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孤勇

章越有想過當初自己第一次見王安石時,貿然給他送信的事。

此事是有些冒昧的,對方已是名聞天下的人物了,而自己不過是一名學生,貿然送信給對方……後世有個現成例子。

剛入職的管培生給董事長寫了一萬字信言公司戰略規劃的事,結果被董事長批評是神經病。

但章越認爲王安石當時已經賞識了自己的三字經,對自己有個初步的印象,不至於對自己的信連看都不看了吧。

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

王安石罷相,而自己已是端明殿學士,成爲了宰執之下侍從之上,終於具有資格與他商量國家政事了。

章越一時興起言‘只奪富,不予貧,就是斂財而不是變法’,卻忘記了說到王安石的痛處了。

這攻訐政柄之惡更甚於斷人財路啊。

“如何予民?不傷民便已是極致了,又如何予民?天下之大,兆民之多,些許錢帛,好似以函牛之鼎烹蠅蚊。”

函牛之鼎就是可以煮一頭牛的鼎,用這麼大的鼎來煮蒼蠅。

說白了從老百姓那取來的利,要如何分下去?國家那麼大,老百姓那麼多,分到每個人頭上有多少?

你章越的說法,好比在長江上游打了雞蛋,請下游百姓喝蛋花湯一樣不靠譜。

章越見王安石氣勢洶洶的樣子心道,你至於這個樣子嗎?

章越道:“這不是我說的,聖賢管子晏子都講濟民,管子有九惠之教老老、慈幼、恤孤、養疾、合獨、問病、通窮、賑困、接絕。”

九惠說得是什麼呢?國家必須要負擔起老百姓的贍養老人問題,兒童的撫養問題,撫卹孤兒問題,老百姓養病治病問題,年輕人找不到老婆的問題,子嗣存續的問題。

對於陷入貧窮的老百姓,國家更不能不管不顧,必須給予救濟同時工作的機會,想辦法讓他們脫貧。

總而言之這些問題不是老百姓自己的問題,而必須由國家通通都管起來。

章越道:“昔齊景公出遊,看長者負薪者且面有飢色,面露悲色。後齊景公道,爲上而忘下,厚籍斂而忘民,此罪大。不僅九惠,還有荒政及教育教化百姓之事。”

譬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出自管子。

章越繼續言道:“管子與商鞅皆是爲國斂財,然一是惠民,一是暴民,不可同日而語。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當然不是雨露均沾,而是施善政以扶助弱民。”

“管仲行九惠之政,又何嘗妨礙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齊國能霸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百姓不披髮左衽,皆管仲之力。下官竊以爲相公若能稍稍如此爲之,又何至於負四海九州之怨?”

章越聽王安國說,王安石寧可一人負四海九州之怨,也不肯讓人主背鍋,心底是很佩服,但是……但是……

章越道:“相公,百姓們太苦了,除了文景,貞觀之時稍稍過得好些,這幾千年以降何嘗有過好日子。然管子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國家有此之民,何愁不能鞭笞四夷呢?”

說到這裡,章越覺得自己此刻說什麼都沒用了,也覺得這時候說這些是相當的沒趣,於是作揖告退。

章越走後,王安國從旁步出,他本不該偷聽的,以往王安石在書房談話的時候,也就是王雱敢如此大着膽子在書房聽王安石與客人聊天。

但王安國又好奇,於是趁着王安石送章越離府的時候,在旁聽了這麼幾句。

王安國見王安石沉默不語,露了疲憊之色。之前罷相時,他還未見到王安石露此疲態,怎麼與章越這一番話後,卻是顯露了疲態了,似乎真的老了幾歲一般。

王安石望着蒼天心想,調一天下,鞭笞四夷與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衝突。

若我仍在相位上或許……但如今……或許已不可能了。

本來到了最後,王安石要對章越說些什麼,但最後還是沒說。

王安國去探視王雱的病情。

王雱因鄭俠之事氣病了,見了王安國連藥也不喝了立即掙扎起身問道:“章度之與爹爹說了什麼?”

王安國道:“你在病中怎還惦記此事?”

王雱道:“叔叔,我就是放不事,我不甘心便這麼回江寧著書,若無爹爹,靠呂章二人如何能濟得了天下?”

王安國嘆了口氣,將自己所聽到的與王雱說了。

王雱聽了不屑地道:“章度之之言看似句句不離‘以民爲本’,承《管子》之學。然而……這《管子》之書,並非是管仲之手,而是後世之人託名爲之的。叔叔別爲他所欺了。”

王安國道:“元澤,管子治齊之九惠之教並非沒有可考,再說晏子相齊,亦承管仲所旨。”

“當初呂太公因俗而治齊,管子順俗而治齊,故而六韜中有言,人君必從事於富,不富而無以爲仁,這都是一脈相承的。”

“再說了周禮之中亦有保息六政與九惠之教一脈相承。”

王安國說了一通,但王雱似沒聽進去。他忽道:“我明白了爲何當初度之爲何要薦爹爹爲相?我全明白了。”

“明白什麼?”

“他是要爹爹‘取之於民’,作這斂財得罪人之事,而他要‘用之於民’,作得取好天下之事,此子用心險惡。”

王安國忍不住道:“元澤此言謬矣,當初章度之來信與兄長,便言了這九惠六政之事,若他真有此心,怎麼當初會告訴你爹爹。”

“你切莫再如此揣測度之了。”

說完王安國拂袖而去,而王雱卻捂胸咳嗽搖頭道:“這背後一定有什麼緣由!”

而此刻章越坐着馬車回到了章家。

他反覆地想着方纔與王安石的言語,心底難以平靜。他覺得從方纔王安石聽到自己的話語後,似有些後悔。

馬車到了府門前卻見巷子裡都停滿了車馬,章越放眼望去都是上門來作賀的賓客。

“老爺到了,是否下車?”唐九在旁問道。

“且等一等。”章越揉了揉眉心。

然而事情到了如今,可有後悔的餘地。

變法下面的事,又當由誰來辦?

王府的蕭瑟及自家府上的熱鬧,章越看河這截然相反的場面,只覺得以後腳下的只怕會更難走,會更加的艱辛,然而自己卻必須孤勇地繼續走下去……

在馬車中足足坐了一刻鐘後,章越方纔起身下了馬車,這一刻堆起笑容走向了賓客們……

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143章 詩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446章 投名狀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807章 平河湟策請假請假第107章 見識第35章 真傳第167章 相談第258章 真話第827章 空城計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413章 抄底第516章 面君第130章 齋長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230章 交情第14章 餅子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413章 抄底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138章 見面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657章 西北行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673章 大戰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256章 審卷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500章 山居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671章 直撲要害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9章 孟子第909章 後來者第515章 聽宣第662章 出兵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100章 險峰第272章 逛逛第695章 軍歌第771章 改變第255章 筌與魚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136章 邀請第515章 聽宣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381章 定策之功第627章 三舍人第898章 提條件第156章 客人第787章 解圍第251章 梅香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928章 尷尬的沈括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282章 上巳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18章 女同學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請假下第157章 識人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224章 表白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456章 王韶第882章 政事堂第676章 不退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第163章 恩惠第339章 信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