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

元豐元年四月。

晨曦落在宣德門外的御街上,從御門行來一座寶車,二三十人扈從左右。

寶車裡坐着的是中書戶房檢正蔡京,他正看着天街上的景色,目光穿透了天街上的芸芸百姓,一等臨駕於衆生之上的感覺油然而出。

如今蔡京作爲中書門下戶房檢正權勢赫赫,對於功名心極重,抱負極高的他而言,實在是一個絕佳的舞臺。

寶車行過天街大半,來到一處官衙處停下,蔡京下車打量起眼前的官衙來。

此處便是九寺之一的司農寺。

在熙寧變法前司農寺作爲九寺之一一直是有名無實,只是管着常平倉之事,可謂官輕權小。

但熙寧三年六月罷了三司條例司後,由司農寺負責一切新法之事。

這一下子司農寺鳥槍換炮了,原先官衙在天街兩廊,不過望去狹小蕭然,如今不同了。

原先司農寺不過設一個常平案,而如今則是三局十二案,另加一個賬司後,建起了新官邸。

官邸修得頗廣,後面還建起了廨舍,門口站得等候辦事的官員。

官員們見了蔡京多是認識,都是躬身行禮參拜,眼中都是敬畏之色。蔡京享受着這等目光的,微微擡手便挎過正門直入官舍。

蔡京辦事利索直接,來了司農寺多次,也不要人稟告,自己輕車熟路的往裡走。門子都認得蔡京,知道此人看似好說話,其實是極不好惹的主不敢阻攔,只好飛速地入內通報。

這時判司農寺熊本和蔡確已是迎出。

以往判司農寺官員皆沒什麼分量,但熙寧三年司農寺正式負責變法之後,此處官員權勢赫赫。

最早是由鄧綰,曾布二人判司農寺,當時曾布還兼着中書都檢正,鄧綰則是知雜御史。

之後判司農寺如李承之、呂惠卿、李定、張璪、張諤、熊本,蔡確所以說司農寺向來是支持變法官員的大本營,這些官員被舊黨官員蔑稱爲‘新近少年’。

蔡京對蔡確道:“蔡知雜今日也到了。”

蔡確點了點頭。

蔡京與蔡確私下關係密切,但面上還是公事公辦的樣子。

到了官廳坐下,吏員立即奉上龍團茶。

蔡京將茶喝了一口讚了句好茶,然後道:“役法改革之事,作爲章相公拜參政後第一事,可謂重中之重。”

“可是免役法修改文字至今仍未擬定,從擬定文字再到頒行天下要等到何時?我代章相公到此問一問?”

蔡確道:“這些日子我一直在御史臺。”

蔡確說完一副撇清干係的樣子。

熊本道:“檢正,下面的官員爭議很多,還需統籌天下各路,各軍州,各縣官長們的意思,免得驟然議律下去,激得天下多生物議。”

蔡京聞言道:“伯通兄這話不要與我說,你去章相公交代便是。”

熊本道:“非我拖延,着實是辦不下去。蔡檢正你也知道,募役法是丞相一手設立,其中增刪數次,下面州縣官員頗有怪朝廷朝令夕改,無所適從之意。熙寧七年大體停下後,實已是地方稱便,如今再改下面不知又多多少事。”

“蔡檢正你若是不信,司農寺屬官今日盡數在堂內恭候,你大可親自與他們說。”

蔡京對熊本道:“蔡某遵章相公之令是一心一意地奉行,他的話爾等司農寺是行也要辦,不行也要辦。”

“你拿這話來搪塞我,分明是不想辦。”

熊本急道:“熊某並無這個意思,蔡檢正你不妨與他們談一談便知。熊某可沒這麼大的膽子,敢煽動屬官違背章相公的意思。”

如今判司農寺的熊本卻不如當初,兩日往中書一稟事或者三日一稟事,倒是蔡確因兼任御史知雜,很少與熊本同去。

蔡京笑道:“伯通我自不是疑你,司農寺的事章相公是一清二楚的。”

熊本鬆了口氣道:“有章相公這話,熊某便放心了,確非我遲疑之故。”

正在蔡京與熊本說話之際,外頭有官員道:“蔡檢正!我等於免役法有話要說!”

蔡京聞言笑道:“看來他們是當真等着我來此!”

