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

bookmark

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

陳昇之這一刻忽然想起了那日辭別自己的章越。

想到這裡,陳昇之不由站起身來,而李學正也是跟着立即起身。

陳昇之呵地笑了一聲吟道:“聖賢無常師,身懷童子心,時時勤拂拭,萬物皆可師。此言老夫記得。”

李學正垂下頭不知陳昇之此話何意。

陳昇之念的正是當日章越臨走時與他說的話。

“當初老夫見他時,此子說他師孟,老夫將信將疑,今日見了這三字詩倒有些明白了。李學正,你要與老夫說,任何十三歲的孩童能寫出這三字詩來,老夫斷然不信,唯獨此子倒是信那兩三分了。”

學正道:“下官不明白,還請陳公明示。”

陳昇之道:“那時他見老夫時曾言,聖人之學在於有所爲,而孟子之學在於有所不爲。你說等閒的孩童,能說出這樣的話嗎?”

學正倒吸一口涼氣,對方真有這樣見識,這才十二三歲的孩童啊。

陳昇之道:“老夫當時還以爲他是道聽途說而來的,但能道聽途說變成自己言語,也算偏才,故而以書童招之……今日看來倒是目光短淺了,可惜,可笑。”

學正連忙道:“下官纔是慚愧,還以爲是何人藉此孩童揚名呢。”

說到這裡,學正看了一眼莊學究。

“若非這位莊先生力薦,下官差些與這篇三字詩失之交臂了。”

陳昇之哦地一聲問道:“你是何出身?”

這莊學究低下頭道:“小人是天聖二年學究科及第,賜同學究出身,守選至今未用,只好在家閒住……”

陳昇之道:“朝廷如今冗官多少,別說你同學究出身,即是同進士也有不選的。”

莊學究明白,這幾年蔭補之風又是盛行,當今官家是衆官員口中的好‘皇帝’,最喜歡恩蔭官員子弟,一年甚至蔭官幾千名,以至於如他這樣的讀書人根本沒有門路授官。就算授官沒有門路,也根本別想任職。

下面陳昇之草草問了幾句,莊學究的才學經歷,然後道:“老夫爲賢良埋沒着實可惜,但你年紀大了再去奔波作官也是勞碌,還不如弄個閒職寄祿。你去前堂見我家老都管,先在此作個門客,他日待我進京再爲你選缺。”

莊學究沒料到自己幾十年不得志,竟有一朝可以做官。儘管沒有差遣,但有個閒職得俸也算是有了官身了。

莊學究喜極而泣當即磕頭叩謝。陳昇之道:“不過今日之事,你不許與第二人知道,更不要與他人透露這三字詩半句。”

莊學究一緊當即道:“小人謹記,陳公授官大恩,小人沒齒難忘。”

陳昇之擺了擺手,莊學究即知機退下。

李學正嘆道:“莊先生雖是寄祿也好過爲官。爲官則不爲選人,如官場上我等爲爭減這半年堪磨,是寧可殺人的。爲官唯有至京朝官,方纔有些快意。”

陳昇之道:“朝廷如今選官之法可以治平卻不可選才,你就不要求全了。不過你要選人改京官也不是沒有機緣的。”

李學正連忙道:“還請陳公明示!”

陳昇之笑而不語,而是拿起了這三字詩的紙片道:“濮王府曾問老夫討樣有無書物可供發矇之用,如今正好將此奉上。”

李學正聞言頓時領悟了什麼。

如今朝堂上的大臣都在爲立儲之事,與官家鬧得雞飛狗跳。當然大臣們表面上說立儲是爲了國家安危,但實際上還是爲了自己將來的晉身之階。

而陳昇之在此事上卻不鬧什麼,轉而去結好濮王府。

那麼一旦官家立嗣,這濮王府的趙宗實可謂十有七八。陳昇之這一招坐享其成,着實高明瞭。

而這本三字詩多半是獻給趙宗實的長子發矇讀書用的,聽聞這小世子年紀雖小,但極爲好學啊。而陳昇之又是藉此話來暗示自己什麼嗎?

李學正這一刻恍然大悟道:“多謝陳公指教。此子機緣也太好了。”

陳昇之笑了笑,然後道:“誒,說到發矇的書王府裡沒有百本也是八十本,看不看得上也要看此子造化。不過說到了師孟,還有一位方家,學正不妨猜一猜。”

李學正想了想道:“莫非是臨川那位……王介甫?”

