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

bookmark

正月裡的汴京乃天寒地凍。

當彭經義領着沈括走進章越書房時,對方正好與徐禧打了個照面。

沈括與徐禧當年都曾在章越幕府共事過,二人沒有什麼交情,只是說過了幾句話而已。

但見徐禧拜在章越的書房外,一動不動。

對徐禧,沈括可是瞭解頗多。

數日之前,他也是堂堂大員,蒙章越,李憲,童貫舉薦給官家賞識,被提拔爲中書戶房學習公事。

在歲末時徐禧回京面聖奏對,官家對他顧問久之,最後深深讚許地道:“朕閱人多矣,從未見過有如卿者。”

隨即徐禧當殿被官家裡提拔爲秘閣校理,右正言。

此任命一出,沈括羨慕不已。

徐禧是什麼出身?他是布衣出身啊,沒有經過科舉的。

對方由章越一手撿拔,從通遠軍判官,會州軍事推官,到了章越這一次帶他前往真定府談判時,此人本官是大理寺丞,轉爲京官了。

看徐禧升遷,沈括明白什麼叫天子用人之急,什麼叫不次用人,什麼叫用人如堆薪,後來者居上。

官家要啓用你。

什麼資歷啊,出身啊,都不重要,連一個沒通過科舉的人,都能授予館職,並授予右正言這等特旨升遷的官職。

宋朝官員升遷有三個系統,一是流外銓,審官院,二是中書堂除,三則是天子特旨。

徐禧能得到天子特旨升遷,已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出身,資歷,停年格都無法約束他了。

而這位眼下官家面前的紅人,如今在正月裡,就這麼跪在章越書房的外頭。

沈括不知徐禧犯了什麼錯,令章越不悅。沈括怎麼覺得,有些殺雞儆猴的味道。

沈括也知道自己如今官聲不太好。

有人稱自己爲三姓家奴。

王安石,韓絳,呂惠卿他沈括都投了個遍,如今則投在章越門下。

聽說汴京坊間都在下注,打賭他沈存中什麼時候踹了章越再另攀高枝。

沈括此刻突然想起王韶。

在天子令郭逵平交趾時,曾數度有意起復王韶,但不知爲何王韶直到如今就是起不來,好似被誰給壓住了。

沈括看了一眼徐禧後,竟不敢再看,隨着彭經義走入章越的書房裡。

章越正在書房裡的書架上找書,看到了沈括來了笑道:“存中來了,坐!”

章越讓他坐,可沈括不敢坐,而是恭敬地向章越表達了新年慶賀。

按道理說,沈括還比章越的輩分大了一輩,而且還是堂堂三司使。

在三司權力還未被王安石削弱前,中書,樞密,三司三足鼎立,權勢甚至不遜色於宰相和樞密使。

如今沈括攝於章越權勢,不敢說話。

事實上開春后王安石內退已成定局,但誰能取而代之?

王珪曾在政治站隊中出過錯,如今是尸位素餐。馮京出身舊黨,最看不慣他這等攀附而起的新黨。

同爲新黨元絳倒是向自己拋來橄欖枝。

但沈括對元絳不服氣,論才幹能,當今天下與王安石,呂惠卿相提並論的也只有章越了。而元絳給他們三人提鞋都不配。

至少沈括覺得自己還是非常耿直的,不是那麼隨隨便便的人。

章越將書架上抽了本書,看見沈括仍是一臉小心謹慎地站着,下意識地看向窗外跪着對的徐禧一眼。

“徐德佔!存中與他很是相熟嗎?”

“不熟,不熟,只是當年在相公幕下,說過幾句話。”沈括連忙撇清。

“我倒是忘了……”章越故作不知,然後道,“如今有人得志,便是容易忘了本,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沈括附和道:“相公所言極是,所以御人不可以過寬,時不時的得緊一緊。”

沈括雖這麼說,但心底七上八下的。

沈括心道,不知徐禧爲何惹惱章越。

章越似看出了沈括所想道:“存中,當年陛下派人夜叩曾子宣府門,問市易法如何?你若是曾子宣如何答?”

沈括恍然。

曾布當年出任三司使後,官家半夜派人問他市易法究竟如何?