正應了蔡京這句話,外頭道:“我們知蔡檢正這幾日要來,一直都等候着。”

說完十幾個官員堵在了門外,頗有逼宮的意思。

蔡確暗自笑了起來,有幾分惟恐天下不亂的意思。

……

政事堂中,章越正與三司使黃履正商量籌劃郵政之事。

章越打算陝西設立郵傳系統。

過去常有官府傳遞文書,讓一名小校專門到哪裡哪裡跑一趟,走上幾十裡,上百里路甚至數百里,只爲了送一封信,其中路費食宿不知道花費了多少錢。

以後陝西是對西夏前線,官家爲了方便他臨陣微操,在徵交趾時已全面推行的金牌制度。

而這郵政制度也是方便於以後陝西情報往來,章越與黃履正商量着。

這其實並非是臨時拍屁股的決定。

因爲鹽鈔,交子價格的波動,陝西路的商人特別是熙河路的商人,對於汴京交引所的鹽鈔價格非常敏感。汴京交引所類似於上海期貨交引所,全國的期貨交割價格都看着這裡。

發明K線圖的日本商人本間宗久,就建立一套消息傳遞系統。

因爲江戶時代,堂島期貨所專門交割大米期貨,這也是亞洲第一個期貨所,從市商人云集。

而本間宗久其家族本身就是稻米生產商人。

因爲稻米價格受到季節,天候,戰爭影響波動很多。

爲了在期貨市場取利,本間宗久在他家鄉和大阪堂島專門費重金建立了一條消息傳遞系統,本間宗久每隔一段建立一處建築,然後旗語傳遞消息。而本間宗久預測稻米行情從未錯過。

而鹽鈔交子的交易利潤巨大,幾十倍於堂島交易所。

汴京的商人都是建立各種渠道瞭解消息,對消息的敏感度,對局勢的預判,民間的商人總是要勝人一籌。正應了那句話‘你可以質疑有錢人的人品,但不要懷疑人家的眼光’。

所以章越因勢利導打算在陝西設立郵傳制度。

穿越衆的弊病,都是覺得自己用後來的知識來改造當時的社會,這其實是非常盲目了。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領導時代一步是瘋子。

民間沒有需求,你去創造需求,就產生主觀超過客觀的問題。

而民間有了需求,你不去解決需求,就是主觀滯後於客觀。

沒有商業信息流通的需求,憑什麼建立一條郵政系統?

對章越而言辦事都是因勢利導,水到渠成的時候推他一步就是。

郵傳之事章越以官辦民營的股份模式,還是引入交引所成功先例。

正在這時候,外頭有人稟告說蔡京,熊本,蔡確帶着司農寺幾十名官員在政事堂外求見。

一旁的元絳聞言嘴邊綻起了笑意,顯然是章越要改革役法,結果遭到了司農寺官員的集體反對。

章越看了元絳一眼,笑道:“是我讓蔡元長請他們到中書來的。”

此言一出,想要看好戲的元絳隱隱的笑容頓時斂去了。

自熙寧三年,司農寺負責新法後。

判司農寺官員可謂氣焰極炙,他們直接指揮各路轉運使,提舉常平司督促變法之事,除了皇帝之外,不將任何人,甚至中書的意見都不放在眼底。

司農寺設三局,每局分設司農寺丞一人,主簿一二人,勾當公事若干。司農寺的屬官權力極重,經常‘申察、提舉、體量’的名義前往天下各路督查,指導,落實新法。

當年蔡挺的兒子蔡天申以司農寺丞名義去洛陽落實新法時。地方轉運使等官員戰戰兢兢,安排他獨自一班,不敢與他並列。司馬光看了就說蔡天申什麼官職,就安排他什麼班序,不要搞特殊。此事弄得蔡天申極沒面子。不過司農寺官員權勢之赫可見一斑,不亞於當初三司條例司的屬官。

