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

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

《本朝百年無事扎子》有多牛逼,王安石因這疏得到了官家信任,被人稱之王安石‘得專政柄者’盡在此書。

全文有五段,前三段主要是說從太祖至仁宗朝‘得政’故而百年無事的原因,剖析清楚,井井有條。

第四段是重中之重,王安石寫出太平盛世中蟄伏的危機。

重點在於‘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然後提出了十條中肯的批評。

第五段告訴官家‘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不可怠終,則大有爲之時,正在今日’。

這是最打動官家的一句話。

官家從登基到如今見過所有的臣子中,王安石是明確告訴官家,必須挺身作一個大有作爲之君。

這如同告訴官家‘少年人,維護宇宙秩序,保衛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給你了!’

官家對章越道:“王安石要朕作一個有爲之君,當初又言讓朕擇術爲先,章卿以爲王安石會與朕言擇何術?你與朕試言之!”

章越心道,有爲之君就是要變法。

至於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宋神宗與王安石也有一段關於變法目的的對話,結果這段話卻被修宋史的人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給掩去的。

反正就是沒寫。

所以很搞笑是,王安石變法搞了半天,從沒有人知道他的目的和宗旨是啥?

韓琦去世前曾總結王安石變法,也就是在熙寧八年時給官家奏疏說過,‘臣嘗竊計,始爲陛下謀者’這話意思,韓琦說我猜過去,王安石當初爲陛下謀劃的是……

一,法度因循,非變不可。

二,治國之本,先有富強之術。

三,朝廷有了錢,再寓兵於民,滅了契丹,西夏。

當然這是韓琦的猜測之詞,不過以老上級對王安石的瞭解,應該錯不了,這綜合起來就是‘以變法求富國強兵之道’。

章越當然照抄韓琦的話,於是道:“陛下,以臣揣測之中,王安石這百年無事扎子所言,乃百年以來朝廷的紀綱法度都是因循苟簡,非變之不可,故而王安石所言的擇術就是要變法,爲有爲之事。”

“而縱觀扎子所論,王安石主張治國之本,當先有富強之術,聚財積穀,寓兵於民,則可以鞭笞四夷,盡復我漢唐故土,然後制禮作樂,以文太平盛世!”

官家聞言後喜不自勝地道:“說得好,說得好,此爲朕之所願也!”

章越看了官家一臉亢奮的樣子,自己也是吃驚,左右內侍們也是嚇了一跳,紛紛伸出頭來朝這裡看了一眼,估計在揣摩着是不是要喊抓刺客了。

但見官家手捧着王安石奏疏在殿內,不勝歡喜地又連道了三個好。

章越看了不由抹了一把額上的汗心想,年輕人就是容易被忽悠,王安石給你畫了個ppt伱就當真了?

富弼這纔剛說了二十年不言兵事,你就拋之腦後了。

章越幾乎拍着大腿暗道,官家糊塗啊!

眼見官家還在亢奮過後,看向章越道:“卿果真洞見明察,有卿和王安石相輔,朕何愁大事不能定矣。”

章越謹慎地道:“陛下,如今國家的問題確實在國不富,兵不強,民不安。但知道不是作到,還請陛下與大臣們詳細謀劃,陛下明日召對王安石時,不妨如此如此詢之……”

官家點點頭……當下君臣又是一番商議。

等走出殿中,章越不由暗笑,這給人使絆子的事,咱是專業啊。

官家接到百年無事扎子後次日,當即迫不及待地召見了王安石。

君臣第二次見面,官家道:“卿的治國之道,大概都在此疏中,朕一遍又一遍讀此疏受益匪淺。如此變革這些弊政,卿早已謀劃好了吧,還請卿將具體之法一一告訴給朕。”

王安石則道:“片刻之間,臣難以一一具到,臣願陛下以講學爲事,講學既明,如此臣的辦法不言而喻。”

官家道:“朕請卿到此,便是爲朕謀劃,講學是必須,可否請卿先爲朕試解惑一二。”

王安石道:“臣知無不言。”

官家將章越昨日所教的,當即向王安石問道:“朕觀愛卿扎子上所言,可是以變法求富國強兵之法?”

王安石點頭道:“不錯,昔吳起楚國變法專務富國強兵之法,破馳說之言縱橫之術,其餘都是末節不可求之……”

王安石接下來與官家說起了他變法的主張和目的。

官家心想果真如昨日章越所言一模一樣,故而他臉上早不似當初第一次聽到時那麼激動,而是比較淡定。

他又問道:“朕又有一事不明,昔日子貢問政孔子。孔子言,足兵,足食,民信。”

“子貢問不得已去其一,孔子言足兵。”

“去其二,去食,信不可去,因民無信不立。”

官家道:“以朕看來民信二字,在於朝廷的法度,朝廷法度不變,故而民始終信之不疑,因此就算民不足食,兵不得足,只要制度不壞……”

“此事朕不得其解,還望卿爲朕解之。”

這是孔子說得儒家主張,制度是第一位,保持一個穩定製度,下面纔是富民強兵。

王安石反過來了,先變法,再求富國強兵。

王安石暗暗吃驚,官家怎麼對方纔他的答案瞭若指掌一般,似早已知道他的初衷。

然後官家知曉了自己主張,竟預先埋伏了一個問題等着他。

這個問題雖王安石可以回答,但他心道此論若不是官家得出,那麼身旁必有高人謀劃。自己不清楚對方是誰,但對方卻對自己一清二楚啊。

王安石收起小覷之意,對於官家的問題引經據典仔細作了回答。

這一次雙方談得十分徹底,而官家聽得十分滿意,顯然瞭解了許多,王安石說了卻有些後悔,他其實不願意將自己的政治主張,一次性地說那麼多出來。

他是打算在日後給天子的講學之中,潛移默化地再告訴天子。

每一次都有一些新的東西,如此官家會對自己深信不疑。

但是官家今日出乎意料的一問,倒是打亂了王安石的方寸,他不得不拋出更多的內容,以及一些變法的具體措施。

其中有些變法的條陳,王安石其實還未思慮那麼周詳,眼下拋出太倉促了。

最末王安石再度告辭,官家依依不捨地對王安石道:“今日有些話,朕怕是忘了,還請王卿回去之後寫成奏章進呈!”

王安石答允了,不過回去後他顯然後悔,卻沒有進呈奏章,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本章完)

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506章 事功難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150章 相贈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668章 福將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865章 會食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761章 談判第679章 報捷第38章 仙霞嶺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676章 不退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176章 階級第258章 真話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281章 等次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492章 除裳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695章 軍歌第159章 上奏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694章 首戰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11章 孺子可教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808章 書信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420章 有錢人家第515章 聽宣第313章 秘閣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176章 階級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32章 學霸第518章 特旨升遷明日更新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355章 夫妻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385章 說辭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523章 言事第92章 章家子弟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629章 商議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428章 出差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632章 呂公弼第874章 抱負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912章 返程第686章 燈火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770章 玉帶第168章 易否第951章 自誠明第694章 首戰第408章 改變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316章 破天荒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159章 上奏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69章 來信第21章 師兄弟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539章 師生第584章 安居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