曾布在詢問過王安石後,選擇了向官家實話實說,這分明就是在王安石與天子之間,選擇了站隊官家。

莫非徐禧也犯了曾布當初的錯……沈括額上流汗道:“這如實答則負恩,不答則爲欺君,着實難也。”

“但當有兩不負之法!”

章越聽沈括這話便知道此回答是最差的一等。

兩不相負,就是兩皆負也。

你當着我的面都如此答了,以後遇到事了真還指望你能靠得住?

章越道:“存中這般就錯了,我等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矣。切不可想着兩頭好處都佔啊!”

沈括一愣恍然自己這話在章越那邊可謂是大大的失分了。

沈括滿頭是汗地道:“相公,沈某是顢頇之人,只知道一心做事,不知道如何處置此事……”

章越聽了再度無語……

沈括滿臉通紅,焦急得不知說些什麼纔是。

章越對書房外的彭經義道:“你扶徐德佔到廂房去烤烤火,暖一暖身子。”

片刻彭經義回稟道:“徐正言手腳都凍僵了。”

章越對沈括問道:“這當如何是好?”

沈括則道:“可以拿雪擦一擦他的手腳。”

章越道:“還是存中有辦法!”

彭經義立即吩咐人去辦了。

章越似自顧道:“這德佔倒也真能忍,渾身凍僵也不吭一聲。”

彭經義道:“是啊,汴京這天怪寒的,咱們南方人扛不住。”

章越道:“說來也是,德佔還是江右人士,我還是閩人。若換我在正月裡外跪一日,怕是連命也沒了。”

沈括額上滲汗,他也是南方人,也不抗凍啊。

章越看向沈括道:“存中近來身子如何?”

沈括渾身上下一個機靈,立即道:“下官的身子也不好。”

章越道:“那可需好好養一養,平日謹慎些許,可以長保壽澤。”

“是,是。”沈括唯唯諾諾地言道。

“存中此來還有別事吧?”

沈括立即道:“是,下官不知向支使是相公的同窗,失察之至,向相公請罪!”

原來是向七的事。向七也是大多數官員的一生。

從嘉祐四年中進士後,爲官十八年還是一直在選人裡打轉。

大宋官員將選人裡打轉,創造了一個詞稱之爲‘選海’。

選海便是遴選之海,要從選海中‘海選’成爲京官,可謂千難萬難。即便是章越嘉祐六年的同窗如今改爲京官也不過三十多人。

向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也不過是選人第二階的觀察支使。

即便如此沈括要想方設法毀了向七的仕途。

沈括這人典型地對上對下兩張面孔,對上有些奴顏婢膝,對下就仗勢欺人,特別是有些權力在手。

話說回來,沈括這人又不壞,但被迫適應官場上的規則。當初自己被人這麼欺負過,狠狠地調教過了一番,所以對不如他的人就想欺負回來。

沈括此刻知道向七是章越的同窗後,有些惶恐。

章越對沈括道:“存中,我與向七確實是同窗,但已多年沒有往來了。”

“但是我聽說他所批駁的是呂吉甫判軍器監時所爲,後來張冠李戴將存中的事,誤以爲是呂吉甫所爲。如何處置你自己看着辦就是,不必來稟我!”

沈括一直擔心因處置向七的事得罪了章越,聽他這麼說當即放下心來。

無論怎麼說,章越肯替向七說一句話,沈括也要將章越的面子給得足足的。

沈括當即道:“下官明白了,既是誤會,那麼也不追究了。”

說完沈括告退。沈括走到廂房外看見凍得鼻青臉腫的徐禧,心底不由一顫。王安石韓絳一個是君子,一個是長者,得罪了無妨,但章越不可如此爲之。

……

沈括離開後,章越入了徐禧廂房,見到升着一大盆炭火,此刻彭經義正另一名下人用盆子裡盛着的冰雪擦着徐禧手腳。

章越走在房門前,想起歷史上沈葆楨,李鴻章,左宗棠都出自曾國藩的幕下,但這幾人被曾國藩舉薦出去後,後來先後都‘背叛’了曾國藩。

章越讓下人離開,自己坐下用冰雪徐禧擦手腳。

徐禧羞愧難當,對章越道:“相公,使不得,使不得。”

章越對徐禧道:“你這是何苦呢?”