司農寺官員能被稱爲‘新近少年’並非亂說。這些官員不僅支持變法,而且年輕敢想敢幹,能力也都是極強。

王安石要實行募役法時,天下各州縣只是見紙面文字,不知道具體到底落實的。王安石讓司農寺官員負責具體督行,鄧綰,曾布起草文字,下面屬官到地方巡視。

之後司農寺具體指導變法事宜。

路轉運司與三司對接,提舉常平司與司農寺對接。對於各路的提舉常平官,司農寺有奏舉之權,同時進行考覈。

轉運司管知州,再下則是知縣或縣令,而提舉常平司在州則有常平管勾官,在縣則有常平給納官。

這一整個系統如臂使指,從中央到地方。

同時買撲坊場河渡錢、免役寬剩錢,青苗錢都由各路的提舉常平司收取,形成了獨立三司之外的獨立財政系統。

而章越如今分管財賦之事,他不是親自管理。

他是通過中書戶房檢正的蔡京,來管理司農寺,三司。

而再通過司農寺和三司,管理天下各路轉運司和提舉常平司,再通過轉運司和常平司管理州縣地方。

他要改革役法,也是要這般如臂使指地一級一級的傳導而下,最後到州縣。中書檢正蔡京本就是章越心腹好說,而三司使從李承之換成了黃履,司農寺的熊本蔡確也從之前的反對,到了如今的中立或是有限的支持。

改革之事,其實就是與官僚體系戰鬥的過程。

三司,司農寺主官這個層面打通了,司農寺屬官則顯得不肯遵從。他們都是新法中堅力量,同時也將章越改革役法的目的,當作了一種官僚主義。

……

當即元絳返回視廳,衆官員們入內。

官吏們立即擺案。

方纔黃履到訪時,章越撤案與他分東西對坐相談,這是一等禮遇。

一般只有兩府或前兩府官員抵達政事堂議事時,章越纔會撤案對坐相談。黃履身爲四入頭畢竟還差了半步,但章越禮遇對方,敘賓主之禮這稱爲掇案。

如今熊本,蔡確,蔡京前來稟事,就重新擺案。

章越據案面南而坐,衆官員皆面北下坐。

面南還是面北就是明確上下之分。官家重開天章閣禮遇章越,韓絳時,就是東西對坐,只奉先帝御像面南,這就是天子尊重宰相的用意。

而翰林院的正廳裡,沒有人敢面南而坐,只是中央虛設了一張椅子。這張椅子是太宗皇帝當初坐過的,所以除了他沒有人可以面南,因此衆翰林都是平等對坐。

同樣的例子還出現在明朝,明朝設內閣後,首輔權力遠重於其他閣臣。所以爲了防止這個情況,在朝南正坐的地方放了一個孔子像,除了他以外,首輔和其他閣臣都只能左右對坐,說說明大家的身份都是平的。

這是因爲明朝不許有宰相。

而今日這政事堂上,韓絳王珪不在場下,由章越輪執相印。

他便可以光明正大地面南而坐,這是一等巨大的心理優勢。

衆司農寺的屬官們今日本想與蔡京鬧一鬧的,沒料到卻直接被蔡京請到了政事堂上面對章越的宰相威嚴。

人在自己主場都有等心理優勢,驟然到了客場氣勢則衰。

何況這是什麼地方?

這是政事堂!

司農寺的屬官們看着手執相印的章越,心底都是忐忑不安,哪怕是熊本,蔡確二人也要面北對着章越。

章越看着衆人道:“諸位雖不開口,但我已猜得差不多了。朝廷改革役法的意思,我本是隻傳給蔡元長,熊伯通二人。但你們不信他們的話,質疑中書的決定,那好今日都到這裡了,我便親自與你們分說。”

聞言衆人不約而同地吞嚥着口水。

“先說說吧,你們爲何不同意改役法?”

衆人面面相覷了一陣後。

一名官員起身,此人乃司農寺丞舒亶,此人極有膽色,是新黨中的少壯派。

對方稟道:“啓稟章相公,之前呂吉甫要改役法,要在天下推行手實法和給田募役法,都是先行編定擬成文字,在地方實行一段然後被罷去。”

“至於不過兩年又改役法,這不是令天下無所適從。下官以爲無論是手實法還是給田募役法都是良法,朝廷若要恢復此二法,我等皆無異論!”

章越沒有說話,一旁蔡京則起身道:“手實法好壞我且與你不講,給田募役法是朝廷拿免役寬剩錢買地方田畝,再以田招人應役。但如今役錢都供作朝廷在西邊的軍費,你又如何買田?還是與陛下說,解散幾十萬西軍?”

