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強勢復出

bookmark

第620章 強勢復出

王安石不待內宦通報,即直接大步上殿,這一幕看呆了在場的所有人。

陳昇之,李常都是吃了一驚,他們以爲王安石不會復出視事的,沒料到今日竟是出現在這大殿之上。

官家則是又驚又喜。

曾公亮似乎是早有所料,而呂惠卿則不動聲色。

王安石目光掃過他們,將所有人表情都看在眼底。

王安石對官家道:“臺諫之議洶洶,似陳昇之,李常自當變,不能守一。唯獨臣愚蠢,誠不見其不便,更不敢妄同於流俗!”

官家恍然,爲什麼陳昇之等人表現這麼反常,當日在殿上章越,呂惠卿修改過的青苗法已是同意了,還大爲讚許,但沒過兩天就又變得這不行,那不便。

原來是下面官員所施加的壓力,讓他們不敢主張,改變了當初的態度,唯獨王安石不同於流俗。

王安石則道:“陛下,臣與升之議此法時,升之確實是爲難,臣便不強升之。既而呂惠卿,程顥則責升之畏於流俗,升之方肯同籤青苗法之文書。當時若升之不同,臣豈敢強之。如今升之奏天下可行之事必須衆人相合方可行之,但議論未合,即無強行之理。”

“但青苗法此時已是推行,並非是臣私議,乃朝廷詔令。大臣們當奉朝廷詔令,以身殉之,不爲浮議所改。”

聽完王安石說完,官家聽得這意思似乎是陳昇之當初確實反對青苗法,但爲了升爲宰相,故而不得不附和王安石從於此法。好了,如今當上宰相了,便從於衆人的反對公然反對青苗法了。

陳昇之則言道:“陛下,非臣畏於流俗,而是韓公三朝宰相,他上疏反對青苗法,難道這也是流俗不成?”

陳昇之之所以反對,很大原因是因爲他是韓琦一手提拔上來的。韓琦如今反對青苗法,他當然也要堅決站在韓琦一邊,

其實韓琦上疏後,歐陽修也立即上疏反對青苗法,不過奏疏還未抵達官家那,不少大臣已是早一步知道了消息。

陳昇之如此言語,也闡述了自己立場。

而場中呂惠卿也知新政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外有韓琦,歐陽修陸續上疏反對青苗法,內有曾公亮,陳昇之響應,而翰林學士司馬光,範鎮,御史中丞呂公著等人都在站在反對的第一線。

呂公弼,文彥博雖不吭聲,但心底也是反對的。

在四入頭,宰執的文官中,除了韓絳,吳充,韓維還暫時保持中立外,其他人都是一致反對青苗法!

殿中還有李常在此上竄下跳!

呂惠卿心底捏了一把,在這樣重壓之下,試問天下還有哪個人可以在滔天巨浪,立爲中流砥柱,在此屹立不倒!

眼見陳昇之擡出韓琦,反對青苗法之人似有了主心骨一般。

王安石道:“臣聞河北轉運使劉庠擅停青苗錢,不知此事背後可有人主張?”

去歲河北大災,先遇水災,後遭地震,又兼是宋與遼前線,其地位比與西夏接壤的陝西還更重要。官家派韓琦河北四路安撫使坐鎮大名府。

河北轉運使劉庠擅自停青苗法,這背後沒有韓琦授意,誰也不信。

陳昇之出班道:“河北停青苗法,只能說青苗法不便。”

王安石道:“之前王廣淵力行新法,可從之卻被爾等彈劾,而劉庠力阻新法,不可從之爾等卻不問。這劉庠從大臣風旨,視朝廷法令若無物,若不問罪,豈可爲天下效仿?”

眼見王安石要問罪劉庠。

趙忭急道:“臣當時也在河北救災,亦嘗如此奏事,朝廷也不曾問罪!”

這時一直不說話的官家突然想起,當時朝廷爲了救災,派吳充,趙忭至河北安撫,因爲朝廷拿不出一文錢來。吳充,趙忭拿着一堆空名敕去河北救災。所謂空名敕就是沒填名字的官職任命書,只要當地富民肯拿錢就災,就賞給你一個官作。

河北都窘迫到這地步了,還能夠更壞了嗎?朝廷要變法,但率先違抗青苗法卻竟是河北官員。

官家對趙忭言道:“不過是當時失問了!如今要辦就辦!”

官家這一表態至關重要,大勢即轉到王安石身上。

官家明白青苗法遭到那麼多攻訐,肯定是有問題。但眼下護得不是青苗法,而是整個變法,一旦青苗法被攻破,整個變法皆前功盡棄。

如今朝野議論洶洶,這裡不守住,以後自己再欲變法強國將不可爲。

宋仁宗罷范仲淹後,新法皆廢。以後各地遭災,自己只能靠封官許願來救濟嗎?沒有青苗法的河北已壞到這個,難道以後還能更壞嗎?

眼見官家站到王安石一邊。

陳昇之出班急道:“陛下,河北轉運司言之有理,不可問罪!劉庠只是請不行青苗法,若議令有罪,則爲商鞅法。”

官家聞言沉吟。

王安石則斥陳昇之道:“議令者死,乃管子言。何況劉庠非議令,而是違令。不知三代以來,有大臣違令者當何罪?臣請罷之劉庠!”

