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消除誤會

bookmark

王家下人回到王府後見到了王安石,王雱。

王雱對下人問道:“你去章府看到了什麼?”

下人滿臉是氣道:“章府對我一直很怠慢,讓我等了許久就是不讓見面,不僅如此連點心就是茶水也未奉上一碗,着實是無禮之極。”

相府的下人也是代表着相府。

章越如此對待相府的下人,那麼他對王安石的態度也是可想而知了。

王雱問道:“你在章府還看到什麼?”

下人道:“小人奉命用心打探,結果在臨出門時竟看到了國舅爺!”

王雱問道:“你是說曹佾這位國舅爺在章府上?”

下人道:“正是,出門時恰好看了一眼,不會有錯,是國舅爺。”

王雱點了點頭道:“這是這些日子曹佾登門拜訪了章度之的第三趟了,我看必是奉了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之命,其實是在爲韓子華拉攏人手。”

王安石道:“韓子華雖有變法之志,但其才具不足以爲官家貫徹變法,沒有章度之輔之怕是寸步難行。”

王雱道:“也正是他才具平平,所以兩位太后才希望他能取代爹爹。”

說到這裡王雱滿臉的不屑言道:“從古自今咱們讀書人中便是如此的聰明人太多,從來只知道在背地裡慫恿旁人,自己卻不敢出頭。”

“衝鋒陷陣的事都交給別人去爲之,自己只知道煽風點火坐享其成;伱要在那邊稍稍做成些事,他們不僅在背後損你還要扯你後腿。”

“這樣的人也配身居宰相之位,爲百姓萬民託付起這江山社稷來麼?沒錯,這些人便是太精明瞭太厲害了,可是我卻真心地看不起他們!”

王雱說到這裡冷笑連連,在他眼中韓絳,章越都是這樣的人。

他們心底都是想變法都是自己卻不敢出頭,慫恿着王安石父子上,專門把得罪人的事都給辦了,等到他們父子無可奈何了,最後再出來收拾殘局,皆是作了好人得了人心,不僅政績有了,還留下一個萬世名聲,簡直什麼好處都給他們佔了。

這樣的算是還好,還有的甚至與舊黨勾結打倒你後上臺。

當年范仲淹變法時,韓琦是范仲淹的左膀右臂,王拱辰知韓琦出身官二代,多次勸他棄暗投明。

一日王拱辰對韓琦說稚圭不如拔出彼黨,向這裡來。

韓琦說,我只知道大義所在,不知有黨。

王拱辰見韓琦不聽都急了,當場在韓琦面前作了一個立定跳遠的姿勢道:“(你)須是躍出此黨。”

當時變法也是處於不利的時候,韓琦也是爲舊黨所看重的人,舊黨想要他背叛范仲淹,但他無論如何就是不幹最後陪着范仲淹一起被貶。

故而只會作官家的仁宗皇帝選擇了韓琦,死後還將江山託給了他照看。

當王雱說起這段典故時,王安石道:“韓子華與我,又非韓魏公與范文正公,當年沒他引薦我如何能拜相,是他有恩於我,不是我有恩於他。至於章度之我與他的交情更是不如韓子華,何來背叛二字。”

“相反這一次王子純奪了他西北兵權,此事也算是虧欠他的。你說章度之要投兩宮太后,也就讓他投去,我絕不會怪他。”

王雱笑了笑道:“可惜章度之不清楚,外人都說咱們父子剛愎自用,沒錯,爹爹是從不受人脅迫的性子。章度之如今擺出首尾兩端的樣子,即便再如何咱們也不會受他要挾。”

王安石道:“你說若是章度之肯投奔,爲何曹佾還要三度上門相請呢?”

王雱道:“還爲什麼,不過是待價而沽罷了!”

言語之際,外人稟告道:“啓稟相公,章度之在門外求見。”

王雱皺眉道:“他不是自稱足疾嗎?此人又玩得是什麼名堂?”

“見一見就知了。請他到書房一見!”王安石言道。

王雱道:“爹爹……”

王安石撫須道:“論識人,你我或許都不準。”

……

王府書房內。

王安石坐在了書房裡,看着自己面前的章越的腿腳非常地關心地問了一句:“度之,足疾好了嗎?”

章越在王安石面前很無禮地跺了跺左腳,然後又擡了擡右腳笑道:“勞相公關心了,下官的腿腳還算利索。”

“那麼度之先辭後來的意思是?”

章越道:“沒什麼,只是下官想告訴相公,某並非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而已。”

王安石聞言點點頭道:“是啊,我還擔心那日殿議後,再也見不到度之呢?聽說這些日子國舅爺對你很看重。”

章越道:“是,這幾日國舅爺在府上與章某討論天下政事。國舅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章某則答之矯枉需過正,我們談得非常投機,以至於令國舅爺三度上門。”

一個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矯枉過正已說明了一切。

王安石忽肅然道:“那麼依度之之見治大國當如何?”

王安石換的有幾分請教的口吻。

章越道:“依下官淺見,只要不需治大國不有所反覆就好。”

章越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了元祐更化時,司馬光上位推翻了王安石的一切變法,而司馬光死後,章惇回朝又恢復了王安石當年的所有變法。

那不就是治國有所反覆嗎?

王安石突然道:“不錯,正是治大國不可反覆無常,所以即便老夫有罷相的一日,那麼變法的主張依舊會貫徹下去……度之你說老夫說得對嗎?”

政治要有延續性,這是每一個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都知道的道理。

不過王安石說這話時,着實有那麼幾分蒼涼。

章越沒有看王安石的眼睛,而是道:“或許吧。”

說到這裡,章越從袖中取了一份文書遞給了王安石。

王安石問道:“這是什麼?”

章越道:“下官辭學士後,用了五六日在汴京市坊間詢問了商賈,小販,百姓,公人,宦官後所寫的文章,其中列舉了市易法實行三年多來的八條利弊得失,一共五六千字,還請相公過目。”

王安石接過了章越的報告,他這才明白原來章越花了那麼多天在市坊間在幹什麼。

原來這一次自己又誤會了他。

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668章 福將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890章 國是第59章 潑天富貴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933章 指路第321章 御試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503章 沒有這個道理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12章 一以貫之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343章 下聘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586章 籌碼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882章 政事堂第429章 太平宰相請假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864章 上日第718章 班底第406章 商人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296章 期集二第106章 瀑布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241章 執牛耳第539章 師生第908章 本錢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178章 韓相公第890章 國是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879章 殿議第33章 篆書第125章 改專業第511章 新君第871章 提攜第745章 嫉妒第81章 初會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569章 夜談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289章 殿上詩第253章 王珪請假下第455章 人才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676章 不退第865章 會食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36章 不學有術第633章 爭執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565章 朕不允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97章 翻山越嶺第251章 梅香第253章 王珪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851章 抵京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274章 議親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10章 望族第30章 用六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367章 懲罰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908章 本錢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944章 探病第262章 官家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249章 關撲第80章 莫欺少年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