熊本看了章越一眼,附和蔡京道:“確實,一年一千八百萬免役錢是西邊軍費的主要由來,如今朝廷與西夏不過小戰,軍費就已入不敷出,若他日大戰又如何?”

上首章越對熊本點點頭。

司農寺丞黃顏起身道:“啓稟章相公,熙寧二年朝廷開始推行了吏祿法。過去吏俸極低,不僅中樞吏人的俸祿低,地方吏人也是俸祿極低,而地方吏人又掌管着國家刑律,但除了衣食供給外,幾乎沒什麼拿到手的錢。這也是地方官吏貪污橫行之故。”

“熙寧變法後朝廷以加俸養廉,以重祿治貪。凡重祿的吏員,貪一錢則徒之。”

“若免去五等戶的免役錢,那麼敢問相公這吏祿從何而出?”

蔡京又起身道:“如今歲增吏祿四十一萬三千四百餘緡,監司諸州六十八萬九千八百餘緡,合起來不過是一百一十萬,而朝廷一年收一千八百萬貫役錢,減去五等戶役錢何談吏祿減少呢?”

蔡京繼續道:“我聽說募役法推行至今,北方反對得厲害,但南方卻不甚反對。”

“主要的原因就是南方百姓富庶,只要能免去朝廷庸上加庸百姓就覺得方便。”

“而北方百姓本就窮苦,五等戶要繳助役錢及二成至五成不等的免役寬剩錢,無疑使貧者更貧。”

“其中陝西苦甚,因爲陝西本就在對西夏作戰的前線,鄉兵本就要服兵役,十分疲憊,而是募役法一下,鄉兵並不免役還要繳納助役錢和免役寬剩錢,那就是‘庸上加庸’。故陝西各路要求恢復差役法的聲音最大。”

“所以這一次朝廷選了陝西和兩浙改革役法!”

面對蔡京,司農寺官員又嗡嗡地說了幾句。

這時候章越道:“我說幾句。”

下面官員頓時息聲,一片寂靜。

“僕問一下諸位,何爲好的稅法?”

“徵稅必須財產比例徵稅,而免稅或減稅則必須按照人頭來減稅。”

“朝廷徵稅每個百姓徵一百文,對富人而言一百文就是一頓飯,對窮人而言一百文則是一條命。我說個故事給諸位聽一聽。”

故事是一農婦不小心將農藥倒入一袋麪粉裡但捨不得扔,就把表面一層倒掉,剩下的作了饅頭給全家吃。結果丈夫饅頭吃得多,丈夫吃死了。

農婦埋了丈夫回來心想饅頭面粉多會吃死人,就用麪粉包餃子吃,結果女兒吃死了。

農婦悲痛欲絕,心想人吃了有事,牛不會吧。於是她將剩下面粉喂牛吃,結果牛吃死了。

爲何農婦無事,因爲她自己捨不得吃,將麪粉都留給丈夫女兒和牛。

對老百姓而言一袋麪粉就是幾條人命。

所以按財產徵稅,不搞人均徵稅,減稅則應該反過來,要按照人頭來減稅。

人均減去一百文,那就不一樣了。

一百文對富人有減等於沒減,但對百姓卻不同了。

而攤丁入畝就是這樣的良法。

章越將民婦這段故事將農藥換成了砒霜,衆人聽後皆是沉默。

章越凝重地道:“治國當以民爲本!這是我爲何要免去五等戶稅錢之故!”

第756章 數其罪第817章 市易所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438章 改元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929章 拉攏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948章 第三人第97章 翻山越嶺第156章 客人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908章 本錢第313章 秘閣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627章 三舍人第219章 入場第898章 提條件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244章 王安石第502章 勢請假第849章 潼關道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682章 封賞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202章 給他第317章 考後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220章 開掛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453章 撕破臉第57章 神童詩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732章 師兄弟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280章 喜事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74章 飯錢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750章 商量第696章 出戰第187章 攻心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731章 佈置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282章 上巳第483章 翁婿第1051章 王半山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146章 學詩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857章 齊家治家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752章 人性第287章 唱名第1042章 論孟第374章 執經第865章 會食第12章 一以貫之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173章 傳頌第351章 迎親第551章 分歧第312章 良人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319章 擔憂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請假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130章 齋長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223章 圈子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81章 初會第92章 章家子弟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852章 面君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