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

今天上午五人坐船去遊了西湖,中午又去黃尖嘴茶館喝茶,小日子過得極爲滋潤,連趙金羅也是樂不思蜀,一時半會兒不想回揚州了。

倒是李延慶這幾天閒得有點發膩,今天一早起來他便覺得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一天都有點心神不寧,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看得索然無味了。

在後世,這幅畫是國寶,可在這裡,他真沒有這種國寶的覺悟,這幅畫除了讓他回憶一下汴梁的生活外,別的感覺都沒有了。

倒是趙福金送他的一套官窯茶具讓他很喜歡,柴窯燒製的茶壺和茶盤,再配上鈞、窯、官、定四大官窯的茶盞,還有一隻黑釉建盞,五隻茶盞都是官窯極品,是太上皇趙佶的珍藏,被趙金福順來當嫁妝了。

李延慶喝完茶,小心翼翼將一套茶具放回書架,這時,門外有侍女稟報,“老爺,宮裡來人了,說有急事!”

“我知道了!”

難怪自己一天都心神不寧,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李延慶走到外宅,傳話之人是趙構御書房小宦官李福兒,他見到李延慶,連忙上前行禮,“太保,官家請你進宮!”

“有說是什麼事嗎?”李延慶笑問道。

“官家沒說,不過.....”

李福兒向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道:“好像是西北那邊出事了,官家驚得茶盞都摔了!”

李延慶點點頭,對旁邊管家道:“給福哥兒封一百兩茶錢!”

管家正好手中就有兩錠百兩官銀,直接塞給了李福兒,李福兒頓時千恩萬謝,他的月例才五兩銀子,這來報個信就給了自己百兩銀子,這就是兩年的收入了。

李延慶見他收錢爽快,便又笑道:“正好前幾天官家封我父親爲柱國,冊封的印還沒有拿到,煩請福哥兒抽時間辛苦跑一趟,給我父親送去。”

“沒問題,我明天一早就送去!”李福兒極爲機靈,給寶妍齋的大東主送印,自己會被虧待嗎?

管家悄悄對李延慶豎起了大拇指,這才叫本事,不聲不響,官家身邊就有人了。

.........

李延慶來到垂拱殿御書房,李福兒進去通報,快步便出來道:“官家請太保進去!”

李延慶走進了御書房,見幾名宦官在收拾地上碗盞碎片,應該是自己到來,官家終於剋制住了怒火。

“微臣參見陛下!”李延慶走進書房便躬身行了一禮。

趙構嘆了口氣,“李太保,剛剛得到消息,熙河路丟了!”

“西夏?”

趙構點點頭,“如果是金國倒也罷了,連西夏也這樣趁火打劫,朕擔心再這樣下去,潼關以西都會失陷!”

李延慶沉默片刻道:“西夏不敢打陝西路和秦鳳路的主意,那是金國要的地方,所以微臣臨去太原前在潼關和蒲津關部署了兩萬軍隊,就是爲了防止河東路的金兵殺入關中,現在問題不大,可到了冬天就難說了,黃河不再成爲天險。”

趙構在京兆府呆過一段時間,他知道曹性率兩萬軍隊駐紮在潼關和蒲津關,這是爲了防止金兵殺入關中,李延慶早就深謀遠慮,現在除了李延慶外,趙構還真想不到更適合駐防西北三路的主將。

“朕已經下旨封种師道爲左相少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範相公升遷右相太宰,劉光世調回中原,出任宗澤副將,西北那邊只能讓太保去坐鎮了。”

李延慶沒有拒絕,他知道趙構必然會讓自己去西北,這就是趙福金嫁給自己的必然結果,只有結了這門婚姻,趙構纔可能放心地把西北三路交給自己。

李延慶深深行一禮,“微臣願爲陛下分憂!”