陳昇之爭道:“若是如此,那麼朝廷人人皆不敢爲轉運使。”

王安石道:“劉庠有違敕之實,我如今欲罷免其職,但宰相卻以爲不肯,此是何意?中書用法之輕如此,則人皆可道人情而違背,難怪天下議論洶洶。臣請罷之劉庠!”

官家當即允了。

這時王安石從袖中取出一疏言道:“另外臣批駁韓琦求罷青苗法的奏疏,還請陛下御覽!”

衆大臣們看了王安石不由瞠目結舌,此賊大膽如此,連韓琦的面子也不給。韓琦不僅是三朝宰相,還擁戴了兩任官家登基,你王安石連他的面子不給?

此疏藏於袖中,顯是早有準備!

不過熟知王安石的人就知道,這是正常操作,當初王安石地位遠不如韓琦時,就敢懟之,封駁他的詞頭,暗諷對方爲王鳳!

官家見王安石的奏疏將韓琦批評青苗法那封奏疏,進行了逐句逐條地批駁。幸虧宋朝沒有標點符號,不然王安石連韓琦奏疏裡的每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放過。

官家纔看了一半,就聽王安石言道:“韓琦專以四路,臣亦請罷之,僅判大名府便是!”

陳昇之連聲冷笑。

當即不僅轉運使劉癢被罷,連韓琦也被削去四路安撫使,好嘛,你比官家還牛!

哪知官家居然真的答允了王安石。

事實證明,什麼擁立之功,都沒啥用,官家翻臉的速度都是非常的快,自古帝王多無情!

陳昇之氣極反笑退了回去。

王安石卻得勢不饒人,揪着陳昇之繼續狂揍:“臣在告時,中書行前詔,刪除‘抑遏不散青苗錢’之語,曾公亮,陳昇之等身爲宰相當有職守,何得妄降扎子,今日若是改青苗法,又當刪除前日話語,置朝廷威信於何地?”

陳昇之聞言哭笑不得。

連曾公亮見王安石如此氣焰囂張地批評自己,頓時臉上掛不住。

曾公亮心底大恨,自己昨日派兒子向王安石示好,哪知今日王安石上殿居然一點面子不給自己,這個世界上居然有人忘恩負義至如此。

這王安石的腦子是花崗岩嗎?他真恨不得剖開來看一看。

曾公亮,陳昇之皆上奏請求罷免宰相差事。

幾位宰相唯獨趙忭在殿旁顯得有些多餘,他是三位宰相中唯一主張等王安石回朝自己修改或廢除青苗法的,故而王安石將他放過。

趙忭唯有苦笑。

官家溫言安慰了兩位宰相一番,又將李常言‘青苗法兩分利不可’的奏疏遞給王安石。

李常之前一直在殿中大力反對青苗法,但王安石一入內即是收聲。

李常還以爲王安石會與他爭青苗法兩分利可與不可,他肚子準備好一番說辭。

哪知王安石看都不看奏疏一眼,直斥李常道:“爾本出於條例司,當初亦預聞青苗法之議,今日反攻青苗法,爾與蔣之奇之流何異!”

這一句‘蔣之奇’實爲扎心至極。

李常被斥面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

如今殿內之人被一一王安石訓斥過,連遠在河北的劉癢,甚至三朝宰相韓琦也難逃一劫。

昨日請求分司江寧的王安石,今日強勢復出,無一人是他一合之將!

官家對王安石請求無不答允,議事之後還擯退左右留王安石在殿單獨奏對。

這一幕看得曾公亮,陳昇之都是大爲不滿,他們對視一眼,已經決定回府之後立即起草辭相奏疏。

這宰相實在當得沒勁。

而李常知自己今日一敗塗地,面色如土地走出大殿,卻見呂惠卿突然攔在他的身前。

李常不由驚怒道:“吉甫何事?”

呂惠卿笑着道:“君受參政舉薦之恩,爲何如此負參政?”

李常不能答!

呂惠卿道:“只要我呂惠卿在朝一日,便能使君終身不如人!”

說罷呂惠卿轉身而去。

李常一人呆如母雞的站在原地,他知道呂惠卿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他看着呂惠卿的背影半響才吐出兩字:“小人!”

此刻殿中,官家語重心長地對王安石道:“這青苗法,朕實爲衆論所惑。朕這幾日一直靜思此事,縱有所害,亦不過損失些錢物,此何足恤?”

官家此舉等於放下身段,當面向王安石賠禮道歉了。

(本章完)

第530章 商議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386章 入宮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139章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304章 光陰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143章 詩第911章 故鄉第150章 相贈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421章 故交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520章 重聚第278章 王者第300章 官職第286章 東華門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193章 價值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695章 軍歌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319章 擔憂第36章 不學有術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210章 暢談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766章 齊家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請假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452章 章府喜事請假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105章 離別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278章 王者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808章 書信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848章 問話第328章 授等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307章 月影第872章 好岳父第385章 說辭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7章 翻案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766章 齊家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792章 決戰第253章 王珪第637章 夫妻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320章 相交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578章 齊道德第291章 催婚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289章 殿上詩第506章 事功難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884章 讒言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明日更新第253章 王珪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637章 夫妻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38章 仙霞嶺第237章 團圓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196章 村夫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349章 學到了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839章 變局第632章 呂公弼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166章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