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

bookmark

李夔略略想了想,便終於記起來了,他在舊檔案中看到過,湯陰縣一名舉人在磁州替人代考被抓,被剝奪了功名並記錄在案,好像就是叫李大器。天籟 小 說

“哦!你父親原來......”李夔有些尷尬,不知該怎麼說下去了。

李延慶卻目光炯炯地注視着李夔道:“我知道父親名聲不佳,事情就擺在那裡,無可否認,但我想問大官人一個問題,農夫會拿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去餵豬嗎?”

李夔一時沒有聽懂李延慶的意思,便笑道:“再說詳細一點,我不太明白。”

“很簡單,家父很清楚替人代考被現的後果,而且做這種事情,他也沒有一文錢收入,更沒有別的什麼好處,那他爲什麼要拿自己功名前途去冒險?大官人想過這個道理嗎?”

李夔這才明白李延慶剛纔的比喻,確實沒有人會捨得拿糧食去餵豬,一般是用酒糟和豬草,同樣,也不會有人捨得拿舉人的功名去給別人做嫁衣。

“那是爲什麼?”李夔倒有點好奇了。

“因爲家父替考之人,便是馬縣丞的侄子,在權勢威逼之下,家父生性懦弱,不敢不去,事後,家父整個人都毀了,家慈爲此病故,但馬縣丞卻無恙無災,這對家父是何其不公!”

李夔終於想起來了,是馬縣丞的侄子,他點點頭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這世間很多事情都和公平無緣,作爲普通人,只能小心再謹慎,千萬不要去做那種自己承擔不起的事情。”

李夔的言外之意就是說,雖然有點不公平,但你父親還是去替考了,本身就有錯誤,而且又是普通人,怎麼可能免責呢?

這時,李延慶跪下,含淚道:“學生並不是想給父親脫罪,只懇求大官人看在家父是被迫替考的份上,看在家父爲此已家破妻亡並潦倒多年的份上,替他除去記錄吧!大官人之恩,學生必將銘記於心。”

李大器替考的處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革去舉人功名,另一個是記錄在案,永不得再參加科舉。

對於李大器而言,一旦記錄在案,就算他將來考得再好,也不會有哪個主考官會錄取他。

不僅如此,官方記錄在案對李延慶也有重大影響,就象父親有了犯罪記錄一樣,他就算將來考上狀元,考官一旦查他父親的檔案記錄,李延慶莫說進士狀元,就算是普通州試中舉都沒有希望。

可一旦除去李大器的檔案記錄,李大器在官方就算改邪歸正了,十幾年後,官員不知換了多少撥,這種小事情也不會被人記起。

李夔當然明白這一點,他也很愛惜李延慶的才華,這樣一個天才孩童,如果將來受父親影響而失去出人頭地的機會,那也太可惜了。

Wшw•тTkan•¢O

更重要是,李夔有這個權力替李大器除去檔案記錄,他可以派人去鄉中瞭解李大器這幾年的表現情況,如果他已痛改前非,並且在鄉中助幼濟老,名聲良好,那麼李夔是可以給李大器一個機會,替他除去不良記錄。

當然,重新參加科舉是不可能了。

李夔沉思良久便緩緩道:“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我可以記下這件事,但公事須公辦,規定是五到十年的觀察期,那我就取下限,明年州學正會派人來鄉里察看你父親的表現情況,如果表現良好,我會替他除去檔案中的不良記錄。”

李延慶心中感激萬分,他並不是爲了自己考慮,他壓根就不想參加什麼科舉,只是他一心想替父親除去官方記錄,替父親摘去桎梏在心中的那副沉重枷鎖,父親又能重新面對生活了。

李延慶知道按照正常程序,知州不會主動問及這種事,必須是縣學正先提交申請,然後層層審批,最後纔到知州手中。

但有馬縣丞在,誰又會再提及這件事?

李夔雖然欣賞自己,但這並不是他願意幫助自己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的本性,是他的宅心仁厚,爲人正直,李延慶心中感激,他給李夔再行大禮,“長者厚愛,延慶銘記於心。”

.......

明天要考試,李夔便沒有和李延慶多聊,只是又問了問他學習生活情況,就讓他回去了。

李延慶告辭,離開了書房,他剛走到外面走廊,卻聽見身後有人叫他,一回頭,只見是小娘李九真追了出來。

“我還說怎麼沒見你!”李延慶停住腳步笑道。

李九真氣呼呼跑上前道:“你根本就不想見我,出了門就跑得比兔子還快。”

“哪裡有,因爲明天要考試,所以急着回去溫習。”

“嗯!這是個很好的理由,算了,不怪你了,那你打算怎麼把新書給我?”