徐禧嘴脣發顫道:“既是皇恩浩蕩,也是相公的恩德,下官……下官……皆不敢負。”

可你已經負了我……章越想到此看了徐禧一眼道:“不着急說話,你再想一想。”

又過了一會,在章越和彭經義幫手下,徐禧臉上已是有些紅潤,總算是緩過氣裡。

徐禧道:“啓稟相公,下官方纔說得不對,除了皇恩,也有建功立業之心!”

章越聞言坐直身子道。

“你有此念頭,又有此才幹,以邊事自任,本是極好的。不過我聽說你放大言,曾在天子面前雲西北垂手可得,西夏旦夕可滅,只恨主事之人太過膽怯,以至於坐看西賊至今猖狂。”

“如此狂謀輕敵,他日必是馬謖之流,焉能不敗。你自己性命倒也罷了,若是喪師辱國,令熙寧十年變法之功毀於一旦,你便是我大宋的千古罪人!你一身可當否?”

徐禧聽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

若章越說他有些忘恩負義,他是承認有愧於章越。但說他狂某輕敵,小看了西夏,他是不服氣的。

徐禧心想知自負兵書戰策無所不能,不所不知,又曾追隨過章越兩次領過軍,怎麼可能是馬謖之流。

官家還讚自己‘朕閱人多矣,從未見過有如卿者’。

他的才幹……

徐禧長嘆一聲道:“相公所言極是,以後下官絕不在陛下面前提滅夏之事一字。”

章越道:“爲何不提?”

徐禧一愣。

章越道:“你我都打算制夏,不過我是緩,你是急,而官家也是急。”

“當初你面聖時,言西夏如何如何可取,不必顧慮良多,官家一聽極合心意,當即拍板決意採用你。”

“其實就算沒有你徐德佔,也有他人,朝臣們窺探出官家的想法,必有幸進之人給天子規劃各種路徑。”

“若是別人,我不放心。”

“但要是德佔你,我的話你至少還可以聽進幾句。自古以來,堵總是不如疏的。”

徐禧目光一亮心道,原來如此。

徐禧聞言大喜道:“下官以後一切唯相公之命是從。”

……

得了章越準信的徐禧入宮面聖。

官家早已得章越書奏回覆,信中一切如徐禧所言,令他對徐禧更是信了三分。

官家道:“若李秉常真有附宋之心,那麼改不改回國姓且由着他。不過西夏必須割取蘭州及河南之地。”

徐禧立即道:“聖明遠見如陛下。”

官家道:“能探知李秉常來意,此事你與章卿是有功的。”

“另呂惠卿亦上疏直言平夏事,他主張以盡取橫山,以俯瞰夏國。朕問種諤,他亦以爲贊同,若朝廷出橫山取得銀、夏、宥三州,則夏人膽寒。”

“所以朕已命呂惠卿知延州。”

徐禧對此本無所謂,但想起章越昨日之論,才知道對方早就料到這一切。

呂惠卿此人善觀人主之意,好似官家肚子裡的蛔蟲,對天子心底想什麼是一清二楚。

沒有他徐禧勸天子急取西夏,也有呂惠卿,種諤上疏然天子攻夏。

呂惠卿之前被王安石,章越逐出汴京,失去了相位,如今就獻這奪取橫山之謀,以期奪回相位重返朝堂。

徐禧道:“陛下,朝廷之前一直是經營熙河,以側取西夏,如今若驟取橫山,怕是要一改主張。”

官家道:“熙河自是當繼續經略,不過如呂惠卿所言,熙河畢竟離西夏心腹之地頗遠,要滅夏,熙河路牽制足矣,真正要畢其功於一役,還是要出兵橫山!”

說着官家露出堅定不移的目光。

徐禧心想,這纔是九五至尊,有吞吐八荒六合之志!

但聞官家悠悠地言道:“爲了滅夏大業,一雪祖宗之恥,朕思慕久矣。當年太祖皇帝衣袍上都是補丁,沒有綾羅綢緞爲衣,用蘆葦裝飾宮殿。”

“而朕思祖宗教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朕沒有太祖皇帝之雄才偉略,但不事奢華上,朕願比之。”

“古之聖帝明王莫不以檢爲美德,侈爲大惡,朕勵精圖治方有了今日。呂惠卿這是深悉朕意!”

