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主政太學

bookmark

第593章 主政太學

章越主政太學之後,學風確實一變。

首先便是嚴禁太學弟子於青樓楚館之中流連忘返。

要知道汴京最大的紅燈區就是在太學旁,年輕又有才華的太學生們與青樓女子的故事,在汴京可謂是街頭巷尾最耳熟能詳的。

當初章越讀太學時,便有個同窗去關愛失足婦女,結果雙腿腫脹幾天幾夜下不了牀了,還疼暈了過去。他的母親看他雙腿腫脹成這個樣子,還以爲他讀書太辛苦了,於是抱住他的腿給他揉搓了一晚上。

那位同窗第二天醒來,見此一幕悔恨莫及,從此戒掉了這個嗜好,發奮讀書還考中了進士。

當然黃好義的事,章越也就不再多提了。

總之章越主政太學後,便是嚴格管理學生出入,除了初一十五兩日,無故出校的便是要關訟齋。

嚴明校紀,以正校風。

當然章越最要緊依照那日在廷議上的商量,用王安石的話來說,就是教之,養之,用之培養人才。

教之,即是使用蘇湖教法。

養之,則是養士。

王安石常用的就是中人一套的說辭,聰明人和笨人,君子和小人都不用管,咱們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對着中人來的。

朝廷養士的目的正是如此。

似范仲淹那般在太學讀書時,早上煮粥等他涼了後分成四分,早上吃兩分,晚上吃兩分這樣的情況雖說是一個士大夫的美談,但不能再出現。

貧窮是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但更可能的是可以徹底毀掉一個人,特別是對中人而言。

所以王安石提出要養士,章越也是如此深深地贊同。

如何養士?錢從哪裡來?

從印書之中來。

國子監本就有印書的活,但到了真宗朝仁宗朝時,市場競爭惡劣,國子監印刻的書完全被譬如建陽書坊如此的民間書坊打敗,故而國子監的印書業完全荒廢了。

但是章越去國子監書庫視察時,發現了太宗時流傳下來的羣經漆板仍在,無論是九經還是疏義的漆板都是保存得好好的。

這些漆板十分珍貴,因爲五代時戰亂,使當時所刻的九經十分散亂,而且錯漏很多。

太宗皇帝見此後,爲了崇儒興學,故而安排當時的國子監好生刻書,一定要詳細校對。

當時所用的刻板漆板保存在書庫裡有十萬之多,而且所用都是上等的材料,保存十分完好。

於是如今章越則重新撿起來。

章越向朝廷要求頒佈了一條政令,那便是從今以後天下學校所用的經史義理的書籍,必須由國子監刻印,其他私人書坊不許刻印。

章越此舉也是向王安石學的,什麼國子監書坊打壓私人書坊?我有那麼無恥嗎?

章越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也是非常的正大光明,那就是私人書坊所刻的九經疏義,漏洞百出,經常是錯字別字。書坊的編輯就如某不願校對的網絡小說寫手一般。

這樣的書平日讀讀也就罷了,但用在解試省試的考試上就不行了。

而如今是罷了詩賦,改以經義取士,如今市面上對於經義注書書籍的需求量可謂暴增了幾十倍。

章越重新開張的國子監書坊,便是對經義註疏得教材書籍進行了壟斷。

朝廷這條政令頒佈後,各大書肆便紛紛向國子監書坊訂購,各等預付款都已是打入。還有各路的府學州學縣學也在向國子監求購的路上。

此外章越還規定,各路解試的頭五名的卷子必須上繳國子監勘核,看看有無違規文字或格式不符。

同時省試殿試的卷子也是如此。

章越說是這麼說,但其實也是打算將這些時文全部由國子監進行印刷出版。沒錯,國子監不僅教材要壟斷,連科舉參考書也絕不能放過。

至於宋體字的數名刻書匠,黃好義也是幫章越找到了。

以後除了九經以外,國子監一切刻本都用宋體字刻書,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國子監書坊還沒正式開張,但章越的一個條陳,頓時幫助國子監扭虧爲盈,將拖欠老師的數個月工資盡數發放了,還將之前抵押的校產也都贖回了。

而王安石知道原本入不敷出的國子監,在章越經手下瞬間是起死回生,是默然了良久,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他似乎感覺呂惠卿可以歇一歇了,讓章越來操作變法的具體之事,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有了錢之後,章越底氣就硬了許多,這樣也不用整天看王安石臉色問他要錢。

僅印書一向收入,章越便可使國子監自給自足,甚至還有盈餘。有了錢章越自可放手施爲,按照王安石制定的養士之策來辦。

養士即是分爲外舍,內舍,上舍。

原先是國子監下是有廣文館生的,廣文館生大多都是自費來京師讀書,朝廷有時候會看他們可憐不定時賞些飯食給他們。

但王安石擴招國子監後,廣文館取消了。

章越設立的國子監外舍,便取代了廣文館的地位。

外舍生一千兩百名,入國子監外舍者,每人可給九經書籍一套,提供免費之住宿,免除勞役,但膳食不免,膏火雜支不免。

內捨生則五百名,入國子監內舍者,除了給書之外,每月可以有三百文的膳食補助,但膏火雜支不免。

上舍生兩百名,入國子監上舍者,除了給書,膳食補助外,每個月還給膏火雜支的補貼。

要知道對於太學生而言,一樣面臨晚上讀書難的問題,不少沒有膏火錢的學生只能全憑路燈讀書。

上舍生除了有膏火錢的優待外,還可以通過考試依次賜予等第。

比如太學裡的學正,學錄,學諭,這些是太學裡的管理崗位,雖是由太學生擔任,但都是朝廷正式授予的官職,如今必須由上舍生才能出任。

同時,成績優異上舍生可以免解,也就是免去解試,直接參加省試。

特別優異的就是免省,連省試也免掉了,直接參加殿試。因爲殿試不作罷落,最後考出來排名最差也是第五甲。

最優異的就是免試直接命官。

或者是在上舍多年的學生,一直沒有考中進士的,朝廷也可以酌情授予官職。

只是這樣的官職沒有出身,升遷的速度極慢而已。

章越執掌太學不到兩個月,已將王安石的三舍法成功地推行下去。

(本章完)

第39章 恩情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780章 下岷州第97章 翻山越嶺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41章 守秘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414章 入股第469章 青衣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405章 鈔法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492章 除裳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784章 復仇第739章 賜宴第213章 行卷第262章 官家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620章 強勢復出請假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152章 相中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157章 識人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728章 推恩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349章 學到了第403章 鈔鹽法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920章 執政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187章 攻心第159章 上奏第679章 報捷第493章 公用錢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87章 星河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256章 審卷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139章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253章 王珪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710章 幕下第710章 幕下第53章 挑戰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252章 風雪第166章 青花瓷第164章 俯視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155章 意思第775章 入岷州第421章 故交第766章 齊家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575章 臣附議第700章 國恩私恩第984章 耶律宏第657章 西北行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219章 入場第190章 再辭第914章 安排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492章 除裳第468章 同年宴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944章 探病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24章 婚姻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