李延慶撓撓頭,這個小娘子不會自己去買嗎?他心念一轉,便笑問道:“你是不是想讓鹿山瀟瀟子在書上給你寫幾個字?”

李九真重重點頭,她就是這個意思,她又小心翼翼問道:“可以嗎?”

“沒問題啊!”

李延慶熱心地答應了,這對他是舉手之勞,但他忽然又想到,如果她認出自己筆跡,不就知道自己是作者了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李延慶便想到了解決辦法,讓父親替自己寫幾個字就行了。

“那我怎麼寄給你?”

李九真笑逐顏開,連忙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是我家地址,你可以去驛站,讓他們把書送給我爹爹,記住要包紮好,別讓他們弄壞了。”

李延慶收下地址,向她揮揮手,“我走了,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見。”

李九真一直目送他出了側門,走到門口李延慶還轉身向她揮了揮手,身影便消失在大門外。

“九娘,怎麼了?”父親李夔出現在她身後,愛憐地撫摸女兒的小腦勺。

“爹爹,我來送送慶哥兒。”

李夔笑道:“今天上午他寫的那詩真不錯,要不要爹爹給你看一看。”

“好啊!在哪裡?”

“在爹爹書房,爹爹帶你去看。”

李九真牽着爹爹的手,一蹦一跳地跟他去書房了。

........

天還沒有亮,二十幾名同鄉便自地護衛着學子牛車前去縣學,他們舉着火把,一名後生挑着燈籠走在最前面,燈籠上寫着‘鹿山學堂’四個大字,在夜色中格外顯眼。

今天的考試將從卯時正開始,午時正結束,也就是從早上六點到中午十二點,整整三個時辰。

考試比較簡單,難度只相當於辯試的第一題,主要是考學子基礎,內容包括《孝經》、《論語》和《孟子》三篇儒學經典,同時也是考學子們的書法。

但考慮到會有各種意外情況生,所以四名學子中只取三人的成績,和辯試成績彙總後,便形成了最後的總成績。

難度雖然不大,但評分標準卻很苛刻,錯一個字,有一處塗改都會影響得分,所以學子需要倍加小心,三思而落筆。

隨着一聲鐘響,考試開始了,寬闊的大堂上,擺放了三十二張桌子,來自八個學堂的三十二名學子據案而坐,每個人都深思行筆,大堂裡異常安靜,只有筆鋒劃紙的沙沙聲。

三名老學究作爲監考在走道之間來回巡視,在大堂正上方坐着州縣兩級學正。

這三本儒家經典每個學堂在備戰時都讓學子們背默了無數遍,每個人都背得爛熟,只要細心謹慎,看清題目,基本上都能答好,甚至連《孟子》背得不好的王貴也行筆如飛,答題格外順利。

時間一點點過去了,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半個時辰,李延慶已經在做最後一題了,他看了幾遍題目,是考《孟子》卷一梁惠王章句上,把缺省的句子補全。

李延慶沉思片刻,便提筆在空白處寫道:‘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李延慶輕輕放下筆,小心翼翼吹乾墨跡,又仔細檢查了兩遍,無一字出錯,‘當!’第三次提醒鐘聲響起,學正姚萬年高聲道:“最後一次提醒,還有一炷香時間!’

幾名學子沒有把握好時間,開始焦急地飛筆行書,‘哎呀!’有學子低低驚叫一聲,顯然是忙中出了錯。

李延慶等墨跡全乾,便舉起手,一名老學究笑了笑,上前收走他的卷子,這時,岳飛也舉起手,他也要交卷了。

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一十七章 地圖秘密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顯身手 下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三百零三章 絕境拼殺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六百一十章 宋金爭燕 五第一百四十章 土地之爭 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來訪第五百五十二章 財政困難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三百四十章 夜火攻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弩事件 下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訪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七百四十二章 偷襲相州 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師師請客 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見第六百七十六章 厲階功臣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題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將至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五百八十一章 茶館偶遇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一十六章 白馬風波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七百九十五章 難以久呆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三百章 烏龍軍寨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宮白事第六百零五章 破格升賞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六百七十九章 緊急部署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六百零一章 偷襲燕京 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縣官難當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