課?第609章 欣然接受150.第150章 鴻臚寺卿(求月票)第475章 “父慈子孝”第608章 國丈的擔當第556章 都需要名聲(求月票)第486章 爭議328.第328章 身在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