趙構點點頭,注視着李延慶道:“朕知道一家人剛剛團聚不容易,朕答應你,只要太保願意,隨時可以把家人接去西北。”

“感謝陛下厚愛,家人現在暫時還不能過去,等微臣穩住局面後再接他們過去。”

“那方臘餘孽怎麼辦?太保能否推薦一個得力人選?”趙構又問道。

李延慶想了想說:“就讓韓世忠去剿匪吧!他能力很強,能獨當一面。”

當天下午,宮裡傳出旨意,封安陽郡王、太保李延慶爲西北三路經略置制使,加御史大夫頭銜,賜尚方寶劍,率三萬京兆軍趕赴西北。

隨即有又第二份旨意下來,封遊擊將軍韓世忠爲都統制,率兩萬軍趕赴衢州,務必剿滅衢州的方臘餘孽。

.......

晚餐時,一家人的情緒都有點低落,一家人團聚還不到半個月,又要分開了。

曹蘊勉強一笑道:“嫁給這樣的人,就得有心理準備,一走就是幾年,還不知道他兒子長大後還認不認識他。”

“大姐,你在說什麼?”師師白了她一眼,這種話怎麼能隨便說,開玩笑也不行啊!

“其實我們倆也習慣了,關鍵是三妹,這才進門幾天,對她太不公平了。”

曹蘊又對李延慶道:“官人,要不你把福金帶在身邊,也好照顧你起居。”

趙福金連忙擺手,“大姐,我沒關係,我和你一起,夫君那邊有青兒照顧就行了。”

扈青兒小聲嘟囔一句,“誰稀罕照顧他!”

李延慶笑着安慰衆人道:“這次應該只是短暫分手,官家答應讓你們一起去西北......”

他話還沒有說完,立刻被衆女一致討伐,“既然官家都答應了,你爲什麼不帶我們去?”

李延慶連忙苦着臉道:“現在那邊局勢很不妙,西北三路已經只剩下一路半了,雖然西夏不敢侵佔陝西路,但也保不住他們下來掠奪人口,形勢確實十分嚴峻,我的意思是,等我穩住了那邊局勢,再接你們過去,否則大家又得南奔巴蜀了。”

說到南奔巴蜀,曹蘊和師師都露出了畏懼之色,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她們再也不想過了。

“那好吧!我們聽你的安排,但話得說清楚,等局勢穩定了就接我們過去!”最後是曹蘊拍板下了結論。

..........

三天後,李延慶率領五千士兵離開臨安府北上,他的京兆軍主力駐紮在江寧府,李延慶已在三天前便下令軍隊先一步北上,兩支軍隊在開封府匯合,再向西進發。

軍隊北上的速度很快,五天後,李延慶率領五千軍隊抵達了開封府。

目前開封府尹是太常卿杜充,他同時也是京西北路安撫使,而東京留守則由宗澤出任,宗澤同時兼任京西東路防禦使,可以說,整個黃河以南的防禦都是由宗澤負責。

李延慶的到來讓宗澤十分高興,他親自前往汴梁南面的赤倉鎮迎接李延慶,雖然李延慶只是路過開封府,但對於宗澤而言,他現在急需得到朝廷支持。

兩人騎馬一路緩緩向汴梁城前行,李延慶看出宗澤心情不好,便關切地問道:“老將軍好像心情不好?”

宗澤輕輕嘆了口氣,“前幾天在博州打了場敗仗,好容易佔領的城池又全丟了,副都統王孝忠陣亡,損失了五千多人,軍隊又不得不退回黃河南岸。”

李延慶微微一笑,“勝負乃兵家常事,宗老將軍又何必太在意?”

宗澤搖搖頭,“如果只是兵不如人我也認了,可是.....對方還是從前河間府的廂兵,哎!讓人心中憤懣啊!”

李延慶聽出了一點端倪,宗澤似乎有難以啓口之事,兩人沉默走了一段路,李延慶問道:“老將軍不妨說一說,看我能幫什麼忙?”

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八百二十三章 賊船難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二百三十章 弓馬大賽 七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後一環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 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藥師歸宋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第九百八十四章 驚魂之變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一百四十章 土地之爭 下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四百三十一章 臨陣換帥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櫃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滅國之戰 九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遇黑麪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三十七章 謠言之困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梁山火併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戰 上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六百零一章 偷襲燕京 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暫停進攻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四百三十四章 脫離戰局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不力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痕再現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九百五十八章 滅國之戰 十一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轉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