徐禧當然知道官家平日生活節儉,他看殿上官家蓋氈,也不用布帛。變法聚集了那麼多錢財,卻沒有多加一文錢放在自己生活起居上,平日是能減則減。

下面稍進什麼奢侈之物,天子便是斥責。

官家都如此親力親爲了,他徐禧身爲臣子,又怎麼能不進忠報國,爲君王了卻心腹大疾呢。

想到這裡,徐禧熱淚盈眶拜下道:“陛下,臣願爲前驅,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好!”

官家大喜扶起了徐禧:“有卿這般忠勇,朕大志可成!”

此刻官家看着徐禧,彷彿看見了當年的章越。

……

“啓稟章相公,今日下官從陛下那得知,呂吉甫這廝唆使官家奪取橫山!”

徐禧下朝後立即給章越通風報信,全然不顧什麼泄露禁中語。

而聽着徐禧言語,章越不由氣笑。

原本從熙河攻取西夏的策略執行好好的,但聽說李秉常要與梁氏兄妹翻臉,官家又將攻略方向從熙河路改爲橫山了。

沒錯,從橫山方向比熙河路更靠近西夏的心腹之地,宋軍從這裡進攻可以給到梁氏母子及西夏保守派勢力以十足的壓力,更好地給予李秉常支持。

但問題是這裡也是西夏力量最強的地方,同時遼國也可以從此介入,容易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

要攻取橫山那麼容易,當年韓絳,種諤早就成功了。

呂惠卿爲了重得聖眷,居然出了這個主意?真是賊心不死啊!

這時候還琢磨着重回朝堂上呢。

你呂惠卿既是想翻身,但有我章三在朝一日,此生休想!

章越道:“好了,德佔我知道了,多虧你來報信。你還有什麼話想說?”

徐禧聞言當即對章越說了殿上官家那段話。

章越點點頭,官家當然是一個好皇帝。

有人評價古往今來的帝王,說宋神宗皇帝之富位列歷史第三。

章越覺得這話是有根據的,王安石變法十年,內藏庫大大充盈,原先天子蓋了三十六間庫房用來存放金銀珠寶,如今又已經放滿了……沒錯是放滿了。

現在官家又重新建了新庫房來放金銀財寶,而這些金銀財寶官家有用嗎?

楊廣時國力雖盛大,但他自己奢侈無比。

而官家沒有一文是花在自己身上的,反而是能裁減就裁減皇室的用度,對宗室也是能約束就約束。

然後他將朝廷這些年積攢下的每一文錢,全部都用在了西北!

……

陳州。

呂惠卿已是接到讓自己移知延州的詔令。

呂惠卿接旨後激動得對左右道:“蒙陛下垂念,還未忘了我這把老骨頭,仍對我呂惠卿委以重任!”

呂惠卿說完唏噓不已。

從前年被逐出京師,已是快一年半了。

如今天子讓自己知延州,顯然是接受了自己攻取橫山的建議。

一旁陳州官吏都是勸道:“相公不老,何必言此!再說陛下從未有一日忘了相公啊!”

呂惠卿笑了笑,然後看向西北方向。

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41章 守秘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176章 階級第941章 分歧第255章 筌與魚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第54章 饒我狗命第9章 孟子第103章 珍惜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920章 執政第264章 壽宴(感謝馴猴低手書友盟主)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390章 圈套第9章 孟子第105章 離別第813章 問題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366章 先生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948章 第三人第157章 識人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857章 齊家治家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511章 新君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100章 險峰第170章 家宴第188章 詩集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55章 考試第569章 夜談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58章 考取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242章 玉簪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130章 齋長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31章 暖秋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413章 抄底第99章 李學正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709章 節鎮熙州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519章 民望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657章 西北行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417章 求教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87章 星河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306章 讀漢書第851章 抵京第689章 營田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295章 期集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226章 盡心第784章 復仇第17章 山間歲月第409章 貪婪第157章 識人第409章 貪婪第206章 成功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235章 結識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444章 風波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591章 薦人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925章 問政第649章 辭君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52章 牧笛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170章 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