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平河湟策

bookmark

但見蔡京道:“如今朝廷要包打蘭州,又要遠襲興,涼二州,方寸頗亂。”

章越聽了深以爲然,王中正與自己翻臉,其實源頭還是在官家在那瞎指揮。這邊剛打了河湟,那邊又打西夏,好似揮舞榔頭,這邊敲一下,那邊敲一邊。

這也是上位者的通病,自己沒有親臨一線,故而常做出不合實際的誤判。

但上位者往往不覺如此,反而總有等自己掌握全局的考量,從謀天下的角度來謀一城,從謀萬世的角度來謀一世,而視下面的執行層爲鼠目寸光,畏懼於眼前的困難,不肯執行命令。

蔡京道:“大帥,咱們在幕中必須有一個通盤的考量,切不可盲目隨着朝廷走。”

徐禧道:“大帥咱們可以啓奏,在黃河鋪設浮橋,學伐吳之法不可爲之,用兵當爭於上游,再以高屋建瓴之勢向下搏。”

“蘭州之上游在於河湟,河湟一日不可操之我手,不可輕言伐夏。”

章越欣賞地看了二人一眼,道:“說得對,由西向東攻,由上取下,自高向低,此乃古往今來奪大勢的不二之法。”

蔡京道:“大帥,鬼章和冷雞樸乃董氈左右手,如今我們已斬鬼章,如同斷了董氈一手,只要稍一脅迫,董氈必降。到時候我們據河湟上游之勢,再由西往東打,便好比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眼下董氈稍懼,我軍又去與西夏打,無論勝敗都是消耗實力,一旦董氈緩過這口氣來則前功盡棄,只要我們在奏疏裡將此說清楚,陛下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與其兩方都是落了個差評,倒不如咱們一句壞話不說。

寫到這裡,章越臨篇一嘆,即便此疏上去最後落個不切實際的書生之名,但當朝宰相,當初誰不是個書生了?

這攻取之道,由易而始……

章越寫畢後,當即離座。

書生論國事,往往不切於實際,這話章越寫來,即是臣子的謙虛,也是臣子應盡的本分。

徐禧,何灌都將目光看向正在燈下奮筆疾書的章越。

本來章越是打算彈劾王中正的,但如今有了這個平河湟策,章越覺得格局一下子打開,與一個宦官爭個對錯,就好比與潑婦對罵一般,自己就算罵贏了,也沒什麼光彩的。

而聽取了衆幕僚議論後,章越也是耗了一宿,此刻東方正露出魚肚白。

蔡京等人當即上前飽覽全文……

草原上特有的大風,正掠過熙州城,發出呼呼的聲響。

咱們直接攤開了與皇帝談最核心層次的東西,那就是整個熙河河湟戰略佈局和規劃。

經過與衆幕僚們經過一夜的商議後,衆人都是口乾舌燥,蔡京眼睛通紅,蔡卞嘴角都裂開了,徐禧咕嘟咕嘟地喝着茶水,呂升卿,邢恕二人在一旁打起了盹,至於第一次參與這等涉及軍國大事討論的何灌則是又緊張又興奮。

從誰對誰錯上升至全局的角度考量,這就是格局。

……

衆幕僚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個清楚。

蔡京推了推蔡卞,蔡卞也察覺了。

章越則是沒想這麼多,只是心無旁騖,八風不動,落筆於無聲,但隱見驚雷於文字間。

章越深深地吸一口氣,將今晚的議論在腦中稍稍過了一遍,然後凝神提拔書之……

朝廷在執行戰略時,可以麋鹿興於左而目瞬,但自己必須堅持自己戰略計劃。

自己從束髮讀書,再到如今至方面之任,萬幸的是這點書生報家國的熱忱從未變過。

以往這些堪稱是廟堂之論,如今能列席其中聽聞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人才討論這些,這是何等令人激動之事。

對河湟則攻,對西夏,契丹則守,先後次序,攻守之勢萬不可錯。

章越此刻是一點睡意也沒有,他定了定神,鋪就紙張提筆唰唰地寫上‘平河湟策’幾個大字。

這時黃好義正在門外,本是要進來問一問是否用早飯了?

但黃好義卻給蔡京推了出去。

章越文思敏捷,不多時千餘字的文章已是書就,臨最末時章越寫到……臣書生也,不足以講大事,至於不達大體,不合機變,惟陛下寬之!

蔡京知道章越開始寫給天子的札子了,近半年多來,經略府的文書都經過蔡京起草。

蔡京心道若自己是章越,當如何寫這一封給天子的札子呢?

如此王中正即便把自己的罪名羅織得比南山之竹還多,也是不怕了。

章越與蔡京等人商議後,打算以熙河,河湟全盤局勢的考量寫了一封札子給天子。

札子的名字就爲‘平河湟策’。

這個時候誰不會想到飽腹二字,飯以後吃的機會多的是,但人生與國家的命運往往抉擇就在這麼呼吸之間。

蔡京正在踱步,突見章越已是坐下,第一時間想走過來,但又怕打斷了章越的思路便停在一旁。

自滅鬼章,降木徵後,整個西北的戰略問題,甚至以後整個國家的戰略資源配置到底如何展開,咱們就如今攤開了一切與皇帝徹底來談談。

蔡卞言道:“不錯,如今當儘快與西夏議和,甚至詐以兩家百年太平許之,只要能斷絕董氈之援,使兩賊不合,則逼降董氈大有希望。”

章越寫到這裡,已是額上冒汗,衆人也是有幾分心焦,可以說整個熙河路以後何去何從便在這一張薄薄的札子上了。

平河湟策的核心,就在於昔太祖皇帝取天下,先南後北、先富後取,先易後難!

他們所言在章越心底早就一番計較,不過經他們說出後,自己的思路更是清晰了。

先木徵,後董氈,全取河湟後再以傾國之力滅夏,這是自己當初離京與天子的全盤計劃,堪稱王韶所擬的平戎策續。

蔡京看了一半,猛地擡起頭。論及寫文章,眼前這位纔是自歐陽修後,當世可稱第一流的大宗匠,自己果真還是差得遠了。

蔡京讀完不由自慚形穢,他初時還爲章越與王中正鬧翻而擔心,但如今想到王中正這等人給他提鞋都不配。

看着章越臨軒沉思的樣子,蔡京心想,千載以來,我華夏雖多有王中正這等小人作梗,但每逢危急之時,總有一二俊傑站出,立爲中流砥柱。

此平河湟策一出,熙河已安!

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547章 比喻第244章 王安石第852章 面君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255章 筌與魚第692章 約降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378章 消息第316章 破天荒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827章 空城計第374章 執經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11章 孺子可教第695章 軍歌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856章 回府第558章 賜字第103章 珍惜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674章 渡河第861章 孤勇第350章 大婚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595章 脣槍舌劍請假第206章 成功第162章 除夕第639章 功勞第413章 抄底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255章 筌與魚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244章 王安石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176章 階級第354章 拜堂第94章 書樓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37章 二哥下落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728章 推恩第193章 價值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753章 心腹之患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322章 題眼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30章 用六第273章 論名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246章 殘信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請假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787章 解圍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249章 關撲請假下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76章 飯堂第103章 珍惜第797章 受賀第711章 將兵法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84章 復仇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551章 分歧第764章 價碼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3章 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