陳昇之笑着道:“然也。”

自四相簪花後,陳昇之與王安石結交相識成了朋友,常常會有書信往來。

陳昇之笑道:“他與歐陽永叔書信來往時,言‘他日儻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你看他將自己比作孟子,將歐陽永叔比作韓退之,口氣實在不小啊!”

韓愈曾有一個道統論。

這最早是孟子的說法,儒家學說代代相傳,孔子之學是繼堯、舜、禹、湯、周文王之後的,而孔子之後唯有自己纔是真傳。

而韓愈把孟子這說法也拿出來說了一遍,最後意孟子之後他纔是真傳。

確實在韓愈之前,儒家很少人師孟,故而韓愈說是孟子的伯樂也是可以的。

而王安石與歐陽修這封書信裡,就自比孟子,將歐陽修比作韓愈,既捧了對方也捧了自己,還感謝歐陽修是自己的伯樂。

陳昇之笑道:“此人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性子,還執拗得很。”

陳昇之想起王安石羣牧判官時,一日宴飲堅不舉杯,時知開封府的包拯親自斟酒,他卻道’恕屬下平生從不飲酒。’連包拯也只好言,介甫做事規矩硬,可敬可敬。”

“前些日子介甫還尋思要上諫官家要國家積弊重重,乍看無事卻隱憂重重,必須改易更革天下之事,而官家是寬仁的性子,又喜如今四海昇平,豈肯輕易改弦更張。此書被我等一陣勸後,介甫這才罷了。”

“故而我也想給他找找事作,這三字詩料想會合他的意吧。”

李學正點了點頭然後問道:“那麼章家那個童子呢?”

陳昇之笑道:“暫不要驚動他,甚至神童舉的消息也勿透露。再說憑一本三字詩就稱之爲奇才,尚言之過早,看了明白後,等閒人都可寫得出。”

“不過這樣人還是要爲我所用,現在用不上,將來也用得上。但不是現在,也不急着招攬,他這般的寒門子弟四處碰壁是免不了的,但受了些委屈,到時再招攬過來,他是會感恩戴德的。”

李學正也道:“陳公以恩情用人,下官佩服之至。”

章越不知道自己的三字經就如此第一次要被未來的宰相王安石見到,或者出現在將來官家的案頭上。

他也不知自己甚至很可能連冠名權也要失去,列爲某位官員或者官員子弟的名下。

而此刻身在烏溪讀書的章越,卻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他進晝錦堂讀書的事給黃了。

到底是誰攪黃的?章越認爲其中必有內幕,但後來才知道事情的緣由,自己又被二哥坑了。

原來年後族學會從族裡收錄些子弟進晝錦堂讀書。

有官籍的子弟當然優先,而似章越這樣寒家子弟則一般沒什麼機會。不過因爲有了教授章友直的推舉,這纔有了機會。

可是這幾年因爲仁宗皇帝不是大開恩蔭之路,章家這樣的進士家族,也有不少人沾光。故而今年進族學的官籍子弟很多,若章越進族學就會擠了同族其他官蔭子弟的位子。

如此就有人出微詞了,他言章越的兄長章旭逃婚,出了這樣辱沒宗族的事情,他的弟弟怎麼還有臉進族學呢?

此聲一出,引起了章家上下的關注,經討論一番後,即便章友直力薦也是無用,章越被無情的刷下來了。

ps:第一更求推薦票!晚上11點左右第二更!

(本章完)

第865章 會食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351章 迎親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246章 殘信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202章 給他第176章 階級第787章 解圍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493章 公用錢明日更新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24章 章氏族學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180章 撞見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38章 仙霞嶺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431章 入潼關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852章 面君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226章 盡心第747章 人選第137章 府元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285章 御論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184章 好事第687章 廣銳軍第728章 推恩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14章 餅子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753章 心腹之患第180章 撞見第848章 問話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162章 除夕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304章 光陰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728章 推恩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57章 神童詩第444章 風波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307章 月影第808章 書信第882章 政事堂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413章 抄底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870章 交換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150章 相贈第59章 潑天富貴第1048章 高樓第374章 執經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839章 變局第347章 兄弟恩怨請假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249章 關撲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99章 李學正第297章 期集三第334章 二事第403章 鈔鹽